“國民作家”的立場

《“國民作家”的立場》作者:董炳月,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06-5-1 出版。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國民作家”的立場

本書關注中國和日本在民族國家的創建過程中,兩國的作家怎樣被“國民”化,以及他們的立場怎樣制約、規定了作品的內容和形態。中日作家分別以對方國家的人與事為題材書寫的文本,在這部著作中獲得了特殊的重視和新穎的解讀。作者熟悉中日現代文學的歷史狀況,故能信手舉出許多不經見的材料,並且從人們熟知的文本中讀出新意。本書復原式地呈現了中日現代文學錯綜複雜的交織狀態,有力地推進了這一領域的研究。

作者簡介

董炳月,江蘇睢寧人,生於1960年,筆名彌生。1987年北京大學中文系碩士研究生畢業。1994年留學日本,1998年9月以論文《從新村到“大東亞戰爭”——周作人與武者小路實篤比較研究》(日文)獲東京大學文學博士學位。曾任東京《留學生新聞》總編輯。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

目錄

引言 文學個案中的中日現代文學關係

第一章 “留學”的風景——《留東外史》發微

一 丑角登場

二 文化·民國·國民性

三 日本風土記

四 “留日反日”的構造

不肖生的文化身份

六 文體的多重性

七 《留東外史》的流行

八 新文學與舊文學的衝突

九 日本人看《留東外史》

十 《留東外史》的位置與命運

第二章 “夢”與“肉彈”的文學史——中日現代作家創作中的互文問題

一 兩個文本與兩種觀念

二 孫偎工的“實篤情結”

三 “戰爭文學”與中國的“肉彈”

四 《三笑》:實篤的自我顛覆

第三章 婚姻·生殖·亞洲共同體——佐藤春夫《亞細亞之子》的周邊

一 “亞細亞之子”的誕生

二 郭沫若:歸國的憂鬱

三 安娜及其投影

四 “亞細亞”的終結

五 “國家化”的婚姻

第四章 文化與帝國主義——中日戰爭狀態下的“儒家文化中心論”

一 “樹立中心思想”

二 思想問題與民生問題

三 “片岡發言”的含義

四 “儒家”的相對性

五 民族意識的再生產

第五章 自畫像中的他者——太宰治《惜別》研究

一 抵抗與認同的二重性

二 對待中國的態度

三 “潔”與“忠”的觀念

四 傳記·小說

結語 “國民時代”的作家

附錄一 亞細亞之子

附錄二 《惜別》之意圖

附錄三 “仙台神話”的背面

後記

主要參考文獻

人名索引

文獻索引

出版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