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需食材
原料:雞肉30克、白蘿蔔200克、紅蘿蔔10克、蔥2克。
調味料:花生油15克、鹽10克、味素8克、白糖3克、雞精粉少許。
製作方法
1、雞肉剁成茸,紅、白蘿蔔去皮切成圓片。 2、鍋內加清水燒開,先放入紅、白蘿蔔煮到剛熟倒出待用。
3、燒鍋下油,放入雞茸、蘿蔔、鹽、味素、白糖、雞精粉炒至熟透,然後出鍋撒上蔥花即成。
食用須知
營養價值
雞肉- 雞肉有溫中益氣,補精添髓,補虛益智的作用。《神農本草經》上說常吃雞肉能通神;後世醫家大多認為食之令人聰慧”。
白蘿蔔-白蘿蔔葉的營養價值更為驚人:其維生素A的含量是同量綠菜花的三倍以上;鈣的含量是菠菜的四倍;維生素C是檸檬的十倍以上。
菜餚營養
雞肉
雞甘平偏溫,營養豐富,雞肉的蛋白質含量高達24.4%,比豬、牛、鵝肉的高 1 / 3 或 1 倍以上,而脂肪含量只有 1.2% ,所以吃雞肉的增強體質,又不會使人過度肥胖。雞肉益五臟,補虛損,強筋骨,活 血脈,調月經,止白帶,是婦科藥膳中的主要配料。雞肝、雞心、雞腸、雞血、雞腦都可入藥,能調部人體相應的臟器。特別是雞肫含有大量的消化物質,有很好的消食化積作用。公雞屬陽,補性不如母雞 ; 母雞屬陰,益與老人,老母雞多用與產婦。公雞肉宜與炒雞丁,雞絲,拌食。 雞肉:具有益氣養血、滋養補虛,母雞偏於補養陰血,用於老人、婦女產後虛弱、體弱多病者。公雞偏於溫補陽氣,青壯年食之較為適宜。 雞肉和牛肉、豬肉比較,其蛋白質的質量較高,脂肪含量較低。此外,雞肉蛋白質中富含全部必需胺基酸,其含量與蛋、乳中的胺基酸譜式極為相似,因此為優質的蛋白質來源。雞肉的蛋白質含量根據部位、帶皮和不帶皮是有差別的,從高到低的大致排列順序為去皮的雞肉、胸脯肉、大腿肉。去皮雞肉和其他肉類相比較,具有低熱量的特點。但是,皮部分存在大量的脂類物質,所以絕對不能把帶皮的雞肉稱做低熱量食品。每100克去皮雞肉中含有24克蛋白質、0.7克脂類物質,是幾乎不含脂肪的高蛋白食品。雞肉也是磷、鐵、銅與鋅的良好來源,並且富含維生素B12、維生素B6、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K等。雞肉的脂類物質和牛肉、豬肉比較,含有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油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和亞油酸(多不飽和脂肪酸),能夠降低對人體健康不利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白蘿蔔
1. 增強機體免疫功能:蘿蔔含豐富的維生素C和微量元素鋅,有助於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
2. 幫助消化:蘿蔔中的芥子油能促進胃腸蠕動,增加食慾,幫助消化;
3. 幫助營養物質的吸收:蘿蔔中的澱粉酶能分解食物中的澱粉、脂肪、使之得到充分的吸收;
4. 防癌抗癌:蘿蔔含有木質素,能提高巨噬細胞的活力,吞噬癌細胞。此外,蘿蔔所含的多種酶,能分解致癌的亞硝酸胺,具有防癌作用。
營養成分
成分名稱 | 含量 | 成分名稱 | 含量 | 成分名稱 | 含量 |
可食部 | 100 | 水分(克) | 4.9 | 能量(千卡) | 440 |
能量(千焦) | 1841 | 蛋白質(克) | 7.2 | 脂肪(克) | 16.4 |
碳水化合物(克) | 65.8 | 膳食纖維(克) | 0 | 膽固醇(毫克) | 81 |
灰份(克) | 5.7 | 維生素A(毫克) | 90 | 核黃素(毫克) | 0.11 |
視黃醇(毫克) | 90 | 硫胺素(微克) | 0.03 | 胡蘿蔔素(毫克) | 0 |
尼克酸(毫克) | 1 | 維生素C(毫克) | 0 | 維生素E(T)(毫克) | 14.58 |
a-E | 3 | (β-γ)-E | 9.93 | δ-E | 1.65 |
鈣(毫克) | 76 | 磷(毫克) | 83 | 鉀(毫克) | 109 |
鈉(毫克) | 1687.8 | 鎂(毫克) | 29 | 鐵(毫克) | 7.1 |
鋅(毫克) | 0.58 | 硒(微克) | 3.07 | 銅(毫克) | 0.07 |
錳(毫克) | 0.68 | 碘(毫克) | 0 |
飲食宜忌
雞肉的營養高於雞湯,所以不要只喝雞湯而不吃雞肉。
雞屁股是淋巴最集中的地方,也是儲存細菌、病毒和致癌物的倉庫,應棄掉不要。
痛風症病人不宜喝雞湯,因雞湯中含有很高的嘌呤,會加重病情。
食物相剋
忌人參、西洋參同食。
藥膳作用
蘿蔔
鳳凰蘿蔔的食材都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雞肉中蛋白質的含量較高,胺基酸種類多,而且消化率高,很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有增強體力、強壯身體的作用。雞肉含有對人體生長發育有重要作用的磷脂類,是中國人膳食結構中脂肪和磷脂的重要來源之一。雞肉對營養不良、畏寒怕冷、乏力疲勞、月經不調、貧血、虛弱等症有很好的食療作用。中醫認為,雞肉有溫中益氣、補虛填精、健脾胃、活血脈、強筋骨的功效。雞胸脯肉中含有較多的B族維生素,具有恢復疲勞、保護皮膚的作用;大腿肉中含有較多的鐵質,可改善缺鐵性貧血;翅膀肉中含有豐富的骨膠原蛋白,具有強化血管、肌肉、肌腱的功能。
適合人群
1. 一般人都可食用。
2. 本菜餚主食材性偏寒涼而利腸,脾虛泄瀉者慎食或少食;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單純甲狀腺腫、先兆流產、子宮脫垂等患者忌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