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結構
維生素C又稱抗壞血酸,是一種含有6個碳原子的酸性多羥基化合物,分子式為C6H8O6,分子量為176.1。
天然存在的抗壞血酸有L型和D型2種,後者無生物活性。維生素C是呈無色無臭的片狀晶體,易溶於水,不溶於有機溶劑。在酸性環境中穩定,遇空氣中氧、熱、光、鹼性物質,特別是由氧化酶及痕量銅、鐵等金屬離子存在時,可促進其氧化破壞。氧化酶一般在蔬菜中含量較多,故蔬菜儲存過程中都有不同程度流失。但在某些果實中含有的生物類黃酮,能保護其穩定性。
理化性質
外觀:無色晶體
沸點:無
熔點:190~192℃
酸性:維生素C分子結構中的烯二醇基,尤其是C3位OH由於受共軛效應的影響,酸性較強( =4.17);C2位OH由於形成分子內氫鍵,酸性極弱( =11.75)。故維生素C一般表現為一元酸,可與碳酸氫鈉作用生成鈉鹽。
紫外線吸收最大值:245nm
螢光光譜:
激發波長:無
螢光波長:無
英文名稱:Vitamin C [2]
CAS號:50-81-7
EINECS號:200-066-2
InChI編碼:InChI=1/C6H8O6/c7-1-2⑻5-3⑼4⑽6⑾12-5/h2,5,7-10H,1H2/t2-,5+/m0/s1
分子量:176.13
IUPAC名:2,3,5,6-四羥基-2-己烯酸-4-內酯
在乾燥空氣中比較穩定,不純和許多天然產品,能被空氣和光線氧化,其水溶液不穩定,很快氧化成脫氫抗壞血酸,尤其是在中性或鹼性溶液中很快被氧化。遇光、 熱、鐵和銅等金屬離子均會加速氧化。能形成穩定的金屬鹽。為相對強的還原劑,貯存日久色變深,成不同程度的淺黃色。半數致死量(小鼠、靜脈)LD50:518mg/kg
遇空氣和加熱都易引起變質,在鹼性溶液中易於氧化而失效。在空氣條件下。在水溶液中迅速變質,是強還原劑。
廣泛分布於動植物體內。乾燥時對空氣穩定。水溶液迅速被空氣氧化。
藥物功能
防治疾病
緩解白癜風
黑色素的生成、轉移與降解過程中,任何一個環節發生障礙均可影響其代謝,導致皮膚顏色變化。經研究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酪氨酸—酪氨酸酶反應受到干擾便影響了黑色素的合成。以抗壞血酸(維生素C)為例,如在這一反應中加入抗壞血酸,就會阻止多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