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定縣

牟定縣

牟定縣位於雲南省中北部,楚雄彝族自治州中部,縣境南北最大縱距57.6千米,東西最大橫距53.6千米。境內最低海拔1140米,最高海拔2897米,縣城所在地共和鎮平均海拔1758米;牟定縣總面積1464平方千米。2011年總人口20.87萬人,2013年GDP35.6億。牟定縣是離楚雄州府楚雄市距離最近的縣份之一,僅35千米,有元雙二級高速跨境而過,處於滇中產業新區的輻射地帶,新規劃中的楚雄機場就位於牟定境內。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牟定縣位於雲南省中北部,楚雄彝族自治州中部,地跨北緯25°09'~25°40',東經101°19'~101°51'。縣境南北最大縱距57.6千米,東西最大橫距53.6千米。境內最低海拔1140米,最高海拔2897米,縣城所在地共和鎮平均海拔1758米;全縣總面積1464平方千米。縣城距州府楚雄市鹿城通車公路里程56千米,離省會昆明市通車公路里程221千米。

總面積1494平方千米。總人口20萬人(2004年)。

牟定縣總面積1494平方千米。總人口20萬人(2004年)。

縣人民政府駐共和鎮,郵編:675500。代碼:532323。區號:0878。拼音:Mouding xian

歷史沿革

牟定縣牟定縣

牟定縣漢屬益州郡,蜀漢時為蜀地建寧郡。晉

屬寧州,東晉時爨氏大族所據。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為西濮州南寧都督府,貞觀十一年(公元637年)改屬髦州,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又屬傍州,唐南詔乾符六年(公元879年)以後,屬弄棟節度所轄。

宋稱牟州,屬威楚府,宋大理國高升泰時稱黃蓬箐。

蒙古憲宗四年(1254年)立牟州千戶,黃蓬箐百戶(原新甸鄉、江坡鄉),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更名定遠州,屬威楚路,不久,即降州為定遠縣,並將定遠州所領南寧(現江坡鎮所轄)並歸定遠縣。

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設定遠御守千戶所,屬楚雄衛;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復設定遠縣,屬楚雄府。

清仍設定遠縣,屬楚雄府。

民國三年(1914年)取古地名“牟州”“定遠”首字,更名為“牟定縣”,屬楚雄府。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設牟定縣,屬楚雄專區。1958年10月15日至1959年11月4日併入楚雄縣,為牟定區。1959年11月5日復設牟定縣至今,屬楚雄彝族自治州。

行政區劃

牟定縣轄4個鎮、3個鄉:共和鎮、新橋鎮、江坡鎮、鳳屯鎮、蟠貓鄉、戌街鄉、安樂鄉。

2000年,牟定縣轄2個鎮、8個鄉:共和鎮、新橋鎮、軍屯鄉、蟠貓鄉、戌街鄉、安樂鄉、江坡鄉、新甸鄉、青龍鄉、鳳屯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195322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共和鎮 18472 新橋鎮 29067 軍屯鄉 24933 蟠貓鄉 11763 戌街鄉 16473 安樂鄉 23487 江坡鄉 11390 新甸鄉 28568 青龍鄉 22709 鳳屯鄉 8460 。

2005年12月12日,雲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了楚雄州部分鄉鎮撤併方案。其中,牟定縣撤銷青龍鄉,將原青龍鄉所轄的周山、牟尼、龍池、慶豐、共豐5個村委會劃歸共和鎮管轄,將原青龍鄉所轄的田豐、龍豐、牌坊、河節沖4個村委會劃歸鳳屯鄉管轄,並將行政區劃調整後的鳳屯鄉改設為鳳屯鎮,鎮政府駐地搬遷至原鳳屯鄉颯馬場;撤銷新甸鄉,將原新甸鄉所轄的新甸、華星、散花、際盛4個村委會劃歸共和鎮管轄,將原新甸鄉的米村、普村、福龍、民樂、豐樂、高平6個村委會劃歸江坡鄉管轄,並將行政區劃調整後的江坡鄉改設為江坡鎮,鎮政府駐原江坡鄉政府駐地;撤銷軍屯鄉,其行政區域併入共和鎮,共和鎮管轄原共和鎮、軍屯鄉管轄的行政區域範圍和原青龍鄉的周山、牟尼、龍池、慶豐、共豐5個村委會以及原新甸鄉的新甸、華星、散花、際盛4個村委會,鎮政府駐地不變。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牟定縣位於雲南省中北部,楚雄彝族自治州中部,地跨北緯25°09'~25°40',東經101°19'~101°51'。縣境南北最大縱距57.6千米,東西最大橫距53.6千米,牟定縣面積149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牟定,山川秀美,縱橫疊嶂。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最高海拔(西部的臘灣三尖山)2897米,最低海拔(東部的安樂鄉民大村委會海子哨村大箐口)1140米。山區占牟定縣總面積的90%。牟定壩子為境內最大的壩子,面積80平方公里。

氣候

牟定縣地處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1959~2000年,年平均氣溫為15·8℃,年平均降雨量為872毫米,無霜期238天,全年日照時數為2359小時。日照充足,氣候溫和,“花枝不斷四時春”。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牟定縣境內已發現礦產40餘種,占全國已發現171種礦產的23.4%,占雲南省已發現142種礦產的28.1%。截止到2014年已探明礦產所處地點和儲備量的有:金、銀、鉑鈀、銅、鐵、鈦、釩、鈮、鉛、鎳、矽石、鉀長石、蛇紋石、蛭石、方解石、花崗岩、石墨、石膏、蘭石棉、稀土、高嶺土、煤炭等20餘種,其中掌握基本資料的有稀土礦、鉑鈀礦、高嶺土礦、矽礦4種。

動物資源

動物資源有綠孔雀、錦雞、滇葉猴、穿山甲、鹿射、松鷹等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資源。

人口民族

人口

2010年牟定縣總人口為208726人。 牟定縣7個鄉、鎮的人口中,男性為106957人,占總人口的51.24%;女性為101769人,占總人口的48.76%。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06.9下降為105.1。

2010年牟定縣7個鄉、鎮的人口中,0—14歲的人口為36949人,占總人口的17.7 %;15—64歲的人口為152857人,占總人口的73.23 %;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8920人,占總人口的9.07%。

2010年牟定縣7個鄉、鎮的人口中,具有大學(指大專以上)程度的9577人;具有高中(含中專)程度的15108人;具有國中程度的77518人;具有國小程度的85775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

2010年牟定縣7個鄉、鎮的人口中,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49648 人,占總人口的23.79 %;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159078人,占總人口的76.21 %。

2010年牟定縣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快速匯總的常住人口鄉鎮分布如下:

鄉 鎮 人口數(人) 2000—2010年年平均增長率(﹪)
共和鎮 81667
新橋鎮 29294 0.08
安樂鄉 24224 0.31
戌街鄉 17824 0.79
江坡鎮 26447
鳳屯鎮 17514
蟠貓鄉 11756

民族

截止到20120年牟定縣少數民族有彝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錫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諾族、德昂族、水族、滿族、獨龍族等民族分布。

2010年牟定縣7個鄉、鎮的人口中,漢族人口為165661人,占總人口的79.37%;各少數民族人口為43065人,占總人口的20.63%。其中,彝族人口為41823人,占總人口的20.04%;白族人口為211人,占總人口的0.1%;哈尼族人口為126人,占總人口的0.06%;傣族人口為80人,占總人口的0.04%;回族人口為180人,占總人口的0.09%;壯族人口為39人,占總人口的0.02%。

地形地勢

牟定縣處於雲南山字型構造的西翼弧和脊柱之間,位於滇中紅土高原中部。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西北高、東南低;西北山高坡緩,高原面貌保持較完整;東北谷深坡陡,地表破碎,群山連綿,山脈延緩處呈一小平壩。境內褶皺寬緩,斷層不發育,構造線方向為北西向。縣內河流少,較大河流均沿縣境邊界環流,故縣境呈周矮中凸狀。境內多山,山地占全縣總面積的91%。地層分布主要是元古界、中生界、新生界3種類型。

氣候特點

縣境為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夏秋多雨,冬春乾旱;乾濕分明,雨熱同季;全年雨量偏少,常多乾旱。由於海拔自東南、東北向西逐漸升高,平均氣溫則逐漸下降,自然降水量卻依次遞增,具有一定的"立體氣候"特點。全縣80%的地區海拔高度均在1600~1900米之間,因而較熱或較冷的地區仍屬少數。災害性天氣常見有乾旱、霜凍、育秧期倒春寒,影響水稻成熟的8月低溫。年平均氣溫17.1℃;降雨量880.1毫米;多年平均日照為2117.9小時。

發展狀況

一、綜 合

2007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以下簡稱GDP)121481萬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2.1%,加快了0.7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6185萬元,增長5.5%;第二產業增加值35603萬元,增長19.5%;第三產業增加值39693萬元,增長14.2%。

經濟結構調整取得新成效。全縣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39.8:27.6:32.6發展為38 : 29.3 :32.7,三次產業結構類型為“一三二型”。第二、三產業分別上升了1.7和0.1個百分點。非公經濟創造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47.5%,比上年提高0.9個百分點。其中:個體私營經濟占46.1%,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全縣國有、集體、個體私營、其他經濟結構(增加值)由上年的21.3:32.1:45:1.6 發展為21.8:30.7:46.1:1.4。

全社會勞動生產率(按從業人員計算的人均GDP)由上年的7550元增加到9115元,比上年增加1565元,增長11.6%。

全縣實現現價工農業增加值67999萬元,比上年增長10.1%,工農業經濟結構由上年的28.2:71.8發展為32.1:67.9,工業經濟比重提高了3.9個百分點,工業化進程不斷加快。

物價總水平較快上漲。全縣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04.3%,商品零售價格指數為104.9%,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指數為104.9%,分別比上年上漲了4.3、4.9和4.9個百分點。

勞動就業工作穩步發展。年末全縣從業人員133909人,比上年末增加1188人,增長0.9%。大力調整經濟結構,第三產業和非公經濟吸納就業人數增加,組織對外輸出富餘勞動力,增加了勞動者就業,減緩了縣內就業壓力。再就業工程穩步發展,大部分下崗職工實現再就業。據勞動人事部門統計,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1245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3%,比上年回落0.1個百分點。

城鎮建設步伐加快,城鎮化水平由上年的17.6%發展到18.9%,比上年上升1.3個百分點。

牟定縣牟定縣

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全縣共實施招商引資項目11個,簽約資金53175萬元,實際到位資金8660萬元,同比增加2548萬元,增長41.7%;其中:省外到位資金6960萬元,同比增加2149萬元,增長44.7%,形成固定資產7040萬元,占到位資金的81.3%。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全縣經濟結構不合理,第一產業產出率低,工業經濟還處在資本原始積累階段,第三產業發展較慢;支柱產業單一,縣域經濟實力不強、活力不足,財政收支矛盾突出;農業產業化進程緩慢,企業缺原料、農民缺市場的矛盾突出,現代農業還未取得實質性突破,農民增收難度大;基礎設施落後,城市化水平低,投資對經濟成長的拉動作用不夠明顯;農村社會保障程度低,城鄉差距大,就業壓力大,構建和諧社會任重道遠。

二、農 業

2007年,農業和農村經濟在結構調整中持續發展。全縣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46185萬元,總產值69719萬元,按可比價計算分別比上年增長5.5%和6.5%,經濟效益有所提高。

農業結構得到改善。全縣農、林、牧、漁業和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分別達37254萬元、2449萬元、22791萬元、922萬元、6303萬元,農業內部結構由上年的61:2.8:26.4:1.3:8.6發展為53.4 : 3.5 : 32.7:1.3 :9.1。

種植業穩步發展。全年實現農業(種植業)總產值37254萬元,增加值29805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和1.9%。糧食總產量達81650噸,比上年增長1.9%;油料總產量4917噸,比上年增長8.3%;烤菸總產量6709噸,比上年下降0.3%;茶葉總產量167.9噸,比上年增長3.5%;水果總產量3689噸,比上年增長7.6%。

畜牧業穩步發展,出欄率不斷提高,種群結構不斷改善。全縣生豬、大牲畜、羊出欄分別達14.45萬頭、1.6萬頭、2.99萬隻,分別比上年增長3.7%、0.6%、0.5%;生豬、大牲畜、羊出欄率分別為117.5%、23.9%、50%;全縣肉類總產量達18096噸,比上年增長5.2%;禽蛋總產量達505噸,比上年增長8.4%;畜牧業總產值為22791萬元,增加值為10260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7.6%和8.8%。

林業生態建設成果得到鞏固。大力繼續開展天然林保護工程和治理水土流失。林業產值達2449萬元,增加值達1384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43.3%和43%。

水產品養殖持續較快發展,產量、產值、增加值同步增長。全年水產品產量921噸,比上年增長13.3%;實現漁業總產值922萬元,增加值646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5.9%和16.5%。

農林牧漁服務業持續穩步發展,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支持作用日益增強。農林牧漁服務業實現產值達6303萬元,增加值達4090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4.3%和16.9%。

農業基礎設施得到加強,農業生產條件繼續改善。全縣農業機械總動力達4.67萬千瓦,比上年增長5.9%;水庫容量6170萬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370萬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達18.07萬畝,比上年增長0.1%;電力供應設施得到改善,農村用電量達3604萬千瓦時,比上年增加88萬千瓦時,增長2.5%。龍虎中型水庫建成竣工,新增庫容1370萬立方米,水利工程供水1140立方米。完成了慶豐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等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生產條件和基礎設施繼續改善。

三、工業和建築業

2007年,我縣進一步加大了招商引資和結構調整力度,工業經濟實現較快增長。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21814萬元,比上年增長22.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9442萬元,增長26.7%。規模以下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12372萬元,增長20.1%。

工業經濟結構調整取得新成效。一是礦冶化工業快速發展,實現增加值11976萬元,增長27.7%,占全部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由上年的53.2%發展到55%。輕重工業增加值構成由上年的50.1:49.9發展為48.3:51.7。

建築業快速發展。在固定資產投資的拉動下,全縣11戶具有資質等級的建築企業共完成總產值23638萬元,增加值5513萬元,實現利潤1585萬元,繳納縣內外稅金共1022萬元(其中:繳納在縣內稅金482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67.4%、54.5%、177.6%和67.5%,按增加值計算的全員勞動生產率達27333元/人,增長27.2%。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較快增長。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6.22億元(縣口徑,不含跨縣市投資),比上年增長32.3%。其中:城鎮投資38171萬元,增長10.7%;農村投資13525萬元,增長133.7%;城鄉私人投資9769萬元,增長69.8%;房地產開發投資725萬元,下降26%。全年新增固定資產48750萬元,比上年增長22.9%。新開工項目209個(不含城鄉私人建房),比上年增加23個。竣工房屋面積12.85萬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積9.28萬平方米。

五、交通運輸和郵電業

全年實現交通運輸郵政業增加值3023萬元,比上年增長13.1%。其中,交通運輸業增加值2936萬元,增長13.2%。

年末公路通車總里程達852公里。其中:等級公路329.1公里;縣鄉公路527.6公里。個體私營運輸業快速發展,承擔了全縣90%以上的營運量。全年各種運輸方式完成貨運量191萬噸,貨物周轉量12195萬噸公里,分別比上年增長2.1%、1.1%;完成客運量204萬人次,客運周轉量6613萬人公里,分別比上年增長2%和2.1%。

郵電通信業持續快速發展,通信能力明顯提高。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3338萬元,比上年增長23%。年末電話用戶達72230部,比上年增加16286部,增長29.1%,電話普及率達35.3%,比上年提高了7.8個百分點。其中:行動電話達64556部(含小靈通),增加了16452部,比上年增長34.2%。

六、國內貿易及住宿餐飲業

全年實現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10276萬元,比上年增長13.2%;住宿餐飲業增加值2411萬元,增長13%。其中:個體私營經濟實現批發零售和住宿餐飲業增加值10508萬元,占82.8%,增長13.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2549萬元,增長16.5%。分地區看,縣城零售額16655萬元,增長17.1%;縣以下農村市場零售額15894萬元,增長15.9%。分經濟類型看,國有等公有制經濟零售額3529萬元,增長18.9%;個體私營經濟零售額29020萬元,增長16.2%;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25391萬元,增長18.7%;住宿餐飲業零售額4227萬元,增長18.2%;其它行業零售額2931萬元,下降1.6%。

七、財政、金融、保險

全縣完成財政總收入8685萬元,比上年增長21.3%,其中:地方財政收入6206萬元,比上年增長17.9%;地方一般預算收入4898萬元,比上年下降0.1%;完成地方財政支出33034萬元,比上年增長40%,其中:一般預算支出30022萬元,比上年增長30%。

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0.02億元,比上年增長16.6%,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6.55億元,增長9.1%。各項貸款餘額3.43億元,增長18.3%。保險事業持續發展,全年保費收入1951萬元,比上年增長15.3%;支付各類賠款748萬元,比上年增長14.7%。全年金融保險業實現增加值1472萬元,比上年增長11.3%,社會商業保險功能進一步增強。

八、科技、教育、文化、衛生和體育

全縣科教文衛等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全年實現增加值9836萬元,比上年增長16.7%,科學技術在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科技進步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達43.9%,比上年提高了0.9個百分點。

牟定縣牟定縣

教育事業持續發展。年末,全縣有各類學校113所,其中:國小

98所,普通中學14所,職業高級中學1所;專任教師1656人,其中:國小948人,普通中學668人,職業高級中學40人;在校學生25291人,其中:國小15788人,普通中學8689人,職業高級中學814人。全縣共有幼稚園10所(含民辦幼稚園2所),在園幼兒3326人,在園幼兒比上年增長16.4%。國小學齡兒童入學率達99.97%,國中學齡人口毛入學率達101.4%,高中階段人口毛入學率達48%。“兩基”成果進一步鞏固,教學質量進一步提高,普通教育、職業教育、幼兒教育協調發展。

文化事業健康發展。全縣共有藝術表演團體1個,圖書館1個,文化館1個,鄉鎮文化站7個,電影放映單位1個,電視機、家庭影院普及。成功舉辦了“牟定左腳舞民族文化節”,“三月會”等民族傳統節日和民眾文藝豐富多彩,文化市場健康有序。廣播電視事業快速發展,廣播人口復蓋率達94%,電視人口復蓋率達97%。

牟定縣牟定縣

衛生體育事業不斷發展。全縣共有衛生醫療機構14個(不含綜合門診部、所和個人診所),其中:醫院11個(含鄉鎮衛生院);有衛生專業技術人員361人,其中:醫生156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0.8人;有病床376張,其中:醫院351張。平均每千人擁有醫院床位數1.9張。衛生改革不斷深化,愛國衛生運動成效顯著。體育事業蓬勃發展,全民健身活動深入開展,人民體質不斷增強。

九、人口、人民生活

計畫生育成效顯著。少生、優生觀念深入人心,人口進入低速穩定增長期。全年出生率11.7‰,死亡率7‰,人口自然增長率4.7‰;公安統計年末全縣戶籍總人口204310人,其中:城鎮人口38610人,占全縣總人口18.9%;鄉村人口165700人,占81.1%;非農業人口17237人,占8.4%;男性人口104538人,占51.2%,男、女比例為104.8 : 100(以女性為100)。全縣共有23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22個,少數民族人口42985人,占總人口的21%;彝族人口41988人,占總人口的20.6%。全縣總戶數為56412戶,家庭規模為3.62人/戶。省、州調查統計反饋我縣常住人口20.49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4.7‰。

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全縣按戶籍人口計算的人均GDP為5955元,比上年增加1011元,增長11.6%;按省州反饋常住人口計算的人均GDP為5943元,比上年增加1002元,增長11.5%。全縣在崗職工年人均工資16788元,比上年增加2101元,增長14.3%。農民人均純收入2379元,比上年增加243元,增長11.4%,扣除物價上漲因素實際增長6.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89元,比上年增加1113元,增長10.8%,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6.2%;全縣人均有糧400公斤;人均有肉79.3公斤,比上年增加2.2公斤,增長2.8%;人均有禽蛋2.5公斤,比上年增加0.2公斤,增長8.7%;人均有水產品4.5公斤,比上年增加0.5公斤,增長12.5%。城鄉居民人均儲蓄存款餘額3211元,比上年增加248元,增長8.4%。全縣居民人均消費水平3001元,其中:農村居民2081元,城鎮居民7124元,分別比上年增加482元、272元、1132元,增長10.8%、7%和10.6%。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39.1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42平方米,增長6.6%;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38.52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02平方米,增長2.7%。全縣89個村(居)委會通了公路和電話,86個村(居)委會通了自來水。

社會事業

城鎮化

2013年牟定縣城鎮化率達29.64%,比2012年提高1.1個百分點;年末常住人口21.15萬人,其中城鎮人口6.27萬人。

城鄉居民收入

牟定縣2013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1728元,比2012年增加2668元,同比增長14%。農民人均純收入5672元,比2012年增加873元,增長18.2%。

旅遊

旅遊資源有雲南省A級原始森林自然風景名勝區化佛山,另有牟定文廟、縣城南郊南腰山上雄偉的南山寺等人文景觀旅遊資源。

化佛山

牟定化佛山是滇中名山,省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級旅遊區,是省內外知名的佛教歷史勝地,地處滇西黃金旅遊線上,距楚大公路錢糧橋道口僅20公里,距縣城20多公里,景區面積30平方公里,是楚雄州主要旅遊景區之一。

化佛山自明代後期興建佛寺,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悠久歷史,境內先後興建了白雲窩、檀林、寶蓮寺、迦葉殿等13座寺院;有九疊泉、花海、絕壁岩和36種野生動物、98種鳥類,天然植被復蓋率達99%;有109種野生藥材。但此景點目前還未得到開發,處於原始生態狀態。

牟定文廟

牟定文廟位於雲南省牟定縣城茅陽中學校園內,始建於明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文廟系宮廷式斗拱建築,是牟定至今保存較為完好的唯一一座明代建築。歷史上經過四次修繕,形成了大成殿、祭祀台、東西廡、大成門、欞星門、泮池及池橋等組成的三進四合院落。總面積為2000餘平方米,建築面積達1394.6平方米的建築群。牟定文廟於1993年11月17日被公布為雲南省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6月,分別被中共雲南省委黨史研究室、楚雄州委黨史研究室、牟定縣委黨史研究室認定為中共牟定地下黨活動地舊址。

三清閣

“三清閣”始建於明萬曆47年(1619年),清康熙年間、道光29年(1849年)、民國37年(1948年)、公元1994年多次進行了修葺,至今形如當初,具有研究明代古建築和牟定縣歷史沿革的重要文物價值。

慶豐湖

慶豐湖景點:縣城至化佛山路上,有一座庫容1120萬立方米的中型水庫。遠在清乾隆元年(173年),就興建了慶豐大閘,光緒六年、二十年又進行了維修,壩高9米,蓄水80萬立方米。

恐龍化石遺址

白馬山腳安樂村大沙地山坡,1978年9月發現恐龍大腿骨化石1塊,省博物館在進一步考察中採集到恐龍腿骨、肢骨、脊椎骨化石。經考古工作者鑑定,與祿豐恐龍屬同一類型、同一時代,距今7000萬年至2億年。

白馬山

白馬山景區位於牟定縣安樂鄉境內,距縣城30公里,離集鎮8公里,面積約3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485.4米。傳說以唐僧師徒西天取經的白馬經過此山而得名。區內以山雄、林茂、樹古、花艷、寺多而著稱。

特產

牟定縣特產主要有"牟定油腐乳"、銅炊具、化佛茶、力石高梁酒、"鵲泉牌"喜鵲窩系列白酒,多產的"牟定乳豬"等,牟定縣已成為楚雄州名腐乳、名茶、名酒、名乳豬之鄉。

雲南區劃2

全省行政區內共設2個省轄市、7個地區、8個自治州、127個縣市區。在縣級單位中含29個自治縣、14個縣級市和4個市轄區。全省縣以下還設有1602 個鄉級單位和13449個鄉以下的行政村(村公所、辦事處),其中在鄉級單位中含有365個鎮、1205個鄉(含196個民族鄉)、33個城市街道辦事處。

雲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述轄8個地級市、8個自治州;12個市轄區、9個縣級市、79個縣、29個自治縣。
地級市、自治州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
昆明市盤龍區 | 五華區 | 官渡區 | 西山區 | 東川區 | 安寧市 | 呈貢縣 | 晉寧縣 | 富民縣 | 宜良縣 | 嵩明縣 | 石林彝族自治縣 | 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 | 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
曲靖市麒麟區 | 宣威市 | 馬龍縣 | 霑益縣 | 富源縣 | 羅平縣 | 師宗縣 | 陸良縣 | 會澤縣
玉溪市紅塔區 | 江川縣 | 澂江縣 | 通海縣 | 華寧縣 | 易門縣 | 峨山彝族自治縣 |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 |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
保山市隆陽區 | 施甸縣 | 騰衝縣 | 龍陵縣 | 昌寧縣
昭通市昭陽區 | 魯甸縣 | 巧家縣 | 鹽津縣 | 大關縣 | 永善縣 | 綏江縣 | 鎮雄縣 |彝良縣 | 威信縣 | 水富縣
麗江市古城區 | 永勝縣 | 華坪縣 | 玉龍納西族自治縣 | 寧蒗彝族自治縣
普洱市思茅區 | 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 | 墨江哈尼族自治縣 | 景東彝族自治縣 |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 | 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 |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 | 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 | 瀾滄拉祜族自治縣 | 西盟佤族自治縣
臨滄市臨翔區 | 鳳慶縣 | 雲縣 | 永德縣 | 鎮康縣 | 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 | 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 | 滄源佤族自治縣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潞西市 | 瑞麗市 | 梁河縣 | 盈江縣 | 隴川縣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縣 | 福貢縣 | 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 | 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
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縣 | 德欽縣 | 維西傈僳族自治縣
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 | 祥雲縣 | 賓川縣 | 彌渡縣 | 永平縣 | 雲龍縣 | 洱源縣 | 劍川縣 | 鶴慶縣 | 漾濞彝族自治縣 | 南澗彝族自治縣 |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
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 | 雙柏縣 | 牟定縣 | 南華縣 | 姚安縣 | 大姚縣 | 永仁縣 | 元謀縣 | 武定縣 | 祿豐縣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縣 | 箇舊市 | 開遠市 | 綠春縣 | 建水縣 | 石屏縣 | 彌勒縣 | 瀘西縣 | 元陽縣 | 紅河縣 | 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 | 河口瑤族自治縣 | 屏邊苗族自治縣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文山縣 | 硯山縣 | 西疇縣 | 麻栗坡縣 | 馬關縣 | 丘北縣 | 廣南縣 | 富寧縣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 | 勐海縣 | 勐臘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