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華區

五華區

五華區,是雲南省昆明市下轄區。昆明五城區之一,核心城區,因境內五華山得名。位於昆明市區西部,東起盤龍江,南連金碧路、西壩路,西與西山區接壤;西北與富民、嵩明交錯,並在富民縣境內有兩塊飛地。五華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集中,素有”文化區”的美稱,是雲南省的政治、經濟、教育、文化中心。2014年,五華區總面積381.6平方千米,下轄10個街道辦事處。2005年、2006年、2007年連續三年被評為雲南省縣域經濟十強縣區之首。

基本信息

地區概述

五華區五華區
五華區歷史悠久、鍾靈毓秀,是歷史文化名城昆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傳統文化區;萬商雲集、業興物暢,是古時繁華的商貿區,今日繁華的商業中心;高校集中、人才薈萃,集中了雲南大學等 11所高等院校及昆明物理研究所等20多個科研機構;交通發達、通訊便捷,城市生產、流通、服務、開發四大功能日益齊備,承載功能日益完善;環境優雅,擁有獨特的人文景觀資源和適宜人居的自然環境。

五華區 2005年、2006年連續兩年被評為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十強縣區之首。2008年,五華區將繼續按照“商貿立區、工業興區、科技強區、立足社區、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的總體發展思路,大力發展都市經濟,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生態宜居城區,為構建產業特色突出,文化特質鮮明,城市功能完善,環境和綜合實力一流,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的面向東南亞、南亞國際化城市中心區奠定堅實的基礎。

地區區情

五華區是雲南省省會昆明市的中心城區之一,轄區位於市區西部,是全省的政治、經濟、教育、文化中心,可謂“聚春城山水靈氣,會名城文化精粹”。五華區總面積397.86平方公里,人口65.8萬人,轄護國、大觀華山龍翔豐寧蓮華紅雲、黑林鋪、普吉9個街道辦事處、沙朗、廠口2個鄉;轄區內交通發達,通訊便捷,市政基礎設施在全市位居一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集中,人才薈萃;醫療學校銀行保險通信中介等服務機構健全,服務功能完善;商貿信息旅遊、私營經濟發展快速,以超市、大型購物廣場便利店百貨公司等形式為主的商業網點和批發零售市場遍布全區,成為全市現代商貿業的龍頭;五華區還是歷史文化名城昆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傳統文化區,區內的多項重點保護文物,記錄和展示了昆明的歷史軌跡和名城風貌。為加快發展,實現在全市率先基本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把五華區建設成為面向東南亞、南亞國際城市中心區、西部地區綜合實力最強的城區之一的目標,我們提出 “商貿立區、工業興區、科技強區、立足社區、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的總體發展思路,圍繞建設現代新昆明,努力營造一流的對外開放環境、誠信環境、人文環境、人居環境、基礎設施環境,將五華區建設成為繁榮、富強、文明的現代城區。

五華區五華區政府
2004年全區實現生產總值129.41億元,同比增長15.33%;完成財政總收入16.51億元,同比增長29.50%;實現地方財政收入6.93億元,同比增長27.57%;實現工業總產值35.13億元,同比增長29.69%;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3.18億元,同比增長16.05%。現全區有個體工商戶15735戶,從業人員35516人,註冊資金3.33億元;私營企業1610戶,僱工12880人,註冊資金8.98億元。區域非公企業按統計口徑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9.26億元,同比增長17.62%,占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95.79%。2 004年招商引資實現利用內資3.56億元,促成5個重點項目在昆交會上籤約,出口額為870萬美元。圍繞城市交通環境整治,五華區共投入4.54億元開展了43個項目城市建設改造,城市環境得到進一步提升。五華高新科技園的快速成長和發展,促進了“科技強區”戰略不斷走向深化,園區省院省校合作項目和昆明北理工孵化器正式投入運行,19個項目申報昆明市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2個項目被列為省科技廳省院省校合作重大項目,爭取省、市科技扶持資金655萬元,區政府為8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落實扶持資金140萬元。

在建設現代新昆明的大好形勢下,我們肩負著繼往開來的重任。五華區委、區政府在昆明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致力於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著力構建勤政、廉潔高效、務實的政務服務體系,形成了一系列“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實”的政策體系和一套完善的招商引資機制,營造了適宜企業發展的良好環境,通過有選擇的引進項目,調整和最佳化了全區的產業結構,使五華區成為昆明市經濟發展最具活力和潛力的地區之一。在充滿生機與活力、成功機遇、孕育著希望與未來的今天,我們熱忱歡迎國內外企業、機構和各界人士,攜手參與五華區的建設,共同開創五華區美好的明天!

科技園

昆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五華科技園位於五華區北部,是經昆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批准設立的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區域面積8.307平方公里,12460畝,是昆明高新區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建設與發展五華科技園是五華區“十五”期間實施“科技強區”的重要戰略性舉措。五華科技園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具有智力資源密集、產業發展基礎良好、地緣條件優越的比較優勢,五華科技園的建設將充分發揮園區的區域優勢,突出發展信息產業和生物製藥產業兩大產業,並以改革和創新為動力,以優質服務和一流環境為基礎,積極促進智力資源的充分利用和科研成果的轉化,努力把科技園建成投資環境和人居環境一流的現代化產業園區,為全省、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五華科技園熱誠歡迎國內外企業和個人到園區投資創業、開拓事業、共謀發展。我們將以真誠的合作、一流的服務,與您一起共同為五華區經濟的騰飛而努力。我們堅信,有您的參與和支持,五華科技園的明天更美好

旅遊景點

黑龍潭

雖無黑龍吟鳴出海,寒日半間鶴語,但“漢祠唐梅、宋柏、明茶”四絕俱具的黑龍潭也足以吸引眾多探尋的腳步駐足。黑龍潭,潭水一湫,面積不大,水深數丈,水色黝然而深黑,南潭清碧,北碳渾濁,相交不混,蔚為奇觀。紫極玄都依山而建,層樓疊閣,古樸幽雅,潭側明墓滄桑,肅穆荒冢會魂;三清殿前,唐梅遺風,依稀可見;太極殿旁古鼎宋柏,參天蔽日,翠色蔥蘢,明茶“一品紅”色艷如朱;宵神殿前元杉蓊鬱,清代王蘭色潔香沁。新建的山水梅園,每年早春,新蕊綻放,暗香浮動。黑龍潭歷經四百多年的風雨,仍不失古色古香,還常添新韻新致。

西山龍門

“道家仙骨,石窟勝境”多常見與中原,西山龍門的道觀與石窟不僅不輸中原,還兼有儒、佛之。翻過陡峭的羅漢崖,駐足絕壁,俯視下界,滇池水波蕩漾,出沒的雲煙仙氣繚繞,好一幅海天丹青。“三清境”的降福祈願,可利年流轉,靈官殿前的“青蜿纏龜”據傳可益壽延年,真武殿後的“孝牛泉”宣道“善心善報”。三閣無一不顯現出道家之風範。山花飛落,道曲折盡處,“攬海處”石屋中的鳳凰銜印圖,精美飄逸。慈雲洞中,佛火香爐,門楹佛像均在巨石上鏤空雕鑿而成,精妙異常。雲華洞懸於崖高處,躍過天然絕壁,龍門可達天。如刀劈劍削,險峻筆立,石窟到此嘎然而止,一番艱辛攀援,換來極目仙境,偶感清新開闊,仿佛站立在人生一個更高的起點,悟出了大千世界的種種玄機。

雲南民族村

五華區五華區文化局
《五朵金花》中呈現出的白族風情,不少人仍記憶猶新,但這只不過是雲南26個民族風情的一角罷了,在民族村,卻是26個民族的精品縮影,少數民族風情的全景畫。傣寨在綠樹鮮花的掩映下,白色佛塔巍峨壯觀,小塔廈的別致生趣,鍾亭的佛音聲聲,潑水亭的龍嘴噴泉,為佛洗塵;彝村的“三虎浮雕”,粗獷而有生氣,太陽曆廣場中的圖騰柱、月亮石雕、十二生肖石雕形態各異,散發著濃郁的彝文化風味;納西族村的東巴文化氣氛,濃縮的麗江古城,讓您不必遠涉麗江就可領略古城古樸的風貌;摩梭之家的溫馨與和睦,佤、布朗、拉祜、基諾的原始粗獷、神奇簡樸,錯落有致的茅草屋,各具特色的廣場,處處充滿一種原始的美。

金殿

武當山色空朦,鸚鵡山巒逶迤,樹色葳蕤,層林染綠,西山山景相比,金殿卻也不輸一二。武當金殿存古尊早,鸚鵡金殿爭精盡美。欲睹金殿真顏,需在松林海間蜿蜒而上,穿越氣象肅森的“天門”石牌坊,朱門須彌座。金殿這重檐飛閣,樑柱平拱,瓦楞頂檐,神綠羅幔,匾額楹聯,茶案瓶器,龍鳳裙板,飾珠花紋,無一不用銅鑄,布局協調,渾然一體,宛如天成。殿前,“銅質七星皂旗”亭亭特立,顯現出道觀氣質。明永樂大鐘,高大聲宏,與之相應相和。殿的靜,殿的莊,古典卻少生氣,金殿四時奇不斷,迎風飛舞,競爭妍,花的動,花的韻,靈動勃發益加生機盎然。

世博園

世博園座落在昆明市市區中心8公里的金殿風景名勝區,占地面積218公頃,植被覆蓋率達76.7%。世博園結合地勢特點,依山就坡,採用組團式的結構布局,通過軸經組織空間創造,使各功能區相對集中,創造明顯的導向空間,使具有各種風格的園林、園藝與現代建築、中國環境特色相結合。

世博園由四館一室(中國館、科技館、人與自然館、國際館、大溫室),中國園林,國際園林和六個專題園(樹木園茶園竹園藥草園蔬菜園、瓜園、盆景園)及一些企業園共同組成的規模浩大、氣勢宏偉的國際公園。園內建築藝術和雕塑藝術融為一體,加上各國館內、園外各種珍貴植物、花卉的裝扮,充分體現出人類與大自然的相互依存與和諧

特色產品

普洱茶

在過去人們慣以普洱茶作為雲南茶葉的通稱,即雲南所產茶葉都稱為“普洱茶”。我們這裡所講的普洱茶,是以特殊制茶工藝製成的一類茶葉。普洱茶產於雲南省南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和瀾滄江沿岸各縣。普洱茶有散茶和緊茶兩種。散茶外形條索粗壯、重實、色澤褐紅。緊茶則是由散茶壓制而成,外形端正勻整,並按其形狀而命名。如上方形的稱這為“方茶”,圓餅形的稱為“餅茶”。由於經過特殊工藝製作,茶葉中對人體有益的茶多酚、咖啡鹼等物質充分氧化,因此普洱茶品質別具一格,湯色紅黃、香氣馥郁、滋味醇厚回甜,飲後令人口角生、回味無窮,而且茶性溫和,有較好的理作用。作用。
南糯白毫

南糯白毫產於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海縣南糯山。 這裡哀牢山余脈綿延,瀾滄江碧長流,氣候溫暖、量充沛、終年雲霧繚繞,是茶樹優良的生長環境,有利於茶葉內有效物質的蓄積。因此,南糯山所產茶葉質地上佳。
南糯白毫茶條緊潔,壯實勻整,白毫密布而耀眼,湯清澈,香氣馥郁,滋味醇厚,爽口潤喉。白毫密布而耀眼,茶湯清澈,香氣馥郁,滋味醇厚,爽口潤喉。

七子餅茶

七子餅茶又稱圓茶屬緊壓茶,外形美觀,為圓餅形,酷似滿月。每七餅茶為一個包裝,故自稱七子餅茶。 七子餅茶產於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海縣。勐海縣是雲南大葉種茶樹的原產地。這裡的茶樹所產鮮葉,芽肥葉厚,葉色淺綠,葉質柔軟,製成茶葉品質尤佳。七子餅茶因湯色紅黃明亮,香氣濃郁持久,滋味醇和爽口而著稱。

沱茶

雲南沱茶屬緊壓茶,系選用優質毛茶作原料,經高溫蒸壓精製而成。雲南緊壓茶產銷歷史很長。早在明代《滇略》一書即有:“土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團”的記載。據資料記載,形似倒置碗狀的雲南沱茶,定型生產已有六十多年,這的特異形狀和優良品質早為人們熟知,蜚聲中外。 雲南沱茶的產地大理市座落在終年積雪的蒼之麓,碧波蕩漾的洱海之濱,風光明媚,環境優美,泉水清洌,是加工精製茶葉的理想地方。

雲南沱茶有兩種,一種是選用滇南茶區所產優質青毛茶加工製成,具有色澤烏潤,湯色清澈,馥郁清香,醇爽回甜的特點,主銷國內各地。另一種是採用普洱散茶作原料,製成的沱茶,色澤褐紅,湯色紅亮,性溫味甘,滋味醇厚,主要供應出口,遠銷至西歐、北美。兩種沱茶的共同點是:外形緊結端正,沖泡後色、、味俱佳,且能持久,耐人尋味。

滇綠

滇綠即雲南綠茶,滇綠出產於雲南省臨滄、保山思茅德宏等地州。 滇綠茶選用雲南大葉種鮮葉做原料。它從鮮葉採摘時就精選細嫩的一芽二葉,經過防毒、揉捻、烘乾等工藝處理。 由於高溫防毒,及時揉捻,快速烘乾,控制了酶的活動和多酚類的氧化,防止了芽葉發酵,保持了茶葉的綠色,形成滋味醇濃,香氣持久,回味悠長,湯色黃綠的特點。 喝茶之後,茶水能從人體皮膚的毛孔中驅走熱量,使人感覺身心俱爽。所以,在盛夏,口乾舌燥,汗流浹背時,飲用一杯滇綠茶。

氣候特點

年平均氣溫14.9℃,極端最高氣溫31.5℃,極端最低氣溫-7.8℃。年平均降水量約為1000.5mm,月最大降雨量208.3mm,日最大降雨量153.3mm,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年日照時2327.5小時,年蒸發量1856.4mm。最大風速40m/s,多西南風。相對濕度76%。城區海拔1891米,因溫濕度適宜,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開不絕,植物生長茂盛,以”春城”著稱。

經濟發展

2011年經濟

2011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08億元,同比增長13﹪;預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6億元,同比增長22﹪;預計實現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25.2億元,同比增長30﹪;實現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5.42億元,同比增長23.71﹪;三次產業比重調整為0.3∶56.2∶43.5;預計實現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22951元,實際增長10.03﹪;預計實現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8821.60元,實際增長10.9﹪。城市更新改造加快推進,城市環境品質不斷提升,社會事業加快發展,保障能力不斷增強,社會環境和諧穩定。
(一)著力轉型升級,都市經濟健康發展
現代服務業穩步提升。金融、中介等現代服務業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引進雲南省亞聯財小額貸款有限公司、昆明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昆明屈臣氏個人用品有限公司、華夏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雲南分公司等一批區域性總部。樓宇集中度和資源規模位列全市第一,全區商務樓宇達172幢,新增商業面積近50萬平方米,稅收超億元樓宇達6幢。商貿業品質進一步最佳化提升,昆明金鷹天地購物廣場、邦利·嘉年華商業廣場開業運營,批發零售業、住宿餐飲業持續增長。預計第三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2﹪。

園區建設全面推進。五華科技產業園新增9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10家省、市企業技術中心。紅雲紅河集團昆煙易地技改項目竣工投產,科倫集團科域商務中心、普洱茶文化科技中心等項目完成供地。工業經濟運行平穩,全區預計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730億元,預計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76.5億元,預計實現工業固定資產投資22.64億元,預計萬元GDP能耗下降4﹪。
農業經濟穩步發展。農業經濟克服了連續三年乾旱影響,預計實現第一產業增加值1.68億元,同比增長1.3﹪。成立農業專業合作社9戶,新增市級農業龍頭企業14戶。引入香港金源果業集團參與萬畝現代農業園區建設,都市型現代農業向園區化發展邁出新步伐。
經濟發展活力不斷增強。招商引資取得新突破,共引進內資89.68億元,引進外資1.07億美元。爭取中央、省資金和物資補助3.69億元,完成多元化融資44.76億元。申報認定8件省著名商標和11件市知名商標。扶持非公有制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預計實現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264.86億元,同比增長12.2﹪,占GDP比重達43.6﹪。
(二)著力區域統籌,全域城鎮化工作快速推進
板塊聯動發展格局形成。城鄉規划進一步完善,《昆明泛亞科技新區控規修編方案》通過審批,修編完善西翥片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建設規劃及林地保護利用規劃,“三規合一”工作完成上報。推進實體化管理,成立昆明泛亞科技新區管委會和昆明西翥生態旅遊實驗區管委會。啟動建設桃園生態旅遊新城居民集中居住示範點一期項目,保護壩區農田、建設山地型城鎮工作拉開序幕。
城市更新改造加快推進。城中村改造大力推進,累計36個村規劃方案通過審批,觀音寺等33個村啟動實質性拆遷,前所等28個村啟動回遷安置房建設,累計拆除449.27萬平方米,開工建設302.5萬平方米,竣工94.5萬平方米。回遷安置房建設速度加快,龍院上峰村15萬平方米交房入住,前所村13萬平方米交房入住,蘇家塘村6萬平方米交房,上莊村12萬平方米封頂斷水。大力實施舊城改造,加快威遠街片區項目推進,謀劃祥雲片區開發,加快推進高校搬遷地塊整理。“退二進三”工作取得了實質性突破,雲南鑫寶油品有限公司地塊啟動保障性住房建設,昆明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和昆明起重設備有限公司地塊完成出讓。加快土地整理,共收儲土地4815.86畝,出讓2304.48畝。
道路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三年交通設施建設計畫的41條道路已建成24條,8條正加快建設,9條完成前期工作。實施龍井街道路改擴建,完成王筇公路大修改造工程。有力配合推進昆武高速、轎子山旅遊專線、西北繞城高速、捷運3號線等省市重大項目。完成沙朗至桃園連線線道路工程前期工作。實施白秧木箐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等一批農業基礎設施項目建設。
一批重大項目推進實施。一批對區域發展有較大支撐作用的產業項目啟動實施,大德寺雙塔公園暨東協國際圖書城、雲南飯店改擴建等項目啟動,南屏世紀商務中心、東方首座、和諧商業廣場、理想倉儲藥品配送中心、民生能源昆明液化天然氣儲配中心等項目加快建設。地理信息產業園、昆明劇院周邊片區舊城改造、動漫文化產業體驗園等一批經過深入對接的項目完成項目儲備。
(三)著力綜合治理,城市生態環境不斷改善
“四創兩爭”紮實開展。成功創建國家節水型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創建國家環保模範城市通過省級驗收,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完成省級、國家級指數測評。鞏固創建國家園林城市成果,不斷完善創建國家衛生城市長效管理機制。榮獲第二屆“中國低碳生態示範區”稱號。
城鄉綠化成效顯著。新增城市公共綠地256.6公頃,種植喬木37.2萬株,種植攀援植物17.74萬株。完成面山植被恢復2476.1畝,完成中低產林改造2028畝。石盆寺、長蟲山、馬料盤、鍋蓋山等4個郊野公園啟動建設。全區森林覆蓋率達52.37﹪,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3.6﹪。
河道治理深入實施。投入河道治理資金3.5億元,全面開展入湖河道河床濕地化、河坎生態化、河岸景觀化建設。完成水源地及河道生態綠化524畝。加大清淤除障力度,大力開展河道違法排污整治,取締違法排污企業140戶。
城市管理力度不斷加大。認真落實“門前三包”和“格線化”責任,實施管理全覆蓋。辦理城管行政執法案件2.53萬件,數字城管結案16.07萬件,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綜合執法機制。拆違拆臨工作力度不斷加大,共拆除1266個地塊,拆除違法臨時建築195.7萬平方米。
(四)著力民生優先,保障能力不斷增強
民生投入持續加大。高度關注民生,在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領域投入財政資金10.57億元,占一般預算支出的41﹪。採取財政投入和多元化融資方式,實施保障性住房建設。推進“菜籃子”、“米袋子”工程,實施篆新農貿市場提升改造,設定17個蔬菜直銷點,全面規劃標準化農貿市場和生鮮超市布局。
保障水平持續提高。不斷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19.04萬人,城鎮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49.84萬人,新增農村養老保險1210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機制進一步完善,參合率繼續保持100﹪。率先在全省建立覆蓋城鄉的特困民眾醫療救助制度。3006套廉租住房建設穩步推進,2072套經濟適用住房、1500套公共租賃住房基本完工。
就業服務多措並舉。組織各類專場招聘會和就業指導活動,開展大中專畢業生就業服務月、就業援助月等活動,加強就業服務。新增失業人員小額擔保貸款652萬元,打造大學生創業示範園,以創業帶動就業。新增城鎮就業3.25萬人,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80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2﹪以內。
(五)著力公共服務,社會事業不斷進步
教育事業進一步發展。義務教育毛入學率保持100﹪,“兩基”鞏固率保持在99﹪以上,榮獲雲南省“兩基”工作先進單位。完成農村中國小標準化建設,校安工程建設順利推進,師大五華實驗中學竣工投入使用。科學整合教育資源,完成韶山國小與螺峰國小、三多國小與桃園國小、沙朗東村國小與沙朗大村國小等9所學校的整合。繼續深化教育體制改革,教育教學水平有效提升,昆八中晉升為省一級一等高級完全中學,圓滿完成新一輪中國小校長公開選聘。
文化建設加快推進。金鼎山文化創意產業基地初步形成產業聚集,翠湖片區、昆明老街、順城片區正成為都市旅遊文化中心,海鷗文化節影響力進一步擴大。儲備實施東協國際圖書城、昆明環球動漫文化產業體驗園等一批重要文產項目。實施“朱德舊居”、“聶耳故居”等名人故(舊)居保護工程。完成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新增10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申報1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推進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完成73個社區基層站點建設。
衛生、科技等事業加快發展。提高社區衛生服務水平,新增5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覆蓋率達90﹪以上,初級衛生保健覆蓋率達100﹪,不斷滿足城鄉居民多層次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實施國家智慧財產權強縣工程。成功申報昆明市創新型城市試點,榮獲“2011年全國科技進步考核先進區”稱號。

2009年經濟

2009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93.32億元,同比增長11%。預計實現財政總收入44.59億元,同比增長11.23%,其中,預計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5.77億元,同比增長18.19%。預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1億元,同比增長24.7%。預計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85億元,同比增長40.3%。萬元GDP能耗預計下降4.6%。人口自然增長率預計為1.44‰。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7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17205.66元,同比增長31.7%;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實現6637.6元,實際增長10.27%。
2009年,加快中央商務區建設,順城項目、昆明老街一期項目竣工開業,新增高品質商務、商業設施20餘萬平方米。以總部經濟、樓宇經濟、品牌培育為主要途徑,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北京王府井百貨、IMAX立體影院、香港百老匯電影院線投入使用,昆明柏聯廣場和雲南信託大廈被評為五華區首批五星級商務樓宇。加快各類金融企業聚集發展,成功引入雲南鼎鑫、雲南世信恆通等一批融資擔保和投資公司。著力最佳化產業空間布局,加快推進北市區商業次中心建設。促進非公經濟健康發展,非公企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占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74.76%,非公企業完成GDP總量占到全區的47.4%。
2009年,共引進內資項目408個,引進內資48.85億元,完成年度任務數的139.57%。引進外資項目32個,到位外資4450.65萬美元,完成年度任務數的134.87%。
積極探索投融資突破,大力推進銀政合作、銀企合作,豐富融資渠道和方式,擴大融資規模。以國投公司和園投公司為平台,共向銀行貸款25.4億元,採取BT模式融資1.64億元,企業投資1.45億元,全年實現融資28.49億元。整合轄區資源,及時啟動國投公司10億元企業債券發行工作。積極爭取上級資金,總計爭取中央、補助資金1.61億元。

自然風光

本區內的翠湖是昆明城中風景最秀麗的地方。冬天常有來自西伯利亞的紅嘴鷗前來過冬,構成人鷗和諧共處的美好畫面。

發展思路

2002年,是實施“十五”計畫的關鍵的一年,也是十二屆政府任期的最後一年。區委、區政府按照“十五”計畫制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堅定不移地實施“商貿立區、科技強區、立足社區、突出特色、跨越發展”的發展思路,團結和帶領全區幹部職工,以繼往開來、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奮發有為的精神面貌,克服困難,圓滿完成各項工作目標和主要任務,實現了全區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基礎。
發展重點
對區內最具特色、開發價值和發展潛力最高的黃金片區,實施品牌戰略,突出城區經濟發展特色,進行重點發展,樹立一批具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的“精品”和亮點。
全市信息化建設實驗區按照省委、省政府“儘快把昆明建成我國西南地區面向東南亞、南亞的國際信息產業基地”的宏偉戰略目標,2002年1月我區被列為昆明市信息化建設實驗區,根據“政府引導、政府支持、市場機制、企業行為”的思路,將重點發展電子政務、社區信息化和信息產業,建成全市乃至全省一個重要的信息產業基地和實驗區。

人民中路商貿片區以人民中路為軸心,包括華山西路、五一路、翠湖南路及翠湖西路南段、小西門範圍,按照現代中心城區的發展要求,引導和培育適應城市發展需要的金融、證券、保險、中介服務等行業入駐片區,建成集商務、體育文化用品、婦女兒童用品等主題購物、都市休閒旅遊等為一體的商貿片區。
大觀商業城位於昆明市中心區域最具盛名的傳統步行街大觀街,占地127畝,總建築面積21萬平方米,分為商業步行區和住宅兩部分。其中商業區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由大型步行平台連線11幢高、多、低層建築形成,功能分為商業、商務辦公、酒樓、各種娛樂及綜合經營場所等。建築內部空間可靈活分隔,適用於各種商務活動,能全面滿足各種經營如能需要,恢宏的建築群體。統一協調的建築風格、完備的現代化設施,合理的交通組織、優美的綠化環境、一流的物業管理,使“大觀商業城”成為昆明市中心的大型現代化商務中心。自一九九九年初開業以來已有大型的美國沃爾瑪公司和省內外各大中小280多戶商家入駐,給“大觀商業城”帶來無限生機;現代化的奧爾良商業中心也為個體工商者創造了良好的經營環境。

國企改革

區委、區政府緊緊抓住經濟建設這箇中心,把發展作為一切工作的重點,大力推進經濟結構和經濟布局調整,著力打造城市商業品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制定出台《關於深化區屬國有企業改革的實施意見》、《五華區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工作方案》等檔案和相關配套政策,5月,新一輪國企改革正式起動。全區總量為12.8億元的國有資產在二年內從一般競爭領域全面退出。在區屬一類7家國有企業中建立了法人治理結構,國有資產的管理和營運機制進一步完善。雲南華一投資團股份有限公司通過國有股份的協定轉讓,實現了國有股從競爭領域的退出。五華區房管局房地產開發經營公司、房屋拆遷經營公司和城建拆遷公司等一批企業通過股份制改制,國有資產徹底退出;關、停、並了一批長期虧損,扭虧無望,沒有主業和主打產品的老企業。國有企業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集體所有制企業則按照“一廠一策”的原則,指導和幫助企業進行改制,使企業重新換髮生機。雲南春城捲菸廠通過智力解困,企業生產和經營管理面貌明顯改觀,實現扭虧為盈和稅收穩步增長。大滇集團公司與昆明理工大學達成聯合辦學協定,由大滇公司投資1000萬元建蓋昆明理工大學套用技術學院綜合大樓,走出廠校聯合辦學的新路。

科技園區

有序推進科技園建設,做好園區環境改造,招商引資等工作。五華科技園管理機構組織完成,服務機制基本形成,園區規劃編制開始啟動,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企業已建立信任關係和聯繫機制。通過實施《五華科技園重點企業扶持資金管理辦法》,為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科技成果的轉化,科技企業實現規模化和產業化提供了資金支持。引入雲南科教產業發展公司,投資2000萬元,興建10000平方米的一二一數碼城;促成西華通訊落戶小西門電訊市場。一批個體和私營IT企業人駐園區,以五華科技園區企業為龍頭的高新技術產業,以一二一大街、圓通北路片區為代表的IT產業及其相關產業,以西華通訊市場、風馳、新長江等為代表的電訊廣告、傳媒等新興產業正在異軍突起,成為新的經濟成長點,並推動了信息化建設實驗區建設的全面展開。商貿業實現從分散布局向連片繁榮的轉變,從傳統商業向現代物流業的轉變,商貿業在全區經濟中的支柱和基礎地位明顯增強。繼續鞏固以片區為龍頭的城市商業新格局。4月東西寺塔文化步行街開始營運,8月三市街又一大型商場??金碧輝煌世界風情時尚購物廣場開業,螺螄灣市場、篆新綜合市場經過整治後面貌煥然一新。非公經濟不斷發展壯大,已經成為城區經濟的亮點和增長點。年末,個體工商戶已由11977戶發展到20958戶,2.68萬餘人,註冊資金4.5億元,私營企業由82戶發展到675戶,7100餘人,註冊資金6.8億元。對外開放力度加大,通過政府搭台,企業運作,繼沃爾瑪、百盛、好又多、諾瑪特等企業之後,肯德基等國際知名企業又落戶五華。一批企業與國外、省外企業實現產品出口和技術合作。在致力於發展的同時,堅持不懈地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對轄區內40餘個各類市場開展專項整治和綜合整治,市場經濟秩序明顯好轉,經濟發展環境進一步改善。

結構調整

經濟結構的調整取得明顯成效。區屬國內生產總值二、三產業構成比已經發生根本性變化。2002年第三產業已占生產總值的89.3%;在區屬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國有及國有控股和集體及股份合作企業所占的份額逐漸減少,個體及私營經濟和其它經濟成分所占的比例不斷加大,獨占大半壁江山的局面已經形成。2002年末已占零售總額的91.5%,其中個體及私營經濟占68.2%,比2001年增加近3個百分點。2002年全區國內生產總值由五年前的57.44億元增加到97.60億元。年均增長11.1%,比2001年增長9.3%,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0089元,同比增長2.4%,其中區屬國內生產總值11.32億元,年均增長11.7%,比上年增長10.6%;區屬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19.97億元增加到42.30億元,年均增長16.2%,比上年增長1.4%,全區經濟保持了持續、健康、快速增長,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

基礎設施

水區內工業、生活用水,統二由市內調配,城市日供水能力達到66.5萬噸,城市人口自來水供給率達100%,能保證區域內生產企業的生產和居民生活用水。
電昆明屬雲南大電網統一供電,以滇池為中心的220千伏網已形成,由市供電局按全市範圍分區統一輸電。五華區在電力供應上能完全滿足企事業單位及居民的生產、生活用
氣區內街道均鋪設了煤氣管道,建於虹山頂上的煤氣輸配所,日儲量為10萬立方米,可滿足城市用戶用氣。
通訊以光纖電纜、衛星數字通信和程控交換為主的現代化電信網路已建成,全區實現了市話普及及全網程控,自動電話可直通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並已建立起電子郵件收發業務系統,可進行國際網際網路漫遊。
郵政五華區地處中心區,郵政業務已實現微機化、動化、高效化,開通了全國郵政異地聯網”綠卡工程”和國際郵政特快專遞線路196條,國內專遞線1745條。
金融區內各種金融、保險、信託投資公司、證券公司林立、國家銀行、商業銀行遍布其中。
文化教育區內高等院校、大專院校、科研院所集中,是全省科技、管理人才的主要培養基地,乘載了全省絕大部分的中高級人才,成為全省智力資源最密集、技術成果最豐富,文化氛圍最濃郁的區域。
生活區內住宅區、幼稚園、學校、醫院、賓館、休閒娛樂、美容、健身場所等生活配套設施齊備。
辦公優越的區位和不同檔次的寫字樓,各種大型公司和中小型公司來五華區設立公司或辦事處,可以很方便地找到理想的辦公場所。
便民服務五華區政府率先在縣區一級成立了“便民服務中心”,公開辦事制度和服務程式,對投資者實行一條龍服務,為前來投資的客商提供最為高效、快捷的服務。高效、快捷的服務。

數字高地

五華區科研院所林立,智力資源密集,集中了昆明物理研究所等20多個科研機構,形成了省內最大的園西IT產品市場。通過蓮花池片區整體改造開發,中央智力區初見端倪。規劃設計完成了“141”一區多園的園區規劃和發展模式,五華科技產業園進入省級工業園區行列,國家科技部批准了昆明高新五華科技園創業服務中心

科教文衛

五華區是昆明高校的集中地。
著名的雲南大學、昆明理工大學、雲南民族大學、雲南財經大學、雲南師範大學(前身為西南聯合大學)等院校都位於本區。

人居典範

五華區積極營造“環境優美、空氣清新、適宜居住”的態生環境,擁有翠湖、圓通山、月牙塘公園以及長蟲山等4個生態公園,恢復了蓮花池歷史風貌,市政設施配套服務位居全省一流。

雲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述轄8個地級市、8個自治州;12個市轄區、9個縣級市、79個縣、29個自治縣。
地級市、自治州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
昆明市盤龍區 | 五華區 | 官渡區 | 西山區 | 東川區 | 安寧市 | 呈貢縣 | 晉寧縣 | 富民縣 | 宜良縣 | 嵩明縣 | 石林彝族自治縣 | 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 | 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
曲靖市麒麟區 | 宣威市 | 馬龍縣 | 霑益縣 | 富源縣 | 羅平縣 | 師宗縣 | 陸良縣 | 會澤縣
玉溪市紅塔區 | 江川縣 | 澂江縣 | 通海縣 | 華寧縣 | 易門縣 | 峨山彝族自治縣 |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 |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
保山市隆陽區 | 施甸縣 | 騰衝縣 | 龍陵縣 | 昌寧縣
昭通市昭陽區 | 魯甸縣 | 巧家縣 | 鹽津縣 | 大關縣 | 永善縣 | 綏江縣 | 鎮雄縣 |彝良縣 | 威信縣 | 水富縣
麗江市古城區 | 永勝縣 | 華坪縣 | 玉龍納西族自治縣 | 寧蒗彝族自治縣
普洱市思茅區 | 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 | 墨江哈尼族自治縣 | 景東彝族自治縣 |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 | 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 |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 | 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 | 瀾滄拉祜族自治縣 | 西盟佤族自治縣
臨滄市臨翔區 | 鳳慶縣 | 雲縣 | 永德縣 | 鎮康縣 | 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 | 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 | 滄源佤族自治縣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潞西市 | 瑞麗市 | 梁河縣 | 盈江縣 | 隴川縣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縣 | 福貢縣 | 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 | 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
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縣 | 德欽縣 | 維西傈僳族自治縣
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 | 祥雲縣 | 賓川縣 | 彌渡縣 | 永平縣 | 雲龍縣 | 洱源縣 | 劍川縣 | 鶴慶縣 | 漾濞彝族自治縣 | 南澗彝族自治縣 |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
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 | 雙柏縣 | 牟定縣 | 南華縣 | 姚安縣 | 大姚縣 | 永仁縣 | 元謀縣 | 武定縣 | 祿豐縣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縣 | 箇舊市 | 開遠市 | 綠春縣 | 建水縣 | 石屏縣 | 彌勒縣 | 瀘西縣 | 元陽縣 | 紅河縣 | 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 | 河口瑤族自治縣 | 屏邊苗族自治縣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文山縣 | 硯山縣 | 西疇縣 | 麻栗坡縣 | 馬關縣 | 丘北縣 | 廣南縣 | 富寧縣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 | 勐海縣 | 勐臘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