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寧縣

富寧縣

富寧縣為雲南省文山州下轄縣。民國時期設富寧縣,系因元時曾於此置過安寧州,後又將安寧州併入富州,故名。富寧縣位於雲南省東南部,南與越南河江省接壤,東部和北部分別與廣西百色右江、西林、田林、那坡、靖西五縣(區)毗鄰,西與文山州的廣南、麻栗坡兩縣相連,地處兩國三省十縣結合部,國道323線貫穿縣境,是雲南通往廣西、廣東等沿海地區的重要門戶。2013年,富寧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9.37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17.87億元,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20.71億元,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0.79億元。截至2013年,富寧縣幅員面積為5352平方千米,下轄13個鄉鎮;戶籍人口為418259人,有6種民族。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富寧縣富寧縣

富寧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生息,是駱越人棲身繁衍之地。秦時屬句町部族,宋朝屬特摩道隸邕州,元朝在富寧境內設定富州、安寧州、羅佐州,明朝將安寧、羅佐二州併入富州,1912年設定為富州縣,1936年改為富寧縣至今。在20世紀30年代,鄧小平、張雲逸等無產階級革命家領導的紅七軍開闢了以富寧七村九弄為中心、覆蓋滇黔桂3省28縣的革命根據地,成為雲南省創建時間最早、鬥爭範圍最大、堅持時間最長的紅色革命根據地,1997年被中央確定為全國一類革命老區縣。

富寧境內居住著漢、壯、苗、瑤、彝、仡佬6等種主體民族,其中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76.4%,僅壯族就占54%。各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柔情”文化,古老神秘的彝族銅鼓舞、雄渾粗獷的盤王歌舞、精湛細膩的苗族蘆笙舞獨具特色,尤其是壯劇源遠流長,是全國僅有的兩個壯劇繁衍地之一。

境內大小河流縱橫交錯,溶洞岩石星羅棋面,有神奇如畫的馱娘江國家AA級風景名勝區、者桑熱帶原始森林、歸朝田園風光、里達鳥王山、睦倫溶洞群、田蓬邊境異國風光,史稱“滇之勝景”、“粵地風光”,旅遊開發潛力大。

縣委、縣政府團結和帶領全縣各族人民,發揚“團結實幹促發展,創新高效爭一流”的富寧精神,牢牢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雲南參與中國一東協自由貿易區和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等歷史機遇,充分發揮自身區位和資源優勢,突出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結構高速、擴大對外開放三大重點,培育林、畜、礦、電四大支柱產業,作好構建區域性現代物流中心、大通道綠色經濟帶建設、扶貧開發、招商引資、勞務輸出五篇文章,推動了全縣經濟持續快速健康協調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2004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117100萬元,同比增長13.3%;固定資產投資39820萬元,同比增長50%;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4238收入萬元,同比增長24.9%;農民人均純收入1146元,同比增長10%。以水、電、路為重點的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村村通路、村村通電的目標基本實現,著力打造“山水園林城市”,縣城規模從1998年的1.5平方公里擴大到4平方公里,展現了“雲南東大門”的良好形象。

行政區劃

富寧縣轄6個鎮、7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新華鎮歸朝鎮、剝隘鎮、里達鎮、田蓬鎮、木央鎮、板侖鄉、谷拉鄉者桑鄉那能鄉洞波瑤族鄉阿用鄉、花甲鄉。

2000年,富寧縣轄5個鎮、10個鄉:新華鎮、里達鎮、皈朝鎮、剝隘鎮、田蓬鎮、睦倫鄉、花甲鄉、那能鄉、谷拉鄉、者桑鄉、洞波瑤族鄉、木央鄉、阿用鄉、板侖鄉、郎恆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382913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新華鎮 47125 歸朝鎮 39262 剝隘鎮 20288 里達鎮 21027 田蓬鎮 32961 板侖鄉 24738 谷拉鄉 24091 者桑鄉 14740 那能鄉 18303 洞波瑤族鄉 36014 阿用鄉 17323 花甲鄉 21566 睦倫鄉 17814 木央鄉 29042 郎恆鄉 18619。

2003年,富寧縣行政區劃: 新華鎮一角新華鎮 轄:團結社區、文華社區、新興社區、那平村、坡地村、格當村、岩納村、坡油村各甫村臘拱村力追村、那農村。

歸朝鎮 轄:歸朝村、孟村村、那臘村、百油村里馬村里呼村、那旦村、架街村百社村、登冒村、龍山村、龍躍村、龍紹村、龍門村、舊寨村。

剝隘鎮 轄:剝隘街道居委會、剝隘村、那長村、那良村、百洋村板達村者寧村、甲村村。 里達鎮 轄:里達村、中壩村、小木匠村、牛場村、里拱村達孟村小里達村那坡村

田蓬鎮 轄:田蓬村、龍哈村、下寨村、木卓村、金竹坪村、大坪子村、下坪寨村、龍修村碗廠村中廠村廟壩村

板侖鄉 轄:板侖村木都村四亭村、瓦窯村、弄樓村弄歪村郎六村平納村龍邁村木臘村、龍洋村。

谷拉鄉 轄:龍色村、峨村村、馬貫村、新村村、谷桃村、多貢村、龍燈村、那龍村平蒙村立達村能地村

者桑鄉 轄:者桑村、那馬村、安哈村、平安村、弄所村、民村村、百民村百恩村

那能鄉 轄:那能村、弄停村、那瓜村登合村那吉村那法村那拉村六溫村

洞波鄉 轄:洞波村洞洪村里那村、那哈村、安那村坡甫村、洞塘村、坡令村芭萊村、那達村、那沙村、三湘洞村。 阿用鄉 轄:阿用村那柳村那翁村、里往村、者蘭村、那來村。

花甲鄉 轄:花甲村里色村、龍三盤村、那耶村木垢村、戈里村、炮火村、達木村。

睦倫鄉 轄:睦倫村、中寨村、寒洞村、木樹村、下者梅村、田壩村、木兄平村。

木央鄉 轄:木央村木貴村、大坪村、木槓村普陽村木令村、上寨村、木樹村、木思村木寒村、木匠村。

郎恆鄉 轄:木壩村、那連村、八龍村、安良村、田房村、戈桃村、者斌村、上農村、那年村。

歷史沿革

富寧縣富寧縣

清設富州,1927年設富寧縣,系因元時曾於此置過安寧州,後又將安寧州併入富州,故名。

2000年,富寧縣轄5個鎮、10個鄉:新華鎮、里達鎮、皈朝鎮、剝隘鎮、田蓬鎮、睦倫鄉、花甲鄉、那能鄉、谷拉鄉、者桑鄉、洞波瑤族鄉、木央鄉、阿用鄉、板侖鄉、郎恆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36.61萬人(2006年),其中各鄉鎮人口(人):新華鎮47125歸朝鎮39262剝隘鎮20288里達鎮21027田蓬鎮32961板侖鄉24738谷拉鄉24091者桑鄉14740那能鄉18303洞波瑤族鄉36014阿用鄉17323花甲鄉21566睦倫鄉17814木央鄉29042郎恆鄉18619
2001年,全縣轄5個鎮、9個鄉、1個民族鄉:新華鎮、歸朝鎮、剝隘鎮、田蓬鎮、里達鎮、板侖鄉、谷拉鄉、者桑鄉、郎恆鄉、阿用鄉、花甲鄉、睦倫鄉、木央鄉、那能鄉、洞波瑤族鄉
2006年,撤銷郎恆鄉,其行政區域併入田蓬鎮,鎮政府駐地不變;撤銷睦倫鄉,其行政區域併入木央鄉,並將木央鄉改設為木央鎮,鎮政府駐原木央鄉政府駐地。

自然地理

富寧縣教育局富寧縣教育局

富寧縣地處雲南省東南部,323國道和正在建設中的衡昆高速公路貫穿全境,是雲南通往廣西、廣東等沿海地區的重要門戶。全縣轄15個鄉(鎮)、145個村(居)委會,總人口39.1萬;國土面積5352平方公里,其中山區面積占96%。

富寧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春溫高於秋溫,雨熱同季,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充沛,積溫高,無霜期長,年均降雨1200毫米,年平均日照數1764小時,年均氣溫19.3攝氏度,形成“天然溫室”。地勢西南高而岩溶峰叢,東北低而土山起伏連綿,最高海撥1851.1米,最低海撥142米。境內山高坡陡,地勢狹窄,山區面積占96%,石山區又占山區面積的三分之一。

富寧縣800米以下海撥熱區面積3480平方公里,占國土總面積的65%,熱區開發潛力大,有宜林荒山近270萬畝,林業用地面積近400萬畝,適宜種植八角油桐茶葉、熱果、甜竹經濟林杉樹松樹等用材林。礦產資源、水能資源豐富,境內探明有金、銻、錳、等20多種金屬和非金屬礦種;有5大幹流,大小支流29條,水能理論蘊藏量43萬千瓦,可開發利用21.2萬千瓦。

經濟發展

富寧縣富寧縣

“九五”期間,縣委、縣政府立足自身實際,以加快發展為主題、經濟結構調整為主線、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為動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出發點,團結和帶領全縣各族人民與時俱進,搶抓機遇,務實創新,開拓進取,有力地推動了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

經濟實力明顯增強。2003年,全縣GDP完成101959萬元,比1995年增長1.29倍,年均遞增10.9%;實現工業總產值65486萬元,比1995年增長2.93倍,年均遞增18.68%;鄉鎮企業總產值完成127426萬元,比1995年增長7.3倍,年均遞增30.35%;全縣固定資產投資達26560萬元,比1995年增長4.7倍;糧食總產量達113902噸,比1995年增長31.2%,年均遞增3.46%;完成地方一般預算財政收入達3393萬元,比1995年增長1.49倍,年均遞增12.1%;農民人均純收入861元,比1995年增長132.7%,年均遞增長11.1%。

改革開放步伐加快。國有企業改革面達100%,激發了企業活力,增強了發展後勁。成立招商引資工作局和政府投資服務中心,不斷改善投資環境,大力推行“一站式”服務,完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和工作機制,積極實施“走出去,引進來”戰略,2003年直接引進縣外資金3.5億元,同比增長2.5倍。

產業培育初見成效。把“林、畜、礦、電”作為四大支柱產業進行培育。1995年以來,共完成人工造林58.07萬畝,大力建設八角、熱果和速生豐產林等基地,2003年林業實現產值6094萬元,比1995年增長44.5%;積極引進優良品種,大力推廣牛凍精改良和“三高”母豬養殖,2003年畜牧業實現總產值2.06億元,為農民人均增收288元;堅持走規模化、集約化開採的路子,以金礦為龍頭,帶動煤、、鉛鋅、石灰岩粘土等礦種開發,2003年礦業完成總產值19533.67萬元,實現稅收1378.24萬元;依託境內豐富的水能資源,大力招商引資發展電力產業,2003年簽約新建電站6個,新增裝機發電量達5.7萬千瓦。

社會事業

富寧縣富寧縣

小城鎮建設穩步推進。以323國道和富(寧)田(蓬)公路沿線為重點,投資26357萬元,實施了縣城舊城改造、新區開發等市政工程項目,建成了一批具有現代氣息和地方特色的商貿文化、休閒設施,縣城規模比1997年擴大近兩倍,“323”國道和富田公路沿線的歸朝中心集鎮和洞波、田蓬、里達等小集鎮建設得到了快速發展。

基礎設施日益改善。新增公路200多公里,全縣公路里程達2900多公里,村小組通公路率達76.2%;全縣水利化程度從五年前的27.8%提高到31%,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農村電網改造基本完成,固定電話安裝達2萬門,行動電話超過1.6萬戶,全縣15個鄉(鎮)均開通了國際網際網路,電話普及由1997年每百人0.77部提高到每百人6.4部。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全面實施“科教興縣”戰略,2003年被國家教育部批准為“兩基”縣;加大科普宣傳和科技推廣力度,農業科技含量逐年提高;農村廣播電視網路建設步伐加快,邊境鄉(鎮)電視光纜傳輸工程建設順利,全縣廣播和電視覆蓋率分別達86%和85%;衛生改革不斷深入,地方病和疾病防控體系逐步建立,各種重大傳染病得到有效防治,促進了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當地婚俗

富寧縣文化富寧縣文化

壯族--山歌婚姻
壯家人說:“山歌是第一個媒人。”此話一點不假。壯族男女青年從認識到完婚,都在山歌中進行。有人戲為“山歌婚姻”。素昧平生和男女青年,他們用山歌結識,傳情:男:“初相會,難稱呼,妹在哪個山頭住?無路可曾識妹屋?”女:“初相會,我倆歌友來稱呼。妹在白雲山頂住。無晴(情)相見也模糊!”風吹馬尾千條線,高機打布萬條紗,不知哥你叫什麼,不知何處是你家?”……
要是姑娘有意,第二次見面就送一雙親手做的布鞋給對方。男的則回贈毛巾一條,襪子一雙。經過了解,雙方情投意合,男方便到女方家去求婚。如果女方父母同意,就送男方一雙布鞋和一匹布。

訂婚時,雙方交換庚書,商定完婚日期。婚期到了,男方邀請幾位女歌手(須是姑娘)去接新娘。女方也按對等人數請幾位女歌手送新娘。迎隊伍一到,立即遇到女方歌手的挑戰。先在飯桌上對唱,飯後,有些小伙子也參加進去,大家一直唱到第二天早晨。
新娘被接到男家,新郎的長輩就說:“良辰到了,快用歌聲謝謝送親的歌手吧。”於是男家的歌手唱開了:“多謝了,多謝諸送親來。不是春風化細雨,哪有百花滿寨開。”
他們時而唱傳統歌詞,時而即興編唱。對了一陣後,男方推一位小伙代表新郎,女方推一位姑娘代表新娘,互問互答,把對歌推向高潮。
照壯家習慣,新郎新娘要在完婚後的第四天才能同居,第二天新娘要隨送親歌手們回娘家。在送行途中,雙方還要對歌。大家一邊走,一邊唱:“走了來,下迴轉來擺歌台,幸福山歌年年唱,如同江水滾滾

雲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述轄8個地級市、8個自治州;12個市轄區、9個縣級市、79個縣、29個自治縣。
地級市、自治州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
昆明市盤龍區 | 五華區 | 官渡區 | 西山區 | 東川區 | 安寧市 | 呈貢縣 | 晉寧縣 | 富民縣 | 宜良縣 | 嵩明縣 | 石林彝族自治縣 | 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 | 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
曲靖市麒麟區 | 宣威市 | 馬龍縣 | 霑益縣 | 富源縣 | 羅平縣 | 師宗縣 | 陸良縣 | 會澤縣
玉溪市紅塔區 | 江川縣 | 澂江縣 | 通海縣 | 華寧縣 | 易門縣 | 峨山彝族自治縣 |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 |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
保山市隆陽區 | 施甸縣 | 騰衝縣 | 龍陵縣 | 昌寧縣
昭通市昭陽區 | 魯甸縣 | 巧家縣 | 鹽津縣 | 大關縣 | 永善縣 | 綏江縣 | 鎮雄縣 |彝良縣 | 威信縣 | 水富縣
麗江市古城區 | 永勝縣 | 華坪縣 | 玉龍納西族自治縣 | 寧蒗彝族自治縣
普洱市思茅區 | 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 | 墨江哈尼族自治縣 | 景東彝族自治縣 |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 | 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 |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 | 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 | 瀾滄拉祜族自治縣 | 西盟佤族自治縣
臨滄市臨翔區 | 鳳慶縣 | 雲縣 | 永德縣 | 鎮康縣 | 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 | 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 | 滄源佤族自治縣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潞西市 | 瑞麗市 | 梁河縣 | 盈江縣 | 隴川縣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縣 | 福貢縣 | 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 | 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
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縣 | 德欽縣 | 維西傈僳族自治縣
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 | 祥雲縣 | 賓川縣 | 彌渡縣 | 永平縣 | 雲龍縣 | 洱源縣 | 劍川縣 | 鶴慶縣 | 漾濞彝族自治縣 | 南澗彝族自治縣 |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
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 | 雙柏縣 | 牟定縣 | 南華縣 | 姚安縣 | 大姚縣 | 永仁縣 | 元謀縣 | 武定縣 | 祿豐縣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縣 | 箇舊市 | 開遠市 | 綠春縣 | 建水縣 | 石屏縣 | 彌勒縣 | 瀘西縣 | 元陽縣 | 紅河縣 | 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 | 河口瑤族自治縣 | 屏邊苗族自治縣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文山縣 | 硯山縣 | 西疇縣 | 麻栗坡縣 | 馬關縣 | 丘北縣 | 廣南縣 | 富寧縣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 | 勐海縣 | 勐臘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