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虞剛簡,字仲易,一字子韶,學者稱滄江先生,仁壽縣(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虞允文孫。嘗與魏了翁輩講學蜀東門外,得程朱微旨。以郊恩任官,再舉禮部,監郫縣犀浦鎮酒稅。歷知華陽縣,通判綿州。寧宗嘉定八年(1215)由知萬州任罷。十一年,起知簡州。十五年,擢夔州路提點刑獄,改利州路。理宗寶慶二年卒,年六十四。事見《鶴山集》卷七六《利州路提點刑獄主管沖佑觀虞公墓志銘》,《宋元學案》卷七二有傳。
史籍記載
清黃宗羲、全祖望著
《宋元學案》卷七十二·二江諸儒學案(全祖望補本)
提刑虞滄江先生剛簡
虞剛簡,字仲易,一字子韶,仁壽人,忠肅公允文孫也。為趙文定公雄?。文定子昱,志士也,好讀周、程、張、邵、呂、謝、楊、尹之書,先生因知學統所在,潛心體認。以郊恩任官,再舉禮部,歷仕知華陽縣。二江范教授仲黼者,南軒先生高弟也,方會文講學,以明湖、湘之緒,先生因是得和齊斟酌,盡聞胡文定公父子以至南軒所討論於嶽麓者,而致精焉。喟然嘆曰:“洙泗之學,堯、舜以來之學也,伊洛之學,洙泗之學也,而乃以為一家之言乎!”凡再知永康軍,招諸生講學,境為大治。以安撫使黃疇若薦,召赴都堂,不果,奉祠。未幾,起用,未上,遭劾罷。
嘉定十一年,詔知簡州。金人犯邊,制置使董居誼闢為參議官。先生經濟之略,得之家傳,至是固辭不行。或曰:“將王事何﹖”先生黽勉從之。請收人才,厚軍犒,以結士心,抽還忠義人之配內郡者,以紓邊人之憤,又請緩科三路饟夫(餉夫)之直,皆得施行。
大散關(今陝西寶雞西南)陷,東路帥李貴遯去,天水一帶皆被兵,西路帥莫肯行,先生慨然請往,次魚關,遂自移金平,督師前進,人心洶洶,先生謂曰:“我師既出,敵必不能越大安。”已而大安果以剿敵聞。會居誼召還,先生亦抵簡。利州潰卒作亂,由果、閬以趨簡,大書其幟曰“破簡入西川”。時先生至任甫五日,驚奔相屬。閣學劉文節公方家居,貽書相約效死。先生阻江固守,賊知有備,去之,而張威歸軍過城下,賑其匱乏,軍士大喜。劉文節上言剛簡保守一城,遮蔽西川,遂有夔州提刑之命,兼提舉常平,俄改利州。
先生召軍帥劉昌祖謀曰:“必復皁郊、湫池,然後敵氣可奪,雖圖秦、鞏可也。”昌祖曰:“諾。”遣人焚湫池之糧,遂復之。先生曰:“未也。”時樞府慮生事,每以越境為戒,昌祖猶豫不敢行。先生督之如南谷,遣其親將進屯皁郊,於是階、鳳、成、和之民皆荷戈赴之,得兵三十萬,軍聲動天地。內薄乘障,斃其大將郭贇,敵之?也。先生得皁郊之捷,正欲搗秦州,有以密札勒昌祖還者,忠義人大憤,散而為盜,皁郊復受兵。先生夜出撫定士民,復募軍搗鞏,之青野原以牽制之,敵師始退。
於是先生請集保甲之民以為守御,三年之間,圍集三十九萬二千餘人,自是閬、蜀有備。又請修屯田之利,而墾田百餘萬,邊儲以足。魏文靖公(魏了翁)除工部侍郎,舉以自代,不報。先生與制置使鄭損不相得 。損,小人也。先生乃上歸休之請,五上報可。既歸,而損竟誣劾先生罷祠。先生罷之三年,而損棄階、成五州,先生猶貽書諸司,力言不可,其始終憂國如此。是年卒。
所著有《易傳》、《論語解》、《詩說》。尤致精者《易》,本邵子之學,參以周、程諸書及漢上朱氏說論,著十有六年,不以示人。卜居成都之合江。范季才繁,(梓材案:“蘩”當作“蓀”,即華陽先生。謝山稿有《華陽別傳》,云:“滄江先生虞剛簡亦師事之。”)亦南軒(張栻)高弟也,為題曰滄江書院。學者稱為滄江先生。長沙吳制使德天曰:“湖中親炙胡、張者多,而得其學如此者鮮矣。”魏文靖公稱其學,以為“由博致約,浩然獨得”雲。
先生以故相之孫,著效危疆,顧未嘗得登朝,一展其抱負,君子於是知宋之終於不競也。先生論學之大旨曰:“《乾》之九二,龍德而正中,庸言之信,庸行之謹,閑邪存其誠,而《坤》之六二,言敬以直內,然則《中庸》誠敬,是乃天地自然之則,古今至實之理,帝王所以扶世之極,聖賢所以明德新民,未有不由之者。”楊伯昌聞之嘆服,張亨泉先生方亦同學《易》於滄江。
虞剛簡詩選
送子就試帖
兒有掌中杯但把,歸期苦苦催奕世。
衣冠仍上第公台,元自詩書裹面來。
秋色為渠開先我,梁世馬首回猿鶴。
莫輕窺蕙帳驚猜,苔步歸休亦樂哉。
游靈岩寺
八年前識茲山面,今日幽盟許重尋。
亂石懸崖僧易少,疏林淺薄寺難深。
流泉藥得何人病,絕壁靈通古佛心。
老我泊然元會得,俯空一笑晚風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