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君常

張君常

張君常,土壤物理學家。畢生從事土壤物理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在土壤水分力能學及土壤勢場理論方面有創新及獨到的見解,他的“土壤孔隙空間是一個具有勢場的論點”,為土壤勢場理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並開拓了土壤學新的研究領域。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1917年12月25日出生在山東惠民縣城一個封建大家庭。在抗戰前後經歷了艱難求學過程,是我國著名的土壤物理學家,畢生從事土壤物理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

教育經歷

張君常,1917年12月25日出生在山東惠民縣城一個封建大家庭。他的父親和這個大家庭一直格格不入,年輕時便離家出走,幾乎在京—綏鐵路上幹了一輩子。父親這種封建家庭叛逆者的性格,對張君常的成長有著重要的影響。1928年張君常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惠民四中。

作為一所省立中學,惠民四中當時聚集了許多當年親身參加過“五四”運動的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畢業生當教師。這些教師的種種進步活動,引起了學校校長、頑固的反共分子馮培元的極大驚慌,便勾結國民黨當局排擠迫害這些進步教師。那時的張君常雖然還不完全明確“革命”的意義,但由於從小受父親的影響和進步教師的薰陶,他有著強烈的正義感。對校長的反動行徑非常氣憤。1933年冬,他和另外3名進步學生一起,在全校發動了“驅馮運動”,目的是通過學生運動和社會輿論壓力,驅逐這個壓制進步勢力的頑固分子。後來,校方勾結國民黨惠民縣黨部鎮壓了這次學潮,張君常和另外幾名發起人被學校開除,並遭到警察局的追捕。最後,迫於全校師生的一致抗議和社會輿論的壓力,警方才撤銷了對他們幾個發起人的追捕,校方也恢復了他們的學籍。

1935年,張君常高中畢業後因病住進了齊魯大學附屬醫院。從小酷愛讀書學習的他,為了不影響學業,便一邊在醫院治病,一邊在齊魯大學選修數學、化學兩門大學課程,並以優異的成績拿到了學分。

社會活動

1936年,張君常考上了河北農學院森林系。此後他隻身來到北京,準備再報考清化大學、北京大學。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北京淪陷,他設法逃出北京,來到天津,然後輾轉從海上乘船逃到煙臺。在煙臺,他參加了由中共地下黨組織的大學生流亡團,先後流亡到濟南、開封,最後隨流亡團來到洛陽。

在洛陽,他被當地政府分配到關林冢區工所工作,全面負責這個區的教育事業。他對自己承擔的主管教育的工作任務傾注了極大的熱情,經常奔走於全區大大小小的中國小之間,精心處理各種事務,使這個區教育事業的面貌有了很大改觀。

1938年,國民黨軍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衛立煌部下的傷兵,要強占全區條件最好的一所國小——關林冢國小。為了保證教育事業不受損失,張君常聞訊後立即帶人趕到現場,這才阻退了國民黨軍士兵。學校保住了,可張君常卻給自己招來了大禍——衛立煌的司令部聞訊後,立即給當地政府下了命令,要撤職查辦他。

再度求學

洛陽再也呆不下去了。這時,張君常從河北農學院的同學路廣明那裡得知,由於戰亂,北京農業大學和河北農學院這時都遷併到地處陝西的西北農學院了,便決定到西北農學院繼續求學,為發展祖國的科學教育事業繼續奮鬥。1939年,他從洛陽來到了地處陝西關中腹地的西北農學院,繼續在森林繫上學。1942年,張君常以優異的學習成績從西北農學院畢業並留校任教,在森林系擔任“森林土壤學”教學工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