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太陽能電站

太空太陽能電站

太空太陽能電站這一建設項目是由日本政府和企業研究機構提出來的,計畫在距地面22360英里(約合3.6萬公里)的高空上建造一個太空太陽能電站。這個電站的發電量可以達到十億瓦,將能量源源不斷輸向一個地面接收站,足夠大約30萬個家庭的用電需要。

背景資料

在地球靜止軌道建設太陽能電站的項目已在籌劃階段,這個項目是由日本政府發起的。估計投資將達到2萬億日元(約合210億美元)。大規模軌道建設項目面臨的挑戰和困難是難以估量的,不過,這些挑戰和困難將來有一天定會被克服,因為對行星際飛船、太空梯軌道發電站的需要是人類所無法抗拒的。如今,在地球靜止軌道建設太陽能電站的項目已在籌劃階段,估計投資將達到2萬億日元(約合210億美元)。

技術特徵

太空太陽能電站太空太陽能電站

太空太陽能電站是基於太空太陽能發電技術發展起來的。利用衛星在太空中把太陽能聚集起來,然後把能量集中射向地面,再轉變成電能供人類使用。

太空中的陽光強度要比地面大5-10倍。太空太陽能發電技術可提供恆定而沒有污染的能量,這與地面上斷斷續續、受雲層遮蓋影響較大的太陽能利用方式有很大區別,而且不會象燃料電廠那樣排放污染物,也不會象核電站那樣產生放射性廢料。太空太陽能發電技術之所以能成為一項革命性技術,就在於這種技術所改變的將是能源的整體格局。

科研論證

自從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來,人類就從科學角度論證了太空太陽能發電技術的可行性,而從太空軌道往地面發射微波的概念也證實是可行的。例如,用一系列太陽能通訊衛星就能夠夜以繼日地向地面接收站發射各種頻率的電磁波,以接通行動電話或把電視信號中轉給天台上的碟形天線。可是,能否把從太空上發射來的太陽能轉變成可以進入輸電網中的電能,則還沒有實例。

太空太陽能電站太空太陽能電站

2008年,美國和日本兩國的科研人員已跨越了太空太陽能發電技術的一個重要門檻,他們在夏威夷兩座相距90英里的海島上,成功實現了微波級能量的無線遠距傳輸,這個距離相當於從太空軌道傳送能量到地面所要穿透的大氣層厚度。近些年來,與太空太陽能發電技術有關的其他多種技術也取得了重大進展。大約十年前,光電效率(即光能轉換成電能的轉換率)只有10%,而現在已經能達到40%。衛星技術也得到了改進,其中的全自動計算機系統以及先進的輕質建材也取得了飛躍性的進步。

被俘獲的太陽能就在衛星上被轉換成含有能量的電磁波,即特定波段的微波。為傳送到地面,微波的理想頻率應為2.45GH(千兆赫)或5.8GH,這兩個波段都處於紅外線與FM/AM無線電信號之間,最容易穿透大氣層,但在穿越大氣層過程中仍有部分能量損失,不過物理學家還不知道確切的損耗率是多少。微波能將在空中形成一道無形的微波柱,直徑大約為一英里或兩三公里。地面上有依格線化排列的橢圓形天線,叫做格線天線,占地面積與微波柱相當,專門接受微波能,轉換後即可送往傳統的輸電網。

外界質疑

首先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以微波的形式輸送到地球首先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以微波的形式輸送到地球

有專家對太空太陽能發電技術的安全性做出質疑。太空太陽能發電技術的本質是微波輻射,微波輻射是一種非離子化過程,就像可見光或無線電信號一樣。微波輻射與X射線和伽瑪射線不同,是不具有足夠的能量的,從而不會使原子或分子失去電子而變成帶電粒子,造成DNA及其它生命分子的損壞。

科學家認為,從該系統中擴散出去的能量束對人體或野生動物不會構成健康威脅,即使處在能量最強的中心地帶也不會。鳥類若飛過從太空輻射到地面的微波核心地帶,可能會感到有絲絲暖意,但體溫並不會升得很高。如果萬一有微波束偏離格線天線,也可以人為地使其分散開來,同時不會在一定區域內肆虐,為害四方,這樣的微波是不會把飛鳥烤熟,或把雲層變成蒸汽的。美國太空能源公司擬建造的第一座營業性太陽能電站所依據的就是上面所介紹的原理,其設計的不間斷髮電能力為一千兆瓦,相當於一座大型的核電站。

難點阻礙

地面站的天線陣列將接收傳輸回的微波地面站的天線陣列將接收傳輸回的微波

太空太陽能電站所需的各種光能收集板、支架和中心發射器等,可先在地面建造,耗時大約兩年左右。把所有裝備送上低地軌道(LEO)並安裝成第一顆太空太陽能發電技術衛星,大約需要進行40~60次發射。到達軌道後,所有的光電板會象雨傘那樣自動展開,再由機器人來裝配和集成。

太空太陽能電站也面臨很多危險因素和工程學難題。例如,象最近威脅過國際空間站的太空垃圾那樣,在太空電站裝配期間,其主體也許會受到太空垃圾的撞擊。而要使衛星發射出來的巨大微波束與地面的格線形天線一直保持同步,也是一個尚未解決的技術難題。

建造電站

太空太陽能電站太空太陽能電站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提議,未來25年,日本計畫建造太空太陽能電站。該機構詳細描述了這一計畫,從太空太陽能電站創建一個年發電量10億瓦的商業系統,這相當於一座核電站每年發電量。

JAXA退休教授司理佐佐木(SusumuSasaki)概述稱,未來計畫在東京灣海港建造一個3公里長的人造島嶼。這座島嶼布設了50億個天線,能夠傳輸微波能量變換成電能。這些微波能量是從3.6萬公里高空巨大太陽能收集器發射至地面。

為了收集這些太陽能量,人造島嶼兩個巨大鏡面一天24小時對準空中太陽能電站。此外,在人造島嶼上建造一個單獨的變電所,將電能通過海底電纜傳送至東京,保證東京市區供電需求。

十大最有創意的太陽能設計

現在太陽能不僅僅套用於屋頂上的感應信號燈。現在,人們在尋找一些獨特的方式要把太陽能套用到建築、車輛甚至服裝設計上。另外,有的研究者甚至找到了完全獨立地使用太陽能的方式。剛開始,太陽能僅僅是作為輔助能源提出來的,現在我們已經有了車、船、飛機甚至是整個建築物都完全的依賴太陽能。剛開始,我們擁有世界上第一個能源自主的是汽車,後來又到了太陽能氣球、百合片甚至是胸罩。
太陽能公路| 太陽能渡輪| 太陽能飛機| 太陽能氣球| 太陽能製冷空調| 太陽能文胸| 太陽能汽車| 太陽能電站| 太空太陽能電站| 太陽能腳踏車

未來的工程奇蹟

套用科學——工程技術>>>回到科學頻道
白令海峽生態橋是為過往白令海峽的海洋哺乳動物和鯨類提供一個環形“通道”的建築設計。
大型強子對撞機是一座位於瑞士日內瓦近郊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的對撞型粒子加速器,作為國際高能物理學研究之用。
哥達基線隧道瑞士的鐵路隧道。單條隧道長度超過57公里(35英里),全長153.5公里(95.4英里),有豎井和通道。建成後將超過目前世界最長的隧道為日本的青函隧道(連結本州和北海道)成為世界最長的隧道(含鐵路隧道和公路隧道)。
日韓海底隧道是一條長79英里(約合128公里)、連線日本西南部城市唐津和韓國港口城市釜山的鐵路隧道。
太空太陽能電站是由日本政府和企業研究機構提出來的,計畫在距地面22360英里(約合3.6萬公里)的高空上建造一個太空太陽能電站。
火星環境地球化是人類欲將距離地球最近的火星變成更適於人類居住的地方。
世界島位於阿聯杜拜沿岸,每個島嶼的面積從2300平方米到8360平方米不等,相鄰島嶼之間至少要隔著50米寬的海水。
歐洲之心“歐洲之心”是奧地利人克萊恩鄧斯特計畫建設的歐洲島嶼群。隸屬於杜拜“世界島”的這一龐大工程是“世界島”第一個獲得商業開發許可的項目,建成後可冠以“歐洲之心”品牌向私人終端客戶推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