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由於太陽能轉換效率的大幅提高(至80年代末,已達20%左右,近期可達36%,理論極限值為38~42%),太空梭的運行成功,使得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構想的這種電站有可能於20世紀末期實現。1990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國家能源部已計畫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建造首座太空電站,容量為500萬千瓦。其工作原理是在太空電站將太陽能轉換為電能,再轉換為微波能。由太空電站向地面定向傳輸微波能,地面站接收微波能後經變電站轉換成工頻交流電,併入電力系統,向用戶供電。首座太空電站的太陽能電池組寬 50公里、長100公里,每天可24小時連續工作(不受氣候影響)。太空電站不需提供燃料和水,沒有灰、塵、熱污染等環境問題,微波輸電的定向性很強,即使在地面站接收天線(約有幾個足球場大)附近,微波泄漏量也可保持在國際規定的微波爐安全標準內,即不超過10毫瓦/厘米2,不會使地面站附近居民受到傷害。為進一步確保全全,還專門設定一種失效保護裝置,以便萬一太空電站與地面站失去聯絡功能時,微波束立即在太空自行擴散,不使傳到地面。太空電站以上述優點成為一種引人注目的高技術、高效率的新能源裝置,在21世紀會得到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