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學設計

信息化教學設計

信息化教學就是在信息化環境中,教育者與學習者藉助現代教育媒體、教育信息資源和教育技術方法進行的雙邊活動。信息化教學設計的具體成果形式不僅僅是一篇傳統意義上的教案,而是包括多項內容的教學設計單元包(Instructional unit design package),主要由教學情景問題定義、教學活動設計規劃、教學課件以及可以連結與嵌入的多媒體網路資源組成。從設計的角度看,學習環境是學習資源和學習工具的組合,這種組合實際上是旨在實現某種目標的有機整合。

基本內容

一、前言

在新課程理念下,我將於教學過程中,藉助網路,對提出的課題進行探究性學習。在教學中做到“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去獲取知識、套用知識和解決問題”,使學生在掌握知識內容的同時,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生通過探究式學習,對比學習,對已學知識進行總結,使學生更加容易掌握知識,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整個過程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在探究課題的引導下自主的進行探究,教師在整個課堂教師在此類課堂教學中所扮演的角色而應該是整個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作用。在組織《走近乙醇》一節的教學時,利用學校區域網路教室以及網際網路資源組織學生自主學習。

根據教材、教學對象分析和教學目標,採取以下的教學流程:情景導入→自主探究→交流評價→教師小結→反饋評價→總結提高。通過語言講授和學生操作計算機,以討論法、講授法組織整個教學過程。課前利用Frontpage2000製作了網站《走近乙醇》,將教學中要利用的網上信息,通過超級連結的形式與網站中有關文字內容相連(學生可以通過滑鼠點擊該部分文字,進入相關網站),在網路教室使用TOP2000多媒體教學系統組織教學。

二、教材分析

本節課選自蘇教版普通高中實驗教科書必修《化學2》專題三第二單元《食品中的有機化合物》中的《乙醇》。本節是以學生國中所學的有機化合物常識為基礎的,提倡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在介紹了有機物甲烷、乙烯、苯等烴的基礎上上引入的。通過本節的探究學習,既鞏固前面所學的知識,為後面進一步學習:乙酸、糖類、油脂、蛋白質作了鋪墊,又為學習化學的學生選學《有機化學基礎》打好基礎。它不僅是本專題的重點,也是高中有機化學學習的重點。

新教材不拘泥於以往的知識體系,單一的從官能團及其衍變進行展示,而是從生活中的營養物質切入具體有機物,按“結構——性質——重要套用——回歸人體中的作用”這樣的明線展示,將它們之間的衍變作為暗線隱含於教材或習題之中。這樣的編寫,貼近學生的生活,不僅可以使他們通過本節的學習認識了一些重要的烴的衍生物的典型代表物,而且可以豐富他們的生活常識,有利於他們自覺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正確對待衛生、健康等日常生活問題,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

由於將來選學內容《有機化學基礎》中深入介紹了乙醇的性質,在必修中乙醇知識的教學,迴避了較為複雜的結構分析,讓學生體會化學學習與自身關係密切,引起研究乙醇的欲望。

三、學習者特徵分析

1、個性心理特徵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感官,自己的頭腦,自己的性格,自己的知識和思想基礎,自己的行動規律。教師不能代替學生感知、觀察、分析、思考,只能讓學生自己感受事物,明白事理,掌握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教師要尊重其個性發展,讓其自主探究學習。

2、媒體操作能力

學生已具備一定的電腦操作能力,能比較熟練地運用搜尋引擎、留言版,具備一定的打字速度,小組內能夠主動協作,共同交流,能夠通過教師所提供的網路環境,獲取一定的信息,但仍需要教師的耐心引導,尤其是在獲取有用信息和整理加工信息方面,教師要避免學生在網路資源面前盲目瀏覽或不知所措的現象。

3、知識結構

本課中乙醇發生的一系列化學反應如氧化、脫水、消去、取代與分子結構中鍵的斷裂有關。由無機化學“物質結構”知識,學生知道物質的結構決定性質,化學反應是原子的重新組合,這些知識為本節課的認識奠定了基礎。

四、教法分析

新課程提倡“創設學生主動學習的教學情景,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探究活動,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因此本節課首先精心確定富有動態的題目《走近乙醇》,讓學生有親切感,通過電腦動畫和模型吸引學生興趣,通過創設乙醇性質探究情景,進行探究討論式教學。

五、教學過程設計與分析

學科

化學

課型

網路環境下的探究課

課題 食品中的有機化合物——乙醇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①掌握乙醇的 結構式 、性質和用途。

②了解羥基的特性,理解和掌握“官能團”的概念。套用乙醇的 化學性質 (跟活潑金屬的反應、跟 氫鹵酸 的反應、 氧化反應 、 脫水反應 )解決一些化學問題。

能力目標

①運用 觀察法 、實驗探究法學習乙醇的性質;

②體會分析、歸納、推理的方法在知識學習中的作用;

③學生通過 網上學習 和 網上衝浪 ,進行自主學習,培養自身通過網際網路獲取知識的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①學生在自主探究的網路活動中培養自己的學習興趣,激發想像力和創造力;

②學生利用 網路教學 提供圖文並茂的知識內容,結合生產和生活實際培養自身的 審美意識 和愛國主義情操;

③通過小組分工協作和信息成果集體共享,培養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 乙醇分子結構推斷過程,乙醇的性質和用途
教學難點 乙醇的化學性質
教學過程 教師行為 學生行為 教學反饋
情景導入

1、音樂響起,引導學生訪問“乙醇”網站

2、提出問題:

① 酒精中毒 後怎么辦?

②誤食 工業酒精 怎么辦?

③為什麼不能 酒後駕車 ?

④如何知道駕駛員 酒後開車 ?

⑤酗酒有哪些危害?

1,瀏覽“乙醇”網站及下列站點,2,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 進入 , 學習情境

學生比較興奮,了解乙醇發展的 化學史 ,激發愛國主義熱情。通過設問造成學生心理上“ 認知衝突 ”,使學生處於憤悱狀態。

教學過程 自主探究

1、在電腦上顯示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並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

a.根據乙醇的分子結構和課件中提供的動畫,通過 分析化學 鍵斷裂情況思考是否所有醇都具有這些反應?

b.進行 酯化反應 時,是酸還是醇提供羥基,反應中對於酸有何要求?

2、引導學生進行學習,並提供適當幫助和指導,對學生學習中碰到的問題,作個別輔導。

1、在學習目標的指引下,利用教師準備好的課件進行自主探究,通過超級連結轉入不同的知識點進行學習。

2、積極思考教師所提出的問題。

3、瀏覽教師所提供的網站,並進一步深入思考教師所提出的問題。

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對探究的問題保持很高的積極性,出現疑難問題能及時向教師提問
交流評價

1、作為其中的一員參與交流,除對交流起組織作用外,還對交流作點評、點撥,以保證交流的正確性和有效性。

2、將有代表性的學生學習成果進行點評。

3、將留言薄中有代表性的學生學習結果通過TOP多媒體教學系統供全體學生交流。

1、與同學分享交流自己的探究結果,並不斷修正自己對問題的看法

2、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

交流 ,討論的氣氛顯得不夠濃烈
教師小結

1、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根據前面所提出的問題,幫助學生理清知識體系。

2、動畫閃爍乙醇發生化學反應時斷鍵部位。乙醇可以看成時CH3CH3分子中的一個H被—OH取代衍變而來,引出“ 烴的衍生物 ”概念。乙醇的化學性質主要有O—H羥基“官能團”決定,並強調“烴的衍生物”的性質主要決定“官能團”。把性質小結、相關練習以電子郵件傳送給每位學生。

1,將, 知識內化 ,2,進一步思考教師所提出的問題 部分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部分學生恍然大悟,最終都掌握了知識
反饋評價 根據計算機反饋的線上練習完成情況,對其中有共性的問題,作適當的評講 學生如果有不同的看法在, bbs ,上提出自己的觀點 學生敢於大膽提出自己的見解
總結提高

今天我們這節課讓大家學會了一種網上學習的方法,除了要上網瀏覽、收集必要的信息,還要重視消化吸收這些材料,並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相信這種 研究性學習 的方法將會使大家終生受益。

查看調查結果,回味討論過程

體現主體性 課堂教學模式 ,以學生學得主動為基本要求,充分利用網路資源,進行研究性學習。教師精心設計組織和指導學生學習為基本策略,促進學生 自主性 、 能動性 和創造性發展的課堂教學程式。

六、學習準備:

1、學生:通過上網查找,閱讀收集整理資料(網頁、圖片、書籍等)。

2、教師:利用遠教設備和網路資源,準備有關文字、圖片、音像、模型資料,並進行適當的加工處理,製作成課件、網站。

七、學習環境與資源:

1、學習環境選擇(打√)

(1)Web教室 (2)區域網路 (3), 城域網
(4)校園網,(√) (5)Internet,(√) (6)其它
2, 學習資源 ,類型(打√)
(1)課件(, 網路課件 ,)(√) (2)工具 (3), 專題學習網站 ,(√)
(4)多媒體資源庫 (5)案例庫 (6)題庫
(7)網路課件 (8)其它
3,學習資源內容簡要說明

(1)提供一人一機的 網路教學環境 ,含Internet和Top2000教學控制系統。

(2)提供相關站點,提供學生訪問服務,全方面了解乙醇與酒相關的知識。

(3)以上網站都連結在教師本人製作的《乙醇》網頁上,並提供搜尋引擎 《Google搜尋》 等,以便學生搜尋其他與課題相關的知識。

(4)提供學校公用資料夾,供學生匯總資料使用。

八、學習情境創設

1、學習情境類型(打√)

(1)真實情境 (√) (3) 虛擬情境 (2)問題性情境(√)(4)其它

2,學習情境設計

整堂課由 環環相扣 ,循序漸進的問題貫穿而成。教師將學生引進網路環境,引導其感受濃郁的 酒文化 氛圍,根據教師提出的一系列問題,學生自主搜尋與酒文化相關的信息資料,然後分小組進行交流協作學習,並以 演示文稿 的形式展示交流成果。

九、教學過程流程圖

信息化教學設計信息化教學設計
信息化教學設計信息化教學設計
信息化教學設計信息化教學設計
信息化教學設計信息化教學設計

圖形說明

媒體選用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信息化教學設計信息化教學設計

十、教學反思

1、從整個教學流程來看,實現了將探究學習引入常規教學的初衷,形成一個WebQuest教案。本課題知識點要求不高,而且網路資源豐富,適合於利用網路進行探究學習。在課件製作上導航合理、使用方便,頁面超連結清楚一致,便於學習者隨機進入學習內容,有引航功能,使網路學習者不至於迷航;課件互動性良好,利用學生論壇(bbs)促進學習者與學習者、學習者與教師、學習者與學習材料之間的互動,通過學生在論壇上的留言次數和質量能反饋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程度和效果。課件設計上圖文並茂,能維持學生的興趣和學習動機。

2、藉助網路,不僅加大了課堂的密度和容量,且實現了由課內向課外的便捷延伸。有效網路資源的集中,在學生課業負擔重、上網條件並不優越的情形下,免去了漫無邊際的查詢之苦,有利於省時高效地利用網路資源。

3、利用網路進行教學,教師駕控比講讀授課更為寬鬆,學生從研讀資料到完成作業,都可以更為充分地體現操作的個性化與層次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調控研讀狀態、選擇作業層級。優秀學習成果的展示、交流、借鑑,也對學生的學習有更好的促進、激勵作用。

4、通過“情景導入→自主探究→交流評價→教師小結→反饋評價→總結提高”的教學方式,學生能在探究課題的引導下自主的進行探究,整個過程以學為中心。教師在整個課堂教師在此類課堂教學中所扮演的角色而應該是整個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作用。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為師者的思路必須是始終關注著學生的思維走向和學習進程,在啟發的過程中引導和帶動著學生的學習,及時發現學習過程中的問題並予以疏導,從而體現出本課堂教學研究中“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指導思想。

開發模式

教學目標分析

分析教學目標是為了確定學生學習的主題,即與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或基本過程有關的知識內容,對教學活動展開後需要達到的目標作出一個整體描述,可以包括學生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將學會什麼知識和能力、會完成哪些創造性產品以及潛在的學習結果。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

學習問題與學習情景設計

學習問題(包括疑問、項目、分歧等),這是整個信息化教學設計的關鍵,學習者的目標是要闡明和解決問題(或是回答提問、完成項目、解決分歧),信息化學習就是要通過解決具體情景中的真實問題來達到學習的目標。

學習環境與學習資源的設計

從設計的角度看,學習環境是學習資源和學習工具的組合,這種組合實際上是旨在實現某種目標的有機整合。在學習活動發生時,學習環境又被稱為學習情境(learning context),其中必然包含人際關係要素。學習環境的設計主要表現為學習資源和學習工具的整合活動。在設計時也應考慮人際支持的實施方案,但人際支持通常表現為一種觀念而不是具有嚴格操作步驟的實施法則。由於學習環境對學習活動是一種支撐作用,學習環境的設計必須在學習活動設計的基礎上進行。不同的學習活動可能需要不同的學習資源和學習工具。學習環境的設計者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所設計的學習環境能支持哪些學習活動以及支持的程度如何。

教學活動/學習活動過程的設計

按照建構主義思想,學習者學習和發展的動力來源於學習者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學習者認知機能的發展、情感態度的變化都應歸因於這種相互作用。站在學習者的角度看,這種相互作用便是學習活動。因此,學習活動的設計必須作為教學設計的核心設計內容來看待。學習活動可以是個體的,也可以是群體協作的。群體協作的學習活動表現為協作個體之間的學習活動的相互作用。學習活動的設計最終表現為學習任務的設計,通過規定學習者所要完成的任務目標、成果形式、活動內容、活動策略和方法來引發學習者內部的認知加工和思維,從而達到發展學習者心理機能的目的。

信息化教學設計成果的形式

信息化教學設計的具體成果形式不僅僅是一篇傳統意義上的教案,而是包括多項內容的教學設計單元包(Instructional unit design package),主要由教學情景問題定義、教學活動設計規劃、教學課件以及可以連結與嵌入的多媒體網路資源組成。

教學設計單元包內容

(1)教學設計方案;

(2)多媒體教學課件;

(3)學生作品規範/範例;

(4)學習參考資源;

(5)活動過程模板(如實驗報告模板、信息調查模板);

(6)活動過程評價量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