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C[世界汽車拉力錦標賽]

WRC[世界汽車拉力錦標賽]

WRC世界汽車拉力錦標賽始於1973年,是FIA國際汽聯四大賽事之一與F1齊名,但是與F1不同的是所有參賽車輛必須以量產車研發製造而成,並在世界各地的雨林、泥濘、雪地、沙漠及蜿蜒山路等不同的路況進行比賽,是最嚴酷的賽事之一,但也是最有魅力的比賽之一,每年全球有近10億人次通過各種方式觀看WRC比賽。WRC是“World Rally Championship(世界拉力錦標賽)”的縮寫。拉力賽一詞取自英文“Rally(集結)”,表示參賽車輛必須嚴格按照比賽規定的行駛路線,在規定的時間內,到達分站點目標並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車子的維修檢測。

基本信息

賽段簡介

拉力賽的賽段為各種臨時封閉後的普通道路,包括山區和丘陵的盤山公路、沙石路、泥濘路、冰雪路等,也有無法封閉的沙漠、戈壁、草原等地段。複雜的地形和漫長的賽程不僅考驗車手的車技和經驗,還要考驗領航員的配合、車輛的性能以及維修的力量。WRC的比賽規則十分詳細,比如參賽車輛必須為各大汽車廠家年產量超過2500輛的原型轎車,同時對於賽車改裝後的尺度、重量以及排量、功率等都有嚴格的限制。WRC是每輛賽車必須同時搭乘一名車手和一名領航員。車手只管開車,充分發揮自己高超的駕車水平,而領航員既要在比賽期間安排好一些生活瑣事,而且還要在比賽時為車手指明每一天比賽的正確方位和路線,並在賽段里及時準確地提供前方的路況。

比賽組別

WRC比賽依參賽車輛規格的不同,分為原廠組 Group N及改裝組 Group A兩大組別。而A組與N組又依排氣量的不同將每組分為4小組,分別為:

A組:

A8:2000C.C.以上 改裝組

WRC精彩瞬間 WRC精彩瞬間

A7:1601-2000C.C. 改裝組

A6:1401-1600C.C. 改裝組

A5:1400 C.C.以下 改裝組

N組:

N4:2000 C.C.以上 原廠組

N3:1601-2000C.C. 原廠組

N2:1401-1600C.C. 原廠組

N1:1400 C.C.以下 原廠組

每一站的比賽每一組最少要要有5部車參賽,否則必須強迫晉級。

比賽賽站

世界拉力錦標賽的賽站分布於全球,包括瀝青、砂石和冰雪三種不同情況的路面。每個賽站分為若干普通賽段和特殊賽段,規則與一般拉力賽事相同。

2004年至2005年,世界拉力錦標賽的賽站有摩納哥、瑞典、墨西哥、紐西蘭、賽普勒斯、希臘、土耳其、阿根廷、芬蘭、德國、日本、英國、義大利、法國、西班牙以及澳大利亞,共16個。其中2004年賽歷中的日本站和墨西哥站是第一次出現。

2006年的賽站包括摩納哥、瑞典、澳大利亞、墨西哥、紐西蘭、賽普勒斯、希臘、土耳其、阿根廷、芬蘭、德國、日本、義大利、法國、西班牙和英國共16站。

2009年賽站比2008年刪減了3站,只進行12個賽站比賽,分別是:愛爾蘭、挪威、賽普勒斯、葡萄牙、阿根廷、義大利、希臘、波蘭、芬蘭、澳洲、西班牙和英國。

2010年有13個賽站,分別是:瑞典、墨西哥、約旦、土耳其、紐西蘭、葡萄牙、保加利亞、芬蘭、德國、日本、法國、西班牙、英國。

2011年有13個賽站,分別是:瑞典、墨西哥、葡萄牙、約旦、義大利、阿根廷、希臘、芬蘭、德國、澳大利亞、法國、西班牙、英國。

2012年有13個賽站,分別是:蒙特加洛、瑞典、墨西哥、葡萄牙、阿根廷、希臘、紐西蘭、芬蘭、德國、英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

2013年有13個分站,與2012年相比,紐西蘭站取消,義大利站提到了6月,英國站收尾,並增加了澳洲站。這13站分別是:蒙特卡洛、瑞典、墨西哥、葡萄牙、阿根廷、希臘、義大利、芬蘭、德國、澳大利亞、法國、西班牙、英國。

特殊細節

勘路

在FIA組織的WRC比賽中有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就是勘路。

勘路是指在正式比賽前,車手和領航員要在比賽開始前的周二或者周三進行賽道的勘測。

每個車組允許通過同一個賽段兩次,以儘量貼近真實比賽的情況進行勘測。第一遍通過賽段的時候,車手需要將路況信息反饋給領航員,然後領航員以簡短的語言記下這些信息。第二遍通過賽段的時候,領航員報出路書,車手對這些信息再次核對。

勘路車必須是Group N規則的,2升渦輪增壓引擎,標準的引擎管理系統、變速箱、傳統軸和剎車。必須加裝防滾架,賽車桶椅,四點以上認證安全帶。勘路車輛不允許張貼任何贊助商的廣告。

車手通常會有一個維修團隊協助勘路,以解決在勘路過程中遇到的任何賽車問題。他們攜帶常用的維修配件,等待在賽段的終點。

賽段

與一般的場地賽車(如F-1)不同的是,WRC賽車第一優先為廠隊參賽車輛,依車手積分順序為順序,其次為FIA提名車手,其他車手則依報名順序。一般為前20部車至少要有2分鐘的出發間隔。特別賽段(SS)是拉力賽的比賽路線,車手與副駕駛盡全力達成最快完成的時間。比賽路線設在私人道路或公有道路,在比賽時會對大眾作交通管制。典型的拉力賽三天內大約有25個特別賽段。各個賽段之間由公有道路連結,在公有道路上所有的比賽車輛必須遵守當地的交通法規。每個賽段長度不盡相同,從5到60公里都有,車輛在每個賽段都會被計時,最小計算到十分之一。

定時器

忘掉習慣的所謂"第一個衝線的人得勝"的傳統競速比賽。WRC車輛彼此間並不直接競爭。跟他們競爭的最強對手是時間。每台比賽車間隔一至二分鐘出發,每台車都會計時並輸入FIA的計算機。除非有人在路上遇到麻煩如拋錨,否則選手很難在比賽路線上看見他們的對手。賽事最終,由使用最少時間完成賽事的車輛獲得勝利。

積分

所有16個分站的賽事結果目標在取得兩個FIA世界錦標:車手冠軍及車隊冠軍。第一名的車手可獲得25分的積分,第二到第10名分別獲得18分、15分、12分、10分、8分、6分、4分、2分、1分,將車隊中2位車手的積分相加便等於車隊積分。

時間管控

拉力賽的路線是由嚴格的時間表所控管。車手遲到或早到都會受到時間的處罰。時間以比賽出發所在地點出入口的時鐘為準。車手每遲到一分鐘會被罰10秒,時間加到個人總時間當中。如果車手在出發時遲到超過15分鐘,或是一個賽段(leg)遲到30分鐘,或是整場拉力遲到超過60分鐘將有會被取消比賽資格。

維修區

在完成幾個賽段的比賽之後,車輛可以到指定的維修區域進行為期20分鐘的維修,維修過程會被嚴密監控。維修區的維修人員由車隊成員所組成。每一天的比賽結束後,維修人員可以有比較長的45分鐘維修時間,時間到車輛會被管制在停車區當中直到隔天早上的比賽開始。如果維修逾時也會有加時的處罰。

引擎與變速

通常WRC賽車會搭配六前變速箱,通常這個序列式的變速裝置會裝配在儀錶板附近,而不是一般車輛看到的手排。車上也有離合器踏板,但除了從起跑線起跑以外,其它的時間不大需要用到。駕駛只要推拉變速撥桿,其它的動作都由計算機控制。WRC賽車速度每小時超過200km,每十分之ㄧ秒都關係勝負,因此不能浪費時間在變速上面。WRC賽車的換檔時間大約只需50毫秒-這大約比市售車快了10倍。

引擎與輪胎

WRC賽車的2.0升引擎本體跟原來市售車的相同,不同的是它是一部搭配了渦輪增壓馬力猛獸,最大馬力可達300hp,同時並搭配四輪驅動。為了要迅速停下如此高速度的賽車,需要有加大的碳纖維煞車碟片,大小几乎跟一般車的輪圈直徑相同。

輪胎選擇

為了提升抓地力及安全性,WRC賽車搭配了巨大的18吋胎,雪地則用15吋胎,而輪胎的更換極為頻繁。如果你聽到車隊人員一場拉力賽更換七次的輪胎也不要感到驚訝。在柏油路上,車輛需要平滑的光頭跑車胎,雨天就要換成有排水溝紋的雨胎。在碎石路上,輪胎必須厚實以防路上碎石的敲擊。在雪地上,加釘的輪胎則是標準配備。

輪胎廠如Pirelli與Michelin也研發出了防泄氣系統,如果輪胎遭異物穿刺,輪胎中的泡沫狀物體會自動膨脹填滿輪胎內部,以防止空氣泄漏以及潛在可能造成的危險。

錦標賽分組

WRC比賽中有兩項FIA錦標賽, World Rally Car(W.R.Car)組及F2組,在每一站的比賽各組取前十名,分別得到25、18、15、12、10、8、6、4、2、1的積分,車手所得積分可成為車手本身及車隊年度積分。

其中World Rally Car(W.R.Car)是包含在A8組中,這個錦標只有汽車製造廠身份的廠隊才具有參賽資格,廠隊在每一站參賽車輛可以超過兩部,但是只有兩部車可以成為積分註冊車手,除了這兩部車之外,其它參賽車所得到的積分與將無法計入車隊年度積分。截止到2013年大家所熟知的WRC參賽車與車手,應該都是屬於W.R.Car這一組。

F2組則包含於A7組中,所謂F2是指搭載2000C.C.以下自然進氣引擎的2輪傳動車輛。廠隊在全年度必須參加10站以上,且至少要參加兩場歐洲以外的賽站。近幾年在國際RALLY賽場上由於IMPREZA WRX與LACER EVO取得容易、套件充足,因此造成A8組與N4組的參賽車輛數遠大於其他組e。

比賽方式

每一站拉力賽包含了兩天的實地勘查、一天的機件檢查以及三天比賽。每一站賽事被分成三段(Leg),通常每一站大約有15到25個特別賽段(SS: special stage)。SS (Special Stages) 路段就是在封閉管制的路段上進行競速,1個Leg通常規劃有5-10個SS路段,長度通常在10-50公裡間,SS路段的規劃總長度以400公里為限,WRC就是以每一位車手完成所有SS路段時間的總和來分勝負,計時的單位是0.1秒,而規劃的平均速度110公里為限,最高不可超過132公里。

不同的 SS 路段間則以 RS (Road Section) 路段相連線,通常RS 路段就是一般的道路,因此速限必須遵守比賽當地的交通法規,也就是和一般道路用車一樣不能超速違規。因此為了讓車手有足夠的時間到達下一個RS路段起點,大會會提供一段時間,給車手以當地法定速限完成RS路段,並配合警力或軍隊以維持交通順暢。而RS路段的計時單位是1分鐘,若車手未能在指定時間到達,每遲到1分鐘總成績將加罰10秒。

WRC的積分制度與F1相同,每一站的前十名分別可獲得25,18,15,12,10,8,6,4,2,1的積分,車手所得積分可成為車手本身及車隊年度積分,全年積分最高的車手與車隊將獲得世界冠軍的最高榮耀

我們所熟知的World Rally Car(W.R.Car),2004年共有5個車廠參與角逐。

截止到2013年FIA規定每支廠隊只能派出兩部車參賽,而參賽廠隊也必須全年參賽才能角逐年度車隊積分。綜合這兩項規定,車隊積分是取具有車隊積分車手中成績最佳的前八位。

參加WRCar組比賽的都是各家的精英車手,比賽起跑出發順是依照他們的排名,積分領先者首先出發。通常參加比賽的車輛數約90部上下,除了參加WRC比賽車輛之外,其餘部分也會穿插引擎動力較低,專為年輕車手所設的JWRC( Junior World Championship)或PWRC( Production World Championship)比賽.2010年FIA,又增加了S-WRC這個新的組別。中國的FCACA車隊就參加了。水平要高於PWRC和JWRC,但要低於WRCAR。

廠隊在全年度必須參加10站以上,並且至少要參加兩場歐洲以外的賽站。

比賽路面

一般賽段

RS 路段是一般的道路,它連線著兩個特殊賽段。因此速限必須遵守比賽當地的交通法規。

特殊賽段

比賽路面分為柏油路面及非柏油路面(碎石路面)兩大類,法國站是最著名的柏油路面賽事。此外,西班牙站與義大利站也是WRC中知名的柏油路面賽事。但若加上天氣的因素,則會有雪地的路面,如每年的蒙地卡羅站與瑞典站參賽車都是在冰天雪地的惡劣環境中競速,在雪地競賽中使用的是胎寬狹窄的釘胎,來增加輪胎表面壓力以取較好的抓地力而全年比賽中就屬碎石路面賽站最為常見,碎石路面依其特性不同又約略可分為粗糙的碎石路面以及平滑鬆軟的碎石路面,前者如希臘、土耳其,後者如芬蘭、紐西蘭等賽站。在粗造的碎石路面上比賽,車輛將遭遇路面大小碎石的撞擊,懸吊、車輪等相當容易損壞;在平滑的碎石路面上如芬蘭等比賽速度飛快,而路面鬆軟如英國站等如果遇到下雨的話,路面將會變得泥濘不堪,非常容易打滑。要在這些嚴苛路況中競賽對於車輛與車手都是一大考驗。

超級特殊賽段

Super Special Stage路段是為了觀眾及方便電視轉播而設的, WRC史上的 Super Special Stage是起源於澳洲站Langley Park SSS, SSS路段長度規劃通常只有2公里,而且大多是在工搭建的賽道上進行,是整個比賽中最短的Super Stage,但對觀眾的吸引力卻是最高的,因為觀眾可輕鬆的在觀眾席上,欣賞傳統RALLY比賽中看不到的兩車同場競技的畫面,而且不必受風沙之苦。

超級加分賽段

在2011賽季WRC的規則中有這么一個條例:在2011賽季中,每一站WRC比賽都有一個特殊賽段叫超級加分賽段( Power Stage),這個賽段會有洲際或者國際電視台現場直播。正常來說這個加分賽段就是比賽的最後一個賽段,一般全程限制在4~8km之間,電視要至少進行30 min的直播。發車順序會根據前面比賽前十的名次倒序發車,但是根據承辦商的特殊需要也會有特殊安排(例:在瑞典站中 Ken Block並非前十名,但是因為他在視頻世界中擁有絕對的人氣,所以在這個加分賽段里大會安排他第一個發車)。賽段時間會加進車手的總時間裡,這個賽段奪得前三的車手將會額外奪得3-2-1的積分,該積分算進車手的年度積分當中,但不會算進車隊積分。

超級加分賽段發生在一個僅有4~8km的短道上,所以理論上不會影響到車手前面所有賽段加起來的總成績排名。但是因為有電視直播,也因為通常這個特殊賽段是在鬧區進行,所以無論是對於車手和車隊來說,這都是一個極佳的宣傳機會。對於額外的積分,一個車手理論上一場比賽最多可以奪得28個積分,3、2、1雖然不能左右當場次比賽冠亞季軍的排名情況,但是在年度積分爭奪中,這些分數卻顯得尤為重要。

WRC路書

一個拉力車手依靠他的領航員來得到賽段的信息。為了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有最優異的表現,車手必須遵循領航員的指示,特別是在夜間的賽段中。以下是WRC路書中的詞語:

標緻206 WRC 標緻206 WRC

Left或Right表示左彎或右

One、Two、Three、Four、Five或Six表示彎道緩急

One表示最急,Six表示最緩(數字表示這個彎所允許的檔位)

Care表示謹慎駕駛

Caution表示前方有危險,很容易造成車輛損壞

Hairpin表示非常急的回頭彎

Open表示道路寬闊

Narrow表示道路狹窄

Tightens表示彎道越來越急,也可理解為彎道半徑越來越小

Through Gate表示即將通過大門或門洞等狹窄處

Crest表示路面斜坡的頂端

Bump表示路面顛簸

Jump表示路面在前方上升,如果速度過快車輛將離地

Bad Camber表示路面中間高、兩邊低

Cross Road表示十字交叉路口

Junction表示前方有岔路

Over Water表示經過河流或積水路段

Over Jump表示賽車將飛跳並離開路面

Bridge表示賽車將駛上橋樑

Slippery表示濕滑路面

Tarmac表示柏油路面

Gravel表示砂石路面

Snow表示積雪路面

Ice表示結冰路面

Tree表示小心路邊的樹木

Ditch表示水溝或深溝

Cut表示彎道內側沒有障礙物並允許賽車狠切過彎

Don‘t Cut表示彎道內側有障礙物並嚴禁賽車狠切過彎

Middle表示賽車應保持在路面中央行駛

Inside表示賽車應保持在彎道內側行駛

Outside表示賽車應保持在彎道外側行駛

Into表示“緊接”的意思,即上一彎描述和下一彎描述之間的連線詞

示例:

“100,4 Right“ 表示前方100米有個4檔彎。

“70,2 Left And 6 Right“ 表示70米前方有個很急的左彎,並緊接一個高速右彎。

“30,Turn 3 Left,Care Rocks Outside“ 表示30米外有個3檔左彎同時彎道外側有岩石。

“6 Crest“ 表示可以全速通過前方的坡頂,下坡處也沒有彎道。

以下是索博格的路書:

路書一:Start,30,Keep left over a crest into short 4 right plus opens,60,crest and 6 right plus and don‘t cut short 6 left minus. (解讀:起步,行使30米,保持左線,飛跳,進入4擋短右彎,路變寬加速,行使60米,飛跳,6擋右彎,保持中間線路(勿切內),6擋短左彎,半開油門通過。)

路書二:60,line into 2 right minus over a bump tightens to a hairpin over a ditch. (解讀:行使60米,保持左線入2擋右彎,路顛簸,路變窄,至髮夾彎,過溝渠。)

路書三:Into 6 left long opens over a crest,30,6 right into 3 left plus don‘t cut tightens to 1,into a short 1 right plus and short 2 left (解讀:入6擋長左彎,飛跳,行使30米,6擋右彎,連3擋左彎,加速,保持中間線路,路變窄,入1擋,入1擋短右彎,加速,連2擋短左彎。)

歷屆年度冠軍

2016年:塞巴斯蒂安·奧吉爾 Sébastien Ogier(大眾POLO R WRC)

2015年:塞巴斯蒂安·奧吉爾 Sébastien Ogier(大眾POLO R WRC)

2014年:塞巴斯蒂安·奧吉爾 Sébastien Ogier(大眾POLO R WRC)

2013年:塞巴斯蒂安·奧吉爾 Sébastien Ogier(大眾POLO R WRC)

2012年:塞巴斯蒂安·勒布Sébastien Loeb (雪鐵龍DS3 WRC)

2011年:塞巴斯蒂安·勒布Sébastien Loeb (雪鐵龍DS3 WRC)

2010年:塞巴斯蒂安·勒布Sébastien Loeb (雪鐵龍C4 WRC)

2009年:塞巴斯蒂安·勒布Sébastien Loeb (雪鐵龍C4 WRC)

2008年:塞巴斯蒂安·勒布Sébastien Loeb (雪鐵龍C4 WRC)

2007年:塞巴斯蒂安·勒布Sébastien Loeb (雪鐵龍C4 WRC)

2006年:塞巴斯蒂安·勒布Sébastien Loeb (雪鐵龍Xsara WRC)

2005年:塞巴斯蒂安·勒布Sébastien Loeb (雪鐵龍Xsara WRC)

2004年:塞巴斯蒂安·勒布Sébastien Loeb (雪鐵龍Xsara WRC)

2003年:皮特·索伯格Petter Solberg(斯巴魯WRX-STI WRC)

2002年:馬庫斯·格隆霍姆Marcus GRONHOLM (標緻 206 WRC)

2001年:理察·伯恩斯Richard Burns(斯巴魯 WRX-STI WRC)

2000年:馬庫斯·格隆霍姆Marcus GRONHOLM(標緻206 WRC)

1999年:托米·馬基寧Tommi MAKINEN (三菱 Lancer EVO VI WRC)

1998年:托米·馬基寧Tommi MAKINEN (三菱 Lancer EVO VI WRC)

1997年:托米·馬基寧Tommi MAKINEN (三菱 Lancer EVO V WRC)

1996年:托米·馬基寧Tommi MAKINEN (三菱 Lancer EVO IV WRC)

1995年:科林·麥克雷Colin McRAE (斯巴魯 Impreza)

1994年:迪迪埃·奧里奧爾Didier AURIOL(豐田 Celica 4WD)

1993年:尤哈·坎庫寧Juha KANKKUNEN (豐田Celica 4WD)

1992年:卡洛斯·塞恩斯 Carlos SAINZ (豐田Celica 4WD)

1991年:尤哈·坎庫寧Juha KANKKUNEN (藍旗亞 Delta Int.)

1990年:卡洛斯·塞恩斯Carlos SAINZ (藍旗亞 Delta Int.)

1989年:馬西莫·Massimo BIASION(藍旗亞 Delta Int.)

1988年:馬西莫· Massimo BIASION(藍旗亞 Delta Int.)

1987年:尤哈·坎庫寧Juha KANKKUNEN(藍旗亞 Delta 4WD)

1986年:尤哈·坎庫寧Juha KANKKUNEN(Peugeot 205 Turbo 16)

1985年:蒂莫·薩洛寧 Timo SALONEN (標緻 205 Turbo 16)

1984年:斯蒂格·布羅姆奎斯特Stig BLOMQVIST (奧迪 Quattro)

1983年:漢米·米科拉Hannu MIKKOLA (藍旗亞 Rally 037)

1982年:沃爾特·羅爾Walter ROHRL (奧迪 Quattro)

1981年:阿里·瓦塔寧Ari VATANEN (塔爾博特 Sunbeam Lotus)

1980年:沃爾特·羅爾Walter ROHRL (菲亞特 131 Abarth)

1979年:比喬恩·瓦爾德加德Bjorn WALDEGAARD (福特 Escort RS)

歷屆車隊冠軍

賽季 車廠 車輛

2016 大眾 大眾波羅R WRC

2015 大眾 大眾波羅R WRC

2014 大眾 大眾波羅R WRC

2013 大眾 大眾波羅R WRC

2012 雪鐵龍 雪鐵龍DS3 WRC

2011 雪鐵龍 雪鐵龍DS3 WRC

2010 雪鐵龍 雪鐵龍C4 WRC

2009 雪鐵龍 雪鐵龍C4 WRC

2008 雪鐵龍 雪鐵龍C4 WRC

2007 福特 福特Focus WRC

2006 福特 福特Focus WRC

2005 雪鐵龍 雪鐵龍Xsara WRC

2004 雪鐵龍 雪鐵龍Xsara WRC

2003 雪鐵龍 雪鐵龍Xsara WRC

2002 標緻 標緻206 WRC

2001 標緻 標緻206 WRC

2000 標緻 標緻206 WRC

1999 豐田 豐田Corolla WRC

1998 三菱 三菱Lancer Evolution

1997 斯巴魯 斯巴魯Impreza WRC

1996 斯巴魯 斯巴魯Impreza 555

1995 斯巴魯 斯巴魯Impreza 555

1994 豐田 豐田Celica Turbo 4WD

1993 豐田 豐田Celica Turbo 4WD

1992 藍旗亞 藍旗亞Delta HF Integrale

1991 藍旗亞 藍旗亞Delta Integrale 16V

1990 藍旗亞 藍旗亞Delta Integrale 16V

1989 藍旗亞 藍旗亞Delta Integrale

1988 藍旗亞 藍旗亞Delta Integrale

1987 藍旗亞 藍旗亞Delta HF 4WD

1986 標緻 標緻205 Turbo 16

1985 標緻 標緻205 Turbo 16

1984 奧迪 奧迪Quattro

1983 藍旗亞 藍旗亞Rally 037

1982 奧迪 奧迪Quattro

1981 塔爾博特 塔爾博特Sunbeam Lotus

1980 菲亞特 菲亞特131 Abarth

1979 福特 福特Escort RS1800

1978 菲亞特 菲亞特131 Abarth

1977 菲亞特 菲亞特131 Abarth

1976 藍旗亞 藍旗亞Stratos HF

1975 藍旗亞 藍旗亞Stratos HF

1974 藍旗亞 藍旗亞Stratos HF

WRC經典賽道

葡萄牙

起點/終點城鎮: Santa Maria da Feira(聖瑪麗亞達)

路面 : 碎石

特點 : 滑溜的山路

勝利最多的車手: 馬爾·阿倫Markku Alen (勝利5次)

經典的拉力賽事,天氣通常都很好,碎石路面造就好的觀賞性。然而只要一下雨,路面狀況變得很差,是極難的賽段。這也是個很有紀念意義的賽事,路面頻繁的高坡促使賽車躍起很高很遠。葡萄牙的觀眾的熱情和賽段的危險曾導致幾個觀眾喪命。

英國

起點/終點城鎮: Cardiff(卡地夫)

路面: 碎石

特點: 泥濘、起伏不斷的賽段

勝利最多的車手: 漢米·科拉Hannu Mikkola (勝利4次)

用這拉力賽作為結束賽事是一個傳統。這拉力賽在冬天舉行,經常是陰天和大雨的天氣。

原本設定在Wales和Scotland南部,而2000年完全在Wales的樹林裡進行。一直到2013年英國車手 Colin McRae 和 Richard Burns在這裡贏得過多次勝利。

澳大利亞

起點/終點城鎮: Perth(伯斯)

路面: 碎石

特點: 樹林中十分狹窄而又高速的賽道,碎石路面是很滑的

勝利最多的車手:帕塔洛·坎庫寧Juha Kankkunen (勝利4次)

這拉力賽的路面很特別,是很薄的一層碎石,所以附著力很小,有經驗的車手才能在這取得勝利。而賽事組織很好,加上風景美麗讓參賽隊伍都十分喜歡這裡。

紐西蘭

起點/終點城鎮: Aukland(奧克蘭)

路面: 碎石

特點: 山區裡的高速、平坦賽道

勝利最多的車手: 卡洛斯·塞恩斯Carlos Sainz (勝利4次)

車隊一直批評這個拉力賽事,因為很少媒體播放這裡的比賽。但車手們都很喜歡這裡的賽道,因為這裡的路面維護得非常好,車手在這裡能把極限發揮出來。

1977年開始成為WRC賽事之一。原本在六、七月舉行,是這裡的冬天,經常下雨。而2001年推遲到九月,從而天氣好些。

義大利

起點/終點城鎮: Sanremo(聖雷莫)

路面: 柏油路

特點: 阿爾卑斯山的山路

勝利最多的車手:米奇·比亞遜 Miki Biasion 和迪迪埃·奧里奧爾Didier Auriol (勝利3次)

1973年開始成為WRC賽事之一。Michelle Mouton就是在這裡第一次成為WRC中的女冠軍車手。

這拉力賽原本有碎石和柏油路混合路面,1997年開始成了單一的柏油路拉力賽。和蒙地卡羅拉力相似。舉行賽事的時間是十月,天氣比蒙地卡羅拉力好,不過經常有下雨和大霧給這拉力賽增加點情趣。

芬蘭

路面: 碎石

特點:在樹林中的賽道,寬而高速,卻又有很多的跳躍路面

勝利最多的車手: 馬庫斯·格隆霍姆Marcus Gronholm和漢米·科拉Hannu Mikkola (勝利7次)

這拉力賽有別名“千湖拉力賽”,是速度最高的拉力賽事,而跳躍很多,對地形的熟悉是很重要的,1990年之前贏得這拉力賽的一直都是本土車手。Carlos Sainz 和 Didier Auriol、Markko Martin、Sastien Loeb分別在1990、1992、2003、2008年贏得冠軍。

肯亞

起點/終點城鎮: Nairobi(奈洛比)

路面: 非洲典型道路主要是碎石路

特點: 在肯亞南方的高原和北方的丘陵地帶進行

勝利最多的車手: 謝·梅塔Shekhar Mehta (勝利5次)

唯一的一個在非洲舉行的WRC賽事,有很特殊的意義。在1953年這裡開始舉辦拉力賽時,整個賽事穿越非洲西部的肯亞,而2000年以後的賽段改了在Nairobi鎮附近進行。賽段海拔從1000米到3000米不等,大的海拔變化使比賽的策略顯得很重要。車手必須既開得快又兼顧車的耐用性。實際上在這裡很少車能不出現故障或者爆胎。

平均速度約有100km/h,最高速度可以達到200km/h以上。2000年以後的賽事在這地區的春天舉行,溫度對機器也是一個考驗。

希臘

路面: 碎石

特點: 主要在山地和丘陵上的山路進行

勝利最多的車手: 卡洛斯·塞恩斯Carlos Sainz (勝利4次)

上世紀50年代初開始舉行拉力賽。一直高溫的天氣加上不時的熱浪導致很少賽車的引擎能堅持到最後。這是最困難、最考驗賽車承受能力的拉力賽事。

阿根廷

起點/終點城鎮: Cordoba(科爾多瓦)

路面: 碎石

特點: 多數賽段設定在高海拔的山地和丘陵地帶

勝利最多的車手:米奇·比亞遜 Miki Biasion 和 湯米·馬基寧Tommi Makinen (勝利3次)

上世紀80年代就成為WRC賽事。這是車手們最喜歡的拉力賽事之一,因為這裡有多變的賽道和優美的風景,另外當地居民對比賽隊伍十分熱情。

海拔最高的拉力賽事,要求特別注意引擎的設定。另外要有堅強的車身以承受路面的斷續和顛簸。原來是在冬季舉行的,1997年開始提早兩個月讓比賽的天氣好一些。

西班牙

起點/終點城鎮: Lloret de Mar(加泰羅尼亞——

路面: 柏油路

特點 :高速寬闊的柏油路,但路面組織經常突變

勝利最多的車手:安東尼·賈尼尼 Antonio Zanini (勝利5次)

在西班牙境內,上個世紀90年代初開始舉辦拉力賽。多種柏油路面組織讓熟悉這路面的車手有更多優勢。

法國

起點/終點城鎮: Ajaccio(阿雅克肖)

路面: 柏油路

特點: 科西嘉山區上十分彎曲的賽道

勝利最多的車手: Bernard Darniche 和迪迪埃·奧里奧爾Didier Auriol (勝利6次)

1956年開始舉行賽事,當時在11月進行,是所有人都害怕的拉力賽,因為雨天加上樹葉使路面十分滑。1979年改為五月比賽,天氣好得多了。2000年開始有改為10月進行。

這拉力賽被成為“10000個彎的拉力賽”,因為賽道十分彎曲而又狹窄。在這拉力賽勝利的經常是法國車手。

瑞典

起點/終點城鎮: Karlstad(卡爾斯塔德)

路面 : 雪、冰

特點 : 主要是丘陵地區冰凍的森林內的高速賽道

勝利最多的車手: 斯蒂格·布羅姆奎斯特Stig Blomqvist (勝利7次)

唯獨一個完全在雪地上進行的拉力賽事,甚至有的賽段設定在冰封的湖面上(要求冰層厚度最小80厘米)。鑲釘的輪胎在這裡是必須的。由於氣候嚴寒,只有適應這裡氣候的瑞典人和芬蘭人能在這裡奪得冠軍。

蒙特卡洛

起點/終點城鎮: Monaco(蒙特卡洛)

路面 : 乾燥或者冰封的柏油路

特點 : 山路,附著係數多變,要求高技術

勝利最多的車手:薩斯丁·勒布Sastien LOEB (勝利5次)

Monte Carlo拉力賽是歷史最悠久的也是最有聲望的拉力賽事之一,1911年就開始舉辦拉力賽事。

經典賽車

標緻206

標緻206WRC屬於那種天生強大的拉力賽車,短軸距非常適合拉力比賽中高速轉向,加上從TTE過檔的技師在調校懸掛和設計渦輪增壓方面相當有經驗,整部206WRC戰車在不同的路況有著強大的戰鬥力,更可貴的是砂石路面上表現優異之餘,在柏油路的速度也很平均,也就難怪206WRC讓標緻繼205T16後再次在WRC賽場上稱霸三年之久。

三菱

WRC[世界汽車拉力錦標賽] WRC[世界汽車拉力錦標賽]

其實在誕生這部EvolutionV之前,三菱就一直大刀闊斧地改進賽車,終於在1996年的奪冠堅定EvolutionV的改進方向,整台發動機強化後扭矩有質的跳升,進排氣管進行重新調節,包括外拋的翼子版在內氣流動力學部件相當高效地提升了賽車的穩定性和速度,車手只要掌握好賽車的速度臨界點,那已經能跑得很快,在當時來說,這部EvolutionV在改裝完善程度上是“超班”的。

雪鐵龍

WRC[世界汽車拉力錦標賽] WRC[世界汽車拉力錦標賽]

當仁不讓的“柏油路之王”,與標緻同屬PSA集團的雪鐵龍在發展這輛XsaraWRC很明顯有標緻兄弟幫忙的。但整部XsaraWRC的設定有濃重的偏向性,在乾燥、高速的柏油路上,賽車有很凌厲的轉向反應,在出彎時候的指向性相當高,有效幫助車手在不長的特殊賽段中搶占時間。另外,在2004年賽季中,賽車在砂石路等較惡劣路面表現都有顯著進步,現在的XsaraWRC綜合實力已經成為有史以來最強大的WRC賽車。

斯巴魯

WRC[世界汽車拉力錦標賽] WRC[世界汽車拉力錦標賽]

一輛傾斯巴魯“廠力”發展WRC賽車,傳統的四驅系統和獨特的水平對置發動機,完全得到“賽車化”升級,配合擾流效果很好空氣動力學部件,ImprezaWRC在複合性的路面有很強勢表現,尤其是賽車前後重量分布上很出色,重心較低的發動機也實在提高彎中的穩定性,也近年最均衡、最美麗的斯巴魯賽車。

奧迪

WRC[世界汽車拉力錦標賽] WRC[世界汽車拉力錦標賽]

作為歷史上最為著名拉力賽車,奧迪Quattro太傳奇了,就是這部適應性很高的Quattro四驅動系統的套用讓很多人對驅動技術有了恍然大悟的重新認識,保證了當時巨大的動力不會被浪費,所以賽道表現快得驚人,只是有整套四驅系統對於當時來說過於複雜和過重,才導致後來發展的止步,但一點也無礙它成為經典。

斯柯達

WRC[世界汽車拉力錦標賽] WRC[世界汽車拉力錦標賽]

1994年的WRC英國站RAC拉力賽,誰也不可能想到一輛1600cc自然吸氣前輪驅動的N組賽車居然站在了頒獎台上,獲得了全場第三!當然,那年的英國站實在是情況糟糕,惡劣的天氣造成很低的能見度,大量賽車退出,但是以一輛N組1600cc賽車獲得這樣的成績的確震撼車壇,而斯柯達Fabia也成為歷史上的一個經典。

福特

WRC[世界汽車拉力錦標賽] WRC[世界汽車拉力錦標賽]

福特一直熱衷於WRC賽事,RS200和Escort都是經典的賽車。RS200為B組規格,中置發動機四輪驅動,最大馬力達到500匹。而其民用版本限量生產,有200匹、300匹和500匹三種馬力輸出供選擇,由於數量奇少,因此成為收藏家們追求的車型。RS200造型獨特卻不誇張,當年其綜合實力相當強悍備受稱讚,但是由於運氣和車手水平制約,一直沒有太出色的成績。

藍旗亞

蘭旗亞Stratos首先吸引我們的當然是它那靚麗的造型,原形車由義大利著名汽車設計室博通出品,在那個年代這樣的造型更是出眾。蘭旗亞Stratos採用的是法拉利Dino發動機,最大馬力輸出為270匹,重量950kg,後輪驅動,0-100km/h加速用時約5.4秒。蘭旗亞Stratos在1970年代有17場分站獲勝記錄,是哪個年代WRC的絕對強者。

藍旗亞

WRC[世界汽車拉力錦標賽] WRC[世界汽車拉力錦標賽]

46個WRC分站獲勝記錄締造者,先後多名世界上最頂尖車手為其效力,蘭旗亞DeltaIntegraleHF是A組時代最傑出的賽車,甚至是一件出色的藝術品。蘭旗亞DeltaIntegraleHF是第一個將2000cc渦輪增壓發動機推向完善正規化的車型,同時它的四驅系統也相當出色,為日後WRC全面向四驅發展提供了很大的信心。

標緻

WRC[世界汽車拉力錦標賽] WRC[世界汽車拉力錦標賽]

1985年和1986年連續兩年的WRC冠軍得主,實力絕對不一般。那時候正是WRC發展得最為瘋狂的時候,所以205T16也是風風火火,成為WRCB組絕唱。450匹馬力輸出的205T16採用中置四驅形式,重量僅有910kg,可是說是幾乎不受約束的化外之民。205T16對於標緻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部賽車,被廠方視為鎮山之寶。

與F1比較

1、WRC在各站比賽選擇在世界各地的特色地點,高原、沙漠、山地、雪域,再加上穿越眾多當地集鎮、特色建築,視覺感一流。

2、與F1昂貴的票價不同,WRC不但不用買門票,而且可以自己選擇賽段並站在賽道邊上最近距離接近比賽接近賽車,自由度和身臨其境的現場感遠超其它任何賽車。

3、F1雖然車速高,但車輛始終沿著賽道上固定的線路平穩行駛,而WRC賽車雖然車速沒有F1快,但是車輛駛過時會帶起滾滾煙塵,而且還會出現跳躍、側滑、沖水等漂亮場景,同一彎道不同車手的過彎表現也會截然不同,更具有欣賞性。

4、WRC賽車都是量產車改裝,對於多數作為車主的觀眾而言,更容易產生共鳴,各種具體改裝項目對於狂熱愛好者而言也完全有效仿的可能。

5、由於路況的複雜以及賽道的漫長,WRC的懸念及意外發生率都遠超F1,讓人感覺更加刺激和扣人心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