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其源頭可以追溯到皮亞傑的發展階段學說。皮亞傑認為兒童的認知發展具有階段性:1.前運演階段(4—6歲);2.初級具體運演階段(7—9歲);3.中級具體運演階段(10—12歲);4.具體概括運演階段(13—15歲);5.形式運演階段(16歲以後)。香港大學比格斯教授通過研究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理論並進行大量實踐研究後提出,根據學生的回答能力、回答思路、回答的一致性和相對收斂程度、整體結構這四個特徵,可將學生回答問題由低到高劃分為五個層次。其中回答能力指記憶的量和注意的廣度,回答思路即思維操作,指把線索和回答聯繫起來的方式,回答的一致性和相對收斂程度指達到某種結論的要求和如何保持結論的一致性,整體結構,則取決於前三方面的相互作用。基於這種理論的以等級描述為基本特徵的質性評價方法,就是SOLO分類評分法。
層次
SOLO分類評價法已在大洋洲和包括我國在內的東南亞地經過廣泛的實驗和套用。比格斯所劃分的五個層次分別為:
(1)前結構層次(Prestructural ,P):指基本沒有理解問題和解決問題,答題時邏輯混亂,只簡單地作出肯定或否定回答,答案沒有論據支撐。
(2)單點結構層次(Unistructural ,U):找到了一個解決問題的思路,但缺少對問題的論證,答題時,只憑一個線索、一點論據就跳到結論。
(3)多點結構層次(Multistructural ,M):找到多個解決問題的思路,能聯繫多個孤立事件,並組織材料簡單論證,但未能把這些思路有機地整合,形成相關問題的知識網路。
(4)關聯結構層次(Relational ,R):能聯想聯繫多個事件,找到多個解決問題的思路,並能把這些思路結合起來思考,解決較複雜的具體問題。
(5)抽象拓展層次(Extended Abstract,EA):能對問題抽象概括,從理論的高度分析問題、深化問題,使問題本身的意義得到拓展,結論具有開放性,表現出較強的研究能力和創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