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簡介
發燒友夢寐以求的名器---瑞士Goldmund
在高級音響業界,大多數廠家都專注於某一類的產品,很少有產品線跨及整套系統的。這是由於當追求極致的表現時,就有越多專門的學問需要鑽研,再加上高級音響廠商多半是小公司(以員工人數而言),自然就很難同時做好幾類不同的器材。不過,來自瑞士的Goldmund可就打破了這個定律。過去大家對它的印象多半是從造型特殊、具有“機械接地”的音箱開始的,接著就是外觀秀氣、鏇鈕好像儀器般精密的功放。殊不知,Goldmund從LP轉盤、CD唱機、唱頭放大器、前級、後級、合併功放到音箱都有,連電源處理器和線材也自己來,甚至還有DVD/SACD/BD藍光播放機與DLP投影機!橫跨高級音響與家庭劇院兩界,在高級音響圈恐怕是找不到第二家了。當Hi-End音響市場逐漸萎縮,發燒廠家經營日益艱辛之際,Goldmund卻在每年投入大量資金,不斷推出產品與改良型號,而且幾乎每一款產品都能造成話題性漣漪。如此有活力的音響廠家,在高級音響圈更是找不到第二家!
研發哲學
在Goldmund的網站中公布這么一段文字:●Goldmund本質上是一個獨特的音響廠家。無論是模擬、數碼、機械、線材、音箱、音頻電腦等,為了要成為每個領域的最優秀者,Goldmund必須擁有世界最優秀的研發人材,但事實上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可能全薪聘用所有頂尖專家,所以Goldmund在世界各地延聘客席工程師,其中很多是著名大學的教授,所以Goldmund能生產出如此多新產品和擁有不斷更新的技術。●音響是一門科學。Goldmund認為重播的唯一目標是再生真實聲音,而不是藝術化創作;製造較好聲音的音響不是很高的技術,但製造再生真實聲音的音響就要求超高的技術,Goldmund追求的是再生真實。每次的進步都必須能以科學解析、證明、和測試為前提,拒絕神秘化。Goldmund信賴測試性能多於盲聽,因為人耳容易被誤導,而示波器不會!若有Hi-End音響廠家說他們以試聽來指導設計產品,這意味著他們相信音響是魔術並且不可測試,或者說他們根本就沒有足夠的技術知識。當然Goldmund也會試聽,但每次只為了檢驗某一參數而聽,目的是驗證試聽和測試的相關性。在沒有認真的科學驗證之前,Goldmund不認同一般發燒友的論點,如電子管好還是電晶體好?模擬好還是數碼好?我們喜愛模擬也喜愛數碼,我們喜愛電晶體也喜愛電子管,它們都各有優缺點,只有科學利用它們才能挑出最佳方案。
技術為本
在Goldmund看來,音響其實是一門科學,重播的唯一目標是再生真實聲音,而不是藝術化創作,若單憑人耳來進行測試,只能夠製作出討好人耳的器材,但卻並不能製造出準確的器材。廠方的宗旨是追求再生真實性,也就是要通過不同系統再生近乎沒損失的精確的聲音,所以一切必須以能用科學解析、證明和測試為前提。相比之下,人耳更易於被誤導,而示波器就不會,所以Goldmund的產品都非常重視測量參數,信賴測試性能多於盲聽。他們往往通過一個綜合性的測試來驗證器材好壞。這個測試的具體內容廠方語焉不詳,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非常精密,它以時間來作為測試單位,Goldmund能夠成功將之所短到十億分之一秒。即便是一枚電阻、一條電線,經過這樣的測試也會立即分辨出好壞。正因如此,他們才敢底氣十足地說,製造較好聲音的音響不需要很高的技術,但是製造再生真實聲音的音響就必須要求超高的技術。
這么一家重視研發與科學的公司,當然有許多專利技術,下面這幾項技術被普遍運用在所有Goldmund的音響產品中﹕
機械接地(Mechanical Grounding)。
自從Goldmund T3唱臂和Reference唱盤推出之後,所有Goldmund的產品都必須通過嚴格的機械參數測試。Goldmund的工程師在徹底研究中證實了絕大多數的音染是來自於器材的機械振動,包括器材內部的震動、外部能量吸收而產生聲音瞬間的模糊感、組件因麥克風效應而產生一連串的震動、假性訊號和音染。Goldmund主張將機體與地面連線,藉以排除震動所帶來的困擾;而機體與地面的連線愈是完善牢固,相對的接地效果也就愈顯著。而要讓地表與機械結構緊密接合,阻尼物質的採用非常重要,接合物可能因本身的共振而產生不良的影響,所以Goldmund綜合採用慢介質與快介質來確保震動隔離,避免回震傳至本體,角錐形底座、機械二極體、堅固而沉重的機體、震動排除箱和阻尼物質在Goldmund產品中隨處可見。以Goldmund的後級功放Mimesis 29來說,就採用了以鋁、紅銅,和鋼板混合式結構的機箱,紅銅用來製造底板,鋁製造面板、側板、頂析和散熱片,而鋼材製造避震腳。各種震動會由鋁傳向紅銅,再傳向鋼材,也即是由軟金屬向硬金屬傳導,最後進入地面,這樣就可以防止震動倒流回機殼了。
JOB功放技術。
JOB這家瑞士小公司由一群日內瓦大學碩士生組成,他們目標是設計體形細小、輕巧、功率大、速度飛快,方便帶到任何地方去錄音的功放,第一部作品為200瓦的單聲道後級。JOB完全未考慮家用發燒友的需求,但接近10MHz的頻寬,可聽聞頻域內只有幾ps的時間誤差等優異特性,卻開始引起注意。1996年JOB乾脆加入由Stellavox(製造專業器材)、Audio Networks(製造網路設備與處理器)、Sylans(製造計算機硬體)與Goldmund等幾家公司組成的A.I.H.C集團,這群人專職研究開發,集團每年從盈餘中撥出12%作為研究經費。JOB發現揚聲器出來的聲音和現場聲音之間的差別,關係到頻率特性、相位特性、時間特性(時間誤差)等多種因素。其中的時間誤差,是因為不同頻率導致不同反應時間而產生的一種現象。對於音響用的放大器來說,為了正確重播出複雜的聲音波形,首先要寬頻規格才行,目前Goldmund產品線性頻寬前級為10MHz,JOB產品約為7MHz,而功率放大部分至少要有3MHz的水平。有了寬頻化之後,接著要讓各頻率的時間趨於一致(Goldmund功放整體時間延遲小於100ns/DC-200kHz),把時間誤差減少了,我們才能從音箱中聽到接近現場的音樂演出。某些低頻反應能力容易下降的放大器,通常其低頻段的相位會出現超前的現象,從而導致低音變得沉悶;相反地如果相位落後時,又會使低頻太過於緊湊。若高頻時間比中頻慢時,人聲聽起來會有鼻音太重。為此,Goldmund的功放都採用了以下的措施:
A、 采DC直接交連結構,訊號通路上沒有任何電容器,這是解決低頻時間誤差的唯一手段。
B、 確保真實且足夠的輸出功率。
C、 最精簡的線路。越簡單的線路才可能有更快的速度與更低的失真,更少的染色,製作過程採用SMD表面黏著技術降低傳輸距離,做到分毫必爭的程度。
D、 只用最高級或軍規級零件,例如印刷電路板是超高頻專用產品、Philips新開發的快速濾波電容、Minimelf German電阻等。
Alize解碼技術。
最新的Alize 6 D/A 解碼電路動態高達140dB,每一代的Alize改良使運算速率更高、精度更高,能實現既真實且自然的再現聲音,是Goldmund最神秘的武器之一。一般解碼器是由DIR(數字接收接口)、數碼濾波、D/A轉換與模擬濾波等四個部分組成,Goldmund的些設計卻把D/A轉換與模擬式濾波器合併成一體,並以模組化方式製作形成超短的訊號通路。Goldmund說它們的DIR線路可以有效減低時脈誤差,並裝有獨家的取樣頻率變換器。而新的DAC線路比市面上任何一種單位元多位晶片都有更好的效果,最後是多階的模擬濾波與時間校正線路。
科技與人性化完美結合
過度科技化有時會遮掩了人性,Goldmund卻完全不會。筆者很早就發現,一整套的Goldmund最能呈現那種既活生又輕鬆的聲音,甚至連線材都使用同家公司產品最好。整套Goldmund系統所發出的聲音中低頻非常凝聚清爽,高頻則清麗透明,而且速度很快,很靈巧,眼前宛如一幅活繃亂跳的圖畫。但最大的問題在於Goldmund售價並不便宜,有機會親自品嘗試用,你會發現無論造型、操控、聲音表現,Goldmund都屬於夢寐以求的產品。
公司產品簡史
Goldmund在1978年成立於法國,最早專注於生產高素質的唱盤和唱臂,由於看中瑞士的產品生產及配套環境,兩年之後便遷移到瑞士,如今已經是一家地地道道的瑞士公司。1983年推出的Reference黑膠唱盤、1988年推出的Apologue喇叭、1993年推出的Mimesis 36 CD轉盤、1998年推出的Epilogue喇叭、2001年推出的Milllennium後級、2003年推出的Chiasma Music Server都是其里程碑式的作品。不過在疏於接觸的人看來,這些產品跨度大、種類多,最明顯的共通之處便是貴了。
●1978年,Goldmund T3直切唱臂在歐洲展出
●1979年,T3唱臂開始在美國銷售,同時巴黎音響展中第一部Studio唱盤展出。
●1981年,Goldmund公司正式在瑞士日內瓦掛牌營運,T3唱臂與Studio唱盤被Hi-End界評為至高藝術作品。
●1983年,重達100公斤的Goldmund Reference唱盤在芝加哥CES中推出,第一次採用了Goldmund引以為傲的機械接地"Mechanical Grounding"設計。同年,他們推出第一對喇叭。
●1984年,開始使用計算機化生產設備,Mimesis 2與Mimesis 3擴大機的原型機完成。
●1985年,經過二年研發,Goldmund推出第一部CD唱機(為法國Meta Research所製作)。
●1986年,T3唱臂改為T3F(日本稱為T5),使用計算機控制自動伺服驅動系統,Goldmund宣布這是他們最後的模擬作品,往後將全力開發數碼產品。
●1987年,Mimesis 2前級與Mimesis 3後級(輸出功率100瓦)推出,使用小電容與精簡線路設計
●1988年,Goldmund與義大利設計師Claudio Rotta-Loria合作,推出旗艦喇叭Apologue,重達300公斤,多音箱以機械接地方式連結的設計至今仍為經典。同年Mimesis 7前級與Mimesis 6後級(輸出功率80瓦)推出。
●1989年,Claudio Rotta-Loria設計的Apologue喇叭被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列為永久珍藏,次一級的喇叭系統Analogue同時推出。第一部大功率後級Mimesis 9(輸出功率170瓦)推出,這也是首次將機械接地理論運用在功放中。Mimesis 4收音調諧器加入Goldmund家族。
●1990年,先推出Super Dialogue數碼處理器,很快變成Mimesis 10。
●1991年,Mimesis 10P數碼前級推出。大功率單聲道後級Mimesis 9.2(輸出功率350瓦)與Mimesis 8.2(輸出功率150 瓦)推出,Mimesis 9.2並在日本得到最高榮譽的C.O.T.Y獎。這一年Goldmund也開始推出自己的線材。
●1992年,Mimesis 10P數碼前級與Mimesis 8.2後級雙雙在日本獲獎,Mimesis 12數碼轉換器推出。
●1993年,使用機械接地理論設計的純CD轉盤Mimesis 36推出。
●1994年,首部使用Goldmund自己開發的A2模組擴大機Mimesis 9.4推出。
●1995年,新的入門級系列推出,包括Mimesis 14數碼轉換器、Mimesis 39 CD轉盤與Mimesis SR合併功放(輸出125瓦)。新技術“Thermal Grounding”發表,同時推出Mimesis 20解碼器、Mimesis 22與Mimesis 24前級等可以和家庭影院系統對應的器材。
●1996年,收購英國JOB這家小公司,並將其技術用在體積小巧的Mimesis SRP前級與SRA後級功放中,Mimesis 20數碼轉換器與電源分體的Mimesis 22前級推出,數碼部分有MM39DA CD機(結合Mimesis 39轉盤與Mimesis 12+解碼器)。可能發燒有都不知道,Goldmund試製了一部單端直熱式三極體功放A330B,當然最後沒有正式生產。
●1997年,Epilogue 1衛星喇叭系統與Epilogue 2低音喇叭推出,可做為家庭影院之用。Goldmund同時發表概念性的電腦影院系統,以電腦來負責節目與數碼處理,他們與加州的Sylans公司合作,開始研發新世紀電腦產品。
●1998年,入門級系列的新數碼轉換器SRDA與CD轉盤SRTT推出。隨著主動式低音Epilogue 3推出,全音域的Epilogue喇叭系統宣告完成。這一年Goldmund腳步加快,新產品還包括Mimesis 27、Mimesis 7.5、Mimesis2+前級,SRI2合併功放(輸出125瓦),SRM2後級與SRP2前級,以及獲得日本C.O.T.Y獎的Mimesis 29.4後級(輸出500瓦)。
●1999年,介紹概念性的Theater3 家庭影院系統,比較便宜的Trilogue喇叭推出,第一部以計算機硬體為基礎開發的環繞聲處理器Chiasma推出。可以發出像膽機聲音的Alize2數位技術,被用在Mimesis 21上。
●2000年,Trilogue超低音推出,除了可搭配Trilogue小喇叭,也適用於Epilogue 1喇叭。旗艦後級Millennium(輸出功率600瓦)推出,使用JOB線路與奔騰計算機晶片,在千禧年時並推出限量100部的簽名版產品。另外,第一部DVD唱機Easy DVD推出。
●2001年,推出Mimesis 29M Millennium Edition和Mimesis 29.4M Millennium Edition後級功放,都使用JOB3模組(有數碼輸入),基於JOB技術開發的A20前級模組也提供升級服務,並介紹了Alize 3解碼模組。Eidos 38 DVD機推出,Logos書架箱也加入家族中。
●2002年,繼JOB之後,Goldmund又納入Stellavox這家在數碼領域擁有堅強技術的公司。推出搭配Logos的超低音與更小巧的Logos Mini音箱,另一方面全音域的Full Epilogue音箱系統終於現身。更直得注意的是全數位化的Mimesis 24前級推出了(具有32組數碼輸出,可對應未來所有環繞聲模式),數碼產品中的模組升級為Alize 4。
●2003年,Eidos 38D DVD機的往下延伸產品Eidos 18D被介紹出來,為平價市場同時推出了JOB Active前級與JOB 150、JOB 300與JOB 500三部後級,堪稱是最物超所值的Goldmund產品。Chiasma是一個把音樂儲存在電腦硬碟的系統,也可以當作家庭中的影音娛樂中心,同時有配合的無線傳輸主動式音箱,顯示Goldmund積極向數碼領域靠攏。新的SR系列包括有SR DVD Easy播放機、SRP2.3前級與SRA2.3後級(有單聲道版本,輸出功率300瓦/8歐姆),全力搶占平價市場,但另一方面高價的Eidos Reference多兼容播放機與Mimesis 30全數碼前級也被介紹出來。
●2004年,使用JOB 5模組的單聲道Mimesis 18.4後級獲得日本《Stereo Sound》Grand Prix大獎,全數碼的SR8前級(有8聲道輸出)與具備數碼輸入的SR150後級推出﹔搭載AC-Curator技術的電源處理器Sweeter推出,幾經周折的Eidos Reference多兼容播放機正式開賣,Logos音箱也取得成功。
●2005年,巨大的Telos 600單聲道後級問世,Goldmund首度涉及視頻領域的Eidos 720投影機被介紹出來﹔可同時對應SACD與DVD-Audio的Eidos 36播放機,可播放SACD/CD的Eidos 19推出與Eidos 18CD同時上市。為黑膠愛好者設計的Mimesis PH3唱頭放大器與基於SRM2.3所設計的SRM150單聲道後級推出。年底功率更大的Telos 2500單聲道後級(輸出功率2500瓦/1歐姆),成為Goldmund中的旗艦產品。
●2006年,新的Telos系列上市,推出介於Mimesis 18.4和Telos 600之間的Telos 400後級,還有更小的Telos 200單聲道後級﹔由於發燒友的需要Goldmund再度推出純模擬的前級Mimesis 22 Signature(全平衡設計),同時針對Epilogue 1與Epilogue 2音箱的用家推出可修正時間失真的Leonardo低音箱。這一年有些創新紀錄,例如Goldmund開始贊助一級方程式賽車,開始推出第一部Mimesis 330合併功放(有數碼輸入),並開始走回頭路計畫推出第二代的Reference黑膠唱盤與Mimesis PH7.3唱頭放大器。
●2007年,位於美國洛杉磯的高文豪華家庭影院開幕,推出Mimesis 24的雙電源版本,眾所矚目的Reference 2黑膠唱盤正式亮相,還有一部1080P的投影機說明了Goldmund對家庭影院的熱情不減。Telos 5000後級預告推出(使用Alize 6解碼模組,動態範圍達到驚人的130dB),較便宜的Telos 150則贏得消費者喜愛,更大功率的Telos 390合併功放推出。T8唱臂被介紹出來,Mimesis 37S全模擬前級也現身了,顯示Goldmund全方位的發展方向。
●2008年,發表第一台Hi-End藍光(Blu-Ray)播放機Eidos 20 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