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雜交稻e-Hybrid Rice
所謂e雜交稻是利用水稻eui(elongated uppermost interno- de, 最上節間伸長)種質或基因培育的不包穗的不育系和最上節間伸長的恢復系配成的雜交水稻組合。
福建農林大學作物遺傳育種研究所楊仁崔教授率先育成了e超級稻長穗頸不育系福es1(原名培矮64es1),並選育出e超級雜交稻"e福豐優11"(原名e兩優培九),2004年通過江西省新品種審定,標誌著我國e雜交稻進入生產套用。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認為,e雜交稻技術在世界上是領先的,主要貢獻是降低制種成本,不用或少用"920",雜種優勢是一樣的,還略有增產,套用前景肯定是好的,農民可以多收。據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專家驗收表明,e兩優培九制種田"920"用量為12g/畝,對照兩優培九制種田"920"用量為80g/畝;利用長穗頸培矮64es1制種大量地節省"920"用量,克服了培矮64S對"920"鈍感缺點。
水稻最上節間伸長(elongated uppermost internode,eui)性狀,自發現以來就受到廣大學者的關注,J. N. Rutger和H. L. Carnahan將其稱為雜交水稻的"第四遺傳要素",利用該性狀可以提高雜交水稻的制種產量,促進雜交水稻的發展。福建農林大學作物遺傳育種研究所和海南省熱帶農業資源開發利用研究所緊密合作,已完成eui1基因在第5染色體上和eui2基因在第10染色體上的精細定位,並獲得了eui1和eui2基因的基因組DNA序列和cDNA序列。這一重要科研進展將為雜交水稻不育系包穗、恢復系對"920"不敏感等問題提供全面的解決方案。
來源:分子植物育種(Molecular Plant Breeding) 2004年,第2卷,第3期 著作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