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書的英文]

book[書的英文]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書,一種重要的學習用具,古代的書原本是竹簡製作,等到蔡倫發明紙後,逐漸被紙質書本取代。從古至今,一直是學習必不可少的用具。更有名言:“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更有顏如玉”。書籍能增長知識,了解天下大事,培養文化修養,積澱文化底蘊,同時也能鍛鍊勤奮好學的優良品質,有益於鍛鍊思維能力的腦功能活動。

基本信息

翻譯為,書 shū

(1) ㄕㄨˉ

(2) 成本的著作:~籍。~刊。~稿。~香。~卷氣(指在說話、作文、寫字、畫畫等方面表現出來的讀書人的風格)。~生氣(指讀書人脫離實際的習氣)。

(3) 信:~信。~札。~簡。~函。

(4) 檔案:證~。說明~。

(5) 寫字或寫的字:~法。~寫。~桌。~案。~畫。

(6) 寫文章:大~特~。罄竹難~。

(7) 字型:草~。隸~。楷~。

(8) 古書名,《尚書》的簡稱(亦稱“書經”)。

(9) 某些曲藝形式的通稱:說~。聽~。

(10) 鄭碼:XYIS,U:4E66,GBK:CAE9

(11) 筆畫數:4,部首:乛,筆順編號:5524

(12)英語讀:[buk],中文諧音:布克.

詳細釋義

書shū

(1) (形聲。從聿,者聲。聿(yù),即筆。隸書省“者”成“曰”。《說文》:“書,箸也。”箸(著)即顯明。合起來表示用筆使文字顯明,“者、箸”音近,故“者”有表意作用。本義:書寫,記錄,記載)

(2) 同本義

書,著也。——《說文》。按說文序云:“著於竹帛謂之書。”

五曰六書。——《周禮·保氏》

作書。上古以刀錄於竹若木,中古以漆畫於帛,後世以墨寫於紙。——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

易之以書契。——《易·繫辭》

書者,以筆畫記之辭。——《尚書序》疏

子張書諸紳。——《論語·衛靈公》

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史記·陳涉世家》

大書一“屈”字,以兩竿夾揭之,走訴行御史台。——明·高啟《書博雞者事》

眾言同,於是乎書。——方苞《獄中雜記》

(3) 又如:書候(寫信問候);書孽(記載罪惡);書記手(擔任抄寫文書等的書吏);書畫卯酉(上下班);書文(撰文並書寫);書抄(指手抄本);書具(書寫工具,文具);書券(書寫契約);書硯(硯台);書獄(書寫獄詞);書命(書寫詔書、命令);書格(一種文具,書寫時用以支臂,使腕壓著紙,以防墨污);書帖(書寫簡貼)

(4) 畫

今大將軍問事,但令我書可邪?——《資治通鑑》。胡三省註:“書可,畫可也。”

shū

(1) 書籍,裝訂成冊的著作

書,凡載籍謂之書。——《正字通》

申子、韓子皆著書。——《史記·韓非列傳》

何必讀書,然後為學?——《論語·先進》

書者,五經六籍總名也。——《史記·禮書》李隱

黃生允修借書。隨園主人授之書而告之曰。——清·袁枚《黃生借書說》

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明·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2) 又如:史書(歷史書);圖書(圖和書。泛指書籍);書客(賣書籍、文具的商販);書香之族(世代讀書的家庭);書香一脈(知書達理的家風);書包翻身(指窮讀書人發跡);書謎兒(將書中的話作成的謎語);書帕(禮金。明代官場習慣用書籍、手帕作禮物,稱書帕);書劍(書和劍。古代文人隨身攜帶之物。後亦指文人生涯);書笈(小書箱);書儀(託名買書而饋贈的禮金);書腐(蛀書蟲。喻指迂腐的文人);書心兒(一部書中最精彩的章節);書劫(書籍的劫難);書會(宋元時戲曲作者、說話人共同組織的社團);書呆(只知啃書本的人);書城(書籍環列如城,言其多);書腦(書籍裝訂時打眼穿線的部分);書閣(收藏書籍的地方);書錄(圖書目錄);書囊(盛書籍的袋子)

(3) 信件,信函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杜甫《春望》

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唐·杜甫《石壕吏》

諸人徒見操書言水步八十萬而各恐懾,不復料其虛實,便開此議,甚無謂也。——《資治通鑑》

(4) 又如:書介(傳達書信的使人);書尾(書信、信函的末尾);書呈(亦作“書程”。給上司或長輩寫的信,信函);書字(書信);書辦(管辦文書的官吏);書啟師爺(管文書的幕友);書役(管理文書的小吏);書尺(尺牘,書信);書素(書信);書筒(古代盛書信的筒。亦指書信);書題(指書信);書緘(書信)

(5) 奏章;文書,檔案

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戰國策·齊策》

先生有所陳奏,則著之於所進呈書之中而已。——清·梁啓超《譚嗣同傳》

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樂府詩集·木蘭詩》

(6) 又如:證書;保證書;說明書;書可(批閱公文,書字認可);書稟(文書);書文(文書);書府(收藏文書圖籍的府庫);書佐(主辦文書的佐吏);書辦(管辦文書的屬吏)

(7) 字型,字形。如:書空(用手指在空中虛劃字形)

(8) 書法

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學書費紙,猶勝飲酒費錢。——歐陽修《學書費紙》

(9) 又如:楷書;隸書;書判(判別書法與文章的優劣);書聖(指造詣最高的書法家);書意(書法的神髓);書品(評論書法優劣的書;書法的風格造詣);書格(書法的風格)

(10) 《尚書》的簡稱

《書》不云乎?“好問則裕。”——清·劉開《問說》

《書》曰:“滿招損,謙得益。”——宋·歐陽修《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龐涓果夜至斫木下,見白書。——《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吾妻來歸,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几學書。——明·歸有光《項脊軒志》

(11) 文字

懷中一方板,板上數行書。——李賀《感諷》

(12) 又如:書理(即文理。文辭之義理與脈絡);書士(從事文字、文書工作的人員);書軌(指國中所用文字與車軌);書計(文字與籌算)

(13) 指“六書”,即中國古代分析文字的理論

十年,出就外傅,居宿於外,學書計。——《禮記》。孫希旦集解:書、計,即六藝中六書、九數之學也。

(14) 古代皇帝的詔書

今以一郡一國之眾,對無應書者,是王道往往而絕也。——《漢書》

(15) 說書,曲藝的一種。如:書寓;聽書

(16) 文體名,先秦時“書”為書信的總名,臣下向國君進言陳詞,親朋之間來往的信件,都稱為“書”。如:《樂毅報燕惠王書》、《諫逐客書》、《報劉一丈書》、《與朱元思書》、《與妻書》

(17) 姓

典故

書:或曰志

索隱書者,五經六籍總,萬物宰制,君臣朝廷尊卑貴賤有序,鹹謂之禮。五經六籍,鹹謂之書。故曲禮雲“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教訓正俗非禮不備,分爭辯訟非禮不決”云云。

簡而言之,用以記載典章制度的原委.在讀書中尋找快樂。

書的歷史

書的歷史

書是人類用來紀錄一切成就的主要工具,也是人類交融感情,取得知識,傳承經驗的重要媒介,對人類文明的開展,貢獻至鉅。所以,無論古今中外,對於書,人們總給予最高的肯定與特別的關懷。手工精製的紙特別適合中國書畫之用,分生宣和熟宣兩種。

人類許多偉大的創造,大都經過漫長歲月的發展過程,並聚合無數人的心力,時刻成長、壯大,圖書也不例外。以我們中國為例,它至少已有叄千五百年以上的發展歷史,其間人們所投入的智慧與勞力,更無與倫比。圖書在迭次的經過創造改進,才有今天的面貌。大體來說,歷史上,除了某些為特殊目的所製作的圖書之外,書籍的發展,略有脈絡可尋。最早人們的交往,在彼此示意之時,可能只藉手勢或音量做為媒介。其後,從經驗的累積,進而確定一些固定的音節,來代表某種特定的意義,於是人類跨出了有聲無言的時代,邁入到有言無文的社會。

有了語言,人類往往藉助於記憶力,把聽到的話,牢牢記住,再對別人複述出來;或將心中的理想,個人的經驗,借語言加以傳播。這種目的及辦法,與日後圖書的功能相近,因此,可以稱之為口傳的活書。人類的記憶到底有限,有時更會走樣,口傳的活書,必然有許多缺陷。於是,聰明的人類起而發明了許多幫助記憶的方法,其中最富代表性的便是結繩。以結繩的大小、鬆緊、多寡及塗上不同顏色等方式,來表示各種不同的意義,我們可稱之為繩書。

繩書能傳到遠方,也能長期保存,比起語言,自有某些長處。然而終因其式樣變化有限,無法滿足快速進步中人類社會的需要。於是,人類再著手改進,乃從模仿天性里,描繪外界形像加以簡化,使之蛻變成為簡單的圖像,再用它來做為意象的符號。這種圖畫,已有文字的雛形,一般人稱之為文字畫。之後,經過再改良演進,漸漸成為定型的象形文字。又經過長時期的發展,終於成就了無數的字型,供人們套用。文字的出現,既為人類文明開拓了嶄新境界,也為書奠下堅實的基礎。

中國的記言文是在記事文之先發展的。商代甲骨卜辭大部分是些問句,記事的話不多見。兩周金文也還多以記言為主。直到戰國時代,記事文才有了長足的進展。古代言文大概是合一的,說出的、寫下的都可以叫作“辭”。卜辭我們稱為“辭”,《尚書》的大部分其實也是“辭”。我們相信這些辭都是當時的“雅言”①,就是當時的官話或國語。但傳到後世,這種官話或國語卻變成了詰屈聱牙的古語了。

活字版

有了文字,首先需要尋找寫刻的材料。最早書寫材料都取自於自然界,如:石塊、樹皮、樹葉、獸皮、獸骨及動物的甲殼等等,都是其例。但這些材料,各有缺陷,無法充分發揮文字的紀錄功能。春秋戰國時代,知識日漸普及,著書立說,大行其道,為應需要,簡書和帛書乃相繼產生。「簡」是用竹或木製成狹長的條片,書寫時,由上而下,一片一片接續下來,然後再依順序由右而左的排列,並以繩索加以編連,這樣一部著作,便能連貫而完整。帛書是絲織品寫成的圖書,由於帛性柔軟又輕便,攜帶及閱讀均感便利。只是簡書笨重,帛書昂貴,都不利於知識的普及及圖書的長期發展,因而人們又發明紙張來取代它們。 紙的出現,約在西漢時期,史書正式的紀錄是公元一○五年。由於紙張具有輕柔及低廉的長處,因而,很快的成為生產圖書最主要的材料。紙出現以後,雖然解決了圖書生產方面的許多問題,但是生產圖書,猶停留在逐字逐本的抄寫,既費時又費力,還是欠缺方便。人們遂從長期使用印章和捶拓碑碣文字的經驗中,啟發了雕版與印刷技術的結合使用,便捷快速的生產圖書方法,終於發明。以古法示範造紙過程。 雕版印刷術約在初、盛唐時代出現,由於它是手工業時代生產圖書的好方法,因此很快被推廣利用,成為五代、兩宋以後生產圖書的主力。為了使印刷技術更便捷與美觀,宋仁宗慶曆年間(公元一○四一~一○四八)又有人發明活字排版印刷。而元朝末年,更進步到彩色套印的印刷領域。從此之後,印刷技術不但成熟周全,印刷成品更是鮮麗動人。 圖書除了文字、紙張、印刷之外,如何裝潢?也是要件之一。自竹木簡策之後,中國圖書的裝潢技巧,即不斷的改良提升,其演進的方向,大都朝向簡便實用、美觀大方的原則。歷代以來,圖書裝潢型制約有:捲軸、冊葉、經摺裝、蝴蝶裝、包背裝、線裝等多種演進過程。近代的圖書,雖然采機械操作裝訂成平裝、精裝等形式,但有些影印出版的古書,還常用線條來增加古意,頗能引發思古之幽情。在中國早期即有了護書用的銅製護套。 然而無論生產圖書方法如何改變,其基本原理,卻都脫離不了舊日的方式。今日製版、印刷、造紙等製作圖書要件,可以說無一不是從國人舊有的發明中蛻變而來的。所以當我們緬懷人類文明的進步及圖書發展的歷史時,總難抑制住一股無名的興奮與榮耀的心情。當然,如何自勵自省,紹續先人光輝遺緒,或將更具有意義。

口袋書

對口袋書沒有完全準確的界定,大抵是指開本小於小32開,印張大致不超過10個印張的書。口袋書的興起,最早可以追溯到1935年7月在倫敦出版的“企鵝叢書”,這套叢書3年間銷售2500多萬冊,獲得巨大成功。口袋書從此流行於世並引發了一場“紙皮書革命”,對歐美國家的出版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甚至與美國發明柯達克羅姆彩色膠片一起列入20世紀的人類發明、人類冒險和不尋常的事件當中。

電子書

單純文字形式的電子書已經不能滿足讀者的要求,因此,CHM和HLP格式的電子書應運而生,作為Windows系統幫助檔案的標準格式,CHM和HLP格式能夠支持圖片的插入,並且還能通過製作目錄、索引等功能來方便讀者閱讀。這兩種格式無須任何第三方軟體支持,在Windows系統中就可以直接閱讀。

單詞

詞源解說

book[buk]

直接源自古英語的boc,意為書,書寫;最初源自原始日耳曼語的boliz,意為山毛櫸。

1.書,書本,書籍;著作;報章雜誌

She has written several books on the subject.

她已經寫了幾部有關這方面的書了。

2. 本子;簿冊;支票簿

3. 帳冊;名冊[P][K]

His name is no longer on our books.

他的名字從我們的名冊上勾銷了。

4. (長篇作品的)卷,篇,部

5. (輕鬆音樂劇的)歌詞;(戲劇的)腳本

6. 課業;功課[the P]

7. 賭注登錄[P]

及物動詞

1. 預訂;預雇;預約

Mary has booked a flight from New York to London.

瑪麗已預訂了從紐約到倫敦票。

2. (警方)將...登記入冊以作指控之用

The cop booked John on a charge of speeding.

警察指控約翰超速駕駛。

不及物動詞

1.預訂

2. 【英】(旅客)登旅館

例句與詞語

【例句用法】

全職獵人G·I篇中,[BOOK]是指定用語,玩家喊出這句話,目錄書就會出現,書中的卡片只要喊[GAIN]就會變成實物。

相關詞組

•1. book in 登記姓名(登記姓名和到達時間)

•2. without book 憑記憶

•3. by the book 按常規 [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