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種者
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
品種來源
Y58S×R9311
特徵特性
感溫型兩系雜交稻組合。晚造平均全生育期116~120天,比對照種粵晶絲苗2號長2~4天。株型集,分櫱力中等,劍葉挺直,抗倒力強,耐寒性中強(孕穗期和開花期均為中強)。科高102.0~110.5厘米,畝有效穗14.7~16.7萬,穗長24.4~24.5厘米,每穗總粒數146~152粒,結實率81.6%~84.6%,千粒重26.5~27.5克。
米質鑑定為國標和省標優質3級,整精米率60.4%~61.7%,堊白粒率16%~25%,堊白度1.7%~2.9%,直鏈澱粉15.3%~15.7%,膠稠度63~69毫米,長寬比3.1~3.2,食味品質分79~84。
中感稻瘟病,全群抗性頻率72.73%~77.4%,對中B群、中C群的抗性頻率分別為68.42%~68.8%和78.57%~84.6%,病圃鑑定葉瘟3.2~5.0級、穗瘟5.4~6.5級;感白葉枯病(Ⅳ型菌5~7級,Ⅴ型7~9級)。
產量表現
2013年晚造參加省區試,平均畝產為450.68公斤,比對照種粵晶絲苗2號增產8.46%,增產達顯著水平;2014年晚造複試,平均畝產514.34公斤,比粵晶絲苗2號增產9.36%,增產達極顯著水平。2014年晚造參加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08.36公斤,比粵晶絲苗2號增產15.89%。日產量3.76~4.43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
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葉枯病。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
Y兩優1號為感溫型兩系雜交稻組合。晚造全生育期比對照種粵晶絲苗2號長2~4天。豐產性好,米質鑑定為國標和省標優質3級,中感稻瘟病,感白葉枯病,耐寒性中強。適宜我省粵北以外稻作區早、晚造種植。栽培上要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葉枯病。
適種地區
海南、廣西南部、廣東中南及西南部、福建、重慶、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蘇、河南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