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因XXI型潛艇排水量較大,不適合在北海和地中海這樣的淺海海區作戰。1943年起,德國海軍開始建造XXIII型潛艇,同XXI型艇一樣,XXIII型艇也採用了分段建造的方式。為了進行快速大量的生產,XXIII型潛艇在設計之初就儘量簡化結構而只保留了少量必須的艇上裝備。至1945年4月止,共有61艘該型艇完成建造並全部服役。該型潛艇排水量較小,僅為258噸(水下),乘員18人。其水面航程2600英里(8節),水下航程僅為194英里(4節),水下最大航速為12.5節,最大下潛深度為180米。由於空間有限,該型艇只能攜帶兩枚魚雷,而且必須在出港前的乾船塢上事先裝填進位於潛艇首部的魚雷艙。
儘管如此,XXIII型潛艇在實際作戰中仍然取得了良好效果。1944年4月17日,首艇U-2321號於德國漢堡(Hamburg)下水;1945年1月底,XXIII型潛艇首次進行作戰活動,包括U-2321號艇在內的6艘XXIII型潛艇奉命前往不列顛群島以東海域執行戰鬥巡邏任務。同年5月7日,由艇長克魯斯邁爾(Klusmeier)指揮的U-2336號潛艇在佛斯峽灣(Firth of Forth)內擊沉兩艘英國貨船,這也是二戰期間被擊沉的最後兩艘船。此次作戰行動中,參戰6艘XXIII型艇無一損失。相反的,它們總共取得擊沉或擊傷5艘各類盟軍艦艇,總噸位總計14600噸的戰果。作為一種在沿海海域執行短距離作戰任務的潛艇,XXIII型潛艇在戰鬥中的優秀表現充分證明了該型艇設計思路成功的一面。參與上述英國東海岸作戰的德軍艇長一致認為:XXIII型潛艇是近海海區短期作戰的理想艇型,擁有較強的機動性能和低可探測性。敵水面艦隻多感覺到潛艇存在,但要確定潛艇的確切位置卻不大可能。
二戰結束時,因各種原因損失了7艘XXIII級潛艇。另外有31艘XXIII級潛艇於1945年5月31日被德國潛艇艇員自行鑿沉,還有20艘向盟軍投降或在死亡之光行動(Operation Deadlight)中被鑿沉,最後僅有3艘XXIII級潛艇倖存,分別為U-2326(後來的英國潛艇N-35)、U-2353(後來的英國潛艇N-37),和U-4706(後來的挪威潛艇小木人號(Knerten))。
1956年,德國海軍打撈了2艘XXIII級潛艇,分別為U-2365(於1945年鑿沉於卡特加特海峽)和U-2367(於施萊明德海域與另一艘潛艇互撞沉沒)。U-2365儘管被放置海底長達11年,被打撈上來後,發現艇體狀況依然良好,維修後於1957年編入西德海軍,命名為鯊魚號(U-Hai),編號為S-170。之後於1966年9月在多格海岸(Dogger Bank)附近因強風而沉沒,艦上約有20人因此罹難。U-2367則被命名為長矛號(U-Hecht),編號為S-171。
技術參數
水下最高航速:12.5 節
水上航程:2600海里/8節航速
水下航程:194海里/4節航速
設計下潛深度:180 米
排水量:234噸(水上),258噸(水下)
魚雷發射管數量:2具(艇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