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VB-13制導航彈編號VB-13,全長6.4米,是以英國二戰時期“高個男孩”炸彈為基礎,加裝無線電指令系統而成。編號VB-13,全長6.4米,彈徑1米,重達5.4噸。
美軍於1942年開始設計VB系列無線電制導炸彈,為增強作戰使用的靈活性有效性,美軍不斷推進VB系列制導炸彈的研發。
發展歷史
1944年下半年,戰爭中,針對緬甸橋樑的攻擊顯示出無線電制導炸彈擁有繼續開發的巨大潛力,美軍因此研製出了新的VB系列“拉松”(意為“只能調整航程和方位角”)炸彈——“VB-3”(450公斤/1000磅)和“VB-4”(900公斤/2000磅)。“拉松”採用了一前一後兩個控制面,預設信道從5個提高到47個。
二戰結束前,美軍共製造出約3000枚“拉松”炸彈,不過都沒有來得及投入實戰。韓戰的爆發才使“拉松”煥發了新的生命,戰爭中美軍B-29轟炸機攜帶這種炸彈執行了一系列摧毀橋樑的任務。當時,一架B-29“超級空中堡壘”可以攜帶8枚“拉松”,但是“拉松”的破壞威力實在太小了,平均需要4枚“拉松”直接命中才能完成摧毀一座橋樑的任務。漢江上的一座鐵路橋就是因屢炸不倒而被稱為“彈簧”橋,因此美國空軍各大隊的轟炸機機組成員都對這種炸彈沒有太大信心。
VB炸彈家族中破壞威力最大的是VB-13/ASM-A-1“塔松”炸彈,相當於12枚“拉松”,破壞力驚人,但因體積大且笨重,有2/3的部分露在B-29轟炸機的炸彈艙外,從而增加了飛行的阻力。另外“塔松”炸彈內的裝藥是二戰末期剩餘的不穩定旋風炸藥,給轟炸機帶來極大的危險。B-29一共在朝鮮上空投射了30枚“塔松”,共摧毀了6座橋樑,至少有兩架B-29在投放炸彈時出現故障並墜毀。1951年4月下旬,“塔松”也被禁止使用。
效費比
制導航彈的價格要比普通炸彈高得多。一枚500磅的普通炸彈(MK82型)造價不足3000美元,2000磅的(mk84型)價值約8500美元,而一枚“寶石路Ⅱ”型GBU-12(使用MK82普通炸彈戰鬥部)制導炸彈價值2.2萬美元,GBU-10(MK84)造價約為3萬美元,
使用智慧型炸彈,可以大量節約預算資金。由於命中精度較高,一枚制導炸彈可以頂替上千枚普通炸彈,另外,由於高精武器的使用,更加昂貴的載機損失風險也會急劇降低,如今,現代化的殲擊轟炸機造價都在3000-7000萬美元之間。
設計簡單命中精度高
現代航空制導炸彈是在自由降落式普通炸彈(或稱鐵彈)的基礎上,通過增加制導構件組成。制導構件組包括自飛彈頭、全動式可控尾翼。它的主要特點是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射程遠、命中精度高、造價低、效費比高,是世界各國機載高精武器中數量最多的一種空地武器。
在大部分情況下,機械師可以在機場為普通炸彈直接裝配製導系統,攜掛也比較方便。標準彈藥裝配了制導戰鬥部後,具有非常高的命中精度,殺傷效率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循環公算偏差統計數據表明,制導航彈的命中半徑較普通炸彈下降50%,現代制導系統能保障制導航彈的循環公算偏差最小到2米之內,普通炸彈的數據則為30-80米(由載機武器控制系統的性能而定)。
不過,制導航彈也有一些缺陷,與航空飛彈相比,其飛行速度較低,容易被防空炮火攔截。航空炸彈飛行速度通常由炸彈發射時的飛機飛行速度而定,通常為0.8馬赫,約200米/秒,飛彈的速度則可以達到3倍音速,約1000米/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