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Datsuns

先別急著把“達桑式樂團”(The Datsuns)這樣的復古團體踹到一旁,然後一句話就把他們貼上只會學前人模樣的童子雞標籤,因為假若“麻疹”(The hives)與“葡萄樹”(The Vines)可以成為2002年搖滾復興功臣的話,那么為何“達桑式樂團”(The Datsuns)就不行?而且以此發燒現象持續觀察的話,
The DatsunsThe Datsuns
可以發現上世紀70年代的硬式搖滾猶如喇嘛再世一般,總在其他非英美地區的新搖滾樂團中顯現,而這次,來自紐西蘭的“達桑式樂團”(The Datsuns)就是再度讓那些喜愛硬式搖滾的老中青樂迷終於能齊聚一堂討論的新焦點。其實乍聽“達桑式樂團”兄弟的音樂會立刻發覺他們的音樂簡直就是 “齊柏林飛船”(Led Zeppelin)、“深紫”(Deep Purple)。

相關介紹

“AC/DC”或羅賓·圖爾(Robin Trower)的翻版,主唱道夫(Dolf)高亢而狂吼的雄性高音活脫像是羅伯特·普朗特(Robert Plant)與伊恩·吉蘭(Ian Gillan)的“私生子”,不管抖音或尾音都幾乎是依照幾位前人的模樣打造,所以凡是熟悉70年代老搖滾的樂迷應該都會頗有似曾相識的熟悉感才對。再加上幾位達桑兄弟的現場演出相當具有爆發力,主唱道夫(Dolf)與克里斯納(Christian)倆兄弟的無窮精力,可說是極具魅力。 OK,我們還是先把這支樂隊的背景搞清楚,“達桑式樂團”是來自紐西蘭劍橋市一個因賽馬與美麗的樹而聞名的維克多(Waikato)小鎮,四名成員道夫·迪·達桑(Dolf De Datsun)、克里斯帝納·達桑(Christian Datsun)、麥特·達桑(Matt Datsun)和費爾·達桑(Phil Datsun)自中學時代起就經常一起進行表演,儘管他們在樂器方面從來沒有接受過任何正規教育。大概因為地理位置的關係,維克多小鎮的人在90年代初很少能看到現場樂隊的表演,因此一些愛樂人士不得不乘坐三四個小時的飛機到澳大利亞去觀看一些知名樂隊的表演,不過小孩子們卻很少能達成這樣的願望。大概1994年的時候,“碎瓜”(Smashing Pumpkins)、“聲音花園”(Soundgarden)等一些美國重量級樂隊開始頻繁在紐西蘭出沒,於是他們的音樂也開始成為“達桑式樂團”早期的收藏品。正如樂隊的靈魂人物道夫(Dolf)所說,“我們喜歡上“瘦林齊”樂隊(Thin Lizzy)也是一種必然,因為當時我們只能找到他們的唱片,儘管他們的音樂並不時髦,也不很酷。”直到道夫(Dolf)20歲的時候他才認識了Mc5和強尼·桑德斯(Johnny Thunders),而喜歡上“傀儡”(The Stooges)的唱片也只是三年前的事。樂隊成立之初曾經命名為“不值錢的小玩藝”(Trinket),幾經變化後,最終改名為“達桑式樂團”(The Datsuns),樂隊早期在紐西蘭的發展似乎並不順利,在那裡幾乎沒有唱片公司對他們的音樂感興趣,於是他們決定到澳大利亞去扭轉自己的版圖風貌,儘管他們也清楚地知道,在這裡他們更沒有根基,但是達桑兄弟依然不斷地勉勵自己說,“堅持,我們不是這裡的一部分,我們不想成為部分主流,我們不想為電台寫歌,我們不想為自己製造一種形象,我們不想卑劣地迎合市場,我們只想做我們自己,沒有人打算發行我們的唱片,因此我們必須自己去發行,這不是一件痛苦或者沮喪的事情,我們打算這么做因此我們就這么做了。” 2000年樂隊嘗試自己製作音樂,道夫(Dolf)把在大學裡完成的一些歌曲重新進行了仔細推敲,樂隊其他成員也都相繼辭去了各自的工作,與此同時他們自資的唱片廠牌“地獄小組”(Hell Squad)也在這一年成立。接下來“達桑式樂團”要做的就是如何來宣傳自己,他們先是在自資廠牌發行了幾支單曲,之後開始了一系列的巡演,“我們先是去澳大利亞進行表演,回來後接著工作,然後出去借貸,再去巡演,這樣我們反覆進行了幾次,大約一年前我們到美國去巡演,參加了兩次SXSW音樂節和一次CMJ音樂節。”道夫說。 “達桑式樂團”的音樂是車庫搖滾(Garage Rock)中充斥著硬式搖滾的能量,但他們真正的靈感源泉是道夫無邊無際的想像力。他的野心與使命感使他與眾不同。道夫說“我很早就知道我們有這本事,只要我們群策群力,一定可以做出非常棒的專輯。” 觀看過“達桑式樂團”演出的人可能早已經意識到,他們的現場中可能有種難以抑制的狂燥情緒,讓你在欣賞時無法靜止自己的腳步,“我們儘可能地將能量釋放到演出當中,我們的聲音很大,有的人甚至還帶來了耳塞,其實他們應該喝多點兒酒,在這裡可以毫無顧忌, 我們在巴華麗酒館(Bowery Ballroom)進行了兩場演出,門票全部被賣光,每個人都在跳舞和搖動。” 2001年,“達桑式樂團”先是在自己的唱片廠牌發行幾支單曲,並且憑著他們狂暴猛烈的現場表演建立了一定的知名度,也最終讓他們與紐西蘭唱片公司簽下一紙契約,去年9月他們發行了EP專輯《和聲時代》(Harmonic Generator),不但全部售罄,還在另類搖滾排行榜上停留了三周之久。就在此時,由“敲擊”(The Strokes)引發,英國樂壇突然新冒起了“利昂王”(Kings of Leon)、“顫音”(The Thrills)等幾支向60或70年代取經、連衣、扮成“古人”般的樂隊,他們將過去搖滾樂的一點感覺,注入一點新意;有些較暴烈,有些則較溫婉,“達桑式樂團”也在這股“懷舊”的強勢風暴中迎來了新契機。 2002年5月“達桑式樂團”正式發行他們的首張同名專輯,這張處女作集合了之前被“AC/DC”、“機車頭”(Motorhead)、“傀儡”(The Stooges)、“蜜漿”(Mudhoney)甚至“深紫”(Deep Purple)所採納的好點子,融入了永遠興奮的40分鐘裡。開場曲《好好坐在這兒》(Sittin’ Pretty’)的即興彈奏和“齊柏林飛船”(Led Zepplin)的現場表演驚奇地相似,無論是節奏、旋律都有一種暢快的硬式格調,再加上道夫疲倦緊張的嗓音仿佛把你帶入一個更懷舊的老唱片中;《女士》(Lady)

相關專輯

The Datsuns 成員: 主唱/貝司: Dolf De Datsun

主音吉他: Christian Datsun

節奏吉他: Phil Datsun

鼓手: Matt Datsun

一般人們一提起紐西蘭首先想到的是那裡的風景,就像電影 Lord of the Ring 里連綿的雪山,廣闊的森林,一望無際的草原那樣美。可能很少會有人想到在這樣一個悠閒的國度里會出現這樣一支樂隊。

記得第一次聽說這隻樂隊還是在03年,當時的情況有點記不清了,只是記得當時一起玩兒的一個朋友對我說這隻新樂隊還是很有特點的。那時候正是 Nu-Metal 橫掃天下的時候,像Linkin Park 之類的樂隊在當時很火,老是出現在各種音樂頻道里。不過說實話我對此類樂隊極其的反感,也說不上為什麼,就是覺得 Nu-Metal 有點不倫不類的,就像趙立蓉和鞏漢林說的一樣,不但是“群英薈萃”,而且還是“一盤大蘿蔔!”有點離題了,不過當時並沒有對他們抱太多的希望,畢竟那時流行 Nu-Metal。

The Datsuns 的第一張專集是張同名專集,風格還是比較鮮明,聽後很讓人熱血沸騰的。雖然有些曲子的走向比較單一(畢竟是2把吉他,應該能做的更好),但是在編排上還是有獨到之處。

1. Sitting’ Pretty

2. MF (Mother Fucker) From Hell

3. Lady

4. Harmonic Generator

5. What Would I Know

6. At Your Touch

7. Fink For The Man

8. In Love

9. You Build Me Up (To Bring Me Down)

10. Freeze Sucker

資料來源

http://cid-fc0c0a72abc476cf.spaces.live.com/Blog/cns!FC0C0A72ABC476CF!147.entry

相關詞條

樂隊 紐西蘭 搖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