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M管理與實踐

前言

中國加入WTO,經濟環境的變化給我國企業帶來的挑戰是全方位的,怎樣使我們的企業適應國際市場,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取勝,我們要做的就是按國際規則辦事,提升企業的自身管理素質,不斷追求成本降低和質量提升,積極謀求資源最佳化和資金有效利用。鞍鋼集團公司正是從這一實際出發,引入TPM(全面生產維護)管理理念,在全公司推行TPM管理的。
TPM倡導全員參與,引導自主的工作,追求最高的生產效率,營造優美的工廠環境,整潔有序的生產現場,文明進取、心情舒暢的職工團隊,優質精良的產品。努力實現故障為零、事故為零、缺陷為零、差錯為零、庫存為零的管理目標。推行TPM給企業帶來一種新的管理模式和方法,是全面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塑造完美企業形象的過程。
《TPM管理與實踐》一書是出自於鞍鋼,來自於鞍鋼,並推動鞍鋼TPM管理實踐活動的書籍。該書由參與TPM管理活動,從事設備管理工作多年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管理人員編寫,是實用型的TPM管理書籍。該書吸取了國內外TPM活動中取得成功經驗及TPM有關書籍的理念和方法,結合鞍鋼的生產現場實例,採用了圖片和表格的形式,以簡潔、易學、易懂、具有借鑑性和可操作性,為企業員工提供了一本深入了解TPM,實際運用TPM的工具書。
願我們不斷地努力學習和探索,下定決心,持之以恆,以TPM為理念,把我們的企業冶煉成為世界級的一流企業。

TPM管理特徵

1、目標性:TPM管理的目標就是要不斷追求企業生產效率的最大化,全面提升企業的綜合素質。具體來講,TPM管理是通過對設備的六大損失(故障損失、工藝調整損失、突停和空轉損失、速度損失、廢次品損失、開工損失)和生產現場的一切不良因素實施持續的改善,努力實現“5Z”(零事故、零故障、零缺陷、零庫存、零差錯)的目標,從而達到最佳的設備綜合效率和企業經營效益,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和應變能力,最終達成“3S”(員工滿意、顧客滿意、社會滿意)的可持續發展的企業,其目標是明確的。
2、TPM管理特徵之系統性:就是TPM管理涉及企業生產系統的全方位和全過程。TPM把設備包括引進、安裝、調試、使用、維護、維修、改造,直到報廢更新的各個階段作為管理對象,涉及設備的各個子系統以及設備的每一個部件、零件,構成以事後維修、預防維修、改善維修和維修預防為主導的全系統生產維修體系。同時,TPM要求對設備環境、車間以至整個生產現場實行清潔化、定置化、目視化和文明化的管理。
3、TPM管理特徵之集合性:TPM管理由一些相對獨立而又相互依賴的活動內容組成,這就是我們所說的TPM八大支柱,即:個別改善、自主維修、專業維修、初期管理、質量管理、安全與環境管理、事務改善、教育培訓。這些活動既有區別,又有聯繫,相互制約,相互促進,例如維修管理影響著環境管理,環境管理又影響著質量管理,各項活動相互交織在一起,形成一個錯綜複雜的鏈和環。
4、TPM管理特徵之整體性:雖然TPM管理的每一項活動內容都是可以量化的,各自具有其獨立的功能,但是由於這些活動都是有組織、有系統的活動,它們幾乎都難以獨自充分發揮其效能,因此單純追求某一個目標是沒有意義的,必須使這些活動形成一個集合,統一於和協調於TPM管理的整體之中,圍繞著TPM管理的目標,共同發揮各自的功能,這樣才能構成完整的有機整體,形成一個總體效應。
5、TPM管理特徵之開放性:作為當代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TPM管理處於整個企業管理的大環境中。因此,TPM管理必將受到企業資源條件、環境條件、人員素質、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影響和作用,同時,TPM管理狀況也將作用於和影響於企業管理及其它各項專業管理。由此可知,TPM管理與所處的環境之間既有輸入,又有輸出,相互滲透,相互促進,每一次輸入輸出過程的完成,都應使企業管理、專業管理及TPM管理水平有所提高。
6、TPM管理特徵之全員性:TPM管理要求企業從最高領導到生產第一線作業人員的全面參與。事實上,對於一個象鞍鋼這樣的特大型鋼鐵企業來說,僅靠某個管理部門或是幾個人來抓,是無法把住質量關、成本關、設備維護關、安全生產關的,必須把所有員工都發動起來,充分調動其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實現群體參與,才能使推進TPM管理工作開展起來並堅持下去。全員參與是TPM管理最基本的特徵,TPM管理工作的全員性維護,需求員工的自覺性和較高的素質,5S管理工作是TPM管理工作中的一項活動,也是TPM管理工作推行成功的一項關鍵、重點。
7、TPM管理特徵之動態性:對於TPM管理的要求,在一定時間內是相對穩定的,但是隨著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發展,特別是我國加入WTO後企業直接面對的世界經濟全球化和國內市場國際化的新挑戰和新環境,TPM管理也應與之相適應,不會也不應該停滯在一個水平上。TPM管理始終處於動態的PDCA循環過程中,才會有生命力,才會有效地發揮其獨特的功能。
8、TPM管理特徵之持續性:企業追求“5Z”目標和效率最大化的完美境界是無止境的,因此企業推進TPM管理不是突擊性的、臨時性的工作,不可能一勞永逸,它是一項連續不斷的、持久的、艱巨的管理活動,稍有鬆懈,就有可能崩跨,前功盡棄。因此,推進TPM管理必須思想上重視,工作上狠抓,切實下大力量,常抓不懈,才能推動企業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

第一章TPM概述

第一節TPM的產生和發展

一、TPM的產生
TPM是“TotalProductiveMaintenance”的縮寫,中文譯為“全員生產維修”,起源於生產現場的設備管理,是一種對生產現場的改善活動。
TPM是在美國生產維修(PM)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上個世紀60年代,日本從美國引進了PM活動,並在推進這項活動的過程中不斷充實其活動內容。為了引導企業有效開展這項活動,以中島清一等人為首的日本設備管理協會在總結日本企業推進PM活動實踐的基礎上,吸取了美國的後勤工程學、英國的綜合工程學和中國鞍鋼憲法中提出的“台台(設備)有人管,人人有專責”民眾管理設備的思想,於1971年將PM活動開發擴展為整個企業全員參與的模式,即TPM,並首次制定了統一的TPM定義。之後的10年,日本許多企業依據TPM定義開展這項活動,並取得了成效。1982年,第一本標準化(字典式)的TPM專著問世,即《TPM活動程式》。1989年,TPM又一次被重新定義,活動本身被注入了更多的內容。從這個時期起,TPM在日本得到更大範圍的普及,並從日本逐步走向世界,受到各國企業界的歡迎,而且給許多企業帶來了效益。
註:鞍鋼憲法的核心是“兩參一改三結合”:“兩參”是指幹部參加集體生產勞動,工人參加企業管理;“一改”是指改革不合理的規章制度;“三結合”是指領導幹部、管理技術人員和工人民眾相結合,共同解決生產中出現的技術、經濟問題。

第二節TPM的定義

TPM的定義也經歷了一個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
早期的TPM定義是:以追求設備綜合效率最大化為目標,在整個設備一生建立徹底的PM體制,由設備的計畫、使用以及維修在內的所有部門人員全面參與,通過自主的小組活動使PM體製得到推動。
1989年TPM被重新定義:以追求整個生產系統綜合效率最大化為目標,以事後維修(BM)、預防維修(PM)、改善維修(CM)和維修預防(MP)綜合構成生產維修(PM)為總運行體制,構築能防患所有損耗發生於未然的機制,由生產、開發、設計、銷售以及管理等所有部門,從最高經營管理者到第一線作業人員全員參與,通過重複的小組活動,最終達成零損耗的目的。
比較早期TPM定義和1989年版TPM定義的區別,我們可以將它們之間的差異具體描述在圖表1-2中。
TPM對照圖片TPM對照圖片

由圖表1-2可見,早期TPM的定義側重於企業的生產部門,其全員參與的意義是有局限性的,那時,設備綜合效率最大化是TPM的最主要目標。1989年版TPM定義在早期定義的基礎上實現了由生產部門向企業所有部門的擴展,活動的目標也由對設備綜合效率的追求發展到對企業整個生產系統綜合效率的追求上來。另外,重複的小組活動是指自主的和職務的小組活動的結合,1989年版的TPM在提倡自主活動的同時,也特彆強調有組織的職務活動,即將活動視為職責的一部分,有組織的職務活動對TPM的推進是有很大益處的。
TPM定義的發展過程也同時表明:今天的TPM已不再局限於設備管理範疇,它已逐漸演變成為實現企業經營效益最大化的重要企業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

第三節TPM的基本理念

一、TPM理念來自TPM定義
TPM的整套理論體系和活動體系是日本企業吸收了國際上的先進維修策略(美國的後勤工程學、英國的綜合工程學、中國的鞍鋼憲法),並在自身實踐的基礎上產生的。目前,各國企業在日本原有的TPM理念的基礎上又提出了更高的目標,對TPM又有了許多新的解釋,而且逐漸使TPM演變成為一種新型的企業文化。但從本質上探究,TPM的基本理念來自於日本人對TPM的定義。
TPM的基本理念可概括為“三全”。即“以追求整個生產系統綜合效率最大化為目標”,概括為“全效率”;“以事後維修(BM)、預防維修(PM)、改善維修(CM)和維修預防(MP)綜合構成生產維修(PM)為總運行體制,構築能防患所有損耗發生於未然的機制”,概括為“全系統”;“由生產、開發、設計、銷售以及管理等所有部門,從最高經營管理者到第一線作業人員全員參與,通過重複的小組活動,最終達成零損耗的目的”,概括為“全員”。
“三全”即全員、全系統、全效率,三者之間的關係是:全員是基礎,全系統是載體,全效率是目標。
“三全”理念是對TPM整體構建和運行而進行的全面引領和指導,是企業支配TPM管理行為的意識集合,是TPM活動體系的理論準備和思想基礎。
二、全員理念
“全員”是TPM最基本的理念,也是當代企業管理的普適理念。從前鞍鋼憲法強調的“台台(設備)有人管,人人有專責”,實際上就是“全員”的理念。現代企業中推行的TQC、ISO、JIT也都以“全員”為理念。事實上,一個擁有眾多員工的大規模企業,其生產環節多,工藝複雜,僅靠企業領導層和生產骨幹層是無法把住安全生產關、設備維護關的。只有把企業內所有的員工都發動起來,才能真正搞好企業的生產經營。
TPM的“全員”是指企業中的所有人員,一句話,“維護設備,人人有責”。它包含以下兩個層面:
縱向的全員
就是從企業的最高經營管理者到第一線作業人員都要參與生產維修。這裡TPM特彆強調企業的高層領導應該率先垂範,高層領導身體力行的參與和支持TPM活動,既可以促進生產一線員工的積極參與,也有利於從上至下的政策和自下而上的意見得到貫徹和溝通,這同時也是TPM能否持續推進的重要因素。
橫向的全員
就是TPM決不僅僅是設備維修部門的事,它要求企業中包括生產、工藝、安全、環保、質量、設計、供應、後勤等所有部門的全面參與。企業的中心任務就是實現生產經營目標,企業中的所有部門也都是為了實現生產經營目標而設立的,設備是企業實現生產經營目標的物質基礎,所以要把企業中的所有部門都組織到TPM活動中來,分別承擔相應的職責,形成職能部門之間協調配合的設備管理網路。
應該指出的是,以上縱向和橫向的全員參與是由完善的TPM組織來推動的,而TPM最基本的組織單元是TPM活動小組,TPM通過小組活動來激勵操作者進行自主維修,例如設備的清潔、潤滑、緊固和檢查等等,都是以小組活動的形式進行的,小組活動是TPM的重要特色之一。有關小組活動的內容在第二章中詳細敘述。

tpm管理特點

TPM全員生產維護(TotalProductiveMaintenance)英文縮寫,主要是全體員工積極參加,保證設備最有效利用目標。不斷提高員工的生產力,提升員工的效率。促進員工對安全意識理解等。
TPM是人、機、法綜合協調的產物,它通過對設備、業務的改善,促使人的思想發生變化,特別是促進員工形成主人翁意識,從而給企業帶來競爭活力。TPM起源於上世紀50年代的美國,最初稱事後保全,60年代傳到日本,TPM經過預防保全、改良保全、保全預防、生產保全的變遷,70年代基本形成現在的TPM。TPM有如下的特徵:以最高的設備綜合效率為目標,確立以設備生命周期的全系統的預防維護,設備的計畫、使用、維修等所有部門及全體員工都要參與,提倡通過小組自主活動來推進生產維護。
先進的設備管理是製造型企業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TPM的主要目標就落在提高設備效率上,即著重要限制和降低六大損失:設備停機時間損失,設定與調整停機損失,閒置、空轉與暫短停機損失,速度降低損失,殘、次、廢品損失(缺陷損失),產量損失(由安裝到穩定生產間隔)。
TPM通過以全員參與的小組方式,創建設計優良的設備管理系統,提高現有設備的最有效利用,實現安全性和高質量,防止錯誤發生,從而使企業達到降低成本和提高全面生產效率。具體包括:強化設備基礎管理,提高設備可動率;維持設備良好狀態,延長設備壽命;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改善工作環境,消除安全隱患,提高員工工作滿意度;提高企業持續改善的意識和能力。
自主保全是TPM的一大特色,自主保全強調生產者自己進行設備日常維護,專職設備人員的重點職責則轉化為設備專業技能的培訓和計畫保全、特定情況下的專業維修等。由單一專業保全轉變為以自主保全為主,是企業設備管理思想的一次飛躍,難度雖大,但通過有效的思想意識教育和專業方法輔導,完全能夠實現。華安盛道近期對某企業的TPM諮詢就順利實現了此項轉變,設備管理效果明顯改善,而專業保全人員縮簡了近一半。
TPM的推行離不開5S基礎,在5S基礎上,企業就可逐級開展如下工作:初期清掃;污染源及薄弱點對策;自主保養;自主管理等。通過深入開展TPM,企業就能不斷接近“停機為零!廢品為零!事故為零!”的奮鬥目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