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83式自動榴彈發射器

發展過程:

MK-19自動榴彈發射器,是美國海軍兵工站於1966年為越南戰場設計的一種急需武器。1968年于越南戰場試用後,經改進定型為MK-19-0
1970—1971年,美國海軍進行生產改進計畫,改進後稱MK-19-1式。1979年,經以色列中東戰爭中使用後,研製了MK-19-2式。1981年,應海軍陸戰隊要求,MK19-3式投產,並於1983年裝備美軍海軍陸戰隊,主要裝備在兩棲裝甲車輛或其他裝甲車輛上,作為營支援火器使用。台灣引進美國MK-19自動榴彈發射器,主要裝備海軍陸戰隊,並稱名為T83式自動榴彈發射器。

性能特點:

1.火力猛,威力大,火力持續性好。克服了M79、M203單發射擊、裝填的不足,使火力密度、持續性、殺傷範圍明顯增強。
2.射程遠,使用範圍廣。有效地彌補了迫擊炮和手榴彈的火力空白區,可殺傷多種目標,
3.故障率低,可靠性高。從MK-19-2型起,零件數量減少了一半以上,使無故障工作時間大大延長。
4.勤務性好,維護方便。MK-19-3型不藉助專用工具即可進行分解、結合。
5.系統重量較大,需專用車輛攜載;機動性較差,人工搬運距離有限。

基本數據:

口徑40毫米
初速240米/秒
最大射程2200米
有效射程1600米
理論射速325~375發/分
自動方式槍機後坐式
供彈方式彈鏈
發射方式單發、連發
彈箱容量20發或50發
發射器長1028毫米
發射器重量
不含三腳架35公斤
含三腳架42.5公斤
配用彈種40×46毫米SR榴彈

作戰套用:

MK-19-0式用於越南戰爭,主要裝備在江河巡邏艇和直升機上作為支援火器使用,後列裝步兵分隊,大大彌補了遠距離方面殺傷火力的不足,有效地提高了分隊獨立戰鬥能力。
MK-19-1式用於中東戰爭,美國向以色列提供了605具,使用情況不詳。
MK-19-3式參加了海灣戰爭,主要用於車載壓制武器使用,是戰鬥車輛打擊伊軍步兵的有效武器,實踐證明,使用M430高爆彈時的威力相當於14.5毫米或12.7毫米大口徑機槍的2~3倍,美軍對其評價較高,稱之為“令人信服地確立了輕武器在贏得這場戰爭中的重要作用”。

識別特徵:

1.採用雙立式握把、扳機擊發裝置,與12.7毫米白朗寧機槍類似。
2.筒管較短,口部消焰器較長,四周開有條狀開口,前端略內收。
3.採用框式表尺,與準星共同安裝在機匣上,瞄準基線較短。
4.採用方形供彈箱供彈。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