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端子

S-端子

S-端子(英語:S-Video),或稱“獨立視頻端子” ,而當中的S是“Separate”的簡稱。也稱為Y/C(或誤稱為S-VHS或“超級端子(Super Video)”)。它是將視頻數據分成兩個單獨信號(光亮度和色度)進行傳送的模擬信號,不像複合視頻信號(composite video)是將所有信號打包成一個整體進行傳送。 S-端子支持480i或576i解析度。

簡介

S-端子(英語: S-Video),或稱“ 獨立視頻端子” ,而當中的 S是“ Separate”的簡稱。也稱為 Y/C(或誤稱為S-VHS或“超級端子(Super Video)”)。它是將視頻數據分成兩個單獨信號(光亮度和色度)進行傳送的模擬信號,不像複合視頻信號(composite video)是將所有信號打包成一個整體進行傳送。

S-端子支持480i或576i解析度。

概述

在合成視頻,光亮度的信號經由低通濾波器排除高頻的色度信號,因高頻率的色度信號及光亮度信號一部分是重疊的。而S-端子把兩種信號分開,這種就不用把經由低通濾波器取出光亮度的信號。這樣可以給予光亮度的信號有更大的頻寬,也解決了信號重疊的問題。因此,受干擾的點陣信號被排除。這表示S-端子能從完整原先的視頻信號轉送比合成信號更多的訊息,因此與合成視頻相比,S-端子更有效使圖像在低有損的情況下,原畫再生。

S-Video效果優於複合視頻信號,其差距非常明顯。但相較如RGB或YPbPr來的差,只不過其距異較小(指針準SD解析度時)。

與模擬色差視頻信號(YPbPr)或RGB信號相比,S-Video的缺點主要是不支持高解析度(HD)規格,以及仍然有微量邊緣溢色的情形發生(特別是紅色及橘色)。

但由於不是所有器材都擁有模擬色差或RGB端子,特別是在原本就沒有支持HD規格的器材上,這些缺點就不是那么的明顯了。

S-Video與這些更高端色差視頻的差別在於,S-Video的色度信號(C信號)的調變與解碼方式,仍與複合視頻信號的色度部分相同,維持了NTSC、PAL或SECAM的方式。

所以僅管亮度信號解析度提升了,彩色部分的解析度仍然與複合視頻信號相同,受限於彩色調變的制式。也因為著色解析度低於視頻輪廓的解析度,導致邊緣有微量溢色的情形。

不過S-Video此種溢色與複合視頻信號的虹邊蠕動不同,是靜止不會爬行蠕動的。加上人眼對著色部分的解析度並不敏感,所以這種缺點並不十分明顯。

連線器

目前S-Video的信號一般採用4 接腳(pin)的mini-DIN連線端子,終端阻抗須為75歐姆,除此之外與一般mini-DIN線材無異(如Apple所使用之ADB),當沒有S-Video專用線材時,這些mini-DIN線材都可以當成S-Video信號傳輸之用,但畫面質量可能沒有原本的那樣好。

通常,凸起朝外的4 pin mini-DIN母座是全金屬罩包覆的,較常出現在電視盒、投影機等設備。凸起朝內的母座通常是沒有金屬罩包覆的,但常帶有端子插入檢知的功能,一般電視多用這種。如果硬是將凸起朝外的線材插進缺口朝內的母座,可能造成損壞,要注意。但將凸起朝內的線材插進缺口朝外的母座,通常沒有什麼問題。

mini-DIN的接腳很脆弱且容易變形彎曲,進而造成色彩或其他信號的損毀或丟失。變形彎曲的接腳可以再將之調整為原本的形狀,但此舉亦可能造成更進一步的損傷或接腳斷裂。

在mini-DIN接頭標準化之前,S-Video信號經常採用不同類型的接頭,例如在1980年代Commodore 64家用計算機的時代,S-Video的輸出線材大部分採用8針DIN的計算機端接頭與一對RCA的顯示屏端接頭。S-Video是筆記本電腦最常使用的視頻輸出端子,然而許多具有S-Video輸出的設備也都有複合(合成)輸出端子。

S-Video 可以經由SCART接頭髮送。但因為它並不是SCART標準一部分,所以並非所有的SCART兼容設備都支持。另外,在使用SCART時S-Video和RGB只能使用其中一個。這是由於S-Video實現所使用的針腳原本是分配給RGB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