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型地雷

S型地雷由納粹德國在1930年代開發,被設計用來攻擊開闊地帶的無掩護的步兵。 S型地雷最初於1935年投產,是第三帝國國防計畫中重要部分。 S型地雷主要是由金屬構成,因此很容易被金屬探測器所發現。

S型地雷由納粹德國在1930年代開發,被設計用來攻擊開闊地帶的無掩護的步兵。S型地雷有兩種,根據投產年代被分別命名為S.Mi.35和S.Mi.44。主要區別在於S.Mi.35的引信室在雷體的中央,而S.Mi.44則偏向一側。
S型地雷最初於1935年投產,是第三帝國國防計畫中重要部分。到因德國投降而停產時,德國總共生產了超過193萬顆S型地雷。這些地雷給敵軍造成了嚴重的傷亡,並延緩甚至阻止了敵軍的前進。該型地雷的設計成功,致命,並被廣泛模仿,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標誌性武器。
S.Mi.35型地雷的戰鬥模式:1.埋藏時2.被觸發後,擊針打擊火帽,火焰通過管子傳給拋射藥包3.拋射藥包引爆,將雷體拋到空中,拋射藥包在爆炸的同時,也引發了雷管的延時藥包,此時,S地雷的外殼就相當於迫擊炮的炮管,而S地雷的雷體相當於一發迫擊炮炮彈。
1.地雷被觸發
2.地雷被拋射到1.5米~2米爆炸
3.預製破片殺傷人員,要知道她的主裝藥被大約360顆鋼珠,短鐵棒,或者碎金屬塊所包圍。這些將變為霰彈並以致命的速度向四周水平射出
在盟軍在北非和和法國的行動中,S型地雷被德國部隊隨意埋設。為了同時阻止步兵和裝甲部隊,該型地雷一般和反坦克雷混用。發現後其他人遠離殺傷範圍,叫工兵來處理,無論是否排除,部隊的行進速度都大受影響。
這種地雷一般只能由士兵手工排除,由於它殺傷範圍大,感應靈敏,所以能夠很好的對雷場進行補強,防止敵方工兵排雷,也可以直接埋設在敵方可能出現的地區。即便是近年來在中越邊境的掃雷行動中,解放軍使用專用的掃雷車輛,仍舊有駕駛員被跳雷炸傷過。
S型地雷主要是由金屬構成,因此很容易被金屬探測器所發現。但是步兵部隊很少有這樣昂貴笨重的設備。金屬探測器本身也很容易出故障。步兵可以用一把小刀或刺刀,以很小的角度探測土地。重要的是要以一定的角度以避免觸發壓力引信。這一過程相當耗時耗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