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1959年 生於美國洛杉磯,1982年在布朗大學獲得地質學學士學位,1985年,1989年在哥倫比亞大學獲得地質學碩士和地質學博士學位,1989-1990年 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 副研究員; 1991-1992年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助理教授;1992-1997年 麻省理工學院, 助理教授;1997-2000年 麻省理工學院,副教授;2000-2003年 波士頓大學 研究副教授; 2003-2011年 波士頓大學 研究教授;2011-2015 哥倫比亞大學lamont 研究教授,岩芯庫主任, 2015年-今 哥倫比亞大學 Bruce C. Heezen 研究教授,岩芯庫主任 , 2016年 5月3日 入選美國科學院院士,這也是lamont 地球觀測站入選的第十一個美國科學院院士
主要成就
抬升風化假說
早在學術生涯早期她和博士導師William Ruddiman一起提出並完善了“抬升-風化”假說:認為喜馬拉雅和青藏高原~40Ma開始抬升,造成了印度季風出現矽酸鹽風化加強,導致大氣CO2降低,進而全球變冷。論文1992年在Nature發表時,她剛剛32歲,立刻成為全球古氣候領域的焦點 。
反相位冰量增長假說
在中更新世氣候轉型事件(Middle-Pleistocene Transition)之前,第四紀的地球氣候變化的主要周期是4萬1千年,並且不存在很強的歲差信號,這與普遍的認識,歲差的變化對氣候的輻射驅動很大的事實矛盾,針對此,Raymo 提出南北半球冰量增長同時受歲差控制,但是相位相反,相互抵消,因此在總的冰量信號--深海氧同位素記錄中觀察不到歲差的信號
LR 04曲線
2005年與博士後Lorraine Lisiecki合作發表5百萬年來深海氧同位素組成曲線,這條曲線成為冰期-間冰期尺度上定年的重要的參照標準。同時也提供了詳盡的五百萬年以來地球氣候變化記錄
獲得榮譽
2016年 入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2015年 入選地質學會榮譽會士 (AGU Fellow)
2014年 獲得地質學最高獎Wollaston Medal
2014年 獲得歐洲地質學會米蘭科維奇獎章
2011年 美國地球物理學會(AGU)會士
2002年 Discover 雜誌 最重要的50位女科學家之一
社會職務
2014年-今 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Science 雜誌主辦方), 地質分部主席
發表文章
至2018年1月至今已經發表了包括Nature, Science 和 Nature Geoscience 在內的80餘篇論文,最高的單篇引用達到約4000次,總引用 20000+, H 因子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