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G13通用機槍

MG13通用機槍

MG13是德國用以取代第一次世界大戰遺留下來的MG08/15輕機槍的一款通用機槍,由於採用了風冷式槍管而比較輕便,MG13可以由步兵手提射擊或裝在裝甲車上作為車載機槍(例如:一號戰車的武裝即為兩挺MG13機槍),也可以裝在三腳架上作為防空機槍,故直至1935年仍是德軍主要的通用機槍,之後才被MG34通用機槍取代,換下來的MG13隨後被賣到葡萄牙和中國,其中中國把MG13用於抗日戰爭。

歷史

“一戰”結束後,鑒於以馬克沁機槍為代表的水冷式重機槍強大的殺傷力,在《凡爾賽條約》中明確規定戰敗的德國不許製造、裝備水冷式的重機槍。這對於不甘心失敗、一直想復仇的德國人來說無疑是一種桎梏。於是,在夾縫裡求生存的德國人在這場“限制與反限制”的鬥爭中只能另闢蹊徑。希特勒上台後,為了打造“第三帝國”的輝煌,德國軍工部門開始著手將成千上萬挺水冷式德萊賽M1918式輕機槍改造成氣冷式輕機槍,這就是使槍的外形和供彈系統都作了較大改變的MG13式7.92毫米機槍。MG13於1930年裝備德國國防軍。可惜命運多桀,僅僅四年後,大名鼎鼎的MG34出現,MG13隻好於1934年開始逐步從步兵部隊撤裝封存,至1938年徹底停產。大戰爆發後,封存的MG13機槍被重新啟用,主要裝備二線部隊。

設計與結構

MG13式機槍採用槍管短後坐式工作原理,雙臂桿式閉鎖機構。雙臂桿的迴轉軸在節套上,閉鎖時雙臂桿前端支撐槍機,擊發後槍管節套和槓桿一起後退,槓桿後端遇到機匣上開鎖斜面即行迴轉、開鎖。槍機加速機構為槓桿凸輪式,加速凸輪的迴轉軸在機匣上。開鎖後,槍管迫使加速凸輪迴轉,加速凸輪長臂迫使槍機加速後退。供彈方式為容納25發彈的弧形彈匣,也可使用75發鞍形彈鼓供彈。發射機構可進行連發射擊,也可單發射擊。該槍設有空倉掛機,即最後一發子彈射出後,使槍機停留在彈倉後方。氣冷式槍管可迅速更換。
MG13的槍管被包藏在布滿小洞的風冷槍管套中,此套備有把手,不單方便快速更換槍管也便於持槍,25 發彈匣在左側橫置,此槍採用短衝程后座作用式,雙槓桿後閉鎖系統,開火時把子彈彈出的反作用力令槍管節套和槓桿一起後退,從而令開鎖斜面轉動開鎖,開鎖後槍管令加速凸輪轉動,加速凸輪又令槍機加速後退,從而退出彈殼,然後槍機又在復進簧的推動下前進,把下一發子彈上膛。

基本規格


總重

12 公斤(空槍)

全長

1148 毫米

槍管長度

718 毫米

彈藥

7.92 × 57 毫米

口徑

7.92 毫米

槍機種類

短衝程后座作用

發射速率

750 發/分鐘

槍口初速

838 米/秒

供彈方式

25 發彈匣或75 發彈鼓

瞄準具型式

機械瞄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