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結束後,鑒於以馬克沁機槍為代表的水冷式重機槍強大的殺傷力,在《凡爾賽條約》中明確規定戰敗的德國不許製造、裝備水冷式的重機槍。這對於不甘心失敗、一直想復仇的德國人來說無疑是一種桎梏。於是,在夾縫裡求生存的德國人在這場“限制與反限制”的鬥爭中只能另闢蹊徑。
希特勒上台後,為了打造“第三帝國”的輝煌,德國軍工部門開始著手將成千上萬挺水冷式德萊賽M1918式輕機槍改造成氣冷式輕機槍,這就是使槍的外形和供彈系統都作了較大改變的MG13式7.92毫米機槍。MG13於1930年裝備德國國防軍。可惜命運多桀,僅僅四年後,大名鼎鼎的MG34出現,MG13隻好於1934年開始逐步從步兵部隊撤裝封存,至1938年徹底停產。大戰爆發後,封存的MG13機槍被重新啟用,主要裝備二線部隊。
機槍扳機分上下兩個弧 -- 扣上面的扳機只能單發,扣下面的扳機才能打連發...
MG13在二戰中主要是作為坦克機槍使用的 -- 雖然MG34性能出眾,但MG13出道早。德國國防軍早期的試驗性裝甲部隊幾乎清一色架著MG13:第一代的Panzerkampfwagen 1 -- 簡稱PzKpfw I,上面就架著兩挺MG-13。1935年春,克虜伯公司在萊茵金屬公司的Grosstraktor底盤上安裝了多個新炮塔,製造了一個多炮塔怪物坦克Neubaufahrzeug -- 這傢伙除了主炮塔居中,車體前後還有不同軸的兩個小機槍塔,各裝MG-13一挺。
此後又在MG13機槍的基礎上幾經改進,終於在1934年,世界上第一種通用機槍MG34問世了,並於1936年開始裝備德軍。
MG13性能數據為:
口徑:7.92毫米
初速: 890 米/秒
射速:500 - 600 發/分
產品名稱:MG13式7.92mm機槍
MG13 7.92mm Machine Gun
生產單位:德國西蒙和祖爾公司
Simon and Suhl, DE
現狀: 停產
用途:殺傷有生目標
概 述
德國自希特勒上台後,就著手將成千上萬挺水冷式德萊賽M1918式輕機槍改造成氣冷式輕機槍。這項工作由西蒙和祖爾公司進行,結果該槍外形和供彈系統都作了較大改變,並命名為MG13式7.92mm機槍。直到1935年,它還是德軍中的最重要機槍。
當MG34式機槍出現後,德國人將MG13式機槍賣給西班牙和葡萄牙。西班牙仍保留MG13式的命名;葡萄牙則改名為德萊賽M1918式7.92mm機槍。
結構特點
1.槍身
MG13式機槍採用槍管短後坐式工作原理,雙臂桿式閉鎖機構。雙臂桿的迴轉軸在節套上,閉鎖時雙臂桿前端支撐槍機,擊發後槍管節套和槓桿一起後退,槓桿後端遇到機匣上開鎖斜面即行迴轉、開鎖。槍機加速機構為槓桿凸輪式,加速凸輪的迴轉軸在機匣上。開鎖後,槍管迫使加速凸輪迴轉,加速凸輪長臂迫使槍機加速後退。供彈方式為容納25發彈的弧形彈匣,也可使用75發鞍形彈鼓供彈。發射機構可進行連發射擊,也可單發射擊。該槍設有空倉掛機,即最後一發子彈射出後,使槍機停留在彈倉後方。氣冷式槍管可迅速更換。
2.瞄準裝置
該槍採用機械瞄準具,配有弧形表尺,摺疊式片狀準星和U形缺口式照門。
3.彈藥
該槍發射德國毛瑟98式7.92mm槍彈,彈殼為無底緣瓶頸式
性能數據:
口徑----7.92mm
初速----838m/s
理論射速----750發/min
自動方式----槍管短後坐式
閉鎖方式----雙臂桿迴轉式
發射方式----單發、連發
供彈方式----彈匣或彈鼓
容彈量----
彈匣----25發
彈鼓----75發
全槍長----約1448mm
槍管長----718mm
全槍質量(不含彈匣或彈鼓)----12kg
槍架質量----11.4kg
瞄準裝置----
準星----片狀
照門----U形缺口
配用彈種----毛瑟98式7.92×57,mm槍彈
普通彈----
全彈質量----26.11g
彈頭質量----12.67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