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 Computer

K Computer

K Computer,一個政府資助的超級計算機項目,目的是讓日本擁有全世界運算速度最快的計算機。

簡介

世界首台個人超級計算機世界首台個人超級計算機

K代表日語中的kei,意思是一萬萬億,也就是這台超級計算器每秒將能運算的次數。 Kcomputer的運算速度比目前全世界最強大的超級計算機Jaguar快5倍。Jaguar是美國CrayInc.公司開發的,位於美國田納西州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akRidgeNationalLaboratory)。KComputer將擁有8萬個處理器,每個處理器配備8個處理核心,也就是說它擁有總計64萬個電子大腦。

運算能力

KComputer的這種運算能力意味著什麼?

富士通表示,如果要模擬運算人類心臟在新藥物作用下產生的反應,利用目前的超級計算機需要約兩年時間,而新的超級計算機能把時間縮短為兩天。

超級計算機K的運行速度為每秒8.16千萬億次浮點計算(PetaFLOPS),由68544個SPARC64VIIIfx處理器組成,每個處理器均內置8個核心,總核心數量為548352個。據富士通稱,該款超級計算機仍在建造之中,將於2012年11月投入運行,屆時處理器數量將增加到8萬個。

目標

日超級計算機目標:一萬萬億次

Kcomputer項目致力於讓日本再次進入全球超級計算機大國排行榜的前列,其系統能夠處理氣候變化和天氣模式等複雜運算。它還能讓日本企業界擁有一個強大的運算工具,以尋求在醫藥、材料和新技術方面的突破。

項目研發

富士通已經開始把第一批八個計算機櫃運往200英里外位於海港城市神戶的理化學研究所,每個機櫃的大小跟電冰櫃差不多。富士通將每周發一批貨,直到800個機櫃全部到位。

Kcomputer項目是日本對重新點燃的超級計算機戰火的一種回應。美國和俄羅斯的政府領袖都認為超級計算機是一個需要投入的領域。據行業專家稱,中國近兩年來大幅增加了在超級計算機方面的投入。

高科技行業市場研究機構國際數據公司(IDC)的超級計算機專家康威(SteveConway)說,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超級運算能力與科技進步和工業競爭力存在緊密聯繫。
康威說,這種緊密聯繫的一部分原因在於,企業正在將超級計算機用於產品開發過程中從設計到測試的每一個階段。
日本在超級計算機領域一度排名第二,僅次於美國,現在則排在中國以及歐洲三國之後。20世紀90年代初,一些學者和政府研究者確定了一個500強榜單;在當時全世界最強大的500台超級計算機系統中,有超過100台屬於日本。而在2010年6月最新公布的榜單中,日本僅有18台。
日本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研發超級計算機,當時日本的電子企業已經在許多技術領域中稱雄。在此期間,日本政府和企業在超級運算領域投入巨資。日本雖然在高端超級計算機的總體數量方面從未超過美國,但在運算速度方面經常能跟美國一決高下。富士通在1993年研發出一個名叫“數值風洞”(NumericalWindTunnel)的系統,被譽為當時全世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
富士通、日本電氣(NEC)和日立(HitachiCo.)是日本三大超級計算機生產商,在90年代初曾是全球最大的供貨商。而在最新的500強榜單中,這三家企業總共製造了12台超級計算機系統,落後於IBM、惠普(Hewlett-PackardCo.)、戴爾(DellInc.)、Cray矽圖(SGI)的單個企業擁有量。
並不是所有人都把KComputer的研發視為首要任務。在2009年經濟衰退期間,NEC和日立退出這項計畫,留下富士通一家繼續追尋自己的夢想。此外,日本政府某個委員會認定該計畫是資源浪費的一個典型例子。執政黨民主黨的明星政客蓮舫(Renho)還問過該項目倡導者一句臭名昭著的話:當老二有什麼不好?
在該委員會的推動之下,KComputer項目的預算遭到凍結。直到一些獲得過諾貝爾獎的日本科學家向當時的首相鳩山由紀夫(YukioHatoyama)聯名上書,資金才重新得以落實。最終,日本決定繼續推進超級計算機項目,但預算削減了約100億日圓。
預算爭論導致項目進度延期,威脅到研發全世界第一台每秒運算能力達一萬萬億次的超級計算機這一目標的實現。
富士通的競爭對手也在努力打破每秒一萬萬億次的運算瓶頸。IBM正在為位於伊利諾斯州立大學(UniversityofIllinois)的美國國家超級計算機套用中心(NationalCenterforSupercomputingApplications)建造一個運算速度達到這一標準的系統。
富士通的佐相秀幸說,我們的目標是全世界第一。我們要得金牌,而不是銅牌。

耗資

該項目是富士通與日本理化學研究所(Japan'sInstituteofPhysicalandChemicalResearch,也被稱為Riken)合資研發的,預計於2012年完工,耗資1100億日圓(約13.2億美元)。

據國際數據公司的統計,過去五年來,日本政府和企業平均每年投入2.784億美元研發超級計算機,而美國每年投入12.8億美元,中國投入6780萬美元。分析師表示,中國增加的投入可能並沒有完全反映在這個數據當中。

意義

富士通公司高級副總裁佐相秀幸(HideyukiSaso)在上周的記者招待會上說道,這是一個無比重要的項目,有助於提高日本的國際競爭力,促進日本國內科學和技術的發展。

超級計算機榜單

超級計算機500強榜單是由德國曼海姆大學(UniversityofMannheim)、美國田納西大學(UniversityofTennessee)以及隸屬於勞倫斯伯克萊國家實驗室(LawrenceBerkeleyNationalLaboratory)的美國國家能源研究科學計算中心(NationalEnergyResearchScientificComputingCenter)的研究人員共同發布的。

2011年6月20日,最新一期的全球超級計算機500強排名出爐,由富士通製造的日本超級計算機“K”排名首位,成為全球運算速度最快的超計算機。

2013年8月5日,德國和日本的科學家,運用世界計算能力第四的超級計算機耗時40分鐘,成功模擬了大腦活動有史以來最長的時間——1秒。本次模擬的是1秒內17.3億神經細胞(當然,這並非完整的人腦細胞數量)的活動,使用K-Computer的82944個處理器+1PB記憶體進行計算。結果是,完成1秒的模擬計算需要耗費40分鐘。如果假設完成時間與被模擬神經規模成線性比例的話,那么模擬整個大腦1秒的運作則需耗時2.5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