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優718[Ⅱ優718]

II優718[Ⅱ優718]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該品種屬中秈遲熟三系雜交水稻組合。全生育期平均為148.5天,比對照汕優63遲約2.7天。株高115.4厘米,莖稈粗壯抗倒伏,葉色深綠,功能葉挺立不早衰,後期谷黃稈青,熟色好。每畝有效穗數15.9萬,穗長24.6厘米,平均每穗總粒數144.9粒,結實率86%,穀粒飽滿,中長粒,無芒,稃尖紫色,千粒重30.4克。抗性:稻瘟病4.9級 (變幅1-7),白葉枯病8級 (變幅7-9),褐飛虱8級(變幅7-9)。米質主要指標:整精米率:51.6%,長寬比2.5,堊白率70.7%,堊白度18.1%,膠稠度42.8毫米,直鏈澱粉含量22.5%。

基本信息

Ⅱ優718

四川省種子站

成都南方雜交水稻研究所

產量表現

1999年參加長江流域中秈遲熟組區試,平均畝產618.33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6.14%,達極顯著水平;2000年續試平均畝產573.01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4.2%,達極顯著水平;2001年參加生產試驗,長江上游片區平均畝產631.43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6.08%,長江中下游片區平均畝產561.72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2.65%。

栽培技術要點

1、培育壯秧。在四川、重慶一般3月底至4月上旬播種,5月中旬移栽,秧齡40-45天;2、合理密植。大田栽插規格一般為28×16毫米,每畝基本苗9.5-10.5萬;3、肥水管理。施肥以基肥為主,畝施過磷酸鈣50公斤,鉀肥 10公斤,尿素5-8公斤。水層管理採用淺水栽秧,寸水活苗,薄水促櫱,苗足曬田,後期乾濕灌溉,防止過早斷水;4、防治病蟲害。根據當地植保部門病蟲測報及時防治病蟲。

制種技術要點

1、在四川制種一般 4月上旬播種,母本與父本時差2-5天,葉差0.5-1.0葉;2、父母本行比為1:14或1:16;3、“九二0”用量一般每畝16-20克。

國家品審會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該品種屬中秈遲熟三系雜交水稻組合。比對照汕優 63遲熟3天左右,產量高,中感稻瘟病,不抗白葉枯病及褐飛虱。適宜在四川、重慶、湖北、湖南、浙江、江西、安徽、上海、江蘇省的長江流域 (武陵山區除外)和雲南、貴州省海拔1100米以下以及河南省信陽、陝西省漢申地區白葉枯病輕發區作一季中稻種植。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公告》(第248號)

備註:

2002年通過國家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親本來源:Ⅱ-32A(♀)輻恢718(♂)
選育單位:四川省原子核套用技術研究所;四川省種子站;成都南方雜交水稻研究所
品種類型:秈型三系雜交水稻
適種地區:四川、重慶、湖北、湖南、浙江、江西、安徽、上海、江蘇省的長江流域 (武陵山區除外)和雲南、貴州省海拔 1100米以下以及河南省信陽、陝西省漢申的白葉枯病輕發區

四川省原子核套用技術研究所用Ⅱ-32A與輻恢718配組而成的中遲熟雜交中秈組合(吳茂力等, 2002)

2003年重慶審定,編號:渝審稻2003001

2002年湖北審定,編號:鄂審稻012-2002

選(引)育單位:四川省原子核套用技術研究所,四川省種子站,成都南方雜交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Ⅱ-32A×FUK718

特徵特性:該組合全生育期137.3天,比對照汕優63長2.7天。植株高大,劍葉挺拔,節間紫色。苗期生長勢稍弱,後期轉色好,抗倒性較強。區域試驗中畝有效穗16.9萬,株高124.3厘米,穗長25.0厘米,每穗總粒數141.7粒,實粒數124.5粒,結實率87.9%,千粒重30.39克。感白葉枯病和穗頸稻瘟病。糙米率79.6%,整精米率66.1%,長寬比2.3,堊白粒率51%,堊白度11.8%,直鏈澱粉含量20.6%,膠稠度66毫米。

產量表現:2000~2001年參加湖北省中稻品種區域試驗,兩年平均畝產596.89公斤,比汕優63增產3.31%。2001年在荊州、仙桃、隨州等地試驗、試種,比汕優63增產。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播種,避開苗期低溫和抽穗揚花期的高溫危害。(2)插足基本苗,畝基本苗12~13萬。(3)加強肥水管理。重施底肥,早施追肥,抽穗期噴施穗肥。(4)注意防治病蟲害。重點防治稻瘟病和紋枯病。

適宜種植區域:適宜湖北省鄂西南以外地區作中稻種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