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血液流變學]

血液流變學,於1920年由Binhan首先提出流變的概念,至1948年Copley提出生物流變的概念,到1951年,提出研究血液及其有形成分的流動性與形變規律的流變叫血液。是一門新興的生物力學及生物流變學分支。

1.HR 1920年,Binhan首先提出流變的概念,即在應力的作用下,物體可產生流動與變形。至1948年Copley提出生物流變的概念,即血液、淋巴液其他體液、玻璃體,軟組織如血管、肌肉、晶體、甚至骨骼,細胞質等均可發生流變。到1951年,提出研究血液及其有形成分的流動性與形變規律的流變叫血液流變學(hemorheology)。這是生物、數學、化學及物理等學科交叉發展的邊緣科學,研究全血在各切變率下的表現粘度稱為巨觀流變學,而研究血液有形成分的流變學特性,如紅細胞的變形、聚集、表面電荷等,稱為血細胞流變學(cellular hemorheology),發展到從分子水平研究血液成分的流變特性,如紅細胞膜中骨架蛋白、膜磷脂對紅細胞流變性的影響,血漿分子成分對血漿粘度的影響等,這些屬於分子血液流變學(molecullar hemorheology)。

血液流變學是一門新興的生物力學及生物流變學分支,是研究血液巨觀流動性質,人和動物體內血液流動和細胞變形,以及血液與血管、心臟之間相互作用,血細胞流動性質及生物化學成分的一門科學。它是近二十年來才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新興的邊緣學科。

血液流變學的研究對象、內容及其範圍極為廣泛。如血管的流變性、血液的流動性、粘滯性、變形性及凝固性等等。至於專門研究血液的流動性、血液的有形成分、血管和心臟的粘彈性在各種疾病時的變化,了解這些變化的病理生理意義,以利於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預防的血液流變學,又稱為臨床血液流變學或醫學血液流變學。

2. HR(Heart Rate)用來表示心率。心率是用來描述心動周期的專業術語,是指心臟每分鐘跳動的次數,以第一聲音為準。 心率,現代漢語將心率解釋為“心臟跳動的頻率”。頻率就是在單位時間內,某件事情發生的次數。兩種解釋合起來就是,心臟在一定時間內跳動的次數,也就是在一定時間內,心臟跳動快慢的意思。

3.激素受體(Hormone Receptor):位於細胞表面或細胞內,結合特異激素並引發細胞回響的蛋白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