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簡介
Gecko在網際網路中是最流行的排版引擎之一,其流行程度僅次於Trident(用於Windows版的Internet Explorer4.0版本開始),其後尚有WebKit(用於Safari以及Google Chrome)以及Presto(用於Opera)。
標準支持
HTML4.01 (支持部分HTML 5)
XML1.0
XHTML1.1
MathMLCSSLevel 2.1(支持部份CSS 3)
DOMLevel 1和2(支持部份DOM 3)
RDFJavaScript1.8(ECMAScript3,支持部分ECMAScript 5)由SpiderMonkey實現
E4X
SVG(支持部份SVG 1.1)
XSLT和XPath由TransforMiiX實現
XForms(藉由官方的擴展
應用程式
網頁瀏覽器
Mozilla Application Suite
Mozilla Firefox(火狐瀏覽器)
AOL for Mac OS X
Aphrodite
Beonex Communicator
Camino
CompuServe 7.0
DocZilla
Epiphany
Galeon
IBM Web Browser
K-Meleon
Kazehakase
ManyOne
Maxthon(本身並不支持,需要使用外掛程式)
Minimo
Netscape 6.0和以上
Salamander
SeaMonkey
Skipstone
Flock
其他程式
ActiveState Komodo
Liferea
Mozilla ActiveX Control
Mozilla Calendar
Mozilla Thunderbird
Nvu
GRE for Gecko-Sharp
歷史沿革
1997年,網景收購了DigitalStyle。當時,網景瀏覽器在各方面的表現已經比不上她的主要競爭對手Internet Explorer。這包括程式的執行速度、對W3C標準的支持度等等。網景開始研發下一代的排版引擎,並期望把新的排版引擎套用於下一版本的網景瀏覽器上。
1998年初,Mozilla計畫開始執行。這個新的排版引擎名為Raptor,以開發源碼的方式發放於網際網路上。後來,因為商標問題,Raptor改外為NGLayout(即next generation layout之意)。而最後NGLayout就被網景重新命名為Gecko。但由於Gecko為網景的商標,所以有一段時期Mozilla組織(屬於網景的非正式組織,亦為Mozilla基金會的前身)以NGLayout來稱呼這個新的排版引擎,而在該時,Gecko這字亦指XPFE(cross-platform front-end),一個以XML為基礎的使用者接口。不過,現時Gecko這字只用於排版引擎。
1998年10月,網景公布下一版的瀏覽器將會使用這個排版引擎,而該瀏覽器亦需要被大幅度重寫。對於致力推動網上標準的人,這是一個令人振奮的訊息。然而,對於網景開發者而言,這是一個長達六個月的大工程,而他們在網景5.0上(包括Mariner排版引擎)所花的心血亦被白白浪費。結果,網景6.0在2000年11月才被正式發布。
隨著Gecko的開發,越來越多應用程式開始利用她。AOL作為網景的母公司,終於在CompuServe 7.0和AOL for Mac OS X上使用Gecko。可惜,Windows版的AOL瀏覽器始終沒有利用過Gecko。
2003年7月15日時代華納解散了網景公司,大部分開發者被解僱。而Mozilla基金會亦在當天成立,繼續推動著Gecko的發展。時至今天,Gecko仍繼續由Mozilla的雇員和義工所維護和發展。
未來發展
Gecko將會繼續支持更多的網路標準,例如XForms和SVG。Mozilla基金會作為WHATWG的一份子,Gecko和其他排版引擎將會率先支援WHATWG所定下的規格,例如可供繪畫的canvas。
Gecko的繪畫元件在1.9版將會有重大的改變。它將會使用跨平台的Cairo元件來代替作業平台的繪畫接口。這個改變將會令Gecko擁有更佳的繪圖能力。而加上Glitz的話,更可利用3D硬體加速。而所有多媒體內容(如HTML/CSS、canvas、SVG等)將可使用同一管道作出渲染,SVG的特效亦可以套用於HTML上。因為使用Cairo的關係,圖像亦可以被輸出作PNG和PDF,“另外儲存本頁為PDF”等作業將變得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