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有8英寸、5.25英寸、3.5英寸三種,但其中3.5英寸的1.44MB軟碟最為常見.
軟碟中又分為硬磁區(Hard-sectored)及軟磁區(Soft-Sectored).
組成結構
軟磁碟的每一面都包含許多看不見的同心圓,稱之為磁軌。對於低密度盤,每面有40個磁軌,即0磁軌至39磁軌。高密度盤,每面有80個磁軌,即0磁軌至79磁軌。
每個磁軌劃分若干扇區。對於低密度盤,每個磁軌被劃分為9(或8)個扇區。對於高密度盤,每個磁軌被劃分為15個扇區(5.25英寸盤)和18個扇區(3.5英寸盤)。
扇區是磁碟操作的最小可定址單位,通常每個扇區有512個位元組(4096位)的存儲容量。每一扇區記錄一個數據塊,數據塊中的數據按順序存取。與記憶體進行信息交換是以扇區為單位進行的。換句話說,計算機讀/寫軟碟或硬碟一次至少要讀/寫一個扇區。後面講的檔案,其在軟硬碟上的存取也是以扇區為基本單位。
發展形式
隨著硬體加工技術的發展,軟碟尺寸漸漸減小,容量漸漸增加.但是由於軟碟介質讀取方式固有的局限——磁頭在讀寫磁碟數據時必須接觸碟片,而不是像硬碟那樣懸空讀寫——它已經難以滿足大量,高速的數據存儲,而且軟碟的存儲穩定性也較差.後來雖然有很多升級產品如zip、ls120及Jazz等,但是都難以同時解決兼容性和速度容量兩者直接的矛盾.隨著光碟、快閃記憶體盤等移動存儲介質的套用,軟碟使用已越來越少。
軟碟的存儲容量較小,在1990年代後期逐漸被淘汰。隨身碟的出現,使軟碟徹底結束了歷史使命
軟碟分5英寸和3.5英寸兩種。前者因盤體大,且容量小,已經在98年左右被淘汰了。後者雖然比5英寸小不少,而且容量也較前者大,但仍然不能滿足計算機快速發展帶來的大容量數據交流。在優盤出現後,迅速的被其所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