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F/A-22是美國空軍研製的新一代戰鬥機,也是目前唯一面世的“第四代戰鬥機”,它將成為21世紀初的主戰機種。它的任務包括:奪取制空權,向美軍作戰提供空中優勢,在戰區空域有效實施精確打擊;防空火力壓制和封鎖、縱深遮斷,近距空中支援。與第三代戰鬥機相比,F/A-22飛機最具里程碑意義的技術特性是:採用全隱身與氣動綜合布局、持續的超音速巡航能力、過失速機動、短距起降、先進的機載設備和火控系統與綜合航空電子系統。研發背景
1981年11月,美國空軍正式提出了研製作為F-15後繼機的新型制空戰鬥機的要求。1983年年9月美國空軍與7家公司簽訂了概念研究契約,同時與普•惠公司和通用電氣公司簽訂發動機的驗證和鑑定契約。1985年9月,空軍公布了正式的先進戰術飛機的戰、技術要求,同年11月空軍要求在先進戰術飛機的設計中要把隱身作為一項指標,也是專家們所指的目前唯一面世的“第四代戰鬥機”,它將成為下世紀初葉的主戰機種。主要用途是壓取戰區制空權,因而也是F-15的後繼型號。1990年9月原型機首飛,最初計畫採購750架,經過兩肖減最後確定的採購數量是438架。1997年9月EMD型飛機首飛,預計2002年開始交付生產型飛機,2004年形成初步作戰能力,2013年交付第438架飛機。該計畫原稱ATF,始於1982年,ATF要求,也是首次要求將以下五個特點集在一架飛機上,即低可探測性(隱身性)、高度機動性和敏捷性、使用軍用推力即可作超音速巡航(而不是只滿足於以往老型號的短時間超音速衝刺)、有效載重不低於F—15和具有飛越包括第三世界戰區在內的所有戰區的足夠遠的航程。面對如此先進的設計要求,F—22採用一切已有的世界級航空頂尖技術是毫無疑問的。研發歷程
1986年10月31日洛克希德、波音和通用動力3家公司聯合研製小組的YF-22中標,並按要求製造兩架原型機。1990年9月29日,第1架YF-22首飛,10月26日進行了第1次空中加油。10月30日第2架原型機進行首次飛行。11月3日YF-22原型機進行了不使用加力的超音速飛行。隨後於11月28日在加州的中國湖海軍武器試驗中心首次發射了未裝彈藥的“響尾蛇”飛彈,12月20日在加州的太平洋飛彈試驗場發射未裝彈藥的AIM-120“阿姆拉姆”飛彈。1991年8月2日空軍正式授予研究洛克希德公司一份95.5億美元的工程發展契約,製造13架試驗型飛機。1991年12月16日,空軍確定了F-22戰鬥機的外形,並製造了風洞試驗和測定雷達反射截面使用的模型;開始準備內部設計和飛機製造用的工具。
1992年6月4日,洛克希德公司完成了F-22的設計修改。同月,進行了F119型試驗型發動機部件的關鍵性設計評審,完成了發動機詳細設計階段的工作,決定進行F119發動機的生產和組裝。12月27日F119的第1台工程發展階段的發動機開始進行試驗。
1994年10月6日,洛克希德航空系統公司開始製造第1架F/A-22的部件。1995年6月,F-22的關鍵設計評審工作全面完成,至此F/A-22飛機機身的詳細設計階段的工作完成。
1997年3月6日,第1架F-22基本組裝完畢,開始進行加注燃料和發動機試車。4月9日洛克希德•馬丁航空系統公司首次公開了F-22戰鬥機,並正式公布了“猛禽”的綽號。1997年9月7日,該機在羅賓斯空軍基地進行了58分鐘的首次試飛。隨後,該機於1998年春返回愛德華空軍基地,交由空軍試驗。
2001年8月,F-22研製成功10年後,美國終於下定決心投入巨資批量生產F-22戰鬥機。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承接生產295架F-22的生產訂單,如果價格成本令軍方滿意,五角大樓將會增加訂數。
2002年1月,美國空軍官員宣布F-22"猛禽"戰鬥機的首支作戰聯隊將駐紮在維吉尼亞州的蘭利空軍基地。首批F-22戰鬥機計畫於2004年9月抵達蘭利空軍基地,2005年12月將具備初始作戰能力。蘭利基地成立三個F-22戰鬥機中隊,共擁有72架飛機和6架備用機。2002年5月31日,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在完成F-22靜力試驗之後,又成功地進行了F-22的疲勞試驗。F-22機體要求使用壽命為20年或8000飛行小時。
2002年8月,美國空軍宣布,將F-22更名為F/A-22,以更準確地體現F/A-22的使命,包括對地攻擊能力,同時也是為了配合空軍提出的FB-22轟炸機型的任務。
2002年11月,F/A-22已完成初始飛行試驗,在試驗中,F/A-22實現了以2倍音速飛行;飛行高度15240米以上,並完成了高過載機動飛行,如9g轉彎。在3048米以上高度進行了亞音速飛行。
2003年7月,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將困擾多時的F/A-22軟體問題予以解決。這標誌著F/A-22項目又取得一次顯著的進展。改進版本的軟體安裝在F/A-22上後,顯著改善了座艙系統的可靠性。而在此之前,由於軟體的問題,座艙系統每運行兩小時就要關閉一次,現在則可以連續運行21小時以上。
2003年9月19日,一架F/A-22試驗飛機在例行試飛時差點墜毀,據空軍初步調查稱,事故是因駕駛員沒按原定程式進行飛行機動而致,並非飛機本身出現問題。
2004年3月,空軍決定略微增加訂購F/A-22的數量,主要的原因是該項目在削減成本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並認為當前的項目估算支持採購277架F/A-22,而此前美空軍確定的採購目標是276架。2004年4月29日,美國空軍宣稱F/A-22進入初始作戰試驗與鑑定階段,這為擴大“猛禽”戰鬥機的採購掃清了障礙。
2004年6月,美國空軍宣布授予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一項價值4.92億美元的固定價格確認契約,用於購買製造24架F/A-22所需的先進器材和相關設備,這標誌著第五批“猛禽”戰鬥機即將投入低速初始生產。
2004年9月,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對F/A-22的生產速度作了進一步的調整,加快了戰鬥機的生產步伐。該公司的目標是2004年生產19架戰鬥機,並計畫在大批量生產階段每年生產24架F/A-22戰鬥機。2004年12月21日,一架美軍F/A-22“猛禽”戰鬥機墜在美國內華達州南部的內利斯空軍基地墜毀。
雖然美國防部還未正式宣布,但據訊息靈通人士透露,國防部已經批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製的F/A-22戰鬥機進入全速生產。F/A-22單價1.2億美元(不含研製成本)。5月12日,首架作戰型F/A-22已交付給位於維吉尼亞州蘭利空軍基地的第1戰鬥機聯隊第27戰鬥機中隊。
二、性能指標:
機長:18.9米;機高:5.08米;翼展:13.56米;機翼面積:840平方英尺;尾展:5.74米;水平尾展:8.84米;輪距:3.23米;推進系統:2台惠特尼F119-PW-100渦扇發動機;發動機推力:155KN;內部燃油:8323公斤;淨起飛重量:14365公斤,最大起飛重量:27216公斤;最大飛行速度:1.8馬赫;超音速巡航速度:1.5馬赫;最大使用過載9G;最大攻角60°;作戰半徑:2170公里;實用升限:18000米。
結構特點
在平面內為帶高位梯形機翼的帶尾翼的綜合氣動力系統,包括彼此隔開很寬和帶方向舵並朝外傾斜的垂直尾翼,並且水平安定面直接靠近機翼布置。按照技術標準(小反射外形、用吸收無線電波的材料、用無線電電子對抗器材和小輻射的機載無線電電子設備裝備戰鬥機,其設計最小有交錯射面為0.1平方米左右。F/A-22是美國戰鬥機中使用鈦合金與複合材料最多的機型。其中鈦-64合金約36%、熱定型複合材料約24%、鋁合金約16%、鋼約6%、鈦-52222合金約3%、熱塑複合材料約1%、其它約15%。F-22機身蒙皮全都是高強度、耐高溫的BMI複合材料。新研究開發的高強度鈷-62222合金,初問世就用在F—22上。主起落架使用鋼材。武器艙門與起落架艙門使用熱塑複合材料。兩側翼下菱形截面發動機進氣道為不可調節的進氣道,為敷設發動機壓氣機冷壁進氣道呈S形通道。發動機二維噴管,有固定的側壁和調節噴管橫截面積及按俯仰±20°角偏轉推力矢量而設計的可動上調節板和下調節板.電子系統和武器裝備
1、電子系統航空電子:F/A-22配備綜合航空電子系統。綜合航空電子系統是第四代戰鬥機的主要特點之一,它通過數據匯流排進行信息傳送,採用模組化結構實現結構的簡化和資源共享,通過感測器數據融合獲取更豐富、準確、質量更高的目標信息,所有作戰信息通過平面顯示器和多功能顯示器顯示,為飛行員提供關鍵的飛行及作戰信息,明顯降低飛行員的工作負擔,通過機內自檢和系統重構,使系統具有容錯能力,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和可維修性。高性能的綜合航空電子系統使F/A-22具有良好的識別、選擇、瞄準、快攻和幫助飛行員決策的能力。航空電子共分以下幾部分:通用合成處理器、ADA軟體、高級數據合成座艙顯示器;合成電子戰系統、合成通信、導航和識別系統、光纖數據傳輸系統;AN/APG-77主動相控陣多功能火力控制雷達。
通用合成處理器:通用合成處理器由休斯公司製造,負責將雷達、電子戰和識別感測器數據、通信、導航、武器和系統狀況等數據合成到一起,並通過多功能顯示器向飛行員顯示。每架F/A-22有兩台通用合成處理器,每台處理器中有66個模組化插槽。F-22的所有信號和數據處理需求可僅由7類處理器完成,這些處理器都是通過一個容錯網路連線在一起。目前,第1通用合成處理器中66個插槽中有19個、第2通用合成處理器中有22個未被使用,以供未來升級使用。F/A-22通用合成處理器的主任務電腦每秒能發出105億條指令、其記憶體為300兆。
Ada軟體:Ada軟體有4種版本:版本0是首次試飛階段使用的版本。只有基本功能,有27.2萬行源語言代碼;版本1是工程發展型4號機試飛時使用的版本,有86.6萬行源語言代碼;版本2將是1999年底擴充雷達功能後的版本,有102.4萬行源語言代碼;版本3是首批批產型使用的版本,有155.6萬行源語言代碼。
這些軟體負責通訊、導航、識別處理功能,雷達處理功能,電子戰處理功能,任務處理功能,慣性基準處理功能,外掛物管理處理功能,控制和顯示處理功能,核心處理功能,飛行器管理功能,通用分系統功能。
座艙顯示器:平視顯示器,顯示戰術信息和飛行儀表信息。戰術信息顯示武器和目標狀態、射擊標記、武器包線和探測器標記。總視場為20°×30°,由英國GEC-馬可尼航空電子公司研製。
綜合控制板,裝在平視顯示器的駕駛員顯示裝置的組合玻璃下方,其上的鍵盤和行顯示器用於輸入數據和系統控制。上前方顯示器,是通訊、導航、識別系統的顯示器。顯示系統狀態、綜合提示、注意、告警信息。上前方顯示器,是備用飛行儀表,顯示關鍵的飛行信息:姿態、空速、高度、航向和燃油。兩個上前方顯示器的功用可以互換。輔助多功能顯示器,是防禦電子系統顯示器。顯示空中和地面威脅的平面視圖及其探測器的作用距離,使駕駛員能對威脅作出反應和迴避。輔助多功能顯示器,是攻擊顯示器。顯示空中威脅的平面視圖並標出其相應的高度、射擊清單、目標航跡、飛彈發射包線、武器控制標記和飛彈射出標記。輔助多功能顯示器,是外掛物管理系統顯示器。顯示有關發動機、武器和投放外掛物的信息。主多功能顯示器,是戰術信息顯示器。顯示戰術態勢的平面圖,包括竄航跡、地面上的陣地和F-22探測器的搜尋範圍。目標符號的形狀和顏色表示威脅的屬性、目標航跡特性和射擊的優先次序。
電子戰系統:電子戰系統是探測、電子和處理設備的集合,它能探測和確定來自其它飛機的信號,並且控制F/A-22的箔片和曳光彈等干擾設備。電子戰系統還包括雷達預警接收機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生產的“檀木”飛彈發射探測器,為飛機提供全方位保護。
通信、導航和識別系統:F/A-22通信、導航和識別系統負責履行通信、導航和識別功能,它使用通用合成處理器進行信號和數據處理。
飛行中數據鏈:飛行中數據鏈可使所有F/A-22在飛行中自動共享目標和系統數據,而不需無線電呼叫。在飛行中數據鏈的幫助下,飛行員能更自主飛行。長機可以通過數據鏈告訴僚機其油料、武器狀態,以及敵機狀況。只要一按按鈕,就能自動地按優先順序排列打擊目標,並且建立打擊清單。長機和僚機的飛彈飛行狀態都能在座艙顯示器上監控。根據這些能力,基於視覺識別和編隊機動等傳統的戰術可能會完全得到改變。數據鏈同樣允許另外的F/A-22加入網路進多機協調攻擊。
AN/AGP-67雷達系統:AN/AGP-67主動電子掃描陣列雷達。由諾斯羅普•格魯曼與雷聲公司合作研製。天線與機身完全合成到一起,提高了頻率的捷變、降低雷達的橫截面積、增加了頻寬,從而更好支持F/A-22的空中主宰任務。雷達對F/A-22的合成航空電子和感測器的能力至關重要,它在敵雷達發現飛機前就能向飛行員提供多個敵目標的詳細信息。
APG-77雷達系統:最大特點是合成了捷變光束控制,它允許一部雷達同時履行搜尋、跟蹤和目標瞄準任務。捷變光束控制同樣使雷達搜尋其它空域,而同進可能繼續跟蹤優先打擊的目標。另外,雷達的低截獲率能力使F/A-22在瞄準裝備有雷達警報接收機和電子干擾設備的敵機時,而敵機還不知道其已被瞄準。
APG-77雷達的主要特性:工作頻率:8至12GHz;掃描範圍:電子掃描,±方位90°;真實波束地形測繪:148公里;都卜勒波束銳化:18.5公里、37公里或74公里;活動目標指示:74公里;邊測距邊搜尋:296公里(迎頭);邊速度搜尋邊測距 296公里(迎頭)。平均故障間隔時間450小時(預測值)。
2、武器裝備
F/A-22除執行空中優勢任務外,也能使用聯合直接攻擊彈藥等精確制導武器進行精確對地攻擊。由於隱身和超音速巡航的需要,F/A-22的基本武器裝備安置在機內。不過它也有用於掛副油箱和飛彈的4個翼下掛點,用於在非隱身狀態掛載副油箱和武器。
(一)機炮
F/A-22戰鬥機原計畫裝備1門新研製的先進技術機炮,但在該型機炮實用前,目前裝備的是1門改進的M61A2機炮。機炮安裝在飛機右進氣口上方的炮艙內。射擊時,炮艙的前部艙門必須向後打開,以便射擊和排除廢氣。炮艙內除安裝M61A2機炮外,還安裝有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製的無殼彈藥線性供彈系統,並備有480發炮彈。
(二)空對空飛彈和空對地武器
F/A-22戰鬥機的空空武器有AIM-9“響尾蛇”短程和AIM-120“阿姆拉姆”中程飛彈。每加裝1枚AIM-120飛彈,武器系統將增重205公斤,其中飛彈重160公斤,發射裝置重45公斤。由於武器掛在機身武器艙內,飛行阻力和雷達反射面積並不增大。空對地武器主要是454公斤的GBU-32聯合直接攻擊彈藥。也可以掛載由mk84或BLU-109/B的改裝的聯合直接攻擊彈藥。為改善F/A-22的主武器艙中攜帶未來彈藥的能力,美國空軍進行了武器的最佳化研究。所考慮的方案包括:兩枚精度在3米以內的改進型聯合直接攻擊彈藥;兩枚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製的風力修正彈藥布撒器;8枚115公斤的小口徑精確彈藥;或者24枚雷射/雷達複合制導自主式子彈藥。
三)武器艙和武器懸掛裝置
機身武器艙。F/A-22戰鬥機前部機身下有1個主武器艙,在機身兩側各有1個副武器艙,因此,除了炮艙外,F/A-22機身內部共有3個武器艙,保證所有的武器都能安裝在飛機內部。
武器掛架和飛彈發射器。F/A-22安裝了由EDO公司研製的LAU-142/A“阿姆拉姆”飛彈垂直彈射發射器,主武器艙內共安裝了6具這樣的發射架。這種轉向彈射器可以減小武器艙體積,從而節省重量,並能在所有飛行條件下發射飛彈。彈射器使用氣動液壓裝置在1秒內發射飛彈。另外,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戰術飛機系統部在F-16飛機的翼尖發射軌的基礎上,為F/A-22飛機研製了LAU-141A掛架式發射器發射AIM-9飛彈。這種發射器能迅速地伸縮,但不能彈射飛彈,而是從側武器艙的前端射出“響尾蛇”飛彈。從而增大了飛彈紅外導引頭的視場。這種發射器也適應F/A-22的較新的AIM-9X飛彈要求。
外部掛架。F/A-22有4個翼下掛點,每個掛點能掛載2270公斤重量。翼下掛點在不掛武器時能掛載4個2270升副油箱,也可在掛2個副油箱時攜帶4枚飛彈
作戰使用
(一)作戰任務根據設計,F/A-22戰鬥機將要承擔的三類任務:一是對付蘇-30等空優戰鬥機;二是對付現代的地空飛彈,打擊時間敏感目標;三是參與巡航飛彈防禦。由於F/A-22具有超聲速巡航能力,在對巡航飛彈實施第一次攻擊不中之後,可以發起第二次攻擊。
(二)作戰範圍
可能隨時從駐地快速轉場至世界的各地區執行作戰任務。並依靠隱形性能突擊敵防護嚴密的縱深或核心目標。但是為了避免潛在對手可能動用精確制導武器對美國空軍基地的打擊,“猛禽”一般不會部署在一線機場,這決定了其將採取遠程奔襲的戰術,從後方基地到戰區襲擊後返回。
(三)兵力使用
在美國空軍全球打擊的戰略行動中,將首先利用F/A-22的隱身優勢,壓制敵地面防空系統,然後用B-2A隱身轟炸機進行突防轟炸,打擊敵防空和指揮系統,摧毀其防禦體系,為隱身和非隱身作戰飛機向戰區部署,並實施大規模的空中突擊行動創造條件,保持戰區的空中優勢,為後續聯合打擊部隊開闢通道。按照美國空軍的戰略,執行全球打擊特遣任務將由48架F/A-22戰鬥機(兩個中隊)和12架B-2轟炸機組成。另外,在美國本土防禦中,美空軍將出動E-10飛機和F/A-22協同行動,實施巡航飛彈防禦。
(四)武器使用
F/A-22可以攜帶“阿姆拉姆”中距空對空飛彈、“響尾蛇”近程空對空飛彈、聯合直接攻擊彈藥和小口徑炸彈,根據不同的作戰任務,F/A-22攜帶不同的彈藥:F/A-22以內掛方式攜帶兩枚450公斤聯合直接攻擊彈藥,在主武器艙內側與2枚AIM-120並排懸掛。在作戰中典型的武器配備方案如下:
隱形作戰狀態:20毫米M61A2機炮(480發)+4枚AIM-120A“阿姆拉姆”飛彈(掛主武器艙內)+2枚AIM-9M“響尾蛇”飛彈(掛在側武器艙內);空空作戰:20毫米M61A2機炮(480發)+6枚AIM-120C“阿姆拉姆”飛彈(掛在主武器艙內)+2枚AIM-9M“響尾蛇”空對空飛彈(掛在側武器艙內);對地攻擊20毫米M61A2機炮(480發)+2枚AIM-120C“阿姆拉姆”飛彈(掛在主武器艙內)+2枚GBU-32聯合直接攻擊彈藥(與AIM-120並排掛在主武器艙內)+2枚AIM-9M“響尾蛇”空對空飛彈(掛在側武器艙內);
非隱形作戰狀態:轉場時,最多可在機翼下掛4個副油箱和8枚AIM-120“阿姆拉姆”飛彈;空對地攻擊時,20毫米M61A2機炮(480發)+2顆GBU-32聯合直接攻擊彈藥(掛在主武器艙內)+2枚AIM-9M“響尾蛇”空對空飛彈(掛在側武器艙內)+機翼下掛載空對地武器。 世界上眾多的新型戰鬥機中,風頭正勁的可能是美國F/A-22“猛禽”戰鬥機、法國的“陣風”戰鬥機、歐洲“颱風”戰鬥機、瑞典的“鷹師”戰鬥機和俄羅斯新型蘇-27系列戰鬥機等,但只要有一種樣式新穎的前掠翼戰鬥機出場,所有的戰機可能都無法掩蓋其奪目的異彩,這種戰鬥機就是俄羅斯蘇-47“金雕”前掠翼戰鬥機,其自身就是一個最好的宣傳,全世界獨一無二。
一、俄羅斯蘇-47“金雕”前掠翼戰鬥機研製過程
前掠翼飛機在全世界航空發展史上非常獨特,至今成功實現飛行的主要有三種機型:納粹德國時期的“容克-287”噴氣式轟炸機,於1944年2月進行了首次飛行;美國小型前掠翼驗證機X-29A,於1984年12月24日完成首次飛行,在1985年12月13日成功完成了前掠翼飛機的世界上首次超音速飛行;俄羅斯S-37“金雕”前掠翼戰鬥機,於1997年9月25日完成了首次試飛,後被正式稱為蘇-47戰鬥機。
俄羅斯第五代戰鬥機的概念研究始於1981年。其構想也採用高低搭配,大致與美國的F-22和JSF相對應,分為重型的多功能戰術戰鬥機(MFI)和輕型戰術戰鬥機(LFI)。外界認為俄羅斯蘇霍伊設計局從八十年代末期正式研製下一代戰鬥機樣機。前蘇聯在二戰時繳獲了納粹德國的幾架“容克-287”噴氣式轟炸機和大量技術資料。在已有的基礎上,前掠翼戰鬥機又凝聚了蘇聯航空專家近50年的研究,通過理論和實踐,解決大量技術難題。新型戰鬥機至今仍是俄羅斯航空方面的最高機密,因此具體情況的報導多來源於新聞媒體的分析和猜測。
俄《空軍通報》雜誌在1996年3~4月號上的一張照片,引起全世界的廣泛關註:照片中,在空軍司令員彼德·傑伊涅金上將和蘇局總設計師米哈伊爾·西莫諾夫與其他與會者們面前,放著兩個飛機模型,其中一個不難看出是多用途戰鬥機—蘇-27M(蘇-35)的模型,而另一個模型塗成黑色,帶有前掠翼、前置平尾、普通平尾、雙立尾。毋庸置疑,這是新一代戰鬥機的模型。模型上塗的機號“32”也說明了這一點。當時,西方把這種飛機稱為C-32,一直到1997年秋,蘇霍伊設計局的出版物上將其稱為C-37(英譯為S-37)後為止。
1997年夏,這種飛機的原型機已運到了茹科夫斯基城試飛研究院的機場,並進行了數次滑行,並準備在1999年莫斯科航空博覽會上展出,但到了最後一刻,俄空軍領導層對公開展出下達了禁令。
1997年9月25日,試飛員沃金采夫駕駛這一新飛機完成了首飛。試飛員對飛機三十分鐘的飛行狀況感覺良好。首飛時,另一名試飛員弗羅洛夫駕駛著蘇-30雙座多用途戰鬥機進行了伴飛。1997年10月23日,俄羅斯《獨立報》和《商務報》首次公開刊登了C-37飛機的照片和部分特性數據。
在2002年4月26日,經過和米高揚設計局的MFI驗證機激烈競爭,蘇霍伊設計局被選擇為下一代俄國PAK FA戰鬥機計畫主要的承包商。下一代戰鬥機(PAK FA)將會是Su-47的一個發展但是沒有前掠翼。看來前拉翼戰鬥機真正進入服役尚待時
二、空中永遠的明星
眾所周知,俄羅斯蘇-27被北約稱為“側衛”,是俄羅斯空軍現役主力戰機,這種重型空優戰鬥機在世界第三代先進戰鬥機中風頭強勁,推出的眾多改進型性能優異,經常在航展上表演一些高難度飛行動作讓觀眾大聲驚呼,是關注的焦點。但只要有蘇-47“金雕”前掠翼戰鬥機出場,蘇-27甘於居於伴飛的角色,同這顆永遠的明星共舞藍天。
俄羅斯蘇-47“金雕”前掠翼戰鬥機從研製成功起,多次參加了世界上著名的各種航展。1996年9月在英國范堡羅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上進行了首次飛行表演並引起了轟動。1999年8月17日,在第四屆莫斯科國際航空展(MAKS’99)上,第二次露面,作了精采的飛行表演。以後又多次在莫斯科國際航空展上公開展示並進行飛行表演。樣機模型多次參加世界各地的航展,包括中國珠海航展,今年這一屆也展示了樣機模型。中國珠海航展的組織者曾多次邀請真機參加,但由於眾多的原因沒有實現。但即使樣機模型,也非常惹眼。
蘇-47有不少模型記念品,世界上有不少航模愛好者也自己製作出精美的模型來展示,畢竟這種獨樹一幟的戰鬥機,有強大的吸引力。
三、各方面對蘇-47的評價
在蘇-47“金雕”飛上藍天之後的兩個月,美國國會國家防禦委員會戰術飛機分會負責人韋爾登就在《紐約時報》上撰文指出,“S-37的研製意味著美國飛行員會遇到比預想更可怕的敵人,俄羅斯仍在發展新技術,這種技術飛躍會向俄羅斯人提供更大的潛力。新型飛機會達到美國最新水平,S-37向俄羅斯人提供了爭奪‘空中霸權’的許可證。”
隨著美國“聯合打擊戰鬥機”計畫的出台,西方媒體發表評論,認為它的出現將使俄羅斯人在“空中和武器市場上喪失競爭能力”。“金雕”飛機的主設計師科羅特科夫認為,這種說法“為時過早”。他說,“美國飛機還需要自我證明,而‘金雕’已經完成100次飛行。我們已經完成了2項飛行計畫,正著手進行第3項,進一步提高其飛行性能。製造俄羅斯第五代殲擊機的時機還沒有錯過,空軍應當確定對現代化飛機的要求,而我們有能力達到這些要求。”
在2002年中國珠海航空展上,蘇-27戰機總設計師柯內舍夫說:“從目前來看,俄羅斯在這方面取得的成果,肯定不次於F-22。”柯內舍夫還說,目前他們面臨的困難不是技術上的,而是資金上的。他說:“蘇霍伊的‘金雕’試驗機已經表明了俄羅斯在新一代戰機研製上的能力,我們為這個‘孩子’而驕傲,但是要將其‘撫養成人’還需要時間。每個來看的人都說這個飛機太棒了,但就是沒有人真的拿出錢來投入。我對這個飛機的設計製造是充滿信心的,但它的前途怎么樣現在還不好說。”
俄羅斯著名試飛員沃金采夫駕駛蘇-47,對飛機的性能讚不絕口。他表示,每次試飛他都非常小心,因為蘇-47全世界只有這一架。蘇-47具有很大的潛能,但因缺乏經費,無法製造第二架樣機,因此所有的試飛任務都落在這一架飛機身上。
無論怎樣說,人們對蘇-47抱有持久的熱情和強烈關注,在今年的珠海航空展上,公開展示的樣機模型依然光彩照人,讓觀眾再次領略到與眾不同的風采。
附:俄羅斯蘇-47“金雕”戰鬥機的相關技術參數分析
一、回顧Su-47的研究發展歷程。
Su-47非常高的機動能力原型的設計是基於航空電子學和空氣動力學技術的發展產生於Su-27 升級計畫。一些系統和構成設計來自 Su-27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報告把這種全天侯超音速戰鬥機命名側衛,已經被用於 Su-47,舉例來說座艙蓋的設計,起落裝置,一些航空電子學和近- 垂直(near-vertical)的尾部。
Su-47 Berkut 是 Su-27側衛計畫的一個發展。Su-47(S-37 Berkut)是蘇霍伊設計局為測試下一代戰鬥機新的結構的一個努力成就,用於強調超強機動能力在近距離內格鬥的情形。前掠翼結構顯然是以TsAGI 學會數年的研究為基礎,引起研究原因大概在美國80年代早期已經建造他們的 Grumman X-29 A 前掠翼實驗機之後。
計畫大概開始的時候前蘇聯仍然存在。在國家解體後,國家用發行債券資金籌備的方法是不存在的,蘇霍伊採用自己的方法供給Su-47(S-37 Berkut)經費,來自"側衛"戰鬥機系列產品出口獲得的現金。
本來,應該製造三架Su-47(S- 37 Berkut)樣機,但是僅僅只完成一架機身被用於承擔最初的飛行測試。在蘇霍伊主持下準備第一次飛行,而且在這之後滑行試驗在1997年7月,為了在9 月25日首次飛行起飛沒有裝備武器。由於很少的後繼飛行, Su-47(S-37 Berkut)的修改測試被主要置於地面。在1998年春天飛行測試重新開始,在1999年8月莫斯科國際的航空表演上第一公開露面之前, Su-47(S-37 Berkut)已經大約做 50次飛行。
Su-47 驗證機可能給俄羅斯下一代戰鬥機提供基礎在Su-47(S-37 Berkut)處在研發階段就有外界猜測,由於具有獨特的超高性能,可能被俄羅斯下一代戰鬥機設計計畫採用。這些猜測是基於Su-47(S-37 Berkut)以土星公司Lyulka有矢量推力控制噴嘴的AL-41 F引擎為特色和可變的旁路係數。
一個適配的高性能新雷達和套用雷達- 吸收材料獲得一些隱形特徵。事實證明這些猜測是正確的。雖然下一代戰鬥機(PAK FA)沒有採用前掠翼結構方案,但在研究設計Su-47(S-37 Berkut)獲得的成功技術和經驗,可能給俄羅斯下一代戰鬥機提供基礎。
二、Su-47(S-37 Berkut)的技術性能特點
體駕駛人員: 1 名
武器:至今沒有展示,但是似乎有一個機身內藏武器艙和確定的位於後翅裝備武器的空掛架,S-37 當然可以使用所有現在和蘇27"側衛"系列相關聯的武器。
發動機: 2 x 土星公司AL-41 F 矢量控制渦扇發動機
推力: 2 x 93,1 kN
20930 磅
最大推力,2 x 151,9 kN
34170 磅
使用加力燃燒
機長: 22,6 米
翼展: 16,7 米
機翼面積: 大約 56 平方米
空重:25670 - 34000 kg
最大速度: 2200 km/h
最高升限: 18000 米
航程: 大約 3300 km
限制過載: +9
三、Su-47(S-37 Berkut)的超高機動性能。
Su-47 已經示範高度地敏捷機動性、適航性在亞音速和超聲速飛行
Su-47在亞聲速具有極端高度的敏捷使飛機能夠非常快地改變它的沖角和它的飛行姿態,而且它在超音速也具有飛行機動能力。最大翻轉比率和在空速上具有最大和最低極限,適合於武器發射,是格鬥優越條件重要的標準。Su-47 戰鬥機具有高水平的機動性在所有的沖角保持穩定性和可控性。
Su-47 的高度翻轉比率允許戰鬥機很快的轉變方向朝下一個目標發射武器最大的翻轉比率在近距離的格鬥中是重要的而且同樣在長時間的大範圍戰場上,當任務可能包括連續運動的不同目標在不同的空域扇區。Su-47 的高度翻轉比率允許戰鬥機很快的轉變方向朝下一個目標發射武器。
前掠翼結構提供更高的牽引-升力比和更高的能力在空中纏鬥敏捷地操縱上Su-47獨特的前掠翼,和同一範圍向後機翼相比,提供一些有利條件:更高的牽引-升力比;在空中纏鬥方面操縱方面具有更高的能力;亞音速的更高的航程;改良的抗失速和反鏇轉特性;改良的高攻擊迎角穩定性;具有較小的最低飛行速度;很短的起飛和著陸距離。
前掠翼也改良防止-失速特性而且允許一個比較低的最小速度
四、Su-47(S-37 Berkut)結構特性
Su-47 機身是橢圓形的橫斷面並且機身主要地構造由鋁和鈦合金和13%重量的複合材料製成。前端雷達罩前面截面是輕微的扁平和水平的邊翼將最佳化飛機反鏇轉特性。
前掠翼給予Su-47與眾不同的而且特有的外觀特徵。前掠翼採用複合材料具有極高的強度來產生強大的升力,和前端鴨翼(副翼)共同來控制飛機保持在最高的攻擊角,不被翼尖失速限制,還使飛機保有可控性。
Su-47 的機翼嵌板結構由將近90%複合材料製成的。前掠翼有一個較高的縱橫比,提供遠續航力的性能。具有良好的翼身融合設計,能彎曲的合適的襟翼邊條安裝在機翼前緣,前端小面積的鴨式副翼在控制下能夠整體移動。
駕駛員座艙的設計集中焦點在維持很高程度的舒適性為飛行員上和同樣在使飛行員有能力去控制極端地高過載機動操縱上。飛機裝備一個新的彈射座位和生命保障系統。適應變數幾何學的彈射座椅後傾 60°的一個角,減少在飛行員身上的高G力的衝擊。座位允許在空中纏鬥敏捷地操縱,值得注目地使飛行員超過正常狀態來承受更高G過載的能力。
Su-47 的最大速度1.6 馬赫和包括大於9的限制過載能力在降落方面飛行員使用安裝在側面,低行程控制桿和一個張力剎車控制器。飛機使用一個可縮回的三點- 類型起落架。每個輪子對準各自的單元。起飛後較小的前輪向後面縮回,而二個後輪迅速縮進機翼根部。
世界各國對下一代戰鬥機的要求主要是五個方面:低可探測性、高機動性和敏捷性、超音速巡航、較大的有效載荷、具有飛越所有戰區的足夠航程。總體看來,蘇47S-37前掠翼戰鬥機符合這些要求,在超高度機動性能方面是無人能比的。而美國號稱天下無敵的F/A-22要憑藉綜合全面的整體性能,而單就超高度機動性能方面僅和Su27系列戰鬥機持平。從機身高度和進氣口設計來看,扁平較低的機身能強化隱身性能,而美國F/A-22(機高僅為5米)的機體設計思想也是這樣的,還便於快速可靠的維修和故障檢測方面。
令人可惜的是,俄羅斯的航電設備和美國不是一個水準的;在隱身材料等其他隱身措施方面,也存在差距;猜測在武器系統方面還存在技術改進工作;更先進的發動機和雷達需要資金來研究開發等;這恐怕是俄羅斯沒有把下一代戰鬥機定位前掠翼結構的原因之一。其他原因估計一個是鑒於美國F/A-22和F35同時搶占國際市場,俄羅斯認為按Su27系列的傳統結構路線進度更快些,畢竟Su27系列的綜合特性已經非常卓越了;另一個是,戰鬥機的技術在一些具體方面是通用的。蘇47S-37前掠翼戰鬥機方面的研究俄羅斯已經遠遠將其他國家拋在後面,這也是技術獨占和保密的需要,而俄羅斯因為缺少資金下一代戰鬥機是和國外共同發展的。俄羅斯可能待技術成熟後或在發展下一代戰鬥機同時繼續研究前掠翼結構的蘇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