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gene Gladstone O'Neill

尤金·格拉斯通·奧尼爾(Eugene Gladstone O'Neill,1888-1953年)美國著名劇作家,表現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主要作品有《瓊斯皇》、《毛猿》、《天邊外》、《悲悼》等。尤金·奧尼爾是美國民族戲劇的奠基人。評論界曾指出:“在奧尼爾之前,美國只有劇場;在奧尼爾之後,美國才有戲劇。”一生共4次獲普利茲獎(1920,1922,1928,1957),並於1936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簡介

尤金·格拉斯通·奧尼爾(Eugene Gladstone O'Neill,1888----1952),美國著名劇作家。奧尼爾出生於紐約一個演員家庭,父親是愛爾蘭人。1909年至1911年期間,奧尼爾曾至南美、非洲各地流浪,淘過金,當過水手、小職員、無業游民。 1911年回國後在父親的劇團里當臨時演員。父親不滿意他的演出,他卻不滿意劇團的傳統劇目。他學習易卜生和斯特林堡,1914年到哈佛大學選讀戲劇技巧方面的課程,並開始創作。 晚年,奧尼爾患上帕金森氏症,並與妻子卡羅塔爆發矛盾。奧尼爾描述家庭悲劇的自傳式劇本《進入黑夜的漫長旅程》原本是交託給他的獨家出版社蘭登書屋務必於他死後二十五年才可發表,但奧尼爾逝世後,卡羅塔接手此稿交由耶魯大學出版社立即出版。

生平

出生

奧尼爾出身於演員家庭,其父是一著名演員詹姆斯奧尼爾,因專演《基督山伯爵》而收入頗豐,但虛耗了才華。奧尼爾不願走父親的老路,未念完大學便去闖蕩江湖。1910年,他去商船上當海員,一年的海上生活給他以後的創作提供了大量素材。後因患病住院,療養期間閱讀了希臘悲劇和莎士比亞、易卜生、斯特林堡等眾多名家的劇作,開始習作戲劇。不久進入著名的哈佛大學“第47號戲劇研習班”,在貝克教授指導下,劇作水平大有提高。其時,美國實驗性的小劇團運動方興未艾,初創的普羅溫斯頓劇團上演了奧尼爾第一部成熟的作品《東航加迪夫》(1914年),開始引起公眾的注意。他創作的初期(1913-1919年)主要寫航海生活的獨幕劇,以自然主義手法,如實地描寫海上生活的艱辛單調,特別是刻畫了海員孤苦無望,自暴自棄的心態。風格上近似抒情散文。雖然題材狹窄,手法較單調,但是比之迎合市民趣味的商業戲劇卻有意義得多,主要作品還有《渴》、《遙遠的歸途》和《加勒比斯之月》等。

第一個高潮

1920年,奧尼爾的《天邊外》在百老匯上演,並獲普利茲獎,由此奠定了他在美國戲劇界的地位。奧尼爾創作的鼎盛期(1920-1938年)不僅題材和主題豐富多樣,而且形式上也從早期的以自然主義為主,發展成一種糅合著象徵主義、表現主義和意識流手法等現代藝術意識和技巧的新型風格。其中《瓊斯皇》(1920年)以非洲戰鼓的節奏變化,呈示逃犯內心的驚慌、焦慮直至瘋狂的情緒波動。《毛猿》(1922年)廣泛運用了象徵手法,以郵船象徵社會,大爐間象徵牢籠,揚克象徵人類,使作品的思想內涵更為豐富。《大神布朗》(1925年)借用非洲黑人的面具表現人物的潛意識和人格分裂狀況。這一時期,他創作了20多部戲劇,其中很多成了美國戲劇史上的經典,重要的劇作還有《安娜·克利斯蒂》、《榆樹下的欲望》(1924年)、《奇異的插曲》和《悲悼》(1931年)等。1936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小低潮

其後12年,因身體狀況不佳,他寫得很慢,沒有新作問世,正當人們以為他江郎才盡時,1946年他晚年的傑作《送凍的人來了》發表,他還親自參與了彩排。奧尼爾創作的後期(1939-1953年)也是其創作風格返樸歸真的時期。較之中期,他的寫實的傾向明顯強化了,但不是對早期的簡單重複,而是將現實主義和現代主義融為一體,在非常生活化的場面和言行中,蘊含著深沉的悲劇性衝突。如使他第4次獲得普利茲獎的自傳性作品《進入黑夜的漫長旅程》(1956年),描寫泰倫一家4個成員從早到晚的日常生活,他們抱怨、挖苦、爭吵、傾訴又和解,似乎沒有多少戲劇性,但其內蘊的張力使觀眾會產生一種緊張的窒息感,因為庸俗的生活對人性中美好東西的腐蝕力,在這裡被自然平易而又驚心動魄地表現出來了。奧尼爾去世後,按他的要求,墓碑只鐫“奧尼爾”三字,但他在美國戲劇史上烙下的輝煌印記卻是永難磨滅的。

奧尼爾是一位嚴肅的戲劇家,他的劇作可以說是美國嚴肅戲劇、試驗戲劇之濫觴。他才華橫溢,擅長寫作悲劇。《啊,荒野》是他劇作中唯一的一部喜劇。他性格鬱悒,個人生活不如意,長期顛沛流離,因而他的人生觀比較陰鬱,作品中憂鬱、壓抑、悲觀的成分較多。他是探索人的複雜心理的大師。他的寫作題材相當廣泛;他關心社會問題,也為現代社會的冷酷、殘暴和現代人沒有歸宿的境地所困擾。奧尼爾是一位敏感的藝術家。他感覺到他的時代的“毫不協調、支離破碎、沒有信仰的節奏”,努力發掘人的欲望及失意的根源。關於現代人無能為力的悲劇意識貫穿在他的一生所有作品中。

戲劇革新

奧尼爾一生堅持不懈地革新戲劇藝術。他把戲劇從19世紀的傳統束縛中解放出來,使之在現實生活中紮根、成長。他首次把現實主義乃至自然主義的傳統手法運用於美國戲劇的創作中,他的藝術風格以多種多樣和精深圓熟而著稱。他博覽群書,深諳歐洲戲劇傳統,且深受古希臘悲劇、易普生、斯特林堡,表現主義作家、尼采和弗洛伊德的影響。 奧尼爾對美國戲劇的發展有劃時代的影響。在19世紀,雖有幾位劇作家的潛心創作、慘澹經營,但美國劇壇的成就不大,美國戲劇遠遠不能同美國小說和詩歌相提並論。當時的劇作家和演員多刻意追求浪漫的情節和華麗的布景,直到1916年普羅文斯敦劇社上演奧尼爾的獨幕劇《東航加迪夫》以後,在美國劇作家—首先是奧尼爾努力下,美國戲劇才逐步取得了不比小說和詩歌遜色的成績,並贏得了國際性的聲譽。

個人作品

奧尼爾一生的創作可分為早期(1912年—1920年)、中期(1920年—1934年)和晚期(1934年—1953年)。主要劇作有《天邊外》、《安娜·克利斯蒂》、《無窮的歲月》和自傳性劇作《長夜漫漫路迢迢》等。 奧尼爾一生寫了45部戲劇,主要的有:

《渴》,1914年。

《東航卡迪夫》,1914年。有的批評家認為此劇的上演可以看作美國戲劇的誕生。

《鯨油》,1917年。

《天邊外》,1918年。1920年上演於百老匯,獲得普利茲獎。“由於他劇作中所表現的力量、熱忱與深摯的感情——它們完全符合悲劇的原始概念”,1936年奧尼爾憑此作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安娜·克里斯蒂》,1920年。

作品簡介

《天邊外》Beyond the Horizon (1918)

描寫一個美國農民家庭的不幸的生活。羅伯特·馬約和安德羅兄弟二人同時愛上鄰女露芝,露芝決定和羅伯特結婚,羅伯特本幻想去天邊外生活,結了婚就只得留在家中務農;他的哥哥安德羅本想在家務農,只好去天邊外。羅伯特不會經營農業,家境日益困難,露芝婚後不久就與他感情不合。他最後死於肺病,臨死前對安德羅說,他和露芝都是生活中的失敗者,而安德羅則是他們三人中最大的失敗者,因為他放棄了他應該從事的農業去經營商業投機。馬約一家的生活理想都被無情的現實所破壞。《天邊外》被認為是一部標準的現代悲劇,它也反映了作者對待人生的消極態度。這部劇作保持著悲劇情節的一致性。它分為三幕,每幕兩場:一在室外,一眼看到天邊;一在室內,看不到天邊。這兩種場景交替出現,表明理想與現實之間距離的遙遠。它繼承了古代的悲劇創作傳統,為作者首次贏得普利茲獎。 《瓊斯皇帝》The Emperor Jones (1920)

是一部表現主義的劇作。它描寫一個島上的黑人首領瓊斯的悲劇故事。他背叛了自己的種族,遭到黑人民眾的反對,企圖穿過一座森林逃走,結果被追捕者殺死。這個劇本不分幕,只分場,許多場面只是描寫瓊斯一個人在森林裡的活動,他的緊張的心情,恐懼的心理,精神恍惚和下意識的行動以及在這種情況下出現的種種幻象等,都是表現主義的創作特徵。劇中用節奏不斷加快的鼓聲一步步加緊催促瓊斯在艱難的環境中走向死亡,具有強烈的戲劇效果。這部劇作還包含著象徵主義、浪漫主義、神秘主義和情節劇的多種特徵。演出時運用複雜的布景、燈光以及蔚為奇觀的服裝道具,藉以展現創作主題;然而它的思想內容卻有很大的局限。

奧尼爾的《克里斯·克里斯托夫遜》也是1920年的作品,後來被改寫成《安娜·克里斯蒂》(1922),作者因此再次獲得普利茲獎。它主要描寫船長的女兒安娜的遭遇。她的父親對海上生活已十分厭倦,讓她居住在內地,避免和海員結婚。不料她後來淪落成為妓女,幾經周折,結果仍然要與一個海員結婚。為什麼事情的發展總要違背人們的主觀願望呢?這在奧尼爾看來是個不可理解的問題。對於安娜這個人物,作者是深表同情的。他希望她能夠結婚,重新作人,因此給劇本安排了一個易卜生式的沒有結局的結局。 《毛猿》The Hairy Ape (1921)

在完成《安娜·克里斯蒂》的同時,奧尼爾創作了一部兼有現實主義、表現主義和象徵主義的戲劇《毛猿》(1922)。主人公揚克是一艘遠洋輪船上的司爐,以身強力壯得到同伴的敬畏而自豪,但遭到旅客中一個有錢的女人的侮辱,便到去尋找他的生活地位,最後只好與動物園的一隻大猩猩結交朋友,結果卻死在它的大力擁抱之中。劇本表明在冷酷無情的資本主義社會,象揚克這樣的工人只能忍受非人的待遇。要想改變這種狀況,只會遭到更加悲慘的結局。

《榆樹下的欲望》Desire Under the Elms (1924)

奧尼爾運用各種創作方法反映社會問題,1925年完成的《榆樹下的欲望》則是他在創作中又一次取得的重要的現實主義成就。這個劇本描寫資產階級家庭爭奪財產及其後果。75歲的伊弗拉姆·卡博將前妻的田莊據為己有,希望他的新婚妻子艾比能夠生一個孩子繼承這一產業。艾比因此去向卡博和前妻生的兒子埃本調情,兩人生了一個孩子,同時也產生了真實的愛情。埃本向父親說明了事情真相,卡博也向埃本透露艾比和他生的孩子將繼承遺產。埃本大怒。艾比為了表明她對埃本的愛情,把孩子掐死。埃本不得不去報警,並承認自己也參與了這一罪行,和艾比共同接受法律的懲罰。這部劇作的主題具有普遍的社會意義,從中也可看出古代希臘悲劇的影響。

《偉大之神布朗》The Gread God Brown (1925)

1926年,奧尼爾又發表了一部象徵主義戲劇《偉大之神布朗》,描寫一個具有創造性的藝術家在資本主義社會所經歷的失敗和痛苦,但內容比較抽象,象徵性的東西很多。作者運用面具以表現人物的雙重人格,運用獨白以表現他的內心活動。這種表現手法在他的劇作《拉撒路笑了》(1927)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拉撒路笑了》寫拉撒路從墳墓里回來以後的生活。他是征服死亡的愛情和快樂的象徵。劇中有許多時代不同的人物和各種合唱隊,使用面具,場面奇特。這表明作者越來越脫離現實主義的創作道路,它企圖表現死亡把人們從現實生活的痛苦中解脫出來而進入永遠快樂的境界。

《奇異的插曲》Strange Interlude (1926-1927)

在《奇妙的插曲》(1928)中,奧尼爾力圖反映人們所經歷的痛苦的生活。這是一部九幕長劇,主要描寫一個女人和幾個男人之間的關係。女主人公尼娜由於父親的阻撓,不能和心愛的人結婚。和她結婚的人,她又不愛。她和情人生下了一個孩子,卻不讓他知道誰是他的父親。以後她也百般阻撓兒子和他心愛的女子結婚。她的父親和丈夫先後逝世,兒子也離她而去,她對生活已感到十分厭倦,只求安靜地等待死亡。劇本著重表現了人物的情慾以及內心活動和痛苦,進行了種種心理分析,從中可以看出弗洛伊德對作者的影響。

《哀悼》Mourning Becomes Electra (1929-1931)

在此以後,奧尼爾又完成了一部著名的長劇《哀悼》(1931)。這是套用古希臘悲劇家埃斯庫羅斯的三部曲《奧瑞斯忒亞》的格式寫的一個三部曲。古希臘英雄阿伽門農及其一家被改為美國將軍曼農及其一家。劇情發生在新英格蘭,時間在美國內戰以後。奧尼爾通過曼農家族復仇的故事,企圖表現個人理想和現實生活之間的矛盾衝突。古希臘人的命運觀念和復仇觀念被個人情慾和弗洛伊德的心理學所代替,妨礙人們實現理想的各種阻力,使曼農一家遭到悲慘的結局。這也表現了作者的宿命論觀點。 《哀悼》曾經引起美國評論家和廣大觀眾的興趣,一般評價都很高。但從此以後,奧尼爾的創作力逐漸衰退,作品的數量與質量都不能和過去相比。他計畫寫的劇本,有的沒有完成,有的則被他撕毀。 《啊,荒野!》Ah, Wilderness (1932) 1933年,奧尼爾寫了一部喜劇《啊,荒野!》,它描寫20世紀初美國一個小城市的故事。作者稱它為“回憶的喜劇”,其中可能包括他本人童年時的某些生活。1940年他寫了一部重要的自傳體戲劇《直到夜晚的漫長一天》(1956),描寫一個家庭的不幸的生活。奧尼爾在劇中提出這樣的問題:這種不幸和痛苦有什麼意義?誰應該對這種悲劇負責?奧尼爾始終為這類問題所困擾。 《賣凍的人來了》The Iceman Cometh (1946) 1939年,奧尼爾寫了一個比較重要的劇本《賣凍的人來了》(1946),寫一群失業者終日喝酒聊天,無路可走,充滿幻想,等待著一個五金推銷商的到來。有一天他終於來到他們中間,卻勸他們放棄幻想,面對現實,以得到平靜。劇本反映了30年代美國經濟危機之後所出現的嚴重的社會問題,以及作者的消極悲觀的態度。這個劇本於1946年上演,打破了作者自1934年以來在美國劇壇上的沉寂狀態。但這時他已在經受疾病的折磨,生活不能自理,幾乎無法創作。

所獲榮譽

1918年《天邊外》普利茲獎。

1920《安娜·克里斯蒂》是奧尼爾第2次獲得普利茲獎的現實主義戲劇。

1928年《奇異的插曲》第3次獲得普利茲獎。

1936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56《長夜漫漫路迢迢》這部帶有自傳性的劇作,按作家生前聲明,在他死後的1956年首次在瑞典上演,並又一次獲得普利茲獎。

個人評價

1953年12月的《泰晤士報》上,美國著名戲劇評論家約翰·加斯納教授稱:“在奧尼爾之前,美國只有劇院;奧尼爾以後,美國才有了戲劇。”1976年馬丁·西摩·司密斯編的《20世紀文學辭典》中,將奧尼爾同布萊希特、皮蘭德婁和辛格並稱為20世紀四大劇作家,稱他是美國的一流作家。

奧尼爾是美國史上的一座豐碑。他卓有成就的戲劇創作,標誌著美國民族戲劇的成熟,並使之趕上世界水平。奧尼爾的戲劇師承斯特林堡和易卜生的藝術風格,把傳統的現實主義手法和現代的表現主義技巧結合起來,開掘人類心靈的底層。作者一生最關注的主題,是人在外在壓力下性格的扭曲,乃至人格的分裂過程。作為現代悲劇作家,他的大量心理悲劇既烙下了現代各種心理分析學(尤其是弗洛伊德主義)的印記,又沉重地滲透著古希臘的悲劇意識。1936年,“由於他那體現了傳統悲劇概念的劇作作具有的魅力、真摯和深沉的激情”,奧尼爾獲諾貝爾文學獎。

奧尼爾是美國戲劇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劇作家。美國戲劇真正成為美國文學的一部分,在20世紀20至30代達到前所未有的發展和繁榮局面,獲得世界各國的廣泛重視,首先應該歸功於奧尼爾在戲劇創作中所取得的成就。

奧尼爾擁有豐富的生活經驗,十分關心美國的社會問題,力圖通過戲劇形式加以反映,因而他的戲劇創作獲得高度的藝術價值和社會意義。他對於歐洲各國的戲劇也十分重視,從古希臘到現代歐洲的戲劇,他接受了多方面的影響;他勤於探索,勇於實踐,不斷創新,因此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對世界各國的戲劇藝術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奧尼爾嚴肅地對待戲劇事業,他一貫反對美國商業性質的戲劇,對於美國的戲劇改革運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他的作品取材於他所熟悉的現實生活,特別是海上生活和美國新英格蘭的生活;他又深入研究了美國社會問題的病根,對它們進行高度的藝術概括,因此他的創作內容具有普遍意義。但他看不到解決這些社會問題的途徑,愈來愈感到煩惱、痛苦和失望,因而給一些作品塗上了悲觀主義和神秘主義的色彩。在他的作品中,悲劇占有重要地位,古代希臘悲劇對它們的影響很深。古希臘悲劇表現人同命運的搏鬥,奧尼爾則表現人同生活環境的鬥爭。他企圖用生活環境解釋古代希臘人的命運觀念。

在現代歐洲戲劇家中,易卜生、斯特林堡和表現主義作家對奧尼爾都產生了比較重大的影響。他的作品廣泛地反映了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美國的社會,其中也反映了唯心主義思想對他的影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