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global
它是一個受業界委託而成立的非盈利組織,負責 EPC網路的全球化標準,以便更加快速、自動、準確地識別供應鏈中商品。
EPCglobal的目的是促進 EPC 網路在全球範圍內更加廣泛地套用。 EPC網路由自動識別中心開發,其研究總部設在麻省理工學院,並且還有全球頂尖的5所研究型大學的實驗室參與。 2003 年10月31日以後,自動識別中心的管理職能正式停止,其研究功能併入自動識別實驗室 。 EPCglobal將繼續與自動識別實驗室密切合作,以改進EPC技術使其滿足將來自動識別的需要。
EPCglobal的主要職責是在全球範圍內對各個行業建立和維護EPC網路,保證供應鏈各環節信息的自動、實時識別採用全球統一標準。通過發展和管理EPC網路標準來提高供應鏈上貿易單元信息的透明度與可視性,以此來提高全球供應鏈的運作效率。
EPCglobal是一個中立的、非贏利性標準化組織。EPCglobal由EAN和UCC兩大標準化組織聯合成立,它繼承了EAN.UCC與產業界近30年的成功合作傳統。
EPCglobal 網路 EPCglobal 網路是實現自動即時識別和供應鏈信息共享的網路平台。通過EPCglobal 網路,提高供應鏈上貿易單元信息的透明度與可視性,以此各機構組織將會更有效運行。通過整合現有信息系統和技術,EPCglobal 網路將提供對全球供應鏈上貿易單元即時準確自動的識別和跟蹤。
Auto-ID中心以美國麻省理工大學(MIT)為領隊,在全球擁有實驗室。 Auto-ID中心構想了物聯網的概念,這方面的研究得到100多家國際大公司的通力支持。企業和用戶是EPCglobal 網路的最終受益者,通過EPCglobal 網路,企業可以更高效彈性地運行,可以更好地實現基於用戶驅動的運營管理。
EPCglobal服務 EPCglobal為期望提高其有效供應鏈管理的企業提供了下列服務:
分配、維護和註冊EPC管理者代碼; 對用戶進行EPC技術和EPC網路相關內容的教育和培訓; 參與EPC商業套用案例實施和EPCglobal網路標準的制訂; 參與EPCglobal網路、網路組成、研究開發和軟體系統等的規範制訂和實施。 引領EPC研究方向; 認證和測試; 與其他用戶共同進行試點和測試。 系統成員 EPCglobal 將系統成員大體分為兩類:終端成員和系統服務商。終端成員包括製造商、零售商、批發商、運輸企業和政府組織。一般來說,終端成員就是在供應鏈中有物流活動的組織。而系統服務商是指那些給終端用戶提供供應鏈物流服務的組織機構,包括軟體和硬體廠商,系統集成商和培訓機構等。
EPCglobal在全球擁有上百家成員。
機構組織結構 EPCglobal由EAN和UCC兩大標準化組織聯合成立
EPCglobal管理委員會-由來自UCC、EAN、MIT、終端用戶和系統集成商的代表組成。 EPCglobal 主席-對全球官方議會組和UCC與EAN的CEO負責。 EPCglobal 員工-與各行業代表合作,促進技術標準的提出和推廣、管理公共策略、開展推廣和交流活動並進行行政管理。 架構評估委員會(ARC)-作為EPCglobal管理委員會的技術支持,向EPCglobal 主席做出報告,從整個EPCglobal的相關構架來評價和推薦重要的需求。 商務推動委員會(BSC)-,針對終端用戶的需求以及實施行動來指導所有商務行為組和工作組 國家政策推動委員會(PPSC)-對所有行為組和工作組的國家政策發布(例如安全隱私等)進行籌劃和指導。 技術推動委員會(TSC)-對所有工作組所從事的軟體、硬體和技術活動進行籌劃和指導。 行動組(商務和技術)-規劃商業和技術願景,以促進標準發展進程。商務行為組明確商務需求,匯總所需資料並根據實際情況,使組織對事務達成共識。技術行為組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促進技術標準的發展。 工作組-是行為組執行其事務的具體組織。工作組是行為組的下屬組織(可能其成員來自多個不同的行為組),經行為組的許可,組織執行特定的任務。 Auto-ID實驗室-由Auto-ID 中心發展而成,總部設在美國麻省理工大學,與其他五所學術研究處於世界領先的大學通力合作研究和開發EPCglobal 網路及其套用。(這五所大學分別是:英國劍橋大學,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日本慶應大學、中國復旦大學和瑞士聖加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