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電子商務(e)作為數位化生存方式,代表未來的貿易方式、消費方式和服務方式;而物流是人們生產、生活、商業活動過程中重要的流通環節和供應鏈組成部分。因此電子商務物流的統一,要求打破電子商務和物流行業原有的格局,建設和發展以商品代理和配送為主要特徵,物流、商流、信息流有機結合的社會化電子商務物流配送體系,使各種流通合諧統一,達到暢通無阻,當電子商務和物流二者完全融合的時候,才是電子商務物流的真正成熟,即電子商務+物流=e物流。
不過目前看來,國內外的各種物流配送雖然大都跨越了簡單送貨上門的階段,但在層次上仍是傳統意義上的物流配送,因此在經營中存在著傳統物流配送無法克服的種種弊端和問題,尚不具備或基本不具備信息化、現代化、社會化的新型物流配送的特徵。而且電子商務的發展速度領先物流的太多,所以未來e物流之路需要付出很高的成本。
發展
e物流的發展
前期以物易物
人類最早採取“以物易物”的交換方式,當時沒有資金流,商品所有權的轉換是緊緊地伴隨物流的轉換而發生的。隨著貨幣的產生,人類的交易鏈上出現了第一層中介——貨幣,人們開始用錢來買東西,不過這時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商品所有權的轉換仍然是緊隨物流的(只不過是以貨幣為中介),這個階段由於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分工的出現,信息流開始表現出來,並開始發揮作用。
物金分離
再後來,隨著社會分工的日益細化和商業信用的發展,專門為貨幣作中介服務的第二層中介出現了。它們是一些專門的機構,如銀行,它們所從事的是貨幣中介服務和貨幣買賣,由於有了它們,物流和資金流開始分離,產生了多種交易方式:交易前的預先付款,交易中的托收、支票、匯票,交易後的付款如分期付款、延期付款。這就意味著商品所有權的轉換和物流的轉換脫離開來,在這種情況下,信息流的作用就突出出來了。因為這種分離帶來了一個風險問題,要規避這種風險就得依靠儘可能多的信息,比如對方的商品質量信息、價格信息、支付能力、支付信譽等。總結來說,在這一階段,商流與資金流分離,信息流的作用日益重要起來。
後期 “四流”
隨著網路技術和電子技術的發展,電子中介作為一種工具被引入了生產、交換和消費中,人類進入了電子商務時代。在這個時代,人們做貿易的順序並沒有改變,還是要有交易前、交易中和交易後幾個階段,但進行交流和聯繫的工具變了,如紙面單證變為電子單證。這個階段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信息流發生了變化(電子化),更多地表現為票據資料的流動。此時的信息流處於一個極為重要的地位,它貫穿於商品交易過程的始終,在一個更高的位置對商品流通的整個過程進行控制,記錄整個商務活動的流程,是分析物流、導向資金流、進行經營決策的重要依據。在電子商務時代,由於電子工具和網路通信技術的套用,使交易各方的時空距離幾乎為零,有利地促進了信息流、商流、資金流、物流這“四流”的有機結合。對於某些可以通過網路傳輸的商品和服務,甚至可以做到“四流”的同步處理,例如通過上網瀏覽、查詢、挑選、點擊,用戶可以完成對某一電子軟體的整個購物過程。
物流發展
1、中國運輸企業系統效率低,運輸成本高
我國與已開發國家在運輸成本方面、周轉速度方面以及產業化方面存在較大差距,服務水平和效率方面都比較低。我國每萬元GDP產生的運輸量為4972噸公里,而美國和日本的這一指標分別為870噸公里和700噸公里。
我國運輸系統各環節的銜接較差,運轉效率不高,反映為貨物在途時間、儲存時間、基礎設施勞動生產率等方面均有較大改善和提高的餘地。僅以貨運汽車的生產率水平為例,美國營運汽車的腳踏車噸年產量約為66萬噸公里,而中國這一指標僅為3萬噸公里左右。二是速度慢。目前我國鐵路貨車的運營速度僅46。4公里左右,散裝、貨櫃等高效運輸方式比重較低,裝卸時間較長;公路貨車的運營速度也不足50公里;內河航運速度更低;原材料、半成品及產成品的在庫周轉時間平均在3—6個月左右。
2、物流基礎設施配套性、兼容性差 、物流技術裝備水平低
總體來看,我國現有的物流基礎設施雖然有了很大發展,但是還比較落後。按國土面積和人口數量計算的運輸網路密度,我國僅為1344.48公里/萬平方公里,而美國為6869.3公里/萬平方公里,德國為14680.4公里/萬平方公里,印度為5403.9公里/萬平方公里。這方面,我們不僅落後於歐美已開發國家,與印度等開發中國家相比也有較大差距,如果按人口計算則差距更大。
3.標準化建設滯後
物流是跨地區、跨行業的運作系統,標準化程度的高低不僅關係到各種物流功能、要素之間的有效銜接和協調發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全社會物流效率的提高。我國物流標準化滯後主要表現在缺乏有關的標準及規章制度,同時在推行標準方面也缺乏必要的力度。例如,各種運輸方式之間裝備標準不統一,海運與鐵路貨櫃標準存在差異,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我國海鐵聯運規模的擴展,對我國國際航運業務的拓展、港口作業效率的提高以及進出口貿易的發展都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又如物流器具標準不配套,特別是現有托盤標準列入了國際標準中所有4種規格,也沒有推行的原則,這樣等於沒有標準。托盤標準和各種運輸裝備、裝卸設備標準之間都有銜接關係,這就影響了托盤在整個物流過程中的有效使用。三是產品包裝標準與物流設施標準之間缺乏有效的銜接,雖然目前我國對商品包裝已有初步的國家和行業標準,但在與托盤和各種運輸裝備、裝卸設施、倉儲設施相銜接的集裝單元化包裝標準方面還比較欠缺,這對各種運輸工具的裝載率、裝卸設備的荷載率、倉儲設施空間利用率方面的影響較大。四是信息系統之間缺乏接口標準,工商企業內部物流信息系統與第三方信息系統之間缺乏有效銜接,運輸信息系統、倉儲信息系統、物流作業管理信息系統之間互不溝通,由於沒有公共物流信息交流平台,以EDI網際網路等為基礎的物流信息系統難以得到實際套用。
4、物流需求大
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也迅速拉動物流行業的發展。在2010年,物流行業已經擠進了我國十大熱門行業之一,但是我國物流行業的發展速度還趕不上電子商務的發展速度,由於巨大的需求量,因此在未來的幾年裡,我國物流行業勢必要得到巨大的發展。
特點
全球化
由於電子商務的出現,加速了全球經濟的一體化,致使企業的發展趨向多國化、全球化的模式。
面對全球化激烈競爭的趨勢,企業的戰略對策之一是專注於自己所擅長的經營領域,力爭在核心技術方面領先;而本企業不擅長的業務則分離出去,委託給在該領域有特長的、可信賴的合作夥伴。這種趨勢為所謂的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企業注重核心技術的趨勢使物流業務從生產企業分離,為物流企業帶來良好機遇;物流企業也必須按照同一原則精心發展自己的業務、提高服務水平,確實保證委託方的利益並建立本企業的信譽。
世界五百強企業已有400多家進入中國市場,今後必將有更多的跨國公司、大企業進入中國的製造業和流通業。進入WTO以後,由於和世界經濟接軌,中國經濟現代化的速度將加快,對於物流業的發展將起到有力的推動作用,許多跨國物流公司為了在中國這個世界未來最大的未來市場中占領一席之地,已在中國建立辦事處或建立了合資企業。這將給中國物流企業的發展帶來威脅,同時也將加速中國地區物流網路的全球化進程。
簡約化
e物流供應鏈是指涉及將產品或服務提供給消費者活動全過程的上、下游企業所構成的網路。無數供應鏈構成了極為複雜的社會經濟網路體系。在同一供應鏈中的所有企業都需要上游企業供應原材料或貨品,同時也不斷地向下游企業供應自己的產品,形成了遞階式的體系,因此這些企業之間具有相互依存的關係。所謂市場競爭實際上不是供應鏈內部上下游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一個供應鏈與另一個供應鏈之間的競爭。網際網路技術為供應鏈所有環節提供了強大的信息支持,生產者、最終消費者和中間經營者都能夠及時地了解供應鏈的全部動態。也就是說供應鏈具有了更好的透明度。在供應鏈中,任何多餘的環節、任何不合理的流程與作業都能被及時發現。特別是由於網際網路提供的信息支持,供應鏈中原有的多餘環節將被消除。因此,供應鏈將變得更為緊湊,供應鏈的這種變化將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經營與發展戰略。
規模化
由於在電子商務時代,物流的小批量、多品種以及快速性的特徵更為顯著,配送的難度更大,必須達到一定規模才能產生相應的經濟效益。為了更快地在規模效益方面領先,企業的兼併、聯合趨勢加強。當然,在選擇合伙人時,弱者將被淘汰出局,形成強強聯合。企業必須依靠自己先進的經營模式、高質量的服務和強大的實施能力為依託,尋求合適的合作夥伴;與此同時,也可能有條件被其他優秀的企業選為合作夥伴,在聯合中不斷得到發展。
中國企業面臨的競爭是國內外兩方面,物流企業也是如此。一些國營儲運公司,規模雖大但存在體制不靈活的問題;一些新型物流公司大多規模偏小。它們需要在競爭中求聯合,依據雙贏戰略選擇戰略夥伴,以圖結成實業聯盟創造規模效益。可以預見,物流企業的強強聯合趨勢將加強,我國現代化超大型物流企業將出現在社會經濟舞台上
自動化
自動化的基礎是信息化,自動化的核心是機電一體化,自動化的外在表現是無人化,自動化的效果是省力化,另外還可以擴大物流作業能力、提高勞動生產率、減少物流作業的差錯等。物流自動化的設施非常多,如條碼/語音/射頻自動識別系統、自動分揀系統、自動存取系統、自動導向車、貨物自動跟蹤系統等。這些設施在已開發國家已普遍用於物流作業流程中,而在我國由於物流業起步晚,發展水平低,自動化技術的普及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信息化
電子商務時代,物流信息化是電子商務的必然要求。物流信息化表現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資料庫化和代碼化、物流信息處理的電子化和計算機化、物流信息傳遞的標準化和實時化、物流信息存儲的數位化等。因此,條碼技術(BarCode)、資料庫技術(Database)、電子定貨系統(EOS:ElectronicOrderingSystem)、電子數據交換(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EDI)、快速反應(QuickResponse,QR)及有效的客戶反映(EffectiveCustomerResponse,ECR)、企業資源計畫(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ERP)等技術與觀念在我國的物流中將會得到普遍的套用。信息化是一切的基礎,沒有物流的信息化,任何先進的技術設備都不可能套用於物流領域,信息技術及計算機技術在物流中的套用將會徹底改變世界物流的面貌。
服務一體化
由於物流系統的複雜化和對物流服務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為第三方物流的發展提供了廣大的市場。物流是服務行業,服務水平是競爭因素的最重要部分。第三方物流業者最時髦的口號是“提供一體式物流服務”,把用戶的物流業務從規劃設計到運行管理全部承擔下來。在保證成本的條件下,使用戶擁有一個高效、通暢的物流體系。
在供應鏈急劇變化的時代,第三方物流業通過增值服務擴大營業額也是重要的手段。加強增值服務是今後物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其目的不僅是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提供用戶期望以外的增值服務,如配貨、配送和各種提高附加值的流通加工服務項目,以及其他按客戶的需要提供的服務。
增值服務的內容除一般的裝配、改包裝之外,還在於不斷擴大範圍,發展有特色的增值服務。如德國FIEGE公司對服裝紡織進行配送,在送達最終用戶之前把衣服熨好、進行商業包裝或懸掛在衣架上送達商店;又如生產吉他的FENDER國際公司委託UPS公司對其配送系統進行集約化和系統化整合,UPS 的增值服務包括為吉他調好音。
擴大的增值服務不僅僅是增加了物流企業的收入,更重要的是由於承擔了上游企業和下游企業所分離出來的業務,使自己成為供應鏈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從而穩定了客戶群。
在引進國外信息技術和管理模式的基礎上,我國的第三方物流服務產業也將有較大幅度的增長,各種增值服務也將成為第三方物流服務的重要內容。
智慧型化
這是物流自動化、信息化的一種高層次套用,物流作業過程大量的運籌和決策,如庫存水平的確定、運輸(搬運)路徑的選擇、自動導向車的運行軌跡和作業控制、自動分揀機的運行、物流配送中心經營管理的決策支持等問題都需要藉助於大量的知識才能解決。在物流自動化的進程中,物流智慧型化是不可迴避的技術難題。好在專家系統、機器人等相關技術在國際上已經有比較成熟的研究成果。為了提高物流現代化的水平,物流的智慧型化已成為電子商務下物流發展的一個新趨勢。
網路化
物流領域網路化的基礎也是信息化,這裡指的網路化有兩層含義:一是物流配送系統的計算機通信網路,包括物流配送中心與供應商或製造商的聯繫要通過計算機網路,另外與下游顧客之間的聯繫也要通過計算機網路通信,比如物流配送中心向供應商提出定單這個過程,就可以使用計算機通信方式,藉助於增殖網(Value?AddedNetwork,VAN)上的電子定貨系統(EOS)和電子數據交換技術(EDI)來自動實現,物流配送中心通過計算機網路收集下遊客戶的定貨的過程也可以自動完成;二是組織的網路化,即所謂的企業內部網(Intranet)。比如,台灣的電腦業在90年代創造出了“全球運籌式產銷模式”,這種模式的基本點是按照客戶定單組織生產,生產採取分散形式,即將全世界的電腦資源都利用起來,採取外包的形式將一台電腦的所有零部件、元器件、晶片外包給世界各地的製造商去生產,然後通過全球的物流網路將這些零部件、元器件和晶片發往同一個物流配送中心進行組裝,由該物流配送中心將組裝的電腦迅速發給訂戶。這一過程需要有高效的物流網路支持,當然物流網路的基礎是信息、電腦網路。
物流的網路化是物流信息化的必然,是電子商務下物流活動的主要特徵之一。當今世界Internet等全球網路資源的可用性及網路技術的普及為物流的網路化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物流網路化不可阻擋。
柔性化
柔性化本來是為實現“以顧客為中心”理念而在生產領域提出的,但要真正做到柔性化,即真正地能根據消費者需求的變化來靈活調節生產工藝,沒有配套的柔性化的物流系統是不可能達到目的的。90年代,國際生產領域紛紛推出彈性製造系統(FlexibleManufacturingSystem,FMS)、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ComputerIntegratedManufacturingSystem,CIMS)、製造資源系統(ManufacturingRequirementPlanning,MRP)、企業資源計畫(ERP)以及供應鏈管理的概念和技術,這些概念和技術的實質是要將生產、流通進行集成,根據需求端的需求組織生產,安排物流活動。因此,柔性化的物流正是適應生產、流通與消費的需求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物流模式。這就要求物流配送中心要根據消費需求“多品種、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的特色,靈活組織和實施物流作業。
另外,物流設施、商品包裝的標準化,物流的社會化、共同化也都是電子商務下物流模式的新特點。e
現代思考
網路技術把人類社會經濟發展帶進了一個新的時代,在新千年到來之際由於電子商務浪潮的推動,中國物流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熱潮。新的動向表明,物流現代化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槓桿,這一點以得到人們的普遍承認。
物流活動是社會經濟活動的基礎,這一點是無可爭議的歷史事實。從古代物物交換繼而產生貨幣開始,隨著生產的發展,社會經濟水平也不斷提高,但物流活動不具有獨立性質,始終是生產和流通不可分割的一個組成部分。直到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由於社會產品空前豐富,流通成本快速上升,物流活動開始受到人們關注成為社會經濟中的研究熱點,物流系統也在現代物流科學誕生後結束了長期處於潛隱狀態的歷史。在此之後,人們很快就發現改善物流系統能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因此現代物流被評價為“經濟領域未開墾的黑大陸”、“企業腳下的金山”、“第三利潤的源泉”。
由以下的事實可以知道這些評價是有根據的:美國企業在開始對物流系統進行改善的初期,庫存水平一般都下降三分之一以上,僅此一項就得到了可觀的經濟效益;此外,由一些行業的企業統計數字表明,原材料由進廠開始,經過若干道工序的加工直到成為產品的一部分出廠為止的時間段內,處於加工狀態的時間只有5%。而95%的時間中,物料是處在倉庫中、運輸線上、工位前等待的狀態。也就是說物料在廠95%的時間是存在於物流系統中的,加快物料周轉的關鍵是改善物流系統。此外,據統計企業的流動資金一般有3/4是被原材料、在制品和成品占用的,因此加快物料的周轉速度將有效地縮短流動資金的周轉期。由於在實踐中這些無可爭辯的事實,在漫長的歷史時期中不被重視的物流領域,終於登上了社會經濟的歷史舞台。
當社會需求提高到新的水平,生產進入了小批量、多品種階段,對物流系統有了新的要求。不僅僅要求降低成本,而且對於服務性也有越來越高的要求。
進入了網路時代,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環境有了很大的變化,電子商務的出現,加速了全球經濟一體化,致使企業的發展趨向多國化、全球化的模式。世界五百強企業已有400多家進入中國市場,加入WTO以後必將有更多的跨國公司、大企業進入中國的製造業和流通業。中國企業面臨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由於網路經濟對於物流強烈的影響和更加嚴格的要求。物流業必須要提高現代化的程度以滿足社會的需要,物流系統的規劃、設計與管理的複雜性促進了專業第三方物流公司的發展。另一方面,在網路時代,物流對經濟的反作用明顯強化,製造業更為關心的不是生產量的多少,而是如何占領市場把產品送到用戶手中。擁有一個高效而通暢的物流系統是現代企業生存與競爭的可靠保障。從這一點來看,說新的世紀是物流的世紀是並不過分的。
面臨機遇
在中國由於國內政策環境與經濟環境的改善、企業改革日益深化,為物流業發展建立了良好的巨觀環境與微觀基礎;現代信息技術和現代商品物流技術的進步為物流業快速發展準備了充分的技術條件。特別是以下的因素使得中國物流業處於千載難逢的大好時機。
WTO的促進
對於中國是一個加快經濟發展的機遇,也為中國物流市場帶來了一個嚴峻的挑戰。由於和國際經濟全面接軌,全球化戰略的趨勢加強,對物流企業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提供了更大的空間。
電子商務的衝擊
電子商務正以驚人的速度在發展,但是它的實施必須以現代物流系統為保障,這就促使人們把注意力聚焦於物流。信息化、全球化、多功能化和一流的服務水平,已成為電子商務下的物流企業追求的目標。
西部影響
將有數以萬計的資金投入到西部大開發的項目中去。東西部交流與西部經濟的發展將使中國全域物流網路發生巨大的變化,為物流企業帶來無窮的商機。
今後五年也就是第十個五年計畫期間,將是中國的物流事業發展的黃金時期。物流行業已進入了一個高需求、高發展的階段,中國物流服務企業以及系統集成與設備製造企業應抓住機遇,調整市場定位,學習或引進國外的先進物流技術,開發適合市場需求的高附加值的產品(服務)提高企業的綜合競爭能力與提高我國物流業的整體水平。在不遠的將來,中國物流現代化一定會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
管理障礙
在計畫經濟體制下,各個行業從上到下一統到底,行業之間、部門之間管理體系分割現象嚴重,在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過程中,習慣勢力仍然有一定影響。物流產業的發展涉及到基礎設施、物流技術設備、產業政策、投資融資、稅收、海關、服務、與運輸標準等多個方面,而這些問題的管理分屬於不同的政府職能部門,各職能部門對現代物流認識不足和缺乏統一協調的戰略思想,成為物流產業發展的主要瓶頸之一。
由此可見,物流行業想取得更好發展,物流技術和物流服務的提升是關鍵問題之一,運輸企業系統技術落後,效率低,物流信息化程度不高等都是限制我國物流行業發展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