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去甲基化作用

DNA去甲基化作用是指在哺乳動物細胞中缺乏和減少細胞內的DNA甲基轉移酶含量會引起DNA的去甲基化,它對於開啟特異性基因的表達和重編程的起始具有重要作用。長期以來,DNA主動去甲基化的機制一直是表觀遺傳領域的一個最基本的問題。與被動去甲基化相比,DNA的主動去甲基化是一個迅速的並且獨立於細胞分裂的過程。

DNA胞密啶5位碳,可以因形成5-羥甲基胞嘧啶(5-hydroxymethylcytosine,5'-hmC)而失去甲基化。5-hmC同樣參與基因的表達與調控,並與幹細胞和癌症等疾病相關。1952年,Wyatt首先在噬菌體DNA中發現5'-hmC是5-甲基胞密啶(5-methylcytosine,5mC)的羥基化形式。1972年,Penn等在哺乳動物大鼠、小鼠以及卵生動物牛蛙腦組織提取的DNA中也發現了羥基化修飾的胞嘧啶,約占DNA總胞密啶的15%左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