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與DV的區別
DC(Digital Camera)即數碼相機,是用來拍攝單張靜態照片的;DV(Digital Video Camera)即數碼攝像機,是用來拍攝動態視頻圖像的。
簡單地說,DC、DV各有各的用途,側重點不同。但隨著兩類產品的發展目前有一種趨勢,就是DC的動態攝錄功能越來越強,DV中也出現了可以拍攝200萬、300萬像素甚至更高精度靜態照片的機型,更有三洋C系列DC/DV二合一的東西。但這類產品在眾多產品線中只是很少一部分,而且市場表現也並不十分理想。那么DC拍攝動態圖像或者DV拍攝靜態圖像的困難在哪裡呢?
DC當作DV的難點,首先是難以實現高解析度,其次是光電系統的配合。
先說第一點:難以實現高解析度,雖然數位相機的像素數高達數百萬,動態錄像的單幅圖像的像素數隻要幾十萬,但動態錄像每秒鐘要記錄數十幀,總的數據量是非常龐大的,數位相機的圖像處理晶片是專為處理靜態圖片設計的,要處理動態的流檔案往往有些力不從心,因為DC、DV的圖像處理晶片都是專用晶片,其“高效率”來自於“功能專一”,要兼顧雙方,要么使用運算能力更為強大的處理器,要么犧牲處理效率,而前者意味著昂貴,後者意味著低能。另一方面,巨大的數據量需要龐大的存儲空間,所以現在主流的DV仍使用磁帶,因為即使採用高壓縮比的MPEG-4格式壓縮,512MB的存儲卡也只能存儲十幾分鐘的高精度錄像。
第二點:光電系統的配合。拍攝單張照片時可以預先變焦、對焦,精確是第一要求,為了精確甚至可以捨棄一點速度。拍攝動態圖像時,變焦、對焦與圖像拍攝同時進行,要求光電系統的配合不但要準整,而且要快,甚至對“快”的要求超過了精度。所以,DC、DV兩者對光電系統配合的要求是不同的,很難兩邊兼顧。因此,現在很多DC雖然能夠拍攝錄像短片,卻不能在拍攝中途進行變焦操作,許多低端機型甚至在錄像開始後對焦距離也鎖定了。
DV當作DC的難點首先要考慮的仍是解析度,由於人們視覺感受的不同,對動態圖像精度的要求遠比靜態圖像低得多,標準PAL制式和NTSC制式的視頻信號,如果換算成像素來表示的話,單幅畫面的精度都不足30萬像素,VGA級(640x480,30萬像素)的視頻信號,已經算是高精度了,即使高清晰電視HDTV,單幅畫面也不過200萬像素(1920x1080像素),所以目前主流的DV仍是80萬像素。而就DC而言,目前300萬像素的機型,已經逐步退出主流市場,家用產品已經邁入500萬像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