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IP

COIP

COIP是Connection-OrientedInternetProtocol的簡稱,指面向連線的網際協定。

COIPCOIP
COIP(Connection-OrientedInternetProtocol)面向連線的網際協定。面向連線的網際協定是用於報文交換網路的一種面向數據的協定。數據在IP網際網路中傳送時會被封裝為報文或封包。IP協定的獨特之處在於:在報文交換網路中主機在傳輸數據之前,無須與先前未曾通信過的目的主機預先建立好一條特定的“通路”。網際網路協定提供了一種“不可靠的”數據包傳輸機制(也被稱作“盡力而為”);也就是說,它不保證數據能準確的傳輸。數據包在到達的時候可能已經損壞,順序錯亂(與其它一起傳送的封包相比),產生冗餘包,或者全部丟失。如果套用需要保證可靠性,一般需要採取其他的方法,例如利用IP的上層協定控制。

互聯的二層網路通過報文交換機或者是網際網路路由器進行互聯,傳輸數據包。由於不必保證數據包傳送質量,因此交換機的設計也是十分的簡單。(大部分的網路設備都“盡力而為”的傳送封包,避免封包丟失,損壞等問題出現,而這些都將給用戶帶來不便)。

現在的國際網際網路普遍的採用了IP協定。而現在正在網路中運行的IP協定是IPv4;IPv6為IPv4的後續的一個版本。網際網路現在正慢慢的耗盡IP位址,而IPv6的出現解決了這個問題,與IPv4的32位元的地址相比較而言,IPv6擁有128位元的地址空間可以提供比前者多很多的地址。版本0至3不是被保留就是沒有使用。而版本5被用於實驗流傳輸協定。其他的版本也已經被分配了,通常是被用於實驗的協定,而沒有被廣泛的套用。

為了能夠使不同地理分布、且功能相對獨立的計算機之間組成網路實現資源共享,計算機網路系統需要涉及和解決許多複雜的問題,包括信號傳輸差錯控制定址數據交換和提供用戶接口等一系列問題。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是為簡化這些問題的研究、設計與實現而抽象出來的一種結構模型。

面向連線服務:面向連線服務以電話系統為模式。要和某個人通話,先拿起電話,撥號碼,通話,然後掛斷。同樣在使用面向連線的服務時,用戶首先要建立連線,使用連線,然後釋放連線。連線本質上像個管道:傳送者在管道的一端放入物體,接收者在另一端按同樣的次序取出物體。其特點是收發的數據不僅順序一致,而且內容也相同。

無連線服務:無連線服務以郵政系統為模式。每個報文(信件)帶有完整的目的地址,並且每一個報文都獨立於其他報文,由系統選定的路線傳遞。在正常情況下,當兩個報文發往同一目的地時,先發的先到。但是,也有可能先發的報文在途中延誤了,後發的報文反而先收到。而這種情況在面向連線的服務中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