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M一3型超聲速飛彈

ASM一3型超聲速飛彈

ASM-3型超聲速飛彈是日本防衛省技術研究本部和三菱重工研製的新型空艦飛彈。ASM-3可實現超音速飛行。計畫於2016財年完成實用試驗。

基本信息

研製歷史

ASM一3型超聲速飛彈 ASM一3型超聲速飛彈

1973年,日本防衛廳技術研究本部第三研究所和三菱重工株式會社一起開展日本航空自衛隊提出的空艦飛彈論證和研製工作。1979年3月,日本航空自衛隊在新島試驗場用21枚樣彈進行了攻擊海上固定目標試驗和作戰適應性試驗,飛彈的飛行性能和作戰性能都得到了充分考核。1979年8月,由F-1戰鬥機發射了4枚試射彈,全都準確命中了40千米外的靶船。從而完成了定型試驗。新型飛彈被正式命名為ASM一1,於1980年投入量產,次年正式裝備日本航空自衛隊,因此也被稱為“80式”或“81式”空艦飛彈。

ASM一2飛彈由防衛廳技術研究本部和三菱重工承擔研製和生產任務,試驗工作在1989年就開始展開,至1991年順利完成了技術試驗,據稱試射彈全部命中目標。從1992年開始,航空自衛隊使用了F-4EJ和T--2/F--1戰機,分掛載飛行和實彈發射兩個階段進行了10枚飛彈的試驗。試驗結果表明ASM-2空艦飛彈在各個方面都達到了航空自衛隊的要求。1993年,ASM-2完成定型試驗,並進行小批量生產,當年航空自衛隊就訂購了25枚。1995年,ASM-2空艦飛彈正式裝備航空和海上自衛隊,亦稱“93式”空射反艦飛彈。

2006年10月份出版的一本日本軍事刊物上,刊登了一張照片:一架F-2戰鬥機攜帶著兩枚從未見過的反艦飛彈,尖銳的頭部和彈體上的衝壓發動機明確地告訴人們它是一種超聲速飛彈,圖註上文字說明的中文大意是:2006年8月10日,駐岐阜基地日本航空自衛隊飛行開發實驗團的F一2A戰鬥機正在進行新型ASM-3超聲速飛航式飛彈載飛彈(“載飛彈”就是尺寸、外形、重量以及重心位置等各方面特徵與真彈完全相同的模型)搭載實驗。該彈採用了特有的“整體火箭衝壓發動機”,可以超聲速飛行並具有一定的隱身能力,尺寸比EASM一1和ASM-2都大,彈體下方有兩個衝壓發動機進氣口。這些文字明確地告訴人們——這是一種名為ASM-3的日本新型飛航式飛彈。

2006年10月26日,英國《簡氏飛彈與火箭》又報導了ASM-3首次試射取得成功的訊息。

技術參數

ASM-3飛彈全長約6米,直徑約0.35米,重量約900千克,速度其最大射程與ASM-2類似。

技術特點

1.憑藉衝壓發動機,ASM-3可實現超音速飛行。與此前的亞音速飛彈相比,ASM-3留給對方艦空飛彈的反應時間和近防系統的射擊時間可減少一半以上。這將大大提高ASM-3突防成功的機率。
2.複合制導:ASM-3發射後將根據事先輸入的目標信息飛向指定位置。如果能夠感知到對方雷達波,飛彈將改為被動雷達制導方式;如果主動雷達開機後捕獲目標,將結合此前被動雷達獲得的目標信息,引導飛彈飛向敵艦。通過同時使用主動雷達和被動雷達制導,可提高飛彈的目標選擇能力和抗干擾能力。
3.新的戰鬥部和引信。ASM-3以超音速飛行攻擊敵艦,因此在撞擊時動作十分劇烈。如果採用傳統的戰鬥部和引信,就可能在撞擊時爆炸,而不能穿入敵艦內部。因此,ASM-3使用了能夠承受高速衝擊的新型戰鬥部和引信。

攻擊模式

從已公布的照片上看,ASM一3型飛彈僅有安裝於彈尾的一組控制面,共三片,三個舵面的夾角呈120度分布。根據一般的飛行控制理論和常識,採用這種除尾舵外沒有任何其他控制面、過於簡單氣動布局的飛行器,在空中高速飛行時較難改變飛行姿態,轉彎半徑大、耗時長,尤其是在低空,想要做出比較複雜的機動動作近乎不可能。從已知飛彈型號看,只有一些用於打擊固定目標、對於命中精度不是十分高的地地彈道飛彈採用這種氣動外形(有些重視精度的地地彈道飛彈也有不止一組的控制面)。也就是說,ASM-3型飛彈的彈道軌跡比較簡單,不大可能是當今世界上流行的低空突防+末端機動的飛行模式。對於該型反艦飛彈目前各方面的資料來源並不多,而有些學者認為ASM-3反艦飛彈很可能採用一種極為少見的彈道模式:高空突防+末端大角度俯衝攻擊,亦稱“過天頂攻擊彈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