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式奇哈中型坦克

九七式“奇哈”中型坦克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裝備的最成功的一種坦克,日本定名為“九七式中戰車”。 該坦克由日本三菱重工業公司於1937年製成,1938年開始裝備,一直服役到1945年,共裝備1500多輛。 “九七改”中型坦克,戰鬥全重增加到15.75噸。

九七式“奇哈”中型坦克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裝備的最成功的一種坦克,日本定名為“九七式中戰車”。九七是日本天皇紀年2597年(公元1937年)的後兩位數字,“奇哈”是日本假名的漢語音譯。該坦克由日本三菱重工業公司於1937年製成,1938年開始裝備,一直服役到1945年,共裝備1500多輛。其中三菱重工業公司生產了1224輛,日立的龜有工廠和相模工廠生產了300多輛。
在97式之前,日本有一種89式坦克。到了30年代中期,89式的火力和機動性已明顯落後於當時世界坦克的發展潮流。為此,日軍參謀總部和工程部在1936年決定發展一種新式坦克。時值“七-七”蘆溝橋事變爆發之際,日軍在侵華戰爭中急需大量戰車投入戰鬥,於是採用了三菱重工的樣車“奇哈”。和89式一樣,雖然名為中型坦克,但在今天來看,只能算是輕型坦克。不過各國的軍事專家們仍然稱它為中型坦克。
97式中型坦克戰鬥全重15.3噸,乘員4人,車長和炮手位於炮塔內,駕駛員位於車體前部的右側,機槍手位於駕駛員的左側,炮塔位於車體縱向中心偏右的位置,裝有扶手欄桿,以便檢閱及步兵搭乘,兼作無線電天線。主要武器為一門97式57毫米短身管火炮,可發射榴彈和穿甲彈,攜彈量120發(榴彈80發、穿甲彈40發),其穿甲彈可以在1200米距離上擊穿50毫米厚的鋼質裝甲。輔助武器為2挺97式7.7毫米機槍,攜彈量4035發,其中1挺為前置機槍,另1挺裝在炮塔後部偏右的位置。
動力裝置為1台功率為125千瓦的12缸風冷些油機,位於車體後部;車輛最大速度38公里/小時,主動輪在前,動力需通過很長的傳動軸才能傳到車體前部的變速箱和並速器。車體每側有6箇中等直徑的負重輪,第1和第6負重輪為獨立的螺旋彈簧懸掛,第2-5負重輪每2個為一組要用平衡懸掛。車體和炮塔均為鋼質裝甲,採用柳接結構,最大厚度25毫米。車長5.516米、寬2.33米、高2.23米。
“九七改”中型坦克,戰鬥全重增加到15.75噸。由三菱公司設計出新炮塔,換裝1式47毫米火炮,穿甲彈的初速為825米/秒,在500米距離上可穿透75毫米厚的裝甲。火炮採用半自動垂直滑動式炮閂,車上攜帶104發炮彈和2575發機槍彈。這種坦克在日本稱“九七改”、“奇哈改”。有些97改中型坦克還增加1挺高射機槍。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第一輛坦克即是這種坦克,常稱為100式坦克,100是日本天皇紀年2600年(公元1940年)簡化後的數字。1945年12月1日,正是憑著這輛坦克成立了中國人民軍隊的第一支坦克部隊——東北坦克大隊。這輛坦克從參加綏芬河剿匪,三下淞花江南,攻錦州,打天津,立下了赫赫戰功,獲得“功臣號坦克”的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