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紀年
804年,唐德宗神武聖文皇帝貞元二十年
本年年表
大事記 查理曼自772年始與諸薩克森戰,本年為第18次。此次為查理曼最後一次御駕親征,將薩克森人趕出了諾達爾濱加(霍爾斯坦)。62歲的查理曼疾病纏身,開始偃武修文,專心制訂法律。
空海(774-835) 日本佛教高僧。公元804年到中國,在長安學習佛教密宗。806年回日本,創立佛教真言宗(又稱“東密”)。著有《文鏡秘府論》、《篆隸萬象名義》等書,保存了不少中國文學和語言學資料。
峰山道場
峰山道場順曉初在山東弘法,後擇上虞峰山修研佛理弘法,峰山故曰“峰山道場”。據浙江省旅遊局組織有關宗教旅遊專家考證,並於1996年6月經日本天台宗宗務廳認可,上虞峰山道場是日本國天台宗初祖最澄大師在華學習密宗受法的聖地。唐貞元廿年(公元804年)日本國僧最澄法師(日本佛教的先祖)隨第12次遣唐入唐求法,先在寧波景福律寺學習,後轉赴台州臨海,在天台山佛朧寺(屬天台宗)學習,後至紹興龍興寺(屬密宗)求經未得,歸途遇峰山密宗第三代傳人順曉大師,與其共研佛理並向最澄授金剛界和胎藏兩界灌項,授蔓陀羅和印信經書102部(115卷),逐求法成功,最澄返回日本後,“台、密、禪、戒”兼修,創立日本佛界最早的門派天台宗。最澄創日本天台宗後再回峰山為其先師順曉雕像。峰山道場後被毀,現留一殘缺胸像佛石雕,峰山東側下佛堂亦幾淪滄海難辯昔日風采。另最澄從越州上虞帶得《茶經》及茶籽引種至日本門,使日本成為最早得到中國茶種的國家。
沙門空海入唐 大唐朝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首都長安妖異事件頻傳,一隻口吐人語的黑色妖貓侵入金吾衛官員劉雲樵家中,作威作福,占奪其妻。最後並預言:德宗皇帝即將駕崩;驪山北麓的棉花田上,出現一種怪異的細語,預言德宗的嫡長子,也就是皇太子李誦即將病倒。果然,這兩則預言都被證實了。輝煌壯麗的長安城籠罩在一股詭譎的妖異氛圍之中。
弘化禪寺 公元804年,馬祖道一大師高足德聰明和尚,奉師命來湖北弘法,見此山雄奇秀麗,林木郁蔥,百鳥和鳴,頓生戀慕,不忍離去。後知山名東方,因師囑中有“遇東方而止”,故在此山結廬而居。和尚佛學淵博、品德高尚,深受周圍數縣百姓愛戴。
華頂雲霧茶
華頂雲霧茶唐朝時,日本高僧最澄於公元804年到天台寺(中國國清寺)學佛,歸國時帶回若干菜籽,試種在近工(滋賀縣)販木村國治山麓。現今的池上菜園,傳為最澄大師種茶舊址。從此,中國茶葉及其栽培技術傳人了日本。
東寺 日僧空海於公元804年隨第17次遣唐使入唐求法,師事青龍寺東塔院惠果和尚,回國後開創日本真言宗。東寺是日本真言宗總本山,位於古城京都市南區九條町一番地,又名教王護國寺,也是日本真言宗開宗的根本道場。
陸羽 陸羽,又名陸疾,自稱桑薴翁,晚年稱竟陵子。約生於公元733年,卒於公元804年,終年72年。陸羽出生在湖北省荊州地區的天門縣,幼年遭到遺棄,幸虧被竟陵寺的高僧智積禪師在河邊拾得,由智積撫育成人,並且收為弟子。
歷史大事
任迪簡為天德軍都防禦團練使
貞元二十年(八0四)正月十日,天德軍(今內蒙古烏拉特前旗東北)都防禦團練使、豐州刺史李景略卒。初,景略嘗宴僚佐,行酒者誤以醯(醋)進,判官任迪簡知景略性嚴,恐行酒者得罪,強飲之,歸而嘔血,軍士聞之泣下。及景略卒,軍士皆曰判官仁者,欲奉以為帥,監軍奏聞,詔以迪簡代景略。
盧從史為昭義節度使
昭義(今山西長治)節度使李長榮卒,德宗使中使以手詔授奉軍士卒所附者為節度使。當時大將來希皓為眾所服,中使將以手詔付之,希皓堅辭不受。而兵馬使盧從史,其位雖居第四,但潛與監軍相勾結,站起來說:“如果來大夫不肯受詔,我願意暫且句當此軍。”監軍也說:“盧從史為帥,亦合天子之旨。”中使就從懷中取出詔書以授之。從史捧詔,再拜舞蹈。希皓立即回頭指揮同僚,北面向從史稱賀。軍士齊集,都沒有意見。貞元二十年(八0四)八月十七日,詔以盧從史為節度使。
陸羽卒
貞元二十年(八0四),陸羽卒,年四十九。陸羽是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人。字鴻漸,自稱桑薴翁,又號東岡子。性詼諧,閉門著書,不願為官。以嗜茶著名,對茶道很有研究,被稱為“茶神”。撰有《茶經》一書,論述茶的性狀、品質、產地、採制、烹飲方法及用具等,是我國第一部關於茶的專門著作。
史料記載
德宗神武聖文皇帝十一貞元二十年(甲申,公元八零四年)
春,正月,丙戌,天德軍都防禦團練使、豐州刺史李景略卒。初,景略嘗宴僚佐,行酒者誤以醯進。判官京兆任迪簡以景略性嚴,恐行酒者獲罪,強飲之,歸而嘔血。軍士聞之泣下。及李景略卒,軍士皆曰判官仁者,欲奉以為帥。監軍抱置別室,軍士發扃取之。監軍以聞,詔以代景略。
吐蕃贊普死,其弟嗣立。
夏,四月,丙寅,名陳許軍曰忠武。
左金吾大將軍李升雲將禁軍鎮鹹陽,疾病,其子政諲與虞候上官望等謀效山東籓鎮,使將士奏攝父事。六月,壬子,升雲卒。甲寅,詔追削升雲官爵,籍沒其家。
昭義節度使李長榮薨,上遣中使以手詔授本軍大將,但軍士所附者即授之。時大將來希皓為眾所服,中使將以後詔付之。希皓言於眾曰:“此軍取人,合是希皓,但作節度使不得。若朝廷以一束草來,希皓亦必敬事。”中使言:“面奉進止,只令此軍取大將校與節鋮,朝廷不別除人。”希皓固辭。兵馬使盧從史其位居四,潛與監軍相結,起出伍曰:“若來大夫不肯受詔,從史請且句當此軍。”監軍曰:“盧中丞若如此,此亦固合聖旨。”中使因探懷取詔以授之。從史捧詔,再拜舞蹈。希皓亟回揮同列,北面稱賀。軍士畢集,更無一言。秋,八月,己未,詔以從史為節度使。九月,太子始得風疾,不能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