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的小半輩子

80後的小半輩子

《80後的小半輩子》是2011年3月1日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80後的小半輩子》通過描繪5個出生在八十年代的年輕人,細細勾勒出了80年代人共同特有的回憶。書中的林哲就像所有有過夢想的年輕人一樣,為了追尋普世的幸福,在成長的路上磕磕絆絆。有煩惱,房子壓力,工作壓力,婚姻壓力等,也有幸福,有理解人的女友,有要好的夥伴,有兒時的回憶……作者希望通過細膩的筆觸,簡單的畫面來告訴我們80後,回憶可以是很甜的。

隨書活動:隨書附贈彩色大幅80後懷舊海報一張。

目錄

1、林哲的故事:

2、孔天亮的故事:

3、吳勝新、鄭曉琳的故事:

編輯推薦

《80後的小半輩子》——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首度媒體聯動作品

2010年,當新年的鐘聲敲響之時,我們的童年隨著陣陣的悠揚,飄向身後,不再回來。當而立之年向著我們80後走來,除了在心裡默默的說著不想長大,我們還可以做些什麼呢?

歌曲里曾寫到——思念是一種病,回憶又何嘗不是呢?當這種回憶越去越遠,只有在夢裡頭才能常相見時,這種病已入膏肓。童年,兒時的甜美,對於80後,至少對於大部分80後來說,如斯。

《80後的小半輩子》通過描繪5個出生在八十年代的年輕人,細細勾勒出了80年代人共同特有的回憶。書中的林哲就像所有有過夢想的年輕人一樣,為了追尋普世的幸福,在成長的路上磕磕絆絆。有煩惱,房子壓力,工作壓力,婚姻壓力等,也有幸福,有理解人的女友,有要好的夥伴,有兒時的回憶……

80後之窗網站創始人李治儀在為本書的序中說“引起關注和爭議的80後,我們高唱著張學友的‘一生只愛你’,不過更多人的感情生活卻是一波三折,現實的生活讓我們再也無法回到父輩們那樣簡單的感情世界裡了。但是我們也曾真實的擁抱過、真實的走過,以後仍然得挺身用肩扛著一切。”這是一種祝福,也是一種對自己的希望。如今的80後不再不知天厚地高,不再吊兒郎當,因為,成長後,種種肩負與責任會迅速得讓我們成長成熟起來。那段記憶,或許真的只能細細回味了吧!

專業書評

《80後的小半輩子》禮物——送給所有的80後

人的生命很脆弱,從牙牙學語到撒手人寰,短暫的幾十年我們從輕狂到滄桑,從迷戀剎那間流螢煙火的璀璨到回歸理性的沉靜,從喜歡濃重的斑斕色彩到摯愛著黑與白的變奏,這是生命成熟的必經階段,也是鉛華洗盡之後驟然的覺悟。

我們生於八零年代,我們度過了沒有高科技圍繞、沒多少物質生活享受卻簡單充實、在今天看來珍貴特別的童年時代,我們率先跨入中國的信息新時代前沿接觸新生事物、成為新千年第一批彰顯個性的族群的花季少年,最終成為了現今這群開始思考民族榮譽國家前途、日漸成熟進入社會有所擔當的青年一代。

時間是最平凡的,也是最珍貴的。忽然之間,我們已進入而立之年。有時候我們會煩惱,有時候我們也有些許浮躁,有時候我們的不滿之心就像是一團熊熊烈火,柴放得越多,火燒的越旺;火燒的越旺,我們就越有添柴的衝動。我們奔來奔去,忙裡忙外,既無暇休息,也體會不到忙碌的樂趣。

事實上,我們的煩惱來自於未能真正認識到自己所擁有的財富,我們只是看到了自己缺少的東西,卻從未看到自己所擁有的東西。感悟當下,貴在珍惜,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青春、能力、經驗、激情、教養、知識、親情、友誼、信念······不抱怨不貪求,這才是我們真正的財富。當我們都在忙於追求、拼搏而失去方向的時候,感悟當下,這種在平凡中渲染的人生底色所孕育的寧靜與溫馨,對於風雨兼程的我們是一個避風的港口。

我們出生時不可能都含著一把通向富貴、幸福之路的鑰匙,但是我們每個人都擁有一雙勤勞的手,不把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寄托在上天的恩賜上,美好的生活我們要靠勤勞的雙手去創造。

夢想能否實現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行走的路上為理想付出一切,真正做到了,感悟當下,我們會多一份從容,多一些達觀。

八零年代的我們,平凡而美麗,不為驚嘆的讚美,只為永恆的綻放。

謹以此書作為我們的禮物獻給八零年代。

媒體推薦

當日子走到了2010年的年底,關注80後的聲音仿佛弱了下去,畢竟,他們已經而立了,畢竟,人們的關注已經有些疲倦了,更何況,90後正如雨後春筍一般,破土而出,一片新嶄嶄的綠意,漸漸把80後們拱出了人們的視線。

曾經,有一個60後的朋友“惡狠狠”地對著囂張的80後說過一句話:“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老子確實是前浪,但是還沒死在沙灘上!”如今,輪到了80後在90後的後浪推擁下向著“前浪”奔去,進入而立之年的界面,回回首,只有回憶。

《80後的小半輩子》這本書,讓我們看到了80後們對童年的美好回憶,安撫著他們疲憊的現狀,在沉重的同時也有著輕鬆,在疲累的同時也有著希望。

“‘想當年’是多么沉重的三個字。因為當你不經意說出這三個字的時候,就表示你已經不再年輕。2010年,最早的一批80後開始步入而立之年,青春的舞台正式讓位給90後甚至00後們”——抽著回憶的陀螺,回想著美好的過去,80後們再怎么希望不要長大,卻身不由己地長大了,而且有了“老”的感覺。哆啦A夢改了名,80後們的夢卻不願醒,那些懷舊而歡樂的氣息難能可貴地返回到他們身邊,讓他們感覺到“讓自己永遠保留一個童心,是非常快樂的事情”。 工作的壓力,生活的壓力,讓80後們瀟灑不起來,感到有壓力和對工作的抱怨成為一種通病,在一個陌生城市裡孤單地生活著的林哲,看到QQ群里他人的抱怨簽名時,知道了自己並不孤單,於是他聽著《李雷與韓梅梅》這支歌,任憑歌聲勾起回憶,一邊細細回味著“隱隱約約和我一起長大的小曖昧”,一邊想著“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最後相信了“每個人的快樂和痛苦是對等的,相應的快樂帶來相應的痛苦,不一定順風順水就是快樂的人生”。所以,他給自己定了位——不羨慕別人,做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引起關注和爭議的80後,高唱著張學友的“一生只愛你”,不過更多人的感情生活卻是一波三折,現實的生活讓我們再也無法回到父輩們那樣簡單的感情世界裡了。但是我們也曾真實地擁抱過、真實地走過,以後仍然得挺身用肩扛著一切。

《80後的小半輩子》算是一本自傳體紀實散文。60後、70後也是陪著他們成長的一代,讀來如與鄰家小兄弟閒聊;80後自己讀來,如他鄉遇故知不得不把酒一樣,忍不住就要一次聊個夠。尤其讓人喜歡的是,文中配了線條簡明的插圖,抽陀螺、哆啦A夢、跳皮筋……足以讓人再次回到那個“盼望著假期,盼望著明天,盼望長大”的年代。

80後之窗 創始人 李治儀

序言

流年(代序)

梭羅說過:“大多數人都生活在平靜的絕望之中。”以前我不是很明白這句話的意義,越臨近三十歲,越感覺其在語言上的精準和現實意義上的正確。80後的我,正是處在這種狀態下。或者說我們,就是這樣,按著既定的流程長大,結婚,生子、老去。偶爾有那么一兩次突破既定軌道的火花,也不過是一瞬間。

但,我們這一代跟上一代甚至上上代人最大的不同就在於,我們的生活和想法更加多元化,我們可以在任何時間做任何事情,如果以某個特定的年齡作為橫切面的話,也許我們的前輩大多數人都在相同的事情。比如25歲,大多數人都結婚了;28歲,大多數人都生小孩了,大多數人就這么按部就班地生活下去了。而80後的我們,卻有那么一點點不同。

對於80後的我們來說,生活可以更加隨意,說話可以更加張揚,做事可以更加自我,甚至,不太去考慮這么做的後果。誠然,90後、00後或許在這種傾向上更上一層樓,但至少作為改革開放之後出生的第一代人,80後肯定是這種處世風格的開拓者。

80後這一說法的源頭到底出自哪裡,現在估計很難考證了,不過在印象當中,似乎多少跟《萌芽》雜誌的“新概念作文”比賽有關。自從韓寒、郭敬明等一批生於上個世紀80年代的少年作家通過這個平台開始發聲,迅速將80後這一代人帶入社會的目光之下,80後這個詞連同這個群體似乎就這么誕生了。

80後是什麼?這個群體帶著哪些鮮明的特質?曾經尖銳無比的概念詞如今似乎已經開始含糊不清。80後就像是被現實磨平的頑石,曾經唯我獨尊地在所有事物和思想後面都加上問號和感嘆號的他們,開始學會加上一些溫和的逗號、分號、句號,甚至還學會加上一些無奈的省略號......

流年讓80後長大成熟了,連這個標識辭彙也開始慢慢變成一個中性詞,就像桌子、椅子、杯子之類的指代詞一樣,歲月如同柔軟而無堅不摧的流水一樣,撫平了80後的忿懣,帶來更多對社會平和的思考與智慧積累的深邃。

流年還讓我們80後開始慢慢感覺到自己的力不從心,並帶給我我們壓力。2010年,80後們步入而立之年,修身還要齊家,雖說無需考慮平天下之事,但心頭卻曾豪情萬丈過。現實與理想,壓力與希望,將反覆在心頭縈繞。我們既有共同的記憶,卻也有著同樣的背負。

當我們開始習慣於回憶,習慣沉湎時,說明我們已經開始長成,開始變老,但這並無不好。曾經年少,曾經輕狂,在記憶里是一朵永遠都不凋零的花。

是為序。

劉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