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沿革
研製背景
2005年,英國國防部提出一項新的FSC概念,稱為持久海上/對地戰鬥能力(Sustained Maritime Surface Combatant Capability,S2C2),這個專案團隊在2006年初開始運作,主要工作是針對取代現役22型/23型功能的水面艦艇進行概念研究,首艦希望在2017~2020年進入皇家海軍服役。在2006年初,皇家海軍司令(First Sea Lord )Sir Jonathan Band上將曾表示對於FSC的個人見解:他認為FSC必須是一個較為簡單、運作成本低廉的平台,擁有良好的長時間海外部署與洋面監視能力,尺寸與適居性合理以滿足長時間耐海需求,可前進部署,在必要場合展現皇家海軍的存在與力量,並擔負防衛國土安全的責任。最重要的是,FSC必須比以往英國的水面艦艇(如22型/23型)便宜,使預算拮据的皇家海軍能夠負擔。在2007年3月30日,SC2C團隊組長表示,SC2C計畫不僅聚焦在如何取代22型/23型護衛艦,而且將目標瞄準其他如水雷對抗等功能,使之功能更為多元化 。
概念設計
S2C2之中,總共分出三種概念,依照檔次由高到低,分別是稱為C1的反潛作戰(Anti-Submarine Warfare,ASW)艦艇、稱為C2的穩定型作戰艦艇(Stabilisation Combatant,SC)以及稱為C3的海洋巡邏艦艇(Ocean-Capable Patrol Vessel,OCVP)。其中,C1是一種排水量約6000噸的多用途艦隊型水面艦艇,主要用於中/大規模的正規作戰,作為特遣艦隊的骨幹兵力,能遂行高端反潛、對陸、支援兩棲作戰等任務,並具備自衛性質的水雷反制能力,通用性很強。由於規劃用來取代皇家海軍現役主力的22型第三批與23型護衛艦,C1 ASW是FSC計畫中最受皇家海軍重視的項目。
2008年7月20日,英國國防部發言人表示, 皇家海軍不會再繼續訂購45型驅逐艦(此時確定建造的只有六艘),並將用來取代22型/23型的FSC未來水面作戰艦艇的計畫往前推進,這是英國國防部從2004年底以來,首度表示將加快FSC的進程。在2009年2月,英國國防部與BVT水面艦集團(BVT Surface Fleet,在2008年7月由BAE與VT集團合資組成)簽署一份費用評估階段計畫,為整個FSC計畫周期建立成本支出的模型。在2009年9月,BVT水面艦集團展出FSC未來水面艦的C1版,這個計畫的初步概念設計由Naval Design Partnership(NDP)一個名為彩虹(Rainbow)的團隊負責,該團隊由BVT與國防部的人員構成。在此概念中,C1版FSC以一個排水量約6000噸的單體船體設計,配合模組化的概念,搭配不同裝備來滿足反潛、水面作戰、特種作戰乃至長距離精確陸攻等需求。此一C1版的重要技術特徵,是設定在艦尾的跳板艙門與籌載艙區,能依照任務需求裝載拖曳陣列聲納、托曳式魚雷對抗誘餌、特戰部隊快艇乃至水面/水下無人載具等籌載,類似的設計已經被美國LCS瀕海戰鬥艦採用。艦尾設有大型直升機甲板,尺寸與強度最多能讓CH-47等級的重型直升機起降操作,而機庫結構附近還設有專門用來收容水上/水下無人載具的空間。
項目簽訂
在2010年3月25日,英國國防部與BAE System簽署一紙為期四年、總值1.27億英鎊的契約,負責研發/設計用來取代22型/23型的新型水面艦艇,此一計畫也獲得26型護衛艦的正式命名,又稱為全球作戰艦艇(Global Combat Ship,GCS),這是英國從1990年代中期啟動FSC相關計畫以來的第一次實質性、突破性的進展,意味皇家海軍22型/23等骨幹水面艦隊的汰換終於能付諸實行。
26型護衛艦就是S2C2 C1項目,以反潛為主要作戰任務,並能應付廣泛的任務;在此同時,另一種衍生艦型(即FSC C2項目)也在同時一併發展。在初步設計階段,26型將依據皇家海軍要求的任務能力以及英國國防部研究的未來戰略需求政策進行規劃,共有四項基本原則:多功能性(Versatile)、任務彈性(Flexible)、購買與操作的可負擔性(Affordable )以及具備進軍國際市場的可出口性(Exportable)。原本每艘26型的平均成本約為5億英鎊,然而在2010年11月30日,有訊息指出其預算降至每艘2.5至3.5億英鎊,以因應英國政府在1月19日公布新的國防戰略審查決議。
26型護衛艦是一種具備優良靜音特性的水面作戰艦艇,計畫從2020年代初期開始逐漸替換英國皇家海軍現役的23型護衛艦。在2060年之前,該型艦將成為皇家海軍水面艦隊的中堅力量。根據當前計畫,26型艦將建造13艘,用於替換同樣數量的23型護衛艦。為了完善該型艦的詳細設計和輔助策略,英國組建了超過650人的聯合團隊,成員來自BAE系統公司、工業部門其他承包商以及英國國防部等單位 。
美國戰略之頁網站2017年7月17日發表題為《超大型護衛艦》報導稱,經過長達20年的規劃以及數年的政治辯論,英國最終批准建造首批3艘26型護衛艦。這種新型護衛艦排水量為8000噸,每艘造價16億美元,是2010年最初估計造價的3倍,接近美軍伯克級驅逐艦的採購價。首艦預定在2020年左右服役 。
技術特點
任務要求
26型護衛艦的主要任務包括:反潛作戰、為高價值船艦提供護航、支援地面作戰、情報蒐集、洋面巡邏監視,並能作為人道救援、災難救助、疏散等非作戰性任務。相較於45型驅逐艦,26型的裝備相對簡單,只具備最基本的點防空自衛能力 。
設計布局
依照BAE System初期的26型設計,其全長為141m,滿載排水量6850噸。在2011年3月,BAE System提出新的26型構型,全長149m,寬19m,標準排水量5400噸(5300長噸或6000短噸),並具備與德國MEKO護衛艦類似的模組化設計特徵。相較於早期的版本,新版26型的上層結構設計有顯著的不同,艦橋容積擴大並完全與船舷融為一體,雷達隱身外型更為顯著。依照早期26型的設計,兩組Sea Ceptor防空飛彈發射器設定於主炮後方的B炮位主甲板,而整個B炮位空間仍有餘裕安裝更多垂直發射器;艦體中段配置兩組四聯裝魚叉反艦飛彈,兩具MK-15 Block 1B方陣近迫武器系統分置於兩舷艦舯,與45型飛彈驅逐艦類似 。
武器系統
26型艦首配備一門中口徑艦炮,一開始候選者包括現役MK-8 Mod1 4.5英寸艦炮的改良型、美制MK-45 Mod4 5英寸62倍徑艦炮以及義大利奧托·梅萊拉127mm 64倍徑艦炮;原本BAE System開發中的155mm對陸艦炮(也是候選者,但此計畫在2010年11月19日公布的英國防戰略審查決議中遭到取消。最初由美制MLRS自走多管火箭衍生出艦載火箭系統,也可能是26型的武裝候選,但最後顯然沒有下文。為了增加與盟國之間的武裝共通、減少採購成本,隨後26型確定使用北約標準的5吋主炮,放棄英國國產的MK-8 4.5英寸艦炮。防空方面,26型裝備Sea Ceptor通用模組化防空飛彈,其垂直發射器共有16管,每個發射管可裝填四枚,因此總共可以攜帶64枚Sea Ceptor防空飛彈 。
而重新設計的26型則將主炮後方的甲板提高一階,主炮為義大利OTO-Breda 127mm艦炮最新的64倍徑型號;兩座密集陣近迫武器系統改為前/後配置,前部的密集陣系統安裝在甲板前端,後部密集陣系統設定於機庫頂端;前部方陣系統後方兩側各裝一組Sea Ceptor飛彈的垂直發射器總計16管,Sea Ceptor飛彈發射器艦橋之間則裝置了24單元橫列(12x2)的垂直發射器,可裝填MBDA主導開發的新一代CVS401 Perseus多用途反艦/對陸飛彈或美制戰斧巡航飛彈,而原本的魚叉反艦飛彈就遭到刪除;使用的垂直發射器也將依照彈種的選擇而定,如果選擇使用CVS401 Perseus飛彈,就可選擇MK-41或Sylver A70垂直發射器,反之如果使用美制戰斧Block 4,就會搭配MK-41。在稍後2012年10月下旬的歐洲海軍展(Euronaval 2012)出現的26型護衛艦模型上,其武裝配置又做了一些調整;稍早密集陣系統與垂直發射器擠在前甲板的設計似乎不切實際(飛彈發射時尾焰離密集陣系統太近,容易造成干擾與損壞),因此再度將兩座方陣系統調回兩舷,為此兩舷增設一對突出的平台(類似45型飛彈驅逐艦)來安裝方陣系統。前甲板垂直發射器位置經過些微調整但數量維持不變,包括較靠近艦橋的24單元垂直發射器(裝填反艦、對陸飛彈)以及四組裝填Sea Ceptor防空飛彈的四聯裝垂直發射器(攜帶量仍為64枚),而主炮後甲板前端兩側則用來安裝四個IDS 300外置(Outfit DELH)主動式誘餌發射管主動式誘餌系統的發射管 。
動力裝置
26型護衛艦採用全電力-複合柴油-燃氣渦輪交替推進系統 ,最大航速28節以上,航速15節時續航力約7000海里,能持續在海上操作60天;艦上編制130名人員,並可搭載36名特戰人員。26型使用一具與“伊利莎白二世”級相同的Rolls Royce MT-30燃氣渦輪(功率36MW),作為加速用主機 。
多用途
26型護衛艦帶來的是一個全新概念,橫貫艦中部的多用途模組,可並排搭載多達4艘高速硬式充氣艇,特種作戰單元,深潛器或者掃雷裝備,很有新意。總共分出三種概念,依照檔次由高到低,分別是稱為C1的反潛作戰艦艇、稱為C2的穩定型作戰艦艇以及稱為C3的海洋巡邏艦艇。
26型已經被認為是一種聲學上十分安靜的水面艦艇,還有能力勝任其他任務。C1是一種排水量約6000噸的多用途艦隊型水面艦艇,主要用於中/大規模的正規作戰,作為特遣艦隊的骨幹兵力,能遂行高端反潛、對陸、支援兩棲作戰等任務,並具備自衛性質的水雷反制能力,通用性很強 。
性能數據
26 型護衛艦參考數據:
艦體參數 | |
排水量 | 6900噸 |
長度 | 149.9米 |
艦寬 | 20.8米 |
性能參數 | |
最高速度 | 大於26節 |
最大航程 | 7000海里(在電動機EM驅動範圍) |
武器探測系統 | |
艦空飛彈 | Sea Ceptor艦空飛彈 |
艦炮 | 127毫米口徑艦炮 |
雷達 | ARTISAN三坐標雷達 |
聲納 | 2087聲納 |
動力系統 | |
發動機 | 2×電動機;4台高速柴油發電機;燃氣輪機直接驅動 |
艦上住宿 | 為208名船員和157名核心補充人員提供住宿、保健和娛樂服務 |
服役動態
防務新聞網2016年11月7日報導,BAE公司原本期望建造13艘26型護衛艦,但是2015年的《戰略防務與安全審查》已將數目降至了8艘。儘管《戰略防務與安全審查》表明需建造額外的艦艇來增強現有皇家海軍艦隊,國防部打算採用同樣數目(5艘)更輕型的通用戰艦來取代削減的5艘26型護衛艦 。
英國BAE系統公司2017年7月2日發布公告稱,該公司已經獲得英國國防部價值42億美元的契約,其將為英國建造前3艘“全球戰鬥艦”(26型護衛艦),首艦的鋼材即將在格拉斯哥切割 。
據防務新聞網2018年3月3日報導,英國皇家海軍將為其26型護衛艦裝備洛馬公司的Mk 41垂直發射系統。艦艇艦載商BAE系統公司已經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簽署了契約,後者將為前三艘26型護衛艦提供Mk 41系統。國防部要求將Mk 41的採辦作為單一來源協定的一部分 。
2017年9月23日,皇家海軍第1艘26型護衛艦被命名為“格拉斯哥”號(HMS Glasgow),第3艘26型護衛艦將命名為 “貝爾法斯特”號(HMS Belfast) 。
2018年3月1日,皇家海軍第2艘26型護衛艦被命名為“加的夫”號(HMS Cardiff) 。
總體評價
26型護衛艦的研製過程中,英國海軍對其定位明確、突出任務重點,在相關性能上有所取捨,堅持實用至上原則,沒有一味追求前衛、創新,既降低了建造成本,也將研製風險壓至最低。作為英國皇家海軍的未來主力水面作戰艦艇,26型護衛艦將與“伊莉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45型驅逐艦、機敏級核動力彈道飛彈潛艇、新型遠洋巡邏艦艇和新型兩棲運輸艦艇一起,共同構成英國皇家海軍未來艦艇部隊的中堅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