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概述
9月12日,銀監會、財政部和央行發布《關於加強商業銀行存款偏離度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指導商業銀行設立存款偏離度指標,進一步約束存款“沖時點”行為。
分析與判斷
1、存款偏離度指標:大行基本達標,中小行壓力較大
我們極端假設每月存款增量都是最後一天增加,按照3%的月度存款偏離度指標計算的季度存款偏離度不得超過6%,半年度存款偏離度不得超過10.8%。但由於每季最後一個月的存款偏離度要求有所放寬,“每季最後一個月日均存款”的可計入金額不得超過上月日均存款*(1+最近4個季度最後一月日均存款增長率的均值),我們估計季度存款偏離度可放寬至7-8%,半年度存款偏離度可放寬至12-14%。
由於上市銀行並未公布月度數據,我們根據半年度數據和部分披露了季度數據的銀行為樣本進行測算。結果顯示,大行基本達標(建行在業績發布會時表示存款偏離度是業內最低),中小行壓力較大。存款偏離度較高的銀行有:大行中的交行,股份制中的招行、平安、中信、民生,以及城商行(招行、平安季度存款偏離度分別為12.7%和12.1%,交行也達到了9.5%)。
2、融資成本會降低嗎?我們認為會
和市場觀點不同的是,我們認為236號文有助於降低融資成本。存款偏離度約束的主要是中小銀行的沖規模行為,那么降低融資成本的邏輯是:1)要么中小銀行降低規模訴求,存款搬家減緩帶來資金價格壓力減輕;2)中小銀行不降低規模訴求,但將沖規模時間提前,比如從最後幾天變成中下旬就開始攬存,把月末極高的資金價格平攤至更多天數,也有助於降低月末資金價格(中小行季末衝量的資金價格可達到0.3%,去年錢荒時甚至達到0.5%)。
這兩條邏輯帶來的都是大行的月末資金成本下降,而大行作為市場上最大的資金提供者,大行資金成本的下降可能會抵消中小行資金成本的上升。
3、沖時點是表象,存貸比才是根本
銀行月末沖時點的原因有二,一是滿足行內考核、爭規模排名,二是滿足銀監會的存貸比考核。1)原因一已經在淡化,在不良惡化的過程中商業銀行已經開始不追求絕對規模的增長,而是控制風險和資金成本,表現為去年以來各家商業銀行都在強調日均存款的重要性,加大結算性存款的吸收力度;2)原因二可能更是目前環境下銀行沖時點的癥結所在。今年各行的吸存壓力大於去年,在非標放緩降低存款派生、貨幣基金分流存款、以及股市回暖分流的情況下,銀行存貸比有上升壓力,未來要真正實現融資成本的降低仍需存貸比放鬆配合。
投資策略
我們認為銀行股不具備相對收益。此輪銀行股行情是基於政策放鬆、經濟企穩、增量資金邏輯,目前來看,政策放鬆、經濟企穩已經被證偽(李總理講話透露貨幣總量寬鬆後會無期,7、8月份PMI、發電量和工業增加值數據大幅低於預期),疊加銀行股基本面並未改善(不良惡化加速),從行業比較上看銀行股並不具備優勢。推薦組合維持:平安、招行。
風險提示:巨觀經濟發生失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