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22型客車車體長23.6m,車寬3.105m,使用202型/206型/209型轉向架,構造速度120km/h。車體採用全鋼薄壁筒體整體承載焊接結構。鋼骨架加外包板的全金屬結構,在鋼骨架外焊有金屬板,形成一個封閉殼體,俗稱薄壁筒型結構車體;為增加結構的強度和剛度,殼體內採用了牆板壓筋方式,形成整體承載。22型客車車體優點是結構比較合理、製造檢修方便、安全可靠。以後內牆板和保溫層又廣泛採用了塑膠貼面板和硬質聚苯乙烯泡沫塑膠,具有不吸潮,不需包裝,耐碰撞,製造工藝簡單等優點。除軟臥車外,22型客車都不帶空調(後來曾出現過YZ22型空調客車)。
首批YZ22型硬座客車是青島四方機車車輛廠於1958年設計、1959年試製、1960年批量生產。自重45噸。硬座車有兩個密閉式通過台,一個溫水循環獨立鍋爐暖房。兩個廁所,兩個敞開式盥洗室、一個乘務員室。座位為每排二、三配置,定員120名,座位之間設有固定式茶桌。1961年在YZ22型基礎上設計將車廂取暖方式改為大氣壓式蒸汽取暖,定員增加到122名,即YZ23型。1962年,對22、23型車重新修改設計,將23型定員又改為120名。1970年對車內造型及部分結構又作了較大的設計改進,仍採用獨立取暖房,定員改為116名。1981年YZ22型車又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進設計。
首批YW22型硬臥客車是四方機車車輛廠於1956年設計、1957年試製。自重58噸。定員59人。1957年首批22型硬臥車有9個各容納6個臥鋪(兩層睡鋪帶邊鋪)及一個可容納四個臥鋪(兩層睡鋪不帶邊鋪)的敞開式單間。1958年改為9個各容納8個臥鋪(三層睡鋪帶邊鋪)及一個可容納5個臥鋪(三層睡鋪帶邊鋪)的敞開式單間。定員增加到77人。自重減到45噸。1966年後批量生產YW22型結構上做了較大改進,自重45噸。定員60人。改為10個敞開式單間,每間三層半軟席臥鋪兩組,取消了邊鋪,改為18個活動座椅和10個活動小茶桌。並將廁所與洗臉間分開。1981年YW22型車又進行了技術改進。
首批RW22型軟臥車於1955年設計、1956年試製生產。車輛自重59噸,定員32人。1959年RW22型車進行較大的改進,自重減到47噸。1987年RW25型車又進行了改進設計。
首批CA22型餐車於1956年設計、1957年試製。22型餐車兩端各有一個密閉式通過台。201型轉向架。自重54噸。1958年進行了減輕自重的改進設計。
☆22型客車改型有22A、22B、22C三型,三型車之間的區別主要在車體的材質上。
22A型是長春客車廠生產的,廣泛採用耐候鋼,並在車廂平面布置上和內部裝修上有較大改進。
22B型是在22型客車原型(碳素結構鋼)的基礎上車體結構廣泛採用耐候鋼。
☆18、19、23、31型也為22型客車系列的車型:
18、19型是供國際聯運用的客車。車體長、寬及結構與22型客車基本相同。設有空調裝置。UD2/UD3/UD4型轉向架。構造速度為140km/h。18型有硬臥車、軟臥車。19型還有一些是高級軟臥包廂,如RW19T、RW19K等。
23型客車(不包括餐車)是在22型客車基礎上的改進型。車廂取暖方式為大氣壓式蒸汽取暖。202型/203型/205型轉向架。自重為43噸。
23型餐車是在22型餐車不合理的平面結構改進而成的。取消了通過台。
31型是市郊用車,只有YZ31型硬座一種。其布局與捷運列車相仿為打直座位。車門位於兩個轉向架之間,不同於標準22型的兩端車門。
客車改造
20世紀90年代開始,符合翻新條件的22型客車進行了翻新改造(鐵道部將部分22型客車進行翻新改造,型號是為22B)繼續用於慢車和短途車。部分22型客車翻新改造後車窗結構改為單元式。
車種代號
車種 | 代碼 | 車種 | 代碼 |
軟座車 | RZ | 硬座車 | YZ |
特/一/二等 軟座車 | RZT/RZ1/RZ2 | 雙層 軟座 行李車 | SRZX |
軟座行李車 | RZX | 軟臥 硬臥 車 | RYW |
軟臥 車 | RW | 硬臥 車 | YW |
雙層硬座車 | SYZ | 雙層軟座車 | SRZ |
雙層 硬臥 車 | SYW | 雙層軟臥車 | SRW |
餐車 | CA | 雙層餐車 | SCA |
行李車 | XL | 空調發電車 | KD |
郵政車 | UZ | 公務車 | GW |
紅外檢測車 | WX | 試驗車 | SY |
軌道檢查車 | DJ | 特種車 | T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