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聲禮炮

"在迎賓儀式中鳴放禮炮

鳴放禮炮最初起耕源於英國,17-18世紀,英國已成為當時頭號殖民地,英國軍艦駛過外國炮台或駛入外國港口時,蠻橫地要求所在國向他們鳴放致禮,以示對英國尊重和屈服。作為回禮,英艦一般鳴放7響。但是,殖民主義者認為弱國與強國、殖民地與宗主國不能平起平坐。英艦鳴一聲禮炮,別國應回報三聲。這樣三七“二十一聲”,鳴放禮炮的習俗就這樣誕生了。不過,後來隨著英國在國際上的地位逐漸走下坡路,英國軍艦也開始改為鳴21響禮炮,以示平等。
鳴放禮炮的規格:舉行盛大慶典鳴放禮炮各國不盡相同。美國國慶日鳴放50響,表示每州鳴一響。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宣告成立時,正值中國共產黨成立28周年,所以54門大炮齊鳴28響。在迎賓儀式中鳴放禮炮,最高規格是21響,一般為國家元首鳴放。其次19響,為政府首腦鳴放。再其次為17響,為副總理鳴放。但有些國家卻分得不那么細。1984年2月起,中國政府決定為外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訪華舉行歡迎儀式時恢復鳴放禮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