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6 國家博物館(T)

郵票圖案

2012-16 國家博物館郵票(T)2012-16 國家博物館郵票(T)

郵票信息

名稱:國家博物館
志編號:2012-16
設計者:李昕李群
題材:科教成就文化藝術建築
全套枚數:2
整版枚數:12枚(連印)
雕刻者:鄭可新馬榮(票中票:孔紹惠唐霖坤)
責任編輯:乾止戈
發行機構:國家郵政局
發行日期:2012-07-08
印刷機構:河南省郵電印刷廠
齒孔度數:P13×13.5
防偽方式:防偽紙張防偽油墨異形齒孔螢光噴碼
版別:膠雕套印

郵票介紹

中國國家博物館位於北京市中心天安門廣場東側,東長安街南側,與人民大會堂相對稱布局。2003年2月,中國國家博物館在原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革命博物館兩館的基礎上組建成立,是以歷史與藝術並重,集收藏、展覽、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於一體的綜合性國家博物館,是世界上建築面積最大的博物館。
中國歷史博物館的前身為1912年7月9日成立的國立歷史博物館籌備處,1949年10月1日更名為國立北京歷史博物館,1959年更名為中國歷史博物館。中國革命博物館的前身為1950年3月成立的國立革命博物館籌備處,1960年正式命名為中國革命博物館。
2012那7月9日是中國國家博物館建館100周年紀念日。7月8日,中國郵政發行了《國家博物館》特種郵票1套2枚,新郵首發儀式在位於北京東長安街的中國國家博物館內舉行,這是中國郵政為國家博物館成立100周年奉獻的一份特殊賀禮。
作為中國的國家博物館,銘刻著深深的國家印記。其文物收藏數量和質量,由建館初期的幾萬件,增長到現在的120萬件,其中大量為絕世精品,是國之瑰寶。伴隨著《古代中國》和《復興之路》兩大基本陳列的再造,中國國家博物館初步形成了“歷史與藝術”並重的陳展體系、“以人為本”的公眾服務體系和安保體系,全面保障了公眾的文化權益,並進行了廣泛深入的國際交流。在保護國家文化遺產、展示祖國悠久歷史、弘揚中華文明,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開展對外文化交流,體現中華文化軟實力等方面發揮積極而重要的作用。為適應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建設學習型社會的需要,將成為廣大公眾特別是青少年學習歷史和文化知識、接受文明薰陶、進行終身學習的文化陣地和課堂。
中國郵政一貫注重開發傳統文化題材的郵票,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郵政已先後通過發行郵票的方式,展示了數十件國家博物館館藏文物,同時還發行了多枚帶有國家博物館元素的郵資封、紀念封,中國集郵總公司也開發了多種集郵品,這些都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展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國家博物館》郵票圖案採用特殊的“票中票”形式進行設計,這是中國郵政在多套設計方案中甄選出來的。設計師將1963年發行過的國家博物館館藏文物中最具代表性的后母戊鼎和四羊方尊的郵票進行復原,以原郵票的版式印入新發行的郵票中,體現了郵票的豐富內涵。
【四羊方尊】-----商朝晚期偏早青銅器。屬於禮器,祭祀用品。是中國現存商代青銅器中最大的方尊,高58.3厘米,重近34.5公斤,1938年出土於湖南寧鄉縣黃村月山鋪轉耳侖的山腰上。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四羊方尊集線雕、浮雕、圓雕於一器,把平面紋飾與立體雕塑融會貫通、把器皿和動物形狀結合起來,恰到好處,以異常高超的鑄造工藝製成。在商代的青銅方尊中,此器形體的端莊典雅是無與倫比的。此尊造型簡潔、優美雄奇,寓動於靜。被稱為“臻於極致的青銅典範”。
【“后母戊”青銅方鼎】----(曾稱“司母戊鼎”),因器腹部內壁鑄有銘文“后母戊”而得名,“后母戊”是某位商王母親的廟號。此器厚立耳(其中一耳為後配),折沿寬緣,直壁深腹平底,腹部呈長方形,下承四中空柱足。器耳上飾一列浮雕式魚紋,首尾相接,耳外側飾浮雕式雙虎食人首紋,腹壁四面正中及四隅各有突起的短棱脊,腹部周緣飾饕餮紋,均以雲雷紋為地。足上端飾浮雕式饕餮紋,下襯三周凹弦紋。此器形制巨大,雄偉莊嚴,重832.84千克,是目前所知中國先秦時期最重的青銅器,反映了殷商青銅冶鑄業的技術水平,是商周青銅器的代表作。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