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河南省環境狀況公報

2012年河南省環境狀況公報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十一條“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定期發布環境狀況公報”的規定,現發布《2012年河南省環境狀況公報》。

綜 述

2012年,全省環境保護工作圍繞中原經濟區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方式為主線,強化污染減排、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深化污染防治、逐步改善環境質量,嚴格環境監管、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加強農村環保,不斷推進生態建設,努力做到保護生態環境、保障科學發展、保護民眾環境權益、提高環境質量水平。
全省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比上年下降3.00%、2.61%、6.90%和2.37%。地表水環境質量斷面化學需氧量、氨氮平均濃度同比分別下降12.3%和23.0%;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取水水質累計達標率保持100%;城市地下水和水庫水質總體狀況良好;全省省轄市、省直管縣(市)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累計百分比分別為89.3%、82.8%(按《GB 3095—1996》評價);城市建成區聲環境質量級別為較好;全省自然生態質量狀況良好;電離輻射環境質量保持在天然本底水平,電磁輻射環境質量狀況繼續保持良好水平。
但是,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污染物排放量剛性增加,污染減排壓力持續加大;環境容量有限,支撐發展的資源環境明顯不足;水、大氣等老污染問題尚未完全解決,機動車、灰霾、畜禽養殖等新產生的污染問題逐步凸現,污染事件時有發生,公眾對環境質量改善的期待日益迫切,環境保護工作仍面臨著巨大壓力。

水環境

地表水
按照環境保護部《關於印發<地表水環境質量評價辦法(試行)>的通知》(環辦[2011]22號),按21項監測因子對地表水環境質量進行評價,全省地表水水質級別為中度污染。省轄海河流域為重度污染,淮河流域、黃河流域為輕度污染,長江流域為良好。主要污染因子為化學需氧量、氨氮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與上年同期相比,全省地表水水質基本穩定。海河、黃河流域水質級別保持不變,淮河流域由中度污染變為輕度污染,長江流域由輕度污染變為良好。
監測斷面水質類別按《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進行評價,83個監測斷面中,水質符合Ⅰ~Ⅲ類標準的斷面有39個,占47.0%;符合Ⅳ類標準的斷面有19個,占22.9%;符合Ⅴ類標準的斷面有7個,占8.4%;水質為劣Ⅴ類的斷面有18個,占21.7%。
淮河流域水質級別為輕度污染。主要污染因子為化學需氧量、氨氮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46個監測斷面中,水質符合Ⅰ~Ⅲ類標準的斷面有20個,占43.5%;符合Ⅳ類標準的斷面有13個,占28.3%;符合Ⅴ類標準的斷面有4個,占8.7%;水質為劣Ⅴ類的斷面有9個,占19.5%。
史灌河、臻頭河、澧河水質級別為優;淮河幹流、溮河、竹竿河、潢河、白露河、汝河、沙河、北汝河水質級別為良好;洪河、潁河、泉河、黑茨河、渦河、大沙河、沱河水質級別為輕度污染;清潩河水質級別為中度污染;賈魯河、雙洎河、黑河、惠濟河、包河水質級別為重度污染。
海河流域 水質級別為重度污染。主要污染因子為氨氮、化學需氧量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11個監測斷面中,水質符合Ⅰ~Ⅲ類標準的斷面有2個,占18.2%;符合Ⅳ類標準的斷面有2個,占18.2%;無Ⅴ類水質斷面;劣Ⅴ類的斷面有7個,占63.6%。
淇河水質級別為優;安陽河水質級別為良好;湯河水質級別為輕度污染;衛河、共產主義渠、馬頰河水質級別為重度污染。
黃河流域水質級別為輕度污染。主要污染因子為氨氮、化學需氧量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19個監測斷面中,水質符合Ⅰ~Ⅲ類標準的斷面有12個,占63.2%;符合Ⅳ類標準的斷面有3個,占15.8%;符合Ⅴ類標準的斷面有2個,占10.5%;水質為劣Ⅴ類的斷面
有2個,占10.5%。
黃河幹流、伊河水質級別為優;宏農澗河、洛河、沁河、天然文岩渠水質級別為輕度污染;金堤河水質級別為中度污染;蟒河水質級別為重度污染。
長江流域水質級別為良好。
7個監測斷面中,水質符合Ⅰ~Ⅲ類標準的斷面有5個,占71.4%;符合Ⅳ類標準的斷面有1個,占14.3%;符合Ⅴ類標準的斷面有1個,占14.3%;無劣Ⅴ類水質斷面。
老灌河水質級別為優,白河、湍河、唐河水質級別為良好。
水庫全省水庫總體水質狀況良好。監控的23座大中型水庫中,白沙水庫、故縣水庫、窄口水庫、鴨河口水庫、丹江口水庫、板橋水庫、薄山水庫、宋家場水庫水質符合Ⅱ類標準;尖崗水庫、陸渾水庫、白龜山水庫、昭平台水庫、彰武水庫、小浪底水庫、三門峽水庫、南灣水庫、鮎魚山水庫、石山口水庫、五嶽水庫、潑河水庫水質符合Ⅲ類標準;石漫灘水庫除總磷為Ⅳ類,宿鴨湖水庫除總磷、石油類為Ⅳ類外,其他因子均符合Ⅲ類標準;孤石灘水庫除總磷為Ⅴ類外,其他因子均符合Ⅱ類標準。
省轄丹江口水庫陶岔取水口水質符合Ⅱ類標準。
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
地表水源地水質按《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Ⅲ類標準進行評價、地下水源地水質按《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93)Ⅲ類標準進行評價,全省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級別為良好。駐馬店、平頂山、信陽、鶴壁、濮陽、許昌、三門峽、商丘8個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級別為優,濟源、安陽、鄭州、洛陽、焦作、周口、開封、新鄉、漯河、南陽10個城市水質級別為良好。
與上年相比,全省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基本穩定。
城市地下水
按《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93)進行評價,全省城市地下水水質級別為良好。南陽、鄭州、鶴壁、濟源、洛陽、漯河、駐馬店、焦作、許昌、平頂山、信陽、安陽、三門峽、商丘、周口、新鄉16個城市地下水水質級別為良好,開封除氟化物為Ⅳ類外,其他因子均符合Ⅲ類標準;濮陽除總硬度為Ⅳ類外,其他因子均符合Ⅲ類標準。
與上年相比,全省城市地下水水質基本穩定。

大氣環境

按《環境空氣品質標準》(GB3095-1996)三項監測因子(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進行評價,全省城市環境空氣品質主要污染物為可吸入顆粒物。
可吸入顆粒物濃度年均值達到二級標準的為長垣、固始、信陽、濮陽、永城、汝州、周口、鞏義、駐馬店、鄧州、新鄉、漯河、滑縣、鶴壁、商丘、洛陽、安陽、焦作、南陽、許昌、濟源、平頂山、三門峽23個城市,達到三級標準的為開封、鄭州、蘭考、新蔡、鹿邑5個城市。
二氧化硫濃度年均值達到一級標準的城市為周口,達到二級標準的為固始、新蔡、鹿邑、平頂山、商丘、信陽、開封、滑縣、許昌、三門峽、蘭考、漯河、南陽、鄧州、長垣、新鄉、洛陽、鄭州、焦作、安陽、永城、濮陽、駐馬店、濟源24個城市,達到三級標準的為鶴壁、汝州、鞏義3個城市。
二氧化氮濃度年均值達到一級標準的為駐馬店、南陽、固始、三門峽、周口、開封、鹿邑、信陽、焦作、濮陽、濟源、長垣、漯河、洛陽、鶴壁、蘭考、汝州、滑縣、安陽、永城、新蔡21個城市,達到二級標準的為鄧州、平頂山、商丘、許昌、新鄉、鄭州、鞏義7個城市。
全省降水平均pH值為6.37,酸雨平均發生率為0.23%。洛陽1個城市出現酸雨,酸雨發生率為3.8%。

聲環境

按《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進行評價,全省省轄城市建成區聲環境質量級別為較好。城市功能區噪聲測點達標率為83.1%,道路交通噪聲路段達標率為89.5%。
城市建成區中,周口市聲環境質量級別為好;濟源、開封、信陽、鶴壁、新鄉、漯河、濮陽、平頂山、洛陽、商丘、駐馬店、南陽、焦作、安陽、三門峽、鄭州16個城市為較好;許昌為輕度污染。
濮陽、鶴壁、商丘、漯河、信陽、周口、濟源、三門峽、新鄉、焦作、安陽、南陽、鄭州、平頂山、洛陽、許昌、開封17個城市道路交通聲環境質量級別為好;駐馬店為較好。

輻射環境

電離輻射環境質量
全省18個省轄市的26個輻射環境質量自動監測基站γ輻射空氣吸收劑量率連續監測結果在97.3-193.3納戈瑞/小時,平均為103.1±11.3納戈瑞/小時,與天然放射性本底調查結果相比無明顯變化。對流經我省的黃、淮、海河三大水系的3個監測斷面水體樣品、國控網點土壤、氣溶膠、沉降物中放射性核素監測分析,均未檢出人工放射性核素,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以及總α、總β的監測結果屬於正常的天然本底範圍。
省放射性廢物庫安全運行,周圍放射性水平未發現明顯變化;核工業781退役項目始終處於有效監控內,覆蓋的植被保持完整,未發生放射性物質擴散事件。
電磁輻射環境質量
全省19個電磁輻射環境質量自動監測站監測的輻射綜合場強範圍為0.01-1.48微瓦/平方厘米,均值1.15±1.22微瓦/平方厘米,電磁輻射環境質量狀況良好,環境電磁輻射水平均低於國家標準規定的公眾限值。

生態環境

森林資源
全省林業用地面積502.02萬公頃,其中森林面積383.77萬公頃,森林覆蓋率22.98%,森林蓄積1.44億立方米。現有森林公園105個,面積25.9萬公頃;其中國家級森林公園30個,面積11.98萬公頃;省級森林公園75個,面積13.96萬公頃。
自然保護區
全省建立不同級別、不同類型的自然保護區33處,總面積759134公頃,占全省國土面積的4.5%。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1處,省級自然保護區20處,縣級自然保護區2處。
物種
全省有維管束植物近4000種,分屬198科、1142屬,其中列入國家重點保護植物名錄的有27種(國家一級3種,國家二級24種),列入省重點保護植物名錄的有98種。已知的野生陸生脊椎動物520種,其中兩棲動物20種、爬行動物38種、鳥類382種、獸類80種;列入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5種。
濕地
全省濕地總面積110萬公頃(含水稻田44萬公頃),占全省國土總面積的6.6%。已建立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17處,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3處。濕地保護區總面積26.81萬公頃,占全省濕地總面積(不含水稻田)的40.62%。建立國家級濕地公園10個,面積27507.25公頃。
氣候
全省氣溫正常,降水偏少,日照偏少,各種氣象災害均較常年偏輕。年平均氣溫14.7℃,較常年偏高0.1℃。年平均降水量573.6毫米,較常年偏少22%。年平均日照時數1767.2小時,較常年偏少228.2小時。冬春季大霧頻繁;春季出現了大風天氣;夏季高溫日數多、強度大、範圍廣;7月上旬強降水造成嚴重洪澇災害;11、12月全省出現大範圍寒潮、雨雪天氣。

排放狀況

廢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狀況
全省廢水排放量40.37億噸,其中,工業源、生活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廢水排放量分別為13.74億噸、26.62億噸、0.01億噸。全省化學需氧量排放量139.36萬噸,比上年下降3.00%,其中工業和生活化學需氧量排放量58.20萬噸,比上年下降3.62%;全省氨氮排放量14.98萬噸,比上年下降2.61%,其中工業和生活氨氮排放量8.47萬噸,比上年下降2.00%。
廢氣及主要污染物排放狀況
全省廢氣排放量35006.34億立方米,其中工業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排放量分別為35001.92億立方米和4.42億立方米。全省二氧化硫排放量127.59萬噸,比上年下降6.90%;氮氧化物排放量162.59萬噸,比上年下降2.37%。
固體廢物
全省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15250.47萬噸,綜合利用量11597.47萬噸(其中綜合利用往年貯存量111.28萬噸),處置量3204.26萬噸(其中處置往年貯存量1.71萬噸),貯存量559.62萬噸,傾倒丟棄量2.11萬噸。

措施與行動

強化污染減排
開展“污染減排工程促進年”活動,強力推進252個主要污染物減排項目建設。全省正式投入運營的城市污水處理廠153座,建成規模679.25萬噸/日;258台總裝機容量5150.4萬千瓦燃煤機組全部建成脫硫設施,25台裝機容量1298萬千瓦燃煤機組建成脫硝設施;2000餘家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新建污染治理設施;全省179家企業開展清潔生產審核;840個重點流域區域行業環境綜合整治項目全部完成;強化農業源和機動車減排,組織開展畜禽養殖業污染源總量減排技術研究,出台畜禽養殖業排泄物治理指導意見,引導和推進畜禽養殖業污染治理;完善減排統計、監測、考核體系,實行約談當地政府領導和減排預警機制,推動污染減排工作開展。
推進污染防治
印發《河南省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2011-2015年)》及考核辦法,指導全省“十二五”期間水污染防治工作;開展縣城、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和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基礎環境狀況調查;認真落實環境形勢分析會議和水質超標預警制度,及時研判環境形勢,解決環境問題;印發《河南省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分年度實施方案》,出台重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皮革等行業重金屬污染防治技術規範;深化二氧化硫污染治理,加大火電、鋼鐵、有色金屬冶煉和大中型燃煤工業鍋爐脫硫設施監管;推進火電、鋼鐵、水泥等重點行業氮氧化物污染治理;深化火電行業和燃煤工業鍋爐煙塵、水泥行業粉塵、鋼鐵行業和工業爐窯顆粒物的治理工作;加強機動車污染防治,普及機動車環保分類合格標誌發放,推進汽車“以舊換新”和“黃標車”淘汰工作。
鄭州、南陽2個區域性危險廢物集中處置中心建成並試運行,新建12家危險廢物綜合利用企業,處理能力96.8萬噸/年;18個省轄市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中心建成運行;建成1家可享受國家基金補貼的區域性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拆解處理企業;完成全省歷史遺留鉻渣無害化處置任務;全年安全處置各類危險廢物總量67.83萬噸,安全處置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138萬噸(含水率80%計),處理廢棄電視機、電冰櫃、洗衣機、電腦91.2萬台。
深化環評管理
以規劃環評為載體,積極參與巨觀決策。發揮環評指導、約束和調控作用,引導產業集聚區規範發展,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最佳化升級;嚴格建設項目環境準入,從嚴控制“兩高一資”、產能過剩和低水平重複建設項目;通過“以新帶老”、“上大壓小”、“總量置換”等措施,促進落後產能淘汰及現有污染源深度治理,有效削減污染物存量;開展“環評服務項目建設集中推進活動”,協調解決環評中遇到的重大問題,不斷最佳化企業服務工作。全省各級環保部門共審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檔案13502個,項目總投資9313億元。
嚴格環境執法
加大執法監管力度,開展城鎮污水垃圾處理廠(場)、鉛酸蓄電池等涉重金屬、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等專項執法活動,強化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監督檢查,全省共依法查處糾正環境違法行為4300多起,立案1929件,下達處罰決定1731件,罰款金額4917.96萬元,掛牌督辦和列入環保“黑名單”70家,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加強輻射環境監管,開展全省核技術利用輻射安全綜合檢查專項行動,許可證發證率達到100%,廢舊金屬回收熔煉企業儀器配置率93.6%。對459枚廢舊放射源進行安全收貯,收貯放射性廢物1000千克。
開展生態建設
欒川縣通過國家級生態縣考核驗收,新縣通過國家級生態縣技術評估。共創建省級生態鄉鎮100個、省級生態村465個。
嚴厲打擊破壞林地資源、野生動物資源的違法犯罪活動,在全省組織開展保護野生動物“百日會戰行動”;依法保護濕地資源安全,有效遏制我省毀濕開墾、違法侵占濕地等案件的發生。
加強農村環保
以全國農村環境連片綜合整治示範省為契機,不斷加大農村環境整治力度。2011年的322個項目全部通過驗收,2012年安排資金6億元,涉及160個鄉鎮、750個行政村的221個項目穩步推進。將耕地保有量、基本農田保護率納入各地政府目標考核評價體系;開展大規模土地整治,建設旱澇保收高標準基本農田;完善管理體系,嚴格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制度,確保全省基本農田得到有效保護。
完善監管機制
全面實施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預算管理,實現環境資源的量化管理,調動地方政府污染減排積極性,促使污染減排工作單純依靠實施三大減排措施減存量向控增量、減存量雙向推進,進一步破解環境資源約束、促進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立完善“責任格線化、制度體系化、執法模板化、管理分類化、技能專業化”的環境監察執法模式,明確執法責任,規範執法行為;完善環境監控運行管理體系,確保監控系統的穩定運行和數據質量;創新資金分配和項目安排的“陽光環保”機制,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完善水環境生態補償機制,增加考核因子,改進考核方法,以經濟手段促進水環境質量改善。
提升基礎能力
積極爭取資金,全年共爭取到國家三河三湖、重金屬污染防治等各類資金約11億元,環保基礎能力得到加強;加強環境監控系統建設和管理,開展10個省直管試點縣(市)環境監控平台升級改造,全省59家上網電廠、153家城鎮污水處理廠開展工況監控系統建設,完成新增國控、省控重點監控企業監控基站聯網,全省廢水、廢氣監控基站運行率分別達到96%和97.5%;開展全省環境監測大貫標、環境監控知識競賽、輻射安全知識競賽、環境監察技能大比武活動,全面提高環保隊伍業務技術水平;推動環境監察、監測、監控(信息)標準化建設,環保基礎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加大信息公開
定期召開新聞發布會,及時公布全省環境質量狀況、污染減排指標完成情況、環境綜合整治進展情況,掛牌督辦、黑名單、區域限批等環境違法案件查處情況;通過網站及時準確發布城市環境質量監測、地表水責任目標斷面水質、環境統計信息,發布重點排污企業和違法排污企業名單,以及污水處理廠、燃煤機組、脫硫脫硝等重點減排工程名單,對重金屬污染、垃圾填埋設施、建設項目、環評等社會敏感信息,及時跟蹤;實行建設項目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網上申報、核定和備案制度,做到公開、公正、透明。

專 欄

重大事項】通過省主要媒體宣傳陣地,集中宣傳省環保廳提出的“三個用”總體思路:用足有限的環境容量,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用好有限的環境容量,大力推動結構調整,促進產業升級和發展方式轉變;用一定的環境容量,支撐更大的經濟總量、更快的發展速度和更持久的發展時間,努力走出一條“代價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續”的環保工作新路子。
省政府出台《關於加強環境保護促進中原經濟區建設的意見》。到2015年,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環境質量不斷改善,城鄉環境保護統籌推進,環境監管能力不斷提升,環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環境保護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行為,環境保護最佳化經濟發展的作用進一步顯現,為全面推進中原經濟區建設提供環境支撐。
全省第七次環境保護大會於9月9日在鄭州舉行。會議強調,要深刻理解環境保護工作的重大意義,堅決執行國家環保法規政策,正確處理保護與發展的關係,不斷推進改革創新,嚴格依法辦事,切實保護生態環境、保障科學發展、保護民眾環境權益,努力提高環境質量水平。同日,省政府在鄭州召開全省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會議。
《河南日報》9月10日頭版刊發《著力破解環境資源要素制約實現不犧牲生態和環境的科學發展》一文。
9月20—21日,環保部在我省鄭州召開主要污染物總量指標預算管理現場會,總結、推廣我省總量預算管理的經驗和做法。
12月16日,中央電視台1套《新聞聯播》專欄“學習貫徹十八大行進中國·生態文明”播出《河南:環境預算先行倒逼經濟轉型》。
《河南省生態省建設規劃綱要》通過環保部專家論證;省政府出台《河南省核與輻射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河南省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2011-2015年)》、《河南省“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規劃》;省委組織部(省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印發《河南省生態環境保護人才發展中長期規劃(2011—2020年)》;省環保廳制定印發《河南省環境監測“十二五”規劃》、《河南省環境保護“十二五”政策法規標準建設規劃》、《河南省實施國家“十二五”危險廢物污染防治規劃工作方案》、《河南省環境信息化和環境監控發展“十二五”指導意見》。
宣傳教育】 深入開展不犧牲生態和環境的“三化”協調科學發展主題新聞宣傳、法律法規和全省第七次環境保護大會、世界環境日、世界地球日、環境大接訪”等宣傳活動,營造環境保護良好輿論氛圍;繼續開展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綠色企業系列創建工作;加強環境教育培訓,積極推進環境保護進學校、進社區、進企業、進鄉村,提高社會公眾環境意識。
科技標準】 制定發布了《河南省鹽業、鹼業氯化物排放標準》,制定《河南省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適用技術指南(試行)》、《河南省發酵類製藥工業水污染物間接排放標準》、《河南省化學合成類製藥工業污染物間接排放標準》、《雙洎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標準》、《蟒沁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標準》,為促進污染減排、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提供重要支撐。“賈魯河流域廢水處理與回用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和“沙潁河流域面源污染控制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兩個水專項涉豫課題順利通過國家考核驗收,共突破21項水污染防治關鍵技術,有效提高我省水污染防治技術水平。
環境應急】 強化環境風險防控。開展環境安全百日大檢查活動和環境應急實戰演練,妥善處置洛陽嵩縣金牛公司牛頭溝選廠尾礦庫泄露等14起突發環境事件。全省12369環保舉報熱線共受理各類環境舉報投訴21239件,按時辦結率為100%。
環境信息化】 完成國家環境信息與統計能力建設項目並通過環保部檢查驗收;完成省環保廳入口網站的改版建設工作;開展省轄市和省直管試點縣(市)環保局政府網站績效評估工作;完成重點污染源值班系統、超標預警系統等軟體系統的開發,實現區域環境質量與污染源排污情況的關聯分析,為環境管理提供強有力的科學支撐。
環境空氣品質新標準實施】 鄭州、開封兩市完成細顆粒物PM2.5等新增監測因子項目建設,並於12月份通過其環保局官方網站向社會發布細顆粒物PM10、PM2.5、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臭氧等6項因子的實時監測數據。圍繞“落實空氣品質新標準,推動大氣污染防治”,主辦“中原經濟區環境保護暨大氣環境與氣候學術會議”,邀請了中國工程院院士等國內知名專家到會作演講。
機構隊伍建設】 全省環保機構建設逐步加強,各地環保機構規範化、標準化程度得到提高;幹部培訓力度持續加大,全年共制定23項培訓計畫,培訓各類人才7000餘人次,較上年增長了12%,提高了環保系統人員的整體素質;通過遴選、公開招錄等多種形式引進一批高層次人才,最佳化環保系統人才隊伍結構。
政風行風建設】 開展“向社會承諾,讓人民滿意”公開承諾、民眾滿意基層站所創建活動;開通環保行政事項網上運行平台,12項環保行政審批事項全部上網運行;同步建設行政效能電子監察平台,實行電子痕跡管理,實時記錄每筆行政事項的辦理情況;在全省聘請50名政風行風監督員,進一步推動行風建設工作。省環保廳連續三年被省政府表彰為“省重點項目建設先進單位”和“企業服務工作先進單位”。
精神文明建設】 全省環保系統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為主線,深化“為民服務創先爭優”活動,廣泛開展“學習雷鋒見行動、‘三平精神’之中做貢獻”教育實踐活動;持續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省環保廳2012年在省直機關文明單位複查考核中綜合成績名列前茅, 4個市級單位創建為省級文明單位。全省環保系統共有3個國家級文明單位、38個省級文明單位、92個市級文明單位。
環境信訪和建議提案辦理】 全省環保系統共受理民眾來信2613件,接待民眾來訪1381批2613人次,處理率100%;共辦理人大建議136件、政協提案256件,辦結率10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