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4 崑曲(T)

郵票圖案

2010-14 崑曲(T)2010-14 崑曲(T)

郵票信息

名稱:崑曲(T)
志編號:2010-14
簡稱:崑曲
設計者:葉華
類別:編年郵票
題材:文化藝術
全套枚數:3
整版枚數:16(4×4)
責任編輯:董研
發行機構:國家郵政局
發行日期:2010-06-12
發行量:1149.95萬
背膠:有背膠
印刷機構:北京郵票廠
齒孔度數:P13.5
防偽方式:防偽紙張防偽油墨異形齒孔螢光噴碼
版別:膠版

郵票介紹

2010年6月12日,是第五個中國文化遺產日。中國郵政發行2010-14《崑曲》特種郵票一套三枚,面值均為1.2元,展現了浣紗記、牡丹亭、長生殿等三出崑曲名劇。同時發行小版張一枚,內含三套票,面值為10.80元。藉助於中國郵政專用視頻點讀筆,我們可以從該套郵票欣賞到相應的崑曲片段影像,全方位、立體地感受崑曲華麗的唱腔、儒雅的念白、細膩的動作。作為世界首套多媒體視聽郵票,必將給廣大郵迷和戲迷帶來一場視覺的盛宴。
郵票作為國家名片,現已成為彰顯國家科技實力的視窗之一。中國郵政將高科技視頻妙筆技術引入郵票的製作中,為歷史悠久、以傳統著稱的小小郵票突破了方寸的局限,打開了一扇高科技視頻之窗。視頻點讀筆核心技術是愛國者獲得發明專利的編碼控制多媒體播放技術,在保證不破壞印刷效果的前提下,在郵票中植入肉眼看不到的隱形數字水印編碼,通過點讀筆自身的高解析光學識別模組接收到外部編碼信息,進行編碼的信息處理,調出並生成相應多媒體檔案,多媒體解碼控制模組解碼處理該檔案,並輸出到多媒體輸出模組通過視頻播放器輸出。視頻妙筆最大的特點是海量信息、快速檢索和操作簡單。該項技術與郵票聯姻,將郵票承載的信息量通過視頻妙筆無限放大,即點即視,即點即聽,鮮活生動地展現出郵票的藝術魅力和文化價值。2009年9月13日中國郵政發行的2009-20《唐詩三百首》特種郵票率先採用了這一技術,在點讀筆的配合下,我們可以聆聽到唐詩三百首。

崑曲是發源於14、15世紀蘇州崑山的曲唱藝術體系,揉合了唱念做表、舞蹈及武術的表演藝術。現在一般亦指代其舞台形式崑劇。崑曲以鼓、板控制演唱節奏,以曲笛、三弦等為主要伴奏樂器,主要以中州官話為唱說語言。崑曲在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崑曲早在元末明初之際(14世紀中葉)即產生於江蘇崑山一帶,它與起源於浙江的海鹽腔、餘姚腔和起源於江西的弋陽腔,被稱為明代四大聲腔,同屬南戲系統。是我國古老的戲曲聲腔、劇種,原名“崑山腔”,清朝以來被稱為“崑曲”,現又被稱為“崑劇”。崑曲的伴奏樂器,以曲笛為主,輔以笙、簫、嗩吶、三弦、琵琶等(打擊樂俱備)。崑曲的表演,也有它獨特的體系、風格,它最大的特點是抒情性強、動作細膩,歌唱與舞蹈的身段結合得巧妙而和諧。在語言上,該劇種原先分南曲和北曲。南昆以蘇州白話為主,北昆以大都韻白和京白為主。該劇種於2001年5月18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人類口述遺產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稱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